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3 19: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文育
研究生(外文):Wen-Yu Chen
論文名稱:發展主義國家、勞動安全與環境保護—以電子業在台灣的發展為例
指導教授:趙剛趙剛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ang Ch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3
中文關鍵詞:發展主義勞動安全環境保護RCA半導體風險職業病流行病學科技理性國際認證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2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文希冀能勾勒出台灣在以「發展主義」為主導原則之下,檢視發展與勞動安全/環境保護間之關係。從RCA污染事件為切入點,以電子業發展歷程為例,探討國家、資方、勞方這三者間權力關係的歷史演變,及面對「發展」與「勞動安全」/「環境保護」的內在矛盾與對立時,各自又採取何種方式去因應與處理。然此根本性的內在衝突,在以追求利潤極大化和強調資本不斷積累的資本主義體制底下,真能被化解嗎?對一向強調以「發展」為主的後進國而言,國家機器在「勞動安全」與「環境保護」層面上的作為又是什麼?四十年來它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有無轉變?如何轉變?其對資本的「創造性破壞」進程,有無干預?抑或採取哪些措施?是繼續向資方傾斜還是靠向勞方呢?
伴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發展,國家的社會性角色,是正在逐漸式微中還是會出現另一個契機呢?隨著全球NGO/NPO組織的蓬勃發展,將有利於提升全球的環保/勞安標準嗎?當「發展」與「自然」產生衝突或矛盾時,科技理性似乎成了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國家、資方則以「技術」和「管理」作為回應,目前被全球譽為解決或提高環保、勞安的「國際認證」制度,究竟是一帖良方還是虛晃一招呢?其限制又為何?「發展」與「自然」間的關係,真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而獲得舒緩或解決嗎?還是衝突、與對立依舊存在?而科技與風險間的關係又是如何?如今我們是處於更為安全的環境還是置身於更大的風險之中呢?並分別就RCA電子廠線上小姐VS半導體廠的女性技術員以及女性技術員VS男性工程師所具有的「勞安意識」與「勞動經驗」為何?以及兩者間的關係和落差,以進一步分析造成此現象的結構性因素和社會性意涵,並描繪出近四十年來底層勞動者在勞安意識上的轉變及其面臨的困境與難題。
倘若只一味地順應市場機制,要求自由競爭、開放、去除管制、規範等,以促使經濟得以再次獲得有效的發展,在這樣的趨勢下,環境正義和分配正義等議題又是如何地被展現?若分別就在地的、區域的和全球的尺度而言,「發展」的受益者是誰?又是誰承擔了工業化、科技等帶來的高風險危害呢?此刻及在可預見的將來,何種力量才能有效地與資本、市場相抗衡,以維護並重建社會正義。
目錄 I
表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發展」和「自然」的歷史演變與內在矛盾 5
第三節 章節安排、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10
第二章 國家與電子業(從RCA到新竹科學園區) 13
第一節 國家在電子業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分為兩個時期討論 13
I. 主要吸引跨國企業來台設廠時期(1965-1986):以美商RCA為例探討之 13
II. 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1980~迄今):以本土大型企業,如:台積電、聯電等為例 15
第二節 國家在「勞動安全」和「環境保護」上的作為 22
I. 電子業之特性-其對自然的危害 22
II. 環保╱勞工安全衛生法令的社會角色 27
III. 職業安全衛生體系之探討 39
A. 技職教育體系: 39
B. 職業醫學的發展 42
第三節 第三者認證,以ISO(國際標準組織)等非政府組織(NGO)為例,探討90年代中期之後,國家角色的轉變與責任轉移 47
第三章 企業、勞動安全與環境保護(從RCA到新竹科學園區) 52
第一節 電子業發展初期跨國企業 (以美商RCA為例) 如何掌控勞動安全╱環保知識 52
I. 跨國企業的先進設備與現代化廠房的光環 52
II. 組織內部資訊的不對等與掌控 57
第二節 本土跨國企業(半導體廠台積電、聯電為例)如何掌控勞動安全╱環保知識 62
I. 高科技的代表-低污染,符合國內外環保/安衛規定 62
II. 生產流程的分工與神秘化 66
第三節 小結 71
I. 企業形象的「公關」政治 71
II. 知識=權力 75
第四章 勞工與勞動安全 79
第一節 RCA生產線女工的「無知」 79
I. RCA女工的勞安意識 79
II. 誰形塑女工們的「無知」 85
第二節 半導體製造廠生產線女性技術員/男性工程師對勞動安全的認知 90
I. 勞安知識的提供與自身的勞動經驗 90
II. 半導體製造業所產生新的勞動安全衛生課題 100
第三節 小結 106
第五章 RCA污染抗爭與風險知識 112
第一節 RCA污染抗爭事件 112
I. 過程與困境 112
II. 國家與資方的態度 119
第二節 流行病學的爭議及其限制 123
I. 為何有爭議? 123
II. 瓶頸和限制 126
第三節 風險的建構與掌控 130
I. 誰來建構風險 130
II. 「風險值」的變動性與可操控性 131
第四節 小結 134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137
附錄一 台灣勞動人權歷年年度評估報告 145
參考書目 149
中文部分:
于樹偉,2000,〈國際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標準發展趨勢〉,《勞工行政》,第46期
王文岳,2000,《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國家-制度建立的建立、發展與轉型》,國立政治政治學系碩士論文大學
王佳煌,1997,〈東亞發展型國家-模範或特例〉,《東亞季刊》,第28卷第4期,頁1-38
王振寰、方孝鼎,1992,〈國家機器、勞工政策與勞工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13期
王振寰,2003,〈全球化與後進國家:兼論東亞的發展路徑與轉型〉,《台灣社會學刊》,第31期,頁1-45
王能君,2002,〈台灣勞動法制的形成與展開過程初探〉,《思與言》,第40卷第1期
王毓正,2004,〈論國家環境保護任務之私化〉,《月旦法學雜誌》,第104期,頁165-186
王榮德 ,2001,〈台灣職業病問題的挑戰與面對〉,《環保月刊》,頁93-98
2002,〈職災勞工保護法施行後職業傷病診治體系之建立〉,《工業安全衛生月刊》,四月號,頁20-24
2004,《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受雇勞工健康照護文獻評估及政策分析研究》,行政院衛生署
台灣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2003,《環保、安全與衛生年報》
石東生、黃文玉,1997,〈國內半導體製造業潛在危害暴露之初步探討〉,勞工安全衛生簡訊24期
江義清、陳俊瑜、賴啟中、王德修,2002,〈技專校院安全衛生管理現況評估及因應對策之研究〉,《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10卷第4期
何明修,2000,《民主轉型過程中的國家與民間社會:以台灣的環保運動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世雄,2002,〈如何建立勞動檢查體制,提昇勞動檢查效能〉,《工業安全衛生月刊》,
吳育仁,2004,《國際勞動基準可作為國際貿易的「遊戲基礎」嗎?─爭辯、勞工運動的策略與實際成效》
吳振源,1996,《台灣環保問題的政經分析》,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吳聰能,2001,〈我國職業醫學監視通報系統回顧〉,《工安科技季刊》,第39期,
李丁讚、林文源,2000,〈社會力的文化根源:論環境權感受在台灣的歷史形成1970-86〉,《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八期,頁133-207
李碧涵,2002,〈勞動體制的發展:全球化下的挑戰與改革〉,《社會政策與社會學刊》,第6卷第1期
杜繼平訪問,林育群/李育真整理,2003,〈RCA職工系列專訪之二〉,《批判與再造》,12月號,頁12-17
卓雅文,2001,《半導體產業環境與安全衛生績效指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系碩士論文
周桂田,2000,〈生物科技產業與社會風險--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9期 , 頁239-283。
2002,〈在地化風險之實踐與理論缺口--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 45 期,頁69-122
2005,〈知識、科學與不確定性--專家與科技系統的「無知」如何建構風險〉,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3期 , 頁131-180。
孟維德,2000,《公司犯罪影響因素及其防治策略之實證研究-以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污染事件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季美珍,2002年,《環境保護與勞資關係之研究》,政大勞工所碩士論文
林欣吾、李煥仁 ,整理:唐秀真,2002,〈從台積電的發展歷程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願景-受訪人: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公關部曾進皓經理〉,《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5期,頁18-22
林能中,2001年,〈漫談標準與檢驗〉,《標準與檢驗雜誌》,第34期,頁1-4
林錫銘,1987,《開發中國家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之研究—我國IC 工業負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所碩士論文
林鴻儒,1993,〈外資廠商在我國電子工業發展歷程中之角色探討〉,《新電子》,4月號,頁167-180
邱花妹,2000,《Green Power:解讀台灣綠色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
2004,〈竹科半導體員工對高科技危害與風險的認知與態度〉,2004年台灣社會學年會會議論文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1999-2003,《台灣勞動人權年度評估報告》
施信民,2003,〈先射箭,再畫靶〉,《台灣的永續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頁25-30
柯志明,1993,《臺灣都市小型製造業的創業、經營與生產組織:以五分埔成衣製造業為案例的分析》,台北:中央研究院
紀佳雄,1998,〈認識ISO14001國際標準環境管理系統〉,《工業安全衛生月刊》,
紀駿傑,1998,〈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1期,頁141-167
胡憲倫、鍾啟賢,2003,〈企業社會責任之規範與發展趨勢〉,《環境工程會刊》,第14卷第3期,頁6-13
徐玉堂、陳宏亮,1991,〈專科學校培育工業安全衛生人才之探討〉,《嘉南學報》,第17期,頁34-46
徐世榮、許紹豐,2001,〈以民眾觀點探討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台灣土地研究》,第2期,頁101-130
翁良杰,1997,《開發中國家新興產業的發展歷程:台灣資訊半導體產業分析(自1960 至1990)》,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靜絢,1989,《多國籍企業與地主國關係之研究--中華民國電腦製造業的實案調查》,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土論文
張振平、葉文裕,2001,〈高科技產業對職業衛生應有之作為〉,《環保月刊》,第1卷
第3期
許紹峰,2001,《有害廢棄物污染與環境管制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以桃園RCA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為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陳介玄,1994,《協力網路與生活結構:台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台北:聯經
陳伸賢,1994,〈當前勞動檢查問題分析〉,《勞工行政》,第74期
陳信行,2003,〈跨國生產鍊中的階級政治─從台灣支援中美洲勞工運動的兩個案例談起〉,「邁向公共化、超克後威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十五週年研討會
2004,〈打造第一個全球裝配線-台灣通用器材1964-1990〉,《批判與再造》,第10期,頁12-25
陳俊偉,2003,《科學園區四班二輪工作制之實務探討》,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冠甫,1990,〈台灣高科技工業的依賴發展與空間結構--新竹科學園區的個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卷第1期,頁113-149。
陳威霖,2003,《就過勞死論我國職災認定及法律救濟制度》,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宏,1998,《建構臺灣半導體產業模式-以晶圓代工業為例》,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秋蓉,2001,〈我國職業病現況與防治重點方向〉,《工安科技季刊》,第39期
陳泰安,2004,《我國職業災害統計機制及以其為指標之最適性探討》,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論文
陳維增,2002,〈市場、國家、與法律-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與經貿法律體系互動之考察〉,《思與言》,第40卷第1期
陳慧敏,2001,《解構竹科與高科技產業之環境神話》,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達勳,2000,〈事業單位安全衛生管理推動情形之探討〉,《勞工行政》,第46期,頁21-26
博蘭尼,黃樹民、廖立文譯,1989,《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台北:遠流出版社
童星華,2003,《勞基法第五十九條之研究—自勞工及其家屬生存權保障以觀》,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玟娟,2001,《性別與技術-台灣晶圓廠的勞動體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浚欽,1998,《國家機關、產業與市場之政經分析--以台灣半導體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程貫,2003,〈我國勞動法發展趨勢之觀察與展望 〉,《月旦法學》,第100 期,頁91-106
黃錦堂,1994,《台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月旦出版社
1999,〈民主化對環保政策之衝擊與因應之道〉,《理論與政策》,第51期,
頁19-44
楊君仁,1995,《企業社會責任之法律規範》,<經社法制論叢>,第16期
詹姆斯.奧康納,翻譯:唐正東、臧佩洪,2003,《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大陸:南京大學出版社
廖元福,1994,《晶圓代工(Foundry)產業競爭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剛,2001,〈為何反全球化?如何反?--關於全球化的一些問題的思考與對話〉,《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4期,頁49-146
劉小楓,1994,〈風險社會與現代化〉,《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24期,頁94-103
劉紹興、陳秋蓉,2002,《各國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和護理人員訓練制度之比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劉慶瑞,2001年,〈台灣的經濟發展和政府角色-技術發展為重心〉,《銘傳日本與教育》,第4期
鄭一青,2004,〈沒有環保 全盤皆輸-台灣科技代工面臨綠色挑戰〉,《天下雜誌》,七月號
鄭為元,1999,〈發展型「國家」或發展型國家「理論」的終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4期,頁1-68
鄭恩仁,1995,《高科技產業群聚現象與共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峰雄,1995,〈我國產業政策的回顧與展望〉,《自由中國之工業》,六月號
謝國雄,1997,《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緒論》,台北:中央研究院
鍾美華、蔡振球,2003,〈電子業事業廢棄物產出特性與處理現況分析〉,《工業污染防治》,第86期
瞿宛文,2000,〈全球化與後進國之經濟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8期,頁91-117
2001,〈台灣產業政策成效初步評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2期,頁67-117
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台北:聯經
羅桂美,2002,〈從飛歌到RCA-台灣戰後勞工史的一個小片段〉,《敬仁勞工安全衛生雜誌》,第33期
2002,〈再現飛歌-幾場歷史殘斷〉,《敬仁勞工安全衛生雜誌》,第34期
蘇德勝、林家潾,2003,〈我國勞工安全衛生立法趨勢之調查研究〉,《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11卷第2期,第106-117頁
顧洋,1999年,〈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系列標準之發展趨勢與因應策略〉,《大業學報》, 第8卷 第1期

官方資料:
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場址地下水污染調查專案小組第一次至第十次會議紀錄(1994-1996),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8,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
新竹科學園區環境保護監督小組八十九年度報告
新竹科學園區環境保護監督小組九十年度報告
環保署統計年報,1995年
勞動檢查統計年報,2000年
監察院,87院台財自第872200631號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2,《OECD國際投資暨跨國企業宣言與決議》
陳秋蓉,2002,《世界主要國家職業災害統計分析(三)》,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
衛生研究所
楊瑞鍾,1997,《世界主要國家職業災害統計分析(二)》,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
衛生研究所

報紙和網路資料:
民生報,1975/11/02
工商時報,1997/10/04
中國時報,1996/10/15
中國時報,1997/11/12
中國時報,2006/02/15
聯合報,1972/03/29,第5版
聯合報,2004/10/24,第 8 版
聯合報,2005/01/25,第6版,生活
聯合報,2005/05/11
苦勞網,苦勞報導 2000/05/24,〈半導體產業的職業災害〉,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Volume 107. Number9/苦勞工作站翻譯 ,
苦勞網,苦勞評論 2000/05/18,〈全身冒毒氣的高科技產業〉。
淨竹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2.hsinchu.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1
經濟部工業局 http://she.moeaidb.gov.tw/trend.asp。
http://www:kiwa.com.tw/:〈台積電工程師的辛酸人生〉
http://www.alfaclub.com.tw/forum/topic.asp?TOPIC_ID=15497
http://www.new7.com.tw,莊衍松,〈竹科名廠沒人性!竹科工程師像槍手〉,《新新聞》,第819期,前進竹科系列十。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333.htm
http://www.pcc.vghtpe.gov.tw/old/docms/41003.htm

英文部分:

Amsden,Alice H,1985,“The State an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ringing the State In. Ed.Peter B. Dietrich Rusechemeyer,and Theda Skocpol,76-106,New York: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Beck, Ulrich.1995, Ecological Politics in an Age of Risk, trans A Weisz.Cambrige :Polity Press
Bullard,Robert D.,1990, Dumping in Dixie:race,class,and environmental puality,Boulder :Westiview Press
Cowie, Jefferson R., 1999, Capital Moves-RCA’s Seventy-Year Quest for Cheap Labor, NY:Conell University Press
Douglas Mary.&Wildavsky,1982,Risk and Culyure:an essay on selection of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ngers,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aber,Daniel(ed)1998,The Struggle for Ecological democracy: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Guilford Pres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鍾美華、蔡振球,2003,〈電子業事業廢棄物產出特性與處理現況分析〉,《工業污染防治》,第86期
2. http://www.new7.com.tw,莊衍松,〈竹科名廠沒人性!竹科工程師像槍手〉,《新新聞》,第819期,前進竹科系列十。
3. 蕭峰雄,1995,〈我國產業政策的回顧與展望〉,《自由中國之工業》,六月號
4. 鄭一青,2004,〈沒有環保 全盤皆輸-台灣科技代工面臨綠色挑戰〉,《天下雜誌》,七月號
5. 劉小楓,1994,〈風險社會與現代化〉,《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24期,頁94-103
6. 楊君仁,1995,《企業社會責任之法律規範》,<經社法制論叢>,第16期
7. 黃程貫,2003,〈我國勞動法發展趨勢之觀察與展望 〉,《月旦法學》,第100 期,頁91-106
8. 傅達勳,2000,〈事業單位安全衛生管理推動情形之探討〉,《勞工行政》,第46期,頁21-26
9. 陳伸賢,1994,〈當前勞動檢查問題分析〉,《勞工行政》,第74期
10. 張振平、葉文裕,2001,〈高科技產業對職業衛生應有之作為〉,《環保月刊》,第1卷
11. 徐玉堂、陳宏亮,1991,〈專科學校培育工業安全衛生人才之探討〉,《嘉南學報》,第17期,頁34-46
12. 胡憲倫、鍾啟賢,2003,〈企業社會責任之規範與發展趨勢〉,《環境工程會刊》,第14卷第3期,頁6-13
13. 紀佳雄,1998,〈認識ISO14001國際標準環境管理系統〉,《工業安全衛生月刊》,
14. 林能中,2001年,〈漫談標準與檢驗〉,《標準與檢驗雜誌》,第34期,頁1-4
15. 吳世雄,2002,〈如何建立勞動檢查體制,提昇勞動檢查效能〉,《工業安全衛生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