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資料
內政部(1996/12/16)。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施要點。八十五年第四十七次部務會報。
內政部統計處(1998/03)。臺閩地區老人居住狀況及其對福利措施之期望。
內政部統計處(2000/07/14)。從婦女「照顧負擔」談婦女福利需求。
內政部統計處(2000/03/25~2000/04/30)。臺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
內政部(2001)。施政報告。
內政部統計處(2002/5/3)。臺閩地區撫養比變動統計分析。
內政部統計處(2003)。臺閩地區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分析。
內政部(2004)。臺閩地區近二十年來老年人口變動狀況分析。
內政部(2004)。主要國家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
內政部(2005)。91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台中市政府主計處(2002)。台中市人口統計分析。
台中市政府主計室(2003)。老人人口及福利概況。
台中市政府主計室(2005)。台中市93年人口統計分析本文。
行政院(1994/07/14)。社會福利政策綱領。臺八十三內字第二九四五三號函修正核定。
行政院(1994/07/30)。社會福利政策綱領實施方案。臺八十三內字第二九四五三號函修正核定。
行政院(1998)。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
行政院主計處(1998)。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
行政院主計處普查局(1999)。八十九年臺灣地區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結果摘要。
行政院主計處(2000)。民國89年戶口及住宅普查。
行政院經濟委員會(2002/04)。建構完善之社會經濟安全體系。91年全國社會福利會議,議題四。
行政院主計處(2002)。台灣地區人口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2003/02)。國民生活指標家庭生活概況。
行政院主計處(2004/01)。近十年家庭組織型態概況。
行政院(2004/0201)。社會福利政策綱領。臺內字第0930081882號函修正核定。
行政院經建會(2004)。居家服務補助計畫之實施成效。
內政部(2000/05/03)。老人福利法。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900110150號令修正公布。
內政部(2000/06/14)。社會救助法。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890014697 0 號令修正公佈。
內政部(2000/05/19)。社會救助法施行細則。內政部(89)台內社字第8969128號令修正公佈。
勞委會就業安定基金委員會(2002/04)。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
吳淑瓊、王正、戴玉慈、呂寶靜、張媚、曹愛蘭、莊坤洋(2001)。「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之評估」報告。
陳世堅、陳宇嘉、龍紀萱(2005)。台中市失能者需求調查。
中文期刊
王玠(1991)。老人在宅服務理念與趨勢—鳥瞰我國實行現況。紅心會訊,8,頁14-15。
王玉女、徐亞瑛、姚開屏、吳淑瓊(1998)。失能老人家庭尋找平衡點的照顧過程及相關因素探討。護理研究,6:6,頁489-499。王增勇(2000)。加拿大長期照護的發展經驗。社區發展季刊,92,頁270-288。江亮演(2000)。日本高齡者照護社區化之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00,頁251-269。何雪珍(2001/11)。居家照護中之喘息服務。社教資料雜誌,280,頁12-14。李淑霞、呂寶靜(1998/02)。家庭照護者負荷與憂鬱之影響因素。護理研究,6(1),頁57-67。
李瑞金(2000/08)。老人居家照顧的意涵。厚生雜誌,11,頁36-37。呂寶靜(1997)。老人家庭照顧者在社會服務體系角色之初探。主計月報,84(6):504,頁35-38。周京安(1998/09)。美國長期找護的新趨勢—協助式養護。社區發展季刊,83,頁201-211。胡幼慧(1995)。家人照護失能老人的困境:一項質化與量化整合的研究。公共衛生,2:2,頁99-112。
胡幼慧、王孝仙、郭淑珍(1995/07)。家人照護失能老人的困境:一項質化與量化整合的研究。公共衛生,22:2,頁99-113。吳聖良、胡杏佳、姚克明(1991)。台灣地區居家照護老人主要照顧者負荷情況及需求之調查研究。公共衛生,18(3),頁237-248。吳淑瓊、林惠生(1999/01/16)。台灣功能障礙老人照護者的全國概況剖析。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8:1,頁44-53。吳淑瓊、林惠生(1999)。台灣功能障礙老人家庭照顧者的全國概況剖析。中華衛誌,18:1,頁44-53。
吳淑瓊、陳正芬(2000/09/12)。長期照護資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社區發展季刊,92,頁19-31。邱啟潤、呂淑宜、許玉雲、朱陳宜真、劉蘭英(1988/01)。居家中風病人之主要照顧者負荷情形及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35:1,頁71-82。邱啟潤、林美娜(1995)。居家中風失能老人之家庭照顧品質。護理研究,3:2,頁138-147。周月清(2000)。香港社區照顧緣起與發展現況及對台灣的省思。社區發展季刊,92,頁215-232。林秀純、徐亞瑛(1998)。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者之照顧回饋與負荷及相關因素探討。長庚護理,9:2,頁1-9。林金蘭、賴惠玲(2002/07)。居家喘息服務對照顧者負荷之成效。長期照護,6:1,頁81-88。
林淑萱(2004)。從「長期照護先導計畫」的執行論長期照護體系的建構。社區發展季刊,106,頁97-105。秦燕、游育蕙(1999/06)。台中市老年人主要照顧者的壓力與需求。中華醫務社會工作學刊,7,頁75-103。
高淑芳、盧孳豔、葉淑惠、劉雪娥(1999/04)。探討家庭功能、社會支持與社區殘病老人照顧者負荷之關係。護理研究,7:2,頁172-181。徐亞瑛、張媚、楊玉玫、黃久美(1992/09)。都市型及鄉村型社區中居家殘病老人照顧者之負荷及相關影響因素。護理雜誌,39:3,頁99-106。郝溪明(1998)。老人長期照護中家庭功能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38,頁265-273。陳世堅(1999/06)。個案管理導向之老人長期照護系統模式之探討。中華醫務社會工作學刊,7,頁17-33。黃璉華(1992/12)。老人生活滿意度相關因素之因俓分析研究。護理雜誌,39:4,頁37-46。許雅惠(2000/06)。家庭政策之兩難—從傳統意識形態出發。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1,頁237-288。曾孆瑾(2005/06)。從老年的家庭照顧支持系統思考老年人口照顧問題。社區發展季刊,110,頁274-283。葉肅科(2005)。高齡化社會與老年生活風格。社區發展季刊,110,頁230-249。萬育維、羅詠娜(1993/06)。臺北市居家照顧服務人力資源之探究。社區發展季刊,62,頁34-42。
蔡啟源(2000/10)。老人居家服務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91,頁252-268。劉弘煌(2002/06)。老人家庭照顧期待之代間落差。實踐學報,33,頁67-91。簡雅芬、吳淑瓊(1999)。影響子女照顧失能老人父母意願之因子。中華衛誌,18:3,頁189-198。
謝美娥(2000/12)。美國對失能老人非正式照顧者協助措施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29,頁242-257。韓佩軒、黃璉華(2002)。台灣中部地區居家失能老人家庭照顧品質之探討。榮總護理,19:2,頁205-212。蕭夙芬(1998)。家庭功能之評估與應用—以臨床家庭為例。社區發展季刊,83,頁287-304。
蕭蔚(1991)。老人居家照護的需求分析。社區發展,55,頁64-73。
鄭麗珍(2002/03/04)。如何健全家庭功能提昇生活品質。91年全國社會福利會議,議題六。
中文書籍
呂寶靜(1997),詹火生編著。「老人社區照顧─日間照顧服務之現在與展望」。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1997年亞太國際老人照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厚生基金會。
呂寶靜(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周月清(2000)。社區照顧:源起與爭議。台北:五南。
沙依仁(1991)。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五南。
何秀煌(1981)。哲學智慧的尋求。東大圖書公司:台北。
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2002)。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台北:洪葉。
胡幼慧、姚美華(1996),胡幼慧主編。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台北:巨流。
剛堂哲雄(1988),謝素美譯。現代家庭面臨的挑戰—家庭諮商技巧。台北:授學。
黃源協(2000)。社區照顧:台灣與英國經驗的檢視。台北:揚智。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謝秀芬(1997)。家庭與家庭服務—家庭整體為中心的福利服務之研究。台北:五南。
Hal L. Kendig Akiko Hashimoto Larry C. Cappard(1997),張月霞譯。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台北:五南。
Michael Quinn Patton(1999),吳芝儀,李奉儒譯。質的研究與評鑑。台北:桂冠。
Timothy H. Brubaker(1997),劉秀娟譯。老年家庭。台北:揚智。
論文
何瓊芳(2000/07)。探討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正向經驗。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慧玲(2002)。高雄失能老人自費使用居家服務品質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周惠玲(1984)。台北市老人福利需求與生活滿足之研究。台灣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吳味鄉(1993)。台灣地區老人照顧與社會網絡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邱惠慈(1993)。社區失能老人非正式照顧者的特性與負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邱麗蓉(1999)。失智老人家屬照顧者壓力源、評價、因應與健康狀況之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系,碩士論文。林惠貞(1999)。慢性病老人家庭主要照顧者之困擾、需求與社區照顧支持方案期待之初探-以台中縣大里市為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林雅琪(1999)。埔里地區福利社區化方案評估—以老人「電話問安」與「居家關懷」為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林敬程(2000)。失智老人家庭照顧之負荷與支持性服務需求之探討。高醫行為科學學系,碩士論文。高淑芳(1997)。探討家庭功能、社會支持與社區殘病老人照顧者負荷之關係。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華(1995)。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居家照顧服務計畫之評估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慶雄(1999)。使用居家照顧服務之老人滿意度研究—以紅心字會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曹毓珊(2002)。老人家庭照顧者僱用外籍家庭監護工對照顧關係影響之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怡如(2003/05)。嘉義縣居家服務之評估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湯麗玉(1990)。癡呆症老人照顧者的負荷及相關因素之探討。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潘玲莉(2000)。基隆市老人居家服務之評估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劉素芬(2001)。老人居家照顧服務方案評估—以紅心字會為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顏毓真(1997)。功能障礙老人的家庭照護者對支持性方案的需求。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
Archbold,P.G.,Stewart,B.J.,Greenlick,M.R.,&Harvath,T.A.(1990).The Clinical assessment of mutuality and preparedness in family caregivers to frail older people.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18:375-384.
Blenkner,M.(1965).Social work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in later life with some thoughts on finial maturity.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Famil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 Jan McCulloch.(1995) The Relationship of Famil;y Proximity and Social Support to the Mental Health if Older Rural Adults: The Appalachian Context. Aging Studies,9(1):65-81.
Cherry Rowlings(1981) Social Work with Elderly People.London: Studies in the Personal Social Services.
Cartwright,J.,Archbold,P.G.,Stewart,B.J.,& Limandri,B.(1994) Enrichment processes in family caregiving to frail elders.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s,17(1):31-43.
Ebenstein, Helene.(1998)They Were Once Like Us: Learning from Home Care Workers Who Care for the Elderly.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30(3/4):191-201.
Eustis, N.N. and Fischer,L.R.(1991)Relationships Between Home Care Clients and Their Workers: Implications for Quality of Care.The Gerontologist,31(4):447-456.
Fitzgerald,L.,Hooft,S.,(2000).A Socratic dialogue on the question “ What is love in nursing ?.Nursing Ethics,7(6):481-491.
Hazel Qureshi & Alen Walker.(1989) The Caring Relationship-Elderly People and their Families.
Janette K.,William J.,(2001) Use of Informal In-Home Care by Rural Elders. Familt Relations,36:456-460.
Merja K.,Akiko S.,Kouko Y.,Noriko A.,Setsu S.,(2004)Family cares for older relatives: sources of satisfac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in Finland.Nursing Studies,41:497-505.
Samuelsson,A.,Annerstedt,L.,Elmstahl,S.,Samuelsson,S-M.,Grafstrom,M. (2001)Burden of responsibility experienced by family caregivers of elderly dementia sufferers.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15:25-33.
Ungerson (1983a) Why Do Women Care? Finch & Groves,p31-50.
Wright,L.,Hickey,J.,Buckwalter,K.,Hendrix,S.,Kelechi,T.(1999) Emotional and Physical health of spouse caregivers of person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stroke.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30(3):55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