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丁樹範,《日益興盛的中共軍事研究》。台北:政大國關中心,民84。
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民92。
中國統計局,《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民8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編,《周恩來外交活動大記事》。北京:世界知識,民82。
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93。
尹慶耀,《中共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民62。
王能良,《中共的世界觀:多極化的世界》。台北:唐山,民91。
田桓,《戰後中日關係史年表1945-199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民83。
石之瑜,《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台北:五南,民84。
朱松柏、張啟雄,〈後冷戰時期中共與南北韓關係之研究〉,《後冷戰時期南北韓與中日美俄四強的關係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北亞區域研究,民88.12。
何思慎,〈中國威脅論與新世紀日本之中國政策芻議:以經濟與軍事為中心〉,收錄於張啟雄主編,《戰後東北亞國際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民91。
______,《擺盪在兩岸之間:戰後日本對華政策1945-1997》。台北:東大圖書,民89。
何德功,《傾聽中國─新冷戰與未來謀略》。惠州:廣東人民出版社,民86。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台北:五南,民85。
宋強,《中國可以說不─冷戰後時代的政治與情感抉擇》。北京:中華聯合工商出版社,民85。
李明,《南北韓政經發展與東北亞安全》。台北:五南,民88。
李登科,〈冷戰後中國共大國外交政策之研究〉,收錄於《中國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民90。
卓南生,《大國夢與盟主論─「總保守化」的日本政治與外交》。台北:聯經,民84。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民80。
明居正,〈面向21世紀的中共外交戰略:認知與對策〉,《21世紀中國》。台北:政大國關中心,民91年。
林代昭,《戰後中日關係史》。北京:北京大學,民81。
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與國際法》。台北:財團法人中日關係研究會,民76。
林若雩,〈由競爭走向整合:21世紀中國與東協的安全關係〉,《21世紀中國》。台北:政大國關中心,民91。
金用浩,《現代北韓外交論》。漢城:Oreum,民85。
門洪華,《構建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民94,頁103。
柳金財,《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剖析》。台北:時英,民87。
段國基,〈展望中華民國在亞太地區之戰略〉,《後冷戰時期亞太戰略情勢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民82.5。
胡耀邦,〈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民75。
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台北:遠景基金會,民93。
高一中譯,《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高崇雲,《中共與南北韓關係的研究》。台北:正中,民78。
國防史編局譯,美國國防部著,《1997年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台北:國防史編局譯,民86.10。
______,《2001年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台北:國防史編局譯,民91。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民89。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夥伴關係》。台北:生智,民88。
張暄,《當代中日關係四十年》。北京:時事關係,民82。
張萬坤,《後冷戰時期的中國外交》。香港:天地圖書,民88。
張錫鎮,《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民88。
淦克超,《外交政策分析》。台北:黎明文化,民68。
郭耀華,《北京大學中觀天下》。高雄:復文,民93。
陳水逢,《東南亞各國的政治社會動態》。台北:台灣商務,民66。
陳志瑋譯,Chava Frankfort- Nachmias, David Nachmias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民90。
陳秀之,《冷戰後東盟國家對華政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民90。
陳鴻瑜,《亞太地區安全條約協議及聲明彙編》。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民88。
______,《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渤海堂文化,民81。
陶文釗主編,《中美關係史》。上海:上海人民,民93。
傅國良、曹炳陽,《懷柔中國?中共對外關係》。台北:海鴿文化,民93.9。
程超澤,《世紀之爭─中國: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香港:中華書局,民86。
黃天中、潘錫堂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民82。
楚樹龍,《冷戰後中美關係的走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民90。
經濟部國貿局編,《東協與中國大陸擬十年內成立自由貿易區對我國之影響及因應對策》。台北:國際貿易局,民91。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主要問題及戰略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民92。
廖淑馨,《千禧年的東亞安全兩岸關係》。台北:政大國關中心,民89。
臧士俊,《戰後日中台三角關係》。台北:前衛,民86。
劉明德譯,林布隆原著,《政策制定過程》。台北:桂冠,民80。
鄭正鈴、湯麗明譯,William Overholt著,《中國威脅》。台北:智庫,民84。
蕭新煌、顧長永,《新世紀的東南亞》。台北:五南,民91。
閻學通,《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民87。
韓念龍,《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民86。
二、期刊
文馨,〈對中國威脅論之研析〉,《中共研究》,第29卷,第8期,民84.8,頁67-75。王虎華,〈論我國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理論與實踐〉,《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民91,頁1-20。
王崑義,〈和平崛起:轉型中的中國國際戰略與對台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第9期,民94,頁43-84。
王橋保,〈四方會談與朝鮮半島局勢〉,《外國問題研究》,第3期,民85,頁24-37。
石原忠浩,〈戰後「中」日經濟與政治互動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5期,民86.5,頁40-51。向駿,〈中國威脅論及新圍堵〉,《美歐月刊》,第11卷,第5期,民85.5,頁25-38。佐藤考一,〈南中國海的國際關係:中國威脅論與東協〉,《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2期,民 86.4,頁30-44。吳福成,〈亞洲的新震撼─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7期,民91.7,頁45-58。
宋興洲,〈中國崛起:修正型強權或現狀行國家?〉,《全球政治評論》,第11期,民94.7,頁19-60。宋鎮照,〈解析當前美中兩國亞太政策下的東南亞發展策略〉,《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7期,民92,頁12-27。李文志,〈中國威脅與美國的對策:介入?圍堵?〉,《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29期,民85.1,頁12-16。李英明,〈方法論─文化研究途徑〉,《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中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主辦,台北,民94.08.29,頁28-32。
周祉元,〈蠡測2005年的中共外交取向〉,《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3期,民94.3,頁99-106。林正義,〈中共與東南亞國家之軍事交流:解放軍外交〉,《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55期,民86,頁1-11。林麗香,〈中共軍事外交目的研析〉,《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12期,民94.12,頁37-53。法悟,〈中國憑什麼和平崛起〉,《中國經濟周刊》,第18期,民94,頁1-23。
邱寶嬅,〈東協各國同意與中國大陸成立自由貿易區〉,《航貿週刊》,民90.11,頁30-42。
金成柱,〈周邊國家對韓半島的政策和南北韓關係〉,《外交》(南韓),第38號,民85.6,頁30-38。
柯玉枝,〈從國家利益看冷戰中共與日本關係中的合作與競爭〉,《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2期,民88.2,頁71-89。唐仁俊,〈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東協外交政策之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12期,民90.12,頁83-94。島田洋一,〈美國的進攻與北朝鮮政體變更〉,《海外事情》,民91,頁30-35。
時殷弘,〈國際政治的世紀性規律對中國的啟示〉,《戰略與管理》,第5期,民84,頁1-13。
秦邦九,〈中共推動多極化世界格局與夥伴外交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民88.8,頁37-49。翁松燃,〈中國威脅論芻議〉,《二十一世紀評論》,第34期,民85.4,頁18-24。高朗,〈後冷戰時期中共外交政策的變與不變〉,《政治科學論叢》,第21期,民93.9,頁19-48。張少文,〈八十年代中共的對韓政策〉,《共黨問題研究》,第15卷,第9期,民78,頁39-47。______,〈南北韓與朝鮮半島周邊國家的關係〉,《歷史月刊》,第9月號,民89,頁49-55。
張隆義,〈從安保觀點看冷戰後日本對中共的政策〉,《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1期,民88.1,頁1-14。張雅君,〈十六大後的中共外交:相互依賴深化下的利益、挑戰與政策取向〉,《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2期,民92,頁1-16。______,〈中共反恐外交的實踐與成效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1期,民94.3,頁53-83。
曹麗琴,〈北、南朝鮮加入聯合國與朝鮮半島統一問題〉,《韓國學報》,第13期,民84,頁153-161。陳欣之,〈東協諸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與回應〉,《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1期,民85.11,頁15-34。陳凱華,〈由中國威脅論看中國對信心建立措施的運用-歷史的觀點〉,《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3期,民89.3,頁62-74。
麻彥春、米鳳春,〈中日兩國直接投資的現狀與發展〉,《現代日本經濟》,第110卷,第2期,民89.2,頁23-34。
曾伯林、朱必任,〈析中國威脅論〉,《創造》,第4期,民83,頁34-35。
筆鋒,〈經濟全球化的中國動力〉,《亞洲週刊》,民94.2.20,頁4-10。
黃大慧,〈中日關係新格局與日本對華戰略〉,《教學與研究》,第8期,民89,頁58-63。
黃鴻博,〈中共與北韓核武危機〉,《共黨問題研究》,第22卷,第2期,民89,頁39-50。楊志恆,〈東北亞之安全情勢分析〉,《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民88.1,頁59-83。楊潔勉,〈重要戰略機遇期與中國外交的歷史任務〉,《中國外交》,第12期,民92,頁1-12。
趙國材,〈從國際法觀點論「光華寮」案〉,《問題與研究》,第26卷,第12期,民76.9,頁15-43。趙曉春,〈中國威脅論對我國周邊環境之影響及有關對策〉,《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2期,民84,頁9-14。
趙霞,〈中美日三角關係運作初探〉,《明報月刊》,10月號,民86.10,頁70-81。
劉建宏,〈中國軍力成長與其意涵〉,《國防政策評論》,第5卷,第3期,民94,頁66-86。劉新華,〈美日軍事同盟的加強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影響〉,《當代亞太》,第10期,民89,頁32-40。
蔡增家,〈擺盪在合作與衝突之間;中國崛起下中日衝突的結構分析〉,《國際關係學報》,第21卷,民95.1,頁45-70。鄭北雁、于靈,〈八、九十年代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的特點分析〉,《現代日本經濟》,第109卷,第1期,民89.1,頁25-43。
謝進福,〈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期,第4卷,民92,頁342-350。
龐中英,〈對中國威脅論採取新姿態〉,《瞭望新聞週刊》,第9期,民94.2.28,頁54-56。
蘇紫雲,〈美國亞太戰略的現況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7期,民84.7,頁23-37。三、論文
小島朋之,〈中國崛起之再省思:日本對未來東亞中國因素的認知〉,「了解崛起之中國」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學會主辦,民94,頁180-195。
王裕宏,〈九0年代美中關係中的中國威脅論〉,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民89。王裕聰,〈中國人口成長與可持續性發展分析〉,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亞太所,民89。王謙,〈中國發展對台灣的影響〉,「中國發展對台灣的影響」座談會,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辦,台中,民95.3.23。
吳素馨,〈後冷戰時期中國與東南亞國協合作夥伴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民90。李權鎬,〈中共對韓半島外交政策: 從辯證法的角度研究〉,博士論文,中山大學中山所,民89年。阮忠孝,〈從地緣政治看中共對東協的外交政策〉,博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民90。周睦謹,〈中共「大國外交」研究(1989-2000)〉,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民91。林若雩,〈評析中國於東亞高峰會之角色〉,《了解崛起中的中國學術研討會》。行政院陸委會: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民94.11.12。
張雨寧,〈崛起中的中共-以權力轉移理論為核心的探討〉,碩士論文,國防大學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民93。陳玄基,〈後冷戰時期朝鮮半島的區域安全〉,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民92。黃坤堆,〈冷戰後中國海權發展對美日地緣戰略之影響〉,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政治系,民93。黃金湯,〈後冷戰時期中日外交關係〉,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民89。楊志誠,〈中國發展對台灣的影響及台灣的因應對策〉,「中國發展對台灣的影響」座談會,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辦,台中,民95.3.23。
蔡政修,〈中國威脅論之省思〉,「中國發展對台灣的影響」座談會,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辦,台中,民95.3.23。
鄭正一,〈冷戰後中共政經目標的定位與轉變〉,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政治系,民93。謝進福,〈後冷戰時期中共與東協安全戰略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政治大學東亞所,民90。
四、報紙
古平,〈日本政要必須補課〉,《人民日報》,民85.7.31,版6。
朱鎔基演講稿,《東亞日報》,民89.10.19,版1。
李鵬,《人民日報》,民83.11.2,版6。
杜平,〈中國和世界;究竟誰在變〉,《聯合早報》,民92.12.12,版15。
阮宗澤,〈睦鄰、安鄰、富鄰─建構新時期中國的大周邊外交〉,《解放軍報》,民92.10.20,版9。
官方新聞稿,〈韓半島統一綱領〉,《人民日報》,民60.4.15,版1。
官方新聞稿,《朝鮮日報》,民60.1.12,版1。
社論,〈中俄聯合聲明〉,《人民日報》,民83.9.4,版1。
社論,〈中國北韓簽訂新貿易協定〉,《人民日報》(海外版),民81.1.29,版2。
社論,〈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人民日報》,民91.1.1,版1。
社論,〈日本要反動歷史觀必須清算〉,《人民日報》,民85.8.16,版1。
社論,〈布希:美中是經貿戰略夥伴〉,《中國時報》,民95.3.12,版13。
社論,〈唐家旋外長於九屆人大會議上與記者之訪問〉,《人民日報》,民88.3.8,版1。
社論,《人民日報》,民73.10.12,版5。
國家新聞稿,《文匯報》,民84.11.16,版5。
陳正杰,〈美軍太平洋總司令指北韓、中共以武力威脅他國〉,《大紀元》,民91.1.16,版3。
陸以正,〈開放務實的中共新外交〉,《中國時報》,民92.10.27,版15。
達君,〈日本將走向何方〉,《文匯報》,民84.12.6,版4。
五、網路
中國電子報,〈六國簽署上海合作組織宣言〉,http://ctnew.yam.com.tw/news/200106/16/152697.html,民90.6.16。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中共軍力報告〉,http://www.ettoday.com/2003/12/19/10844-1560162.htm,民94。
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http://xjcztzz.5/net/thonggon16/zg15.htm,民86。
社論,《經濟日報》,http://esmenet.moeasmea.gov.tw/wps/,民95.1.10
袁鵬,〈中國威脅論的歷史演變〉,http://www.lianghui.org.cn/chinese/ch-yuwai/183410.htm,民91.8。
參閱http://editors.sipri.se/pubs/yb00/ch5.html,民89。
參閱http://editors.sipri.se/pubs/yb00/ch5.html,民93.12。
評論家,〈中日貿易總額突破八百億美元〉,http://www.jwb.com.cn/big5/content/2001-01/17/content_4177.htm,民91。
評論家,〈日本將調高大陸蔬菜進口關稅〉,http://www.chineseton.com/5tone/sole/gdnews.asp,民91。
新華社,〈東盟與中國關係大事記〉,http://www.xinhua.org/ssjj/zrjcf/files/b2.htm//,民95.2.15。
龐中英,〈和平崛起:關鍵在和平〉,http://nanfangadily.com.cn/zm/20040325/xw/tw2/200403250096asp,民93.03.25。
貳、英文部分
(Ⅰ)Books
Austin, Greg, Japan and Greater China: Political Economy and Military Power in the Asian Century. London: Hurst and Company, 2001.
Bernstein, Richard, and Ross H. Munro,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ain.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97.
Friedrich, Carl, Man and His Government: An Empirical Theory of Politics. New York: Graw Hill, 1963.
Ganshof, Francois, The Middle Age : A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70.
Isack, Alan C., Scope and Method of political Science. Homewood, Illinosis: The Dorsey Press, 1984.
McGrew, Anthony, and Christopher, Asia -Pacific in the New World Order.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Segal, Gerald, “China : Arms Transfer Polices and Practices,” in Colin Mcinnes and Mark G. Rolls eds., Post -Cold War Security Issue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England: Frank Cass and Co. Ltd., 1994.
Sutter, Robert G., The Chain Quandary: Domestic Determinant of U.S. China Policy.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3.
Taylor, Jay,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Peking’s Relations with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NY: Praeger, 1976, 2nd ed.
To, Lee Lai, “Some Thoughts on ASEAN and China: Institutional Linkages,” in Richard L. Grant ed.,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into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D. 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Washington, 1993.
Whiting, Allen S., Foreign Policy in World Politic, Foreign Policy of China.
(Ⅱ)Periodicals
“Treading Softly,”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August 3, 1995, pp. 20-26.
Hsiung, James C., “China’s Omni-Directional Diplomacy: Realignment to Cope with Monopolar U. S. Power,” Asian Survey, Vol. 35, No. 6, June, 1995, pp. 574-575.
Journal, Wall Street, “It’ s No Cold War, But China Is Our Biggest Threat,” 2001, April 9, p. 28.
Krauthammer, Charles, “Why We Must Contain China,” Time, July 31, 1995, pp. 69- 77.
Lake, Anthony, “From Containment to Enlargment,” U. 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Vol. 4, No. 39, 1993, pp. 658- 664.
Munro, Ross H., “Awakening Dragon: 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 Policy Review, No. 62, 1992, pp. 10-16.
Richardson, Michael , “China’s Military Security Raises Suspicions,” Asia -Pacific Defence Reporter, Vol. 19- 20, 1995, pp. 19-24.
Sam, Uncle, “Please Stay Around,” Asia -Pacific Defence Reporter, Fedruary- March, 1993, pp. 12-18.
Thurston, Anne, “What to Make of China,” The Wilson Quarterly, Vol. 21, No. 4, 1997, pp. 94-97.
Vatikiotis, Michael, “Taming the Dragon,”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August 3, 1995, pp. 16-30.
Volkan, V.D., “The Need to Have Enemies and Allies: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Political Psychology, Vol. 6, 1985, pp. 19-45。
Walsh, James, “China: The World’s Next Superpower,” Time, May 10, 1993, pp. 15-39.
(Ⅲ) Documents
US DOD,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ltary Power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5. Washington: US DOD, 2005.
(Ⅳ)Newspaper
“U. S. Would Defend Taiwan, Bush Says,” New York Times, April 26, 2001, p. 1.
(Ⅴ)Internent
Brown, Lester R., “China Replacing the United States as World’s Leading Comsumer,” http://www.earth-policy.org/Updates/Update45.htm, Feb 16, 2005。
Kelly, James, “U. S. - China Relation,” 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03/24004.htm, 2003.
Khalilzad, Zalmay, “Congage China,” 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IP/IP187/ IP187.html, 2000.
Secretariat, ASEAN, “Instrument of Extension of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http:www.aseansec.org/15268.htm, Oct. 8,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