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16: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騰堂
研究生(外文):CHEN.TENG-TANG
論文名稱:洪流衍生-陳騰堂膠彩創作理念與風格
指導教授:詹前裕詹前裕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8
中文關鍵詞:生命無常洪流生命觀自然觀寫實性漂流木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創作是個人情感的表達與昇華,並以生活的感動出發,透過畫面的形式與內容,盡可能的作自我意念的表達。大自然的好山好水,固然值得讚賞與歌誦,然大自然中有關蕭瑟與悲壯的成分,卻更能使人感動。洪水是無情的,漂流木是悲壯的,在創作的思考過程中,我如同經歷了一次漂流木漂流與奮鬥的歷程,時而與環境搏鬥,時而喘息,所謂寄物以情,我的心境也因而悲壯起來,頓時覺得人類的渺小與無助,進而引發個人關懷自然、關懷生命的胸懷,這是我創作的源頭。
我論述的第一部分,是屬於文獻探討,我藉由東西方有關流水、波濤的繪畫作品來做探討,從中瞭解前人在面對自然時的創作心境與思維,並從作品中剖析其創作的組成元素和表達的方式,和自己的創作思考來做個對應,以釐清自己的創作方向和重點。
論述的第二部分是與創作有關的美學思考,藉由探究中國傳統的自然觀與生命觀,主要是儒家和道家的觀點,和自己對大自然的情懷做一個印證與溯源,以此作為我創作的思想基礎。在創作的思考過程中,我總喜歡將漂流木作擬人化的思考,這或許是個人在個性上較富於感性的因素,所以在構思和表現方法上,我提到有關象徵主義的理論作為佐證。創作的主題「洪流衍生」,主要還是在體驗大自然中充滿淒壯美感的部分,及其衍生的物象變化和人生無常的意念延伸,如同西方所謂的「崇高」,此種的美感經驗往往會讓人印象深刻,進而引發移情作用而影射人生,一個處在生命磨難中成長的個體,生命會顯得更有韌性更有價值。
論述的第三部分是我的創作發展和形式表現的介紹,創作內容由較寫實性的流水抒情和大地流紋的描繪,繼而延伸為有關漂泊感與生命無常的體驗創作,這當中有無數心境的轉折與變化,內心由欣賞自然到關懷自然,進而關懷生命,體驗生命的無常變化。並藉由作品對自己的創作理念作自我剖析,在繪畫形式上也做一些新的嘗試,期盼在繪畫內容與形式上能有所增進,最後本著對膠彩創作的喜好,提出個人未來創作的觀點與自我期許。
摘要 I
目錄 II
圖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東、西方有關「流水」的繪畫表現 7
第一節 中國「流水」的繪畫表現 7
第二節 西方「洪水」、「波濤」的繪畫表現 11
第三節 日本「流水」與「土石」的繪畫表現 16
第三章 有關創作的美學思考 21
第一節 中國傳統的自然觀與生命觀 21
第二節 象徵主義與移情作用 23
第三節 苦澀與淒壯的美感 25
第四節 流水的時間意識 27
第四章 作品的表現形式與風格詮釋 28
第一節 流水抒情與大地流紋 28
第二節 漂泊與生命無常 41
第五章 結論 64
參考書目 67
參考書目:
一、專書
1、《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發行,1971年11月
2、伍蠡甫 《山水與美學》,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
3、朱光潛 《西方美學史》,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6月。
4、任仲倫著,《遊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 司,1993年6月。
5、何懷碩 《苦澀的美感》,台北,大地出版社,1974年3月
6、李澤厚 《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10月。
7、李澤厚 《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6月。
8、李澤厚 劉綱紀,《先秦美學史上、下》,台北,金楓出版社,2002年8月。
9、杏林子著,《生之歌》,台北,星光出版社,1984年7月。
10、何政廣主編,《世界名畫家全集,寫實主義大師 庫貝爾》,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年1月。
11、東山魁夷著,唐月梅譯,《美的情愫》,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12、東山魁夷著,鄭民欽譯《與風景對話》,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2001年11月。
13、《美學百題》,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編印,1987年11月。
14、姜一涵著,《石濤畫語錄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7年8月。
15、張小鷺 《現代日本重彩畫表現》,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7月。
16、馬鳳林 《象徵主義》,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年4月。
17、章啟群著,《論魏晋自然觀-中國藝術自覺的哲學考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18、許尤娜撰,《魏晋隱逸思想及其美學涵義》,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19、陳引馳著,《莊學文藝觀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3 月。
20、黃春秀主編,《泰納 巨匠與世界名畫》,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2年。
21、曾長生 《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0年12月。
22、詹前裕 《林之助繪畫藝術之研究彙編》,台灣省立美術館,19974年4月。
23、馮作民 《西洋美術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8年1月。
24、葉朗 《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7月。
25、蓋瑞忠著,《藝術蓋論》,台北,美新圖書公司,1987年2月。
26、劉思量 《藝術心理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6月。
27、 蔣勳 《中國美術史》,台北,東華書局,1997年4月。
二、畫冊
1、《画業70年岩橋英遠展》,日本,朝日新聞社,1993年。
2、《加山又造屏風繪展》 日本,經濟新聞社 ,1998年。
3、《中國歷代藝術 繪畫篇上》,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
4、張小鷺 《現代重彩畫技法》中國,北京工藝出版社,2003年。
5、《山口華陽回顧展》日本,朝日新聞社,1980年。
6、《高永隆作品集-遊》,2000年10月。
7、《新編近代世界名畫全集》,台北,光復書局,2002年8月。
8、《大地之光-詹前裕膠彩畫集》,台北,正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5月。
9、《思考的進行式-李貞慧膠彩作品集》,台中市文化局,2005年9月。
10、《岩橋英遠展》,日本,岩橋英遠展實行委員會,1990年。
11、東山魁夷,《東山魁夷全集》,講談社,1979年7月。
12、菊地貞夫著,《原色 日本的美術》,日本,小學館株式會社,1990年6月。
13、劉樺主編,《中國山水畫全集(上)》,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年4月。
14、何政廣主編,《石濤的世界》,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73年 9月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