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嵩山,《文化傳譯:博物館與常民文化》,臺北:稻鄉,1990。
王嵩山,《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臺北:稻鄉,2003。
王嵩山,《集體知識、信仰與工藝》,臺北:稻鄉,1999。
王嵩山,《過去的未來-博物館中的人類學空間》,臺北:稻鄉,1999。
王嵩山,<物質文化的展示>,博物館學季刊,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990。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台北:黎明文化,1983。
王昭正、朱瑞淵譯,Danny L. Jorgensen,《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1999。
王雅各譯,Carol Duncan,《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臺北:遠流,1998。
王德育,<中國古代色彩與宗教表現>,《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藝術館,1998。
成耆仁,《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
吳慶州,《中國建築-脊飾》,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呂理政,《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台北:南天,1999。
李永烈編,《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台中:台中縣文化局,2002。
李亦園,《宗教與神話》,台北:立緒,1998。
李奕興,《台灣傳統彩繪》,台北:藝術家,1995。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遠流,2003。
李乾朗,《台灣的寺廟》,台中:台灣省新聞處,1986。
李乾朗,《台灣建築閱讀》,台北:玉山社,1996。
李乾朗,《台灣傳統彩繪之調查研究-以台南民間彩繪畫師陳玉峰及其傳人之彩繪作品為對象》,台北:文建會,1994。
李乾朗,《台灣廟宇裝飾》,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
李乾朗,《傳統建築入門》,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84。
李乾朗,《澎湖天后宮》,台北:雄獅出版社,1999。
李乾朗,《台灣十大傳統民居》,台北:晨星 2004
李澤厚,《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台北:三民,1996。
李澤厚,《華夏美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89。
李澤厚、劉綱紀編,《中國美學史》,台北:谷風,1986。
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1996。
李應強,《中國服飾色彩史論》,台北:南天出版社,1993。
李豐楙、謝聰輝著,《台灣齋醮》,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
周錦宏編,《苗栗木雕博物館典藏專輯圖錄-宗教神像與文物法器》,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4。
林正芳,蘇美如撰,《鑑潁發千支、湖川開萬派-擺厘陳家解說手冊》,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2004。
林會承,《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台北:藝術家,1995。
武珊珊、王慧姬等譯,Jacques Maquet,《美感經驗:一位人類學者眼中的視覺藝術》,2003。
施坤玉、邱博舜,《大木匠師施坤玉作品及圖稿攝影集》,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1998。
施振洋、李榮聰,《鹿港龍山寺、天后宮木雕藝術概覽》,彰化縣:施鎮洋華泰文史工作室,1999。
柳肅,《中國建築-象徵與建築》,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胡澤民,<論中國傳統色彩的象徵意識>,《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藝術館,1998。
孫振青,《康德的批判哲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84。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66。
高美英譯,Harris M. Cooper,《研究文獻之回顧與整合》,台北:弘智文化,1999。
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中心編,《木雕-黃龜理藝師作品圖鑑》<下冊>,台北:教育部,1996。
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中心編,《木雕-黃龜理藝師作品圖鑑》<上冊>,台北:教育部,1996。
張立文,《周易與儒道墨》,台北:東大出版,1991。
張珣,《文化媽祖─台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3。
張珣,<從媽祖的救難敘述看媽祖信仰的變遷─媽祖信仰的發展與變遷>,《媽祖仰與現代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雲林:北港朝天宮,2003。
張珣,<幾種道經對女人身體之描述初探>,《性別、神格與台灣宗教論述》,臺北:中央研究院,2000。
張婉真,《論博物館學》,台北:典藏,2005。
張婉真,<博物館展示研究的方法與旨趣.>,博物館學季刊,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5。
張慶宗等著,《大甲鎮瀾宮宮志-廟堂之美》,台中縣:大甲鎮瀾宮董事會,2005。
張慶宗等著,《大甲鎮瀾宮宮志-歷史風華》,台中縣:大甲鎮瀾宮董事會,2005。
張慶宗等著,《鎮瀾宮之旅-戲看鎮瀾宮的廟宇裝飾藝術》,台中:中縣鄉土自然協會,1999。
張譽騰,《當代博物館探索》,台北:五南,2000。
張譽騰等譯,G.Ellis Burcaw,《博物館這一行》,台北:五觀,2000。
莊伯和,《台灣民間吉祥圖案》,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
郭金潤等著,《大甲鎮瀾宮宮志-文化薪傳》,台中縣:大甲鎮瀾宮董事會,2005。
郭金潤編,《大甲媽祖進香》,台中:台中縣文化中心,1988。
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傅佩榮,《四書小品》,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
傅佩榮,<儒家美學研究>,《中國文化論文集(九)》台中:東海大學出版社,1988。
程頤,《易傳》,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7。
雲慎人,《六十甲子籤註解》,台南:大正書局,1985。
黃文博、塗順從,《南鯤鯓代天府》,台南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5。
黃文博、塗順從,《學甲慈濟宮》,台南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5。
黃美英,《千年媽祖-湄洲到台灣》,台北:人間出版,1988。
黃美英,《臺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自立晚報,1994。
黃美英,<香火與女人-媽祖信仰與儀式的性別意涵>,《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5。
黃振華,《論康德哲學》,台北:時英,2005。
黃晨淳,《媽祖的故事》,台中:好讀,2005。
黃敦厚、張慶宗等編,《鎮瀾宮戊辰年慶成祈安清醮專輯》,台中:大甲鎮瀾宮,1989。
黃敦厚等著,《大甲鎮瀾宮志-進香儀典》,台中縣:大甲鎮瀾宮董事會,2005。
楊國榮,《善的歷程》,台北:五南,1994。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書局,1996。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台北:滄浪出版,1986。
董芳苑,《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台北:長青文化,1975。
董振雄,《心靈原鄉 大甲媽祖湄洲行》,台中縣:台中縣文化局,2003。
董振雄,《心靈原鄉 大甲媽祖進香行》,台中縣:台中縣文化局,2003。
董振雄,《心靈原鄉 大甲媽祖新港行》,台中縣:台中縣文化局,2003。
靳之林,《綿綿瓜瓞》(上)(下),台北:漢聲雜誌,1994。
廖紫均,<社區博物館與地方寺廟>,博物館學季刊,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2。漢寶德,《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台北:田園城市出版,2004。
趙崇欽、王文良、林文鎮,《澎湖三官殿文物圖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9。
劉建基譯,Raymond Williams,《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台北:巨流2004。
劉曉光,《中國建築-禮制與建築》,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蔡仁厚,《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台北:文津,1987。
鄭志明,<從靈感思維談臺灣媽祖的宗教祭典.>,《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7。
賴志彰,《大甲溪流域-聚落與民居》,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8。
謝仲明,<儒家美學的基本原理>,《中國文化論文集(七)》,台中:東海大學出版,1986。
謝宗榮,《台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台北:博陽文化,2003。
謝宗榮,《台灣傳統宗教文化》,台北:晨星,2003。
謝賢文,《台中樂成宮傳統建築之美》,台中:財團法人台中樂成宮,2001。
羅貫中,《三國演義》,台南:世一,1990。
關華山,《居民與社會、文化》,台北:明文書局,1989。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手冊,台中:台中縣文化局,2005。
馨世代,台中:財團法人裕珍馨文化基金會,2005。
馨世代,台中:財團法人裕珍馨文化基金會,2006。
二.碩士論文部分
王永裕,《台灣媽祖造像群之圖像藝術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1。吳子京,《台南安平海山館的歷史、人文與藝術》,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1。林金龍,《美學、權力與消費-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為例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4。陳昭妙,《台灣民俗文化的集中呈現-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3。黃敦厚,《台灣媽祖文化語彙全紀錄》,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4。趙淑芬,《大甲媽祖進香儀式中刺繡文物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3。劉淑音,《台灣傳統建築吉祥裝飾-吉瑞構圖的表現與運用》,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2。三.外文部分
大阪歷史博物館編,《展示の見所,古代の宮廷儀禮》,日本大阪:大阪歷史博物館,2002。
McGonagle, D. 1997 Things Change: The Need for New Transactions in Cultural Management. In Fitzgibbon, M. and Anne Kelly (eds.) From Maestro To Manager: Critical Issues in Arts and Culture Management. Pp. 17-29. Dublin: Oak Tree Press.
四.網站
大甲鎮瀾宮全國資訊網www.dajiamaz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