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小橫香室主人編,《清朝野史大觀(第一輯)》(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59)。
于敏中、阿桂,《欽定日下舊聞考》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169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不著撰人,《太常寺續考》收入於《景印閣四庫全書》(臺北:台灣商務,198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康熙朝漢文朱批奏折彙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4)。
允祿等撰,《大清會典(雍正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95)。
文孚纂修,《欽定六部處分則例》(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
文慶,《大清宣宗成(道光)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
世續,《大清德宗景(光緒)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
永瑢等撰,《歷代職官表》(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玄曄,《康熙帝御製文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66)。
伊桑阿等修撰,《大清會典(康熙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93)。
任錫庚,《太醫院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朱彝尊原撰,英廉等增補,《欽定日下舊聞考》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169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宋濂等撰,《元史》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10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李東陽等撰、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
吳長元,《宸垣識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和珅,《大清一統志》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162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承啟,《欽定戶部則例》(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
拖津等撰,《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92)。
昆岡等編撰,《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
紀昀等編,《欽定歷代職官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徐大椿,《慎疾芻言》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10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秦蕙田,《五禮通考》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46-48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孫承澤,《春明夢餘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68-869冊(臺北:台灣商務,1983)。
孫承澤,《天府廣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
席裕福,《皇朝政典類纂》(臺北:成文出版社,1969)。
特登額等纂,《欽定禮部則例》(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
翁同龢,《翁文恭公日記》(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
馬齊,《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
張廷玉,《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
曹振鏞,《大清仁宗睿(嘉慶)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
清高宗敕撰,《清朝通志》(臺北:新興書局,1963)。
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58)。
清高宗敕撰,《清朝通典》(臺北:新興書局,1963)。
清乾隆敕撰,《欽定大清會典、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乾隆)》(臺北:臺灣商務,1983)。
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76)。
嵇璜、曹仁虎奉敕撰,《欽定續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1983)。
嵇璜、曹仁虎奉敕撰,《欽定續通典》(臺北:臺灣商務,1983)。
嵇璜、曹仁虎奉敕撰,《欽定續通志》(臺北:臺灣商務,1983)。
賀長齡編,《皇朝經世文編》(臺北:世界書局印行,1964)。
鄂海,《欽定吏部則例》(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
鄂爾泰,《大清世宗憲(雍正)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
賈楨,《大清文宗顯(咸豐)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61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慶桂,《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
錢實甫編,《清代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80)。
龍文彬,《明會要》(臺北:世界書局,1972)。
薛福辰等修,《光緒順天府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683冊(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整理,《清代起居注冊(光緒)》(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整理,《清代起居注冊(道光)》(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
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整理,《清代起居注冊(同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寶鋆,《大清穆宗毅(同治)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
專書
王吉民、伍連德,《中國醫史》(北京:中央防疫處,1932)。
中醫辭典編輯委員會編,《簡明中醫辭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
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北京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古鴻廷,《清代官制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
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何烈,《清咸、同時期的財政》(臺北:國立編譯館,1981)。
何時希,《中國歷代醫家傳錄》(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
李云主编,《中醫人名辭典》(河北:國際文化出版社,1988)。
李經緯,《中醫人物辭典》(上海:上海辭書,1988)。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李經緯、林昭庚,《中國醫學通史‧古代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李濤,《醫學史綱》(上海:中華醫學會出版委員會,1940)。
李鵬年等,《清代中央國家機關概述》(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9)。
沈任遠,《歷代政治制度要略》(臺北:洪範書店,1988)。
周仲孚,《鄭堂讀書記》(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孟森,《明清史講義》(臺北:里仁書局,1982)。
俞鹿年,《中國官制大辭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
俞慎初,《中國醫學簡史》(福州:褔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范行準,《中國醫學史略》(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6)。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馬奉琛,《清代行政制度研究參考書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
張德澤,《清代國家機關考略》(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陳可驥主編,《清宮醫案研究》(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0)。
陳可冀、李春生主編,《中國宮廷醫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
陳邦賢,《中國醫學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
陳邦賢,《中國醫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1957)。
陳勝崑,《中國傳統醫學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79)。
陸肇基,《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傳統醫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
陶希聖、沈任遠,《明清政治制度》(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甄志亞主編,《中國醫學史》(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賈得道,《中國醫學史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
趙紅軍、邢德剛、伍連德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醫學史》(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趙璞珊,《中國古代醫學》(北京:中華書局,1983)。
劉伯驥,《中國醫學史》(臺北:華岡出版部,1974)。
鄭天挺,《清史探微》(臺北:大立出版社,1983)。
盧嘉錫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醫學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謝觀編,《中國醫學大辭典》(臺北:商務印書館,1975)。
龔純,《中國歷代衛生組織與教育》(北京:世界圖書公司,1998)。
郭松義等,《清朝典章制度》(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期刊論文
王長宇,〈唐太醫署醫學教育引發的几點思考〉,《中醫教育》18:6(1999),頁53-55。
王玠,〈明清御藥房初考〉,《中醫文獻雜誌》3(1995),頁4-5。
王振國,〈清代醫家臧達德生平考略〉,《中華醫史雜志》25:4(1995),頁228。
朱金甫、周文泉,〈從清宮醫案論光緒帝載湉之死〉,《清宮醫案研究》,頁2373-2389。
李英華,〈清宮服飾選粹〉,《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117(2003),頁56-77。余新忠,〈清代江南種痘事業探論〉,《清史研究》02(2003),頁28-37。
易不揚,〈中醫大辭典「醫史文獻分冊」》醫事制度部分〉,《中華醫史雜志》15:3(1985)。
徐江雁,〈唐代以前中國宮廷醫學發展概略〉,《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0:4(2004),頁55-56。
徐興鼎,〈中國歷代藥事管理概述〉,《中華醫史雜志》14:2(1984),頁。
馬紅治,〈清代「第一醫官」劉裕鐸〉,《中華醫史雜誌》34:4(2004),頁205-209。
馬堪溫,〈清道光帝禁針灸于太醫院考〉,《上海中醫藥雜誌》4(2002),頁38-40。
馬雲翔,〈醫政與醫教制度瑣談〉,《江蘇中醫雜誌》4(1980),頁42。
高也陶,〈中國古代醫學考試管窺〉,《中華醫史雜志》21:1(1991),頁。
張嘉鳳,〈清康熙皇帝採用人痘法的時間與原因試探〉,《中華醫史雜誌》26:1(1996),頁30-32。
張鴻聲,〈清代醫官考試及題例〉,《中華醫史雜誌》25:2(1995),頁95-96。
梁峻,〈中國古代醫政特點及其對當今醫政之啟示〉,《中華醫史雜志》24:1(1994),頁9-15。
盛亦如,〈中國中醫教育史研究60年〉,《中華醫史雜誌》26:3(1996),頁170-178。
莊吉發,〈服制鼎成, 東珠生輝—以東珠為飾看清代冠服制度的特點〉,《故宮文物月刊》98(1991),頁4-23。莊吉發,〈清宮秘方〉,《故宮文物月刊》2:5(1984),頁129-132。莊吉發,〈純嘏天錫—康熙皇帝談養生之道〉,《故宮文物月刊》86(1990),頁58-67。莊吉發,〈百官服飾〉,《故宮文物月刊》28(1985),頁38-45。陳元朋,〈民國以來宋代醫學史研究概況簡介—以臺灣與大陸地區的研究成果為例〉,《大陸雜誌》90:5(1995),頁34-240。周文泉,〈從清代皇帝有關醫藥的硃批(諭)看御醫〉,《清宮醫案研究》,頁2214-2230。
陳君愷,〈北宋前期的醫政(960-1044)〉,《輔仁歷史學報》8(1996),頁97-123。
陳元朋,〈民國以來宋代醫學史研究概況簡介—以臺灣與大陸地區的研究成果為例〉,《大陸雜誌》90:5(1995),頁34-48。陳珞珈,〈風雨百年間仁堂〉,《健康大視野》02(1999),頁62-64。
陳新謙,〈清代的中藥店老字號〉,《中華醫史雜志》26:4(1996),頁238-244。
閆世德,〈中國古代的宮廷醫學及其歷史意義〉,《中醫藥訊息》4(1988),頁3-5。
童光東、劉惠玲,〈明清時期新安藥店及其醫藥學作用〉,《中華醫史雜志》25:1(1995),頁30-34。
楊大業,〈清宮回族御醫趙士英和劉裕鐸〉,《歷史檔案》4(1995),頁126。
鄭志敏,〈清代太醫院與太醫研究〉,《人文與社會學報》3(2003),頁193-215。鄭志敏,〈略論民國以來臺灣與大陸隋唐五代醫學史的研究〉,《新史學》9:1(1998),頁153-230。鄭志敏,〈略論宋代的醫學教育〉,《大陸雜誌》100:2(2000),頁22-40。鄭洪,〈元代的太醫科舉考試〉,《中醫教育》22:5(2003),頁45-47。
龔純,〈中國古代軍醫院的設立〉,《中華醫史雜誌》15:2(1985),頁70。
龔鵬程,〈道醫論〉,《中國國學》25(1997),頁20。蒲昭和,〈清代官廷中的御藥房〉,《家庭中醫》12(1993),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