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書籍
東漢
鄭玄注《毛詩》,《漢文大系》第十二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85年)
鄭玄注《禮記》,《漢文大系》第十七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67年)
南朝
范曄《後漢書》,(台北:中華書局,民國54年)
蕭統編、李善注《文選》,(台北:華正書局,民國83年)
唐
白居易編著《白氏六帖事類集》宋刻本,(台北:新興書局,民國58年)
李肇《唐國史補》,(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杜佑《通典》,(台北:新興書局,民國52年)
張彥遠《法書要錄》,(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歐陽詢等撰《藝文類聚》,(台北:新興書局,民國58年)
虞世南編《北堂書鈔》,(台北:新興書局,民國60年)
宋
王安石《王安石詩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62年)
王應麟《玉海》合璧本,(台北:大化書局,民國66年)
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台北:清流出版社,民國65年)
朱長文《琴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6年)
朱熹《楚辭後語》,(台北:萬國出版社,民國45年)
李綱《梁谿先生全集》,(台北:漢華文化,民國59年)
李昉等編纂《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范祖禹《唐鑑》,(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6年)
高文虎《蓼花洲閒錄》,(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48年)
郭茂倩編撰《樂府詩集》,(台北:里仁書局,民國70年)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9年)
楊仲良編《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6年)
楊萬里《誠齋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4年)
歐陽脩、宋祁撰《新唐書》,(台北:國泰文化事業公司,民國66年)
蔡夢弼會箋《杜工部草堂詩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蘇軾《蘇軾全集》,(北京:中華文史出版社,1999年)
嚴羽《滄浪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5年)
佚名《靖康要錄》,(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6年)
元
辛元房著、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吳萊《淵穎集》,(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9年)
脫脫《宋史》,(台北:洪氏出版社,民國64年)
蔣子正《山房隨筆》,(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5年)
明
王世貞《藝苑卮言》,丁仲祐撰《歷代詩話續編》,(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48年)
安磐《頤山詩話》,(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9年)
胡震亨輯《唐音癸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胡應麟《詩藪》,(台北:廣文書局,民國53年)
黃淮、楊世奇等編《歷代名臣奏議》影印本,(台北:學生書局,民國53年)
羅貫中撰、毛宗崗批《三國演義》,(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0年)
蔣克謙輯《琴書大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
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4年)
何焯《義門讀書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0年)
胡仔纂集、廖德明校點《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沈欽韓《後漢書疏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沈德潛《古詩源》,(台北:中華書局,民國54年)
沈德潛《說詩晬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吳闓生評選《古今詩範》,(台北:中華書局,民國59年)
陳夢雷編撰、蔣廷錫校正《古今圖書集成》,(台北:新興書局,民國58年)
張玉穀《古詩賞析》,《漢文大系》第十八冊,(台北:新豐出版社,民國67年)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董誥等輯《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閻若璩撰、王夫之注《尚書古今疏證》,(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2年)
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台北:宏業書局)
王忠林等合著《中國文學史初稿》增訂版,(台北:萬卷樓,民國91年)
王風桐、張林《中國音樂節拍法》,(北京:中國文聯出版,1992年)
王震亞編《中國古代歌曲五首》附鋼琴伴奏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年)
文學遺產編輯部編《胡笳十八拍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仇小屏《文章章法論》,(台北:萬卷樓,民國87年)
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編《中國古代音樂史料輯要》,(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編《中國繪畫全集》〈五代宋遼金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編《古代歌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2年)
史林編著《胡笳十八拍》,(台北:詠春圖書文化,民國92年)
朱光潛《談文學》,(台北:萬卷樓,民國79年)
江西省歷史學會編《浩然正氣—文天祥逝世七百周年紀念》,(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
江西省撫州王安石研究會編《王安石研究資料匯編》,(南昌:江西省撫州王安石研究會,1986年)
何永清《修辭漫談》,(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89年)
吳承學《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廣州市:中山大學出版發行,2000年)
李萬慶《運悲性堅》,(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李春祥主編《樂府詩鑒賞辭典》,(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呂晴飛等編著《漢魏六朝詩歌鑒賞辭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0年)
沈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0年)
邱添生《唐宋變革期的政經與社會》,(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8年)
林葱《中國音樂故事》,(台北:學藝出版社,民國71年)
林瑞翰《宋代政治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8年)
周宗盛《中國才女》,(台北:水牛圖書出版社,民國81年)
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3年)
金文達《中國古代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年)
徐俊纂輯《敦煌詩集殘卷輯考》,(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修海林《古樂集錦》上篇(遠古-隋唐),(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年)
唐圭璋編《全宋詞》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唐玲玲《東坡樂府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孫玄齡、劉東升編《中國古代歌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年)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許健編著《琴史初編》,(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
許仁圖編著《新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冊,(台北: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8年)
陳彭年重修、林尹校訂《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民國70年)
陳建華《文文山詩探賾》,(台北:新中國出版社,民國78年)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論稿》,(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83年)
陳星《廣陵絕響—歷代音樂佳話》,(台北:幼獅文化,民國84年)
陳冠甫〈壬戌詩卷.寄意篇〉,《心月樓詩文集》
張公鑑《文天祥生平及其詩詞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8年)
張白山《王安石》,(台北:萬卷樓,民國82年)
張修蓉《漢唐貴族與才女詩歌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4年)
張峻榮《南宋高宗偏安江左原因之探討》,(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5年)
梁啟超《王安石評傳》,(上海:世界書局,民國25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故宮書畫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92年)
國立編譯館主編,中國唐代學會編《唐代研究論集第一輯》,(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81年)
祿欽立輯校《先秦漢魏南北朝詩》,(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2年)
傅璇琮、張忱石、許逸民編撰《唐五代人物傳紀資料綜合索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2年)
賀新輝主編《古詩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88年)
黃永武《字句鍛練法》(增訂本),(台北:洪範書店,民國75年)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8年)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傅隸樸《修辭法》,(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9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上冊,(台北:學生書局,民國81年)
華人德主編《中國歷代人物圖像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翻印,民國74年)
楊家駱主編《中國音樂史料》第三輯,(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5年)
楊萬鼐《中國古代音樂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9年)
褚柏思《中國政治史話》,(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民國69年)
萬繩楠《文天祥傳》,(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裴普賢《集句詩研究》,(台北:學生書局,民國64年)
裴普賢《集句詩研究續集》,(台北:學生書局,民國68年)
蒲享強、蒲享健、彭李玲編著《中國古代名曲鑑賞大觀》,(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7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劉文淵編《文天祥研究資料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劉再生《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年)
劉東升、吳釗編著《中國音樂史略》,(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年)
鄭光儀主編《中國歷代才女詩歌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1年)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4年)
趙渢編《中國樂器》,(香港:珠海出版社,1992年)
蔡東藩《後漢通俗演義》,(台北:世界書局,民國46年)
盧昆、孫安邦主編《漢魏晉南北朝隋詩鑑賞辭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錢穆《國史大綱》上冊(修訂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
薛宗《中國音樂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2年)
羅忼烈《兩小山齋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羅家祥《北宋黨爭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2年)
二、單篇論文
王竹樓〈《胡笳十八拍》不是蔡文姬作的嗎?〉,《胡笳十八拍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60
王達津〈《胡笳十八拍》非蔡琰作補證〉,《胡笳十八拍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186
李鼎文〈《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作的嗎?〉,《胡笳十八拍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181-182
邱燮友〈兩漢的故事詩〉,《中國歷代故事詩》(台北:三民書局,民國58年),頁76-79
柯慶明〈苦難與敘事的兩型〉,《文學美綜論》(台北:大安出版社,民國89年),頁83-105
祝本〈關於《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224
郭沫若〈談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1-3
郭沬若〈四談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25
郭沫若著〈為「拍」字進一解〉,《郭沫若全集》卷十七,(北京,人民文學出版,1989年),頁383-392
陳師慶煌〈古典詩習作芻議〉,紀念林景伊師逝世十週年學術討論籌備委員會主編《林尹教授逝世十週年學術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2年),頁255-276
陳師慶煌〈傳統詩詞習作建言〉,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二集,(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系出版,民國82年),頁109-155
傅熹年〈南宋時期的繪畫藝術〉,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美術五千年》第一卷繪畫篇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頁183-189
劉大杰〈關於蔡琰的《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148
劉大杰,〈再談《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165-166
劉盼遂〈談《胡笳十八拍》非蔡文姬所作〉,《胡笳十八拍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191-192
三、期刊論文
力高才〈蔡文姬晚年事跡考〉,《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7卷第二期,2003年6月,頁22-25
于琦〈蔡琰《悲憤詩》的女性主義解讀〉,《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四期,頁69-71
王去非〈關於明摹胡笳十八拍圖的一些問題〉,《文物》1959年第六期,頁35-37
王震亞〈琴歌《胡笳十八拍》淺釋〉,《音樂研究》1983年第三期,頁79-91
王小盾〈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新考〉,《復旦學報》1987年第四期,頁23-29
王勛成〈從敦煌唐卷看劉商《胡笳十八拍》的寫作年代〉,《敦煌研究》2003年第四期,頁61-63
曲六乙〈說三道四說《胡笳》〉,《中國京劇 京劇評論》,頁42-43
余志海〈蔡琰五言《悲憤詩》的情感透視〉,《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一期,1995年3月,頁108-113
余冠英〈蔡琰《悲憤詩》辨〉,《國文月刊》第七十七期,民國38年3月,頁26-28
沈從文〈談談「文姬歸漢圖」〉,《文物》1959年第六期,頁32-35
何洛〈蔡文姬與胡笳十八拍〉,《古今談》總126期,民國64年11月,頁61-66邱燮友〈一曲胡笳欲怨誰—蔡琰〉,《國文天地》第3卷第九期,民國77年3月,頁34-36李曰剛〈蔡琰《悲憤詩》之考實辨惑與評價〉,《師大學報》第十二期,民國56年6月,頁8-9李行夫〈蔡琰《悲憤詩》語譯〉,《國文月刊》第七十七期,民國38年3月,頁29-30
李德瑞著、吳伏生譯〈蔡琰藝術原型在詩畫中的轉換〉,《中外文學》第22卷第十一期,民國83年4月,頁108-124
李吉提〈從「理還亂」中走出—琴歌《胡笳十八拍》分析體會〉,《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第三期,頁19-20
呂洪靜〈「拍彈」的結構樣式及張力〉,《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第21卷第一期,2002年3月,頁11-16
易大軍〈蔡琰《悲憤詩》考〉,《暢流》第46卷第十期,1973年1月,頁40-43河洛〈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圖卷〉,《明報月刊》第114期,1975年6月
周國安、王愛華〈蔡琰與琴歌《胡笳十八拍》〉,《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六期,2000年11月,頁82-83
高木森〈文姬歸漢圖的鑑賞〉,《故宮文物月刊》第1卷第七期,民國72年章江〈《悲憤詩》的作者蔡琰〉,《自由青年》第39卷第十二期,頁24-25
張長弓〈讀「蔡琰悲憤詩辨」〉,《國文月刊》第八十期,民國38年6月,頁23-24
張安治〈宋代傑出畫家李唐〉,《美術研究》,1981年第二期,頁66-73
張曉兵〈《悲憤詩》的寫作年代考〉,《聯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1994年第二期,頁101-105
張蕾〈蔡琰《悲憤詩》的獨特敘事視角與女性心理觀照〉,《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一期,1999年3月,頁62-64
康式昭〈文姬歸漢題材的新視角新突破〉,《大舞台》藝術雙月刊,2002年第二期,頁11
許世瑛〈談談蔡琰的悲憤詩〉,《文壇》第三十一期,頁18-21
許世瑛〈蔡琰悲憤詩句法研究兼論其用韻(上)〉,《故宮圖書季刊》第3卷第一期,民國61年7月,頁1-10許世瑛〈蔡琰悲憤詩句法研究兼論其用韻(下)〉,《故宮圖書季刊》第3卷第二期,民國61年10月,頁13-23勞榦〈蔡琰悲憤詩出於偽託考〉,《大陸雜誌》第26卷第五期,民國52年3月,頁1-2葉慶炳〈蔡琰悲憤詩兩首析論〉,《中外文學》第1卷第二期,民國61年7月,頁6-15彭慧萍〈馬臀燙印與番馬畫鑒定:以台北故宮本《胡笳十八拍圖》冊為例的斷代研究〉,《藝術史研究》2002年第四輯
彭慧萍〈時代的烙痕:大都會博物館本《胡笳十八拍圖》卷之「官」字燙印考〉,《歷史文物》第13卷第七期,2003年
彭慧萍〈錯綜的血親:對波士頓本《胡笳十八拍》冊作為劉商譜系祖本的質疑〉,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一期
彭慧萍〈燙印的破綻:由馬臀燙印質疑波士頓本《胡笳十八拍》冊之版本年代〉,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二期
楊光莉〈蔡琰《悲憤詩》的悲劇意義和認識價值讀解〉,《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第一期,頁41-43
趙紅〈蔡琰《胡笳十八拍》與劉商《胡笳十八拍》藝術性之比較〉,《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24卷,頁70-71
劉明瀾〈琴歌《胡笳十八拍》的樂音美〉,《音樂藝術》1997年第一期,頁9-14
劉凌滄〈中國畫裡的《胡笳十八拍圖》〉,《文物》1959年第五期,頁3-6
劉臨淵〈文姬歸漢圖與明妃出塞圖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卷第三期,民國61年,頁207219
劉芳如〈解讀「文姬歸漢」冊〉(上),《故宮文物月刊》第13卷第三期,民國84年6月,頁4-27劉芳如〈解讀「文姬歸漢」冊〉(下),《故宮文物月刊》第13卷第四期,民國84年7月,頁24-39劉華民〈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初探〉,《鐵道師院學報》第15卷第三期,1998年6月,頁55-59
鄭向�琚q胡笳曲韻悲憤詩—蔡邕、蔡琰父女的悲情故事〉,《國文天地》第6卷第十二期,民國80年5月,頁16-20
蔡瑜〈辭離經歷與身分認同—蔡琰的悲憤交響曲〉,《婦女與兩性學刊》第八期,民國86年4月,頁29-54穆薇〈蔡琰《悲憤詩》與中國古代敘事詩傳統〉,《齊魯學刊》1998年第五期,頁44-46
樸月〈一曲胡笳萬古愁,蔡文姬「歸漢」的悲歌〉,《歷史月刊》第120期,民國87年1月,頁119-129戴君仁〈蔡琰悲憤詩考證〉,《大陸雜誌》第4卷第十二期,民國41年6月,頁1-2蘇芸〈以女性眼光看待憂患與生命—從蔡琰的五言《悲憤詩》談起〉,《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6卷第四期,頁92-94
躍進〈蔡文姬和她的作品〉,《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一期,2004年2月,頁83-88
四、報紙論文
程弘〈古代戲曲中的蔡文姬〉,《光明日報》1960年1月3日
葉慶炳〈有關中國文學史的一些問題〉(上),《聯合報聯合副刊,民國61年4月28日》
五、學位論文
方定君《悲憤詩與孔雀東南飛之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論,民國93年
李淑芳《李綱詩詞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論,民國83年唐翠蓉《琴歌胡笳十八拍音樂之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論,民國91年陳玉燕《魏晉音樂史》,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論,民國66年梁明雄《王安石詩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民國62年葉龍《王安石詩研究》,香港九龍能仁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1994年
黃秀蘭《宮素然《明妃出塞圖》與張瑀《文姬歸漢圖》析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研究所碩論,民國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