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書籍:
1.王作榮,亟待造勢的英雄-行政、司法與文官制度,台北:時報文化,1996年。
2.王廷懋,我國公務員懲戒問題之研究,臺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1997年6月。
3.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編印,建立法官、檢察官與律師考試錄取人員訓練制度之研究,台北2000年。
4.司法院印,法官法草案研究彙編(1),1990年10月。
5.司法院印,法官法草案研究彙編(2),1992年5月。
6.司法院印,法官法草案研究彙編(3),1993年6月。
7.司法院印,法官法草案研究彙編(4),1994年6月。
8.司法院印,法官法草案研究彙編(5),1995年6月。
9.司法院印,法官法草案研究彙編(6),1996年6月。
10.司法院印,法官法草案研究彙編(7),1997年5月。
11.司法院印,法官法草案研究彙編(8),1998年8月。
12.司法院印,法官法草案研究彙編(9),2000年7月。
13.司法院印,法官法草案研究彙編(10),2001年9月。
14.司法院印,全國司法改革會議實錄(上、下輯),台北,1999年11月。
15.司法院人事處編印,法官手冊,2001年6月。
16.史慶璞,法院組織法新論,台北:輔仁大學法學叢書教科書類(12),1999年9月再版。
17.邱冠彰,我國司法人員人事法制之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6月。18.呂丁旺,法院組織法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10月。
19.肖永淸主編,中國法治史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
20.吳庚,行政爭訟法論,臺北:三民,1999年5月修訂版。
21.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三民,2003年8月增訂8版。
22.吳威志,我國現行彈劾制度,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6月。23.吳挽攔,考選部奧地利、德國、瑞士、法國律師司法官考試制度考察團報告,台北:考選部編印,2000年。
24.李清輝,統一解釋法令制度之研究,輔大碩士論文,1987年6月。25.李惠宗,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台北:韋伯,1999年3月。
26.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社,2001年8月初版。
27.林月娥,公務員懲戒制度之研究,臺北:司法院,1996年6月初版。
28.林咏榮,中國法制史,台北:三民書局,1980年9月。
29.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第3冊),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11月修訂6版。
30.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92年10月。
31.林建宏,五權憲法體制下司法制度之研究,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年6月。32.林朝榮,檢察制度民主化之研究,政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6月。
33.林燦都,我國法官懲戒制度-從現行制度及其興革出發,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34.法治斌、董保城,中華民國憲法,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
35.施能傑,美國政府人事管理,臺北:商鼎文化,1999年4月第1版。
36.姜仁修,公務員懲戒與懲處制度之比較研究,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86年6月。
37.胡方新,從德國法論我國法官人事制度之檢討改進,輔大碩士論文,1988年6月。38.胡開誠,刑事訴訟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70年元月初版。
39.徐矛,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
40.徐有守,考銓制度,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7月修訂版。
41.徐道鄰,中國法制史論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75年8月。
42.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上冊)(下冊),臺北,著者自版,2000年3月2版。
43.展恆舉,中國近代法制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7月。
44.耿雲卿,中華民國憲法論(下冊),台北:華欣文化中心,1982年5月。
45.耿雲卿等9人,考察希臘、丹麥、瑞典、芬蘭、挪威、美國司法官考銓制度、公務人員保障制度報告,台北:考試院編印,1989年。
46.黃一鑫,法官人事制度之比較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10輯,台北:司法院,1990年6月。
47.許志雄、蔡茂寅、蔡宗珍、陳銘祥、周志宏合著,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1999年9月初版。
48.許南雄,各國人事制度,臺北:商鼑文化,2002年1月增訂5版。
49.許慶雄,憲法入門,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9月。
50.逯扶東,西洋政治思想史,1991年11月修訂7版。
51.章孝慈譯,大陸法系之傳統,黎明文化再版 ,1988年。
52.張特生,美國司法的革新動向,1975年11月。
53.張桐銳,法官的政治活動-從德國法制經驗檢討我國法制化的取向,台大碩士論文,1992年6月。54.張晉藩,中國法制史,北京:五南,1992年9月。
55.張晉藩,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12月。
56.張雯峰,美國法官懲戒制度研究-兼論對我國現行法之檢討,輔大碩士論文,1992年6月。57.陳邦豪,從司法為民論我國法官之監督,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58.陳淞山,法國及德國法官檢察官律師考試及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制度考察報告,台北: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編印,2001年。
59.陳敏、蔡志芳譯,德國憲法學,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85年6月出版。
60.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1999年10月修訂3版。
61.陳顧遠,中國法制史概要,台北:三民書局,1966年8月。
62.郭樹英,我國特別人事制度之研究-以司法官與警察人員人事制度為例,政大碩士論文,1991年6月。63.程春益,法官之職務獨立與職務監督,政大碩士論文,1988年6月。64.游鈺添,公務員概念與體系之檢討,輔仁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65.傅肅良,各國人事制度,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6月再增訂新版。。
66.湯德宗,公務員之權利保護與身分保障,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6月。67.湯德宗著,大法官有關「權力分立原則」解釋案之研析,收於氏著權力分立新論,2000年12月。
68.鄒忠科,中德司法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文笙書局,1979年12月。
69.楊和鈺,中國法治史教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70.楊奇霖,我國公務員懲戒法之探討,臺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編印,1996年4月。
71.蒲堅主編,中國法制史,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2年12月。
72.雷萬來,論司法官與司法官彈劾制度,台北:瑞興公司1993年8月初版。
73.熊先覺主編,中國司法制度,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6年12月。
74.劉君毅,法官適格問題之探討,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6月。75.劉鑫楨,法官職務監督之研究,2000年10月。
76.蔡志芳,法治國家中司法之任務,台大碩士論文,1981年6月。
77.蔡炯燉,審判獨立與職務監督,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研究發展報告,2003年。
78.蔡蔭恩,中美司法制度之比較,台北:華岡書局,1971年4月。
79.蔣耀祖,中美司法制度比較,1975年3月。
80.廖與人,中華民國現行司法制度(上),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1月。
81.鄭玉波,法學緒論,台北:三民書局,1978年3月。
82.鍾乃宇,從五權分立觀點對我國現行司法人事制度之研究,文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83.鍾鳯玲,從西德法官法論我國法官身分保障應有之取向,政大碩士論文,1989年。
84.薩孟武,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2月增訂再版。
85.戴炎輝,中國法制史,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2月。
86.謝康雄,司法官地位保障之研究,台大碩士論文,1971年6月。87.謝瑞智等,日本醫事、司法、科技人員人事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1994年。
88.蘇永欽,司法改革的再改革,1998年10月。
89.嚴復譯,孟德斯鳩法意(二),第11卷,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7月台2版。
90.顧俊禮著,李炳南主編,德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楊智文化,2001年11月。
(二)文章:
1.王廷懋,<法官懲戒罰制度變革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8期,1997年8月。2.王廷懋,<我國公務員懲戒問題之研究>,《司法院研究年報》,第18輯,司法院印行,1998年6月。
3.尤啟南,<我國現行公務員懲處制度與各國之比較>,《警學叢刊》,第32卷第6期,2002年5月。4.史尚寬,<司法權與法官的涵意之演進>,《法學叢刊》,13卷第3期,1968年7月。5.邱聰智,<法官自治的新里程-以法官法草案為中心>,《政策月刊》,第20期,1996年9月。6.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999年3月。
7.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律師之任務〉,《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72),2001年10月。
8.呂太郎,<法官法草案完成的意義>,《公務人員月刊》,第8期,1997年2月。9.呂太郎,<金字塔型法官人事制度>,《公務人員月刊》,第70期,2002年4月。10.呂太郎,<台灣之審判獨立與司法行政>,《法官協會雜誌》,第2卷第2期,2002年12月。11.呂基弘,<法官身分保障之研究>,《司法院研究年報第2輯》,司法院印行,1982年3月。
12.汪平雲,<審判獨立與法官的職務監督>,《全國律師》,第8期,1997年8月。13.吳庚,<重建公務員關係之法理基礎>,《法令月刊》,第40卷第8期,1989年8月。14.李念祖,<法官與人民的法律感情>,《法官協會雜誌》,第4卷第1期,2002年6月。15.李建良,<論德國法官及檢察官之調職制度>,《全國律師》,第8期,1997年3月。16.李惠宗,〈「體系正義」作為違憲審查基準之探討-以釋字第228號解釋為素材>,《憲政時代》,第16卷2期,1990年10月。17.李惠宗,〈司法預算與司法獨立〉,《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1999年3月。
18.周占春,<法官身分與保障>,《憲政時代》,第22卷第3期,1997年1月。
19.周占春,<法官人事制度改革-從1994年以後的變革談起>,《政策月刊》,第27期,1997年10月。
20.周金芳,〈論我國法官懲戒制度-兼評法官法草案之懲戒規定〉,《警專學報》,第7期,1994年。21.林永頌,<臺灣法學會法官法草案「法官資格」章介紹>,《律師通訊》,第206期,1996年11月。22.林永頌等人,<法官法專題(下)>,《司法改革雜誌》,第15期,1998年6月。
23.林燦都,<論法官獨立及對法官之監督>,《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8期,2003年8月。24.法治斌,〈司法行政與司法審判之分與合〉,《當代公法新論》,2002年7月。
25.胡方新,<德國之法官人事制度(上)>,《憲政時代》,第14卷第1期,1991年。26.胡方新,<法官之職務監督與審判獨立-以德國聯邦職務法庭之設立為例>,《法官協會雜誌》,第4卷第1期,2002年6月。27.姜占魁,〈從傳統文化探討組織行為與管理問題〉,載於銓敘部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9輯)》,1995年6月。
28.洪家殷,〈從監察院之地位,論監察對司法權行使之界限-以彈劾權行使之原因為對象〉,《憲政時代》,第20卷第1期,1994年7月。29.柯慶賢,<公務員彈劾懲戒懲處之理論與實務>,《司法研究年報》,第22輯,2002年。
30.徐有守,<人事制度的內容與模型>,《考銓》,第4期,1995年10月。
31.翁岳生,<美國法官之人事制度>,《憲政論壇》,第26卷第6期,1980年11月。32.翁岳生,〈司法權發展之趨勢〉,《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月旦出版社,1987年4月。
33.翁岳生,〈我國釋憲制度之特徵與展望〉,《司法院大法官釋憲第50週年紀念論文集》,司法院印行,1998年9月。
34.涂懷瑩,〈司法獨立之形成與真義〉,《軍法專刊》,第35卷第2期,1989年2月。35.黃一鑫,〈法官人事制度之比較研究〉,《司法院研究年報》,第10輯下冊,司法院印行,1990年6月。
36.張文郁,<法官評鑑與法官獨立>,《憲政時代》,第26卷第1期,2000年7月。37.張文貞、周志宏等學者,<從釋字第530號解釋看司法院的規則發布權研討會議討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2期,2002年3月。
38.張永明,<法官地位、身分保障與法官評鑑>,《憲政時代》,第26卷第1期,2000年7月。39.許文義,<從憲法規範公務員懲戒制度與實際>,《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4月。40.許志雄,<司法權與司法獨立>,《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1999年9月。41.黃宏全,〈德國公務員懲戒制度〉,《司法周刊》,第675卷第3版,1997年6月。
42.黃程暉,〈美國之法官職務監督及獨立審判〉,《法官協會雜誌》,第4卷,第1期,2002年6月。43.黃綵君,<法官法的立法基石>,《法官協會雜誌》,第4卷第1期,2002年6月。44.陳怡如,〈功能取向分析法在我國釋憲實務之運用-兼評釋字第499號解釋〉,《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年12月。45.章瑞卿,<試論我國法官自治制度之發展趨勢>,《律師通訊》,第206期11月號,1996年11月。46.章瑞卿,<中日法官彈劾制度對司法獨立之影響>,《軍法專刊》,第46卷第3期,2000年3月。47.陸潤康,<大法官是否為法官問題之研究>,《法令月刊》,第8卷第11期,1957年11月。48.程明修,〈司法院之組織定位〉,《法學講座創刊號》,2002年3月。
49.程春益,<對官方版「法官法」草案的幾點看法>,《全國律師》,第2卷第3期,1998年3月。50.程春益、蔡德揚,<法官法專題(上)>,《司法改革雜誌》,第14期,1998年4月。51.程春益,<論法官之職務獨立及其後盾>,《憲政時代》,第14卷第2期,1988年10月。52.曾華松,〈憲法保障人民訴訟權之回顧與展望〉,《司法院大法官釋憲第50週年紀念論文集》,司法院印行,1998年9月。
53.曾繁康,〈略論司法權之意義與特點及國人對司法應有之認識〉,《法律評論》,第9卷第9期,台北:朝陽大學法律出版社,1973年9月。54.葛維四著,<重建司法官人事制度之研究>,《人事制度研究改進委員會研究報告(一)》,台北:銓敘部,2002年4月。
55.湯德宗,〈權力分立與違憲審查-大法官抽象釋憲權之商榷〉,《權力分立新論》,1998年9月。
56.詹順貴,<我們需要怎樣的法官法?>,《司法改革雜誌》,第39期,2002年6月。
57.蔣次寧,<司法改革的方向與實踐>,《司法改革委員會會議實錄(上輯)》,台北: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1996年5月。
58.蔡志方,<法官終身職之我見>,《律師通訊》,第206期11月號,1996年11月。59.蔡志方,<論法官與檢察官地區調動之規範基礎及其界限與救濟>,《全國律師》,1997年2月。60.蔡秀卿,<法官評鑑與法官身分保障>,《憲政時代》,第26卷第1期,2000年7月。61.蔡新毅,<論法官之職務監督>,《法官協會雜誌》,第3卷第2期,2001年12月。
62.蔡震榮,〈公務人員懲戒權與考績權之研究〉,《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1999年5月2版。
63.廖義男,<終身職法官可否享受退休待遇之問題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16卷2期,1987年6月。
64.廖義男,〈法官之身分保障及命令退休之適用-兼評現行優遇制及退金制度之適法性與妥當性〉,《憲政時代》,第22卷第3期,1997年1月。
65.熊誦梅,〈司法獨立與法官之薪俸及福利〉,《法官協會雜誌》,第4卷,第1期,2002年6月。66.鄭正忠,<審判獨立之真締(上)>,《法務通訊》,第1760期,1996年1月。67.蘇永欽,〈憲法解釋方法上的錯誤示範〉,《月旦法學雜誌》,第81期,2002年2月。
二、外文部分:(以姓氏A,B,C,……順序排列)
1.Anderson,Stanely. (1980),Judicial Accontability:Scandinavia,California and the U.S.A.28 Americ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2.Begue,Y.and C.Goldsttein(1987),How judges get into trouble-What they need to know about developments in the law of judicial discipline,26 judge journal.
3.Brumbark,Gary B.(Feb.1995),“The unemployment-at-will doctrine.”labor Law Journal Vo1.46,No.2,p.111-115.
4.Cozzetto ,Don A.(1996),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of Change,Prentice hall,inc.
5.Craig,P.P.(Mar.1998),“ Ultra Vires and the Foundations of Judicial Review”Cambridge Law Journal Vol.57,No.1,p.63-90.
6.Culver,John H. & Randal L.Cruikshanks(1982),“Judicial Discipline at the Federal Level:A New Response to an Old Problem ”,the Analysis of Judicial Reform ,Lexington Books Publisher,p.117-119.
7.Currie,David.(1994),The Constitution of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8.Gluick,W. F.(1975), Personnel-A Diagnostic Approach, Business Publications Inc., 3 rd .Printing.
9.Gortner,H. F.(1977), Administr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N. Y. John Wiley & Sons.
10.Hadley,Ernest C. (1999),A Guide to Federal Sector Equal Employment Law & Practice, 12th edition, Arlington,:Virginia:Dewey Publications,inc.
11.Lee,R.D.(1987),“Personnel systems can be viewed as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of the larger governmental/political system. ” Public Personnel Systems, 2 nd. ed., Massachusatts: Aspen Publishers, Inc.p.9-10.
12.Mauro,Cappelletti(1989),The Judicial Proces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13.Mcwhiney,Edward.(1986),Supreme Courts and Judicial Law-Marking:Constitutional Tribunals and Constitutional review.
14.Moshert,F.C.(1982),Democracy and the Public Service. N. 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 nd.
15.Murphy, T. P. and other(1981), Contempora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Illinois: F. E. Peacock Publishers.
16.Pffifner,J.M.&M.Fels(1964),The Supervision of Personnel-Human Rel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Men, 3 rd.ed.
17.Redish, Martin H. and Lawrence C. Marshall(1986), Adjucatory Independence and the Values of Procedural Due process,95 The Yale law Tournal.
18.Shafritz,J.M.&W.Russell.(1997),Introduc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Longman.
19.Sikula,A.F.(1976),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hn Wiley&Sons, Inc.
20.Volcansek ,Mary L.(1982), The Effects of Judicial-Selection Reform: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 Not,The Analysis of Judicial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