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資料 壹、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 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推動委員會編 2001,《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推動委員會。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編 1946,《台灣省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報告》,台中:台灣省政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 1946,《台灣省單行法令彙編(第一輯)》,台中: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法制委員會。 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秘書處編 1958,《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三屆第三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秘書處。 1959,《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三屆第四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秘書處。 台灣省政府秘書處編 1953,《台灣省政府公報》,秋字第48期,台中:台灣省政府秘書處。 1959,《台灣省政府公報》,秋字第62期,台中:台灣省政府秘書處。 台灣省地方自治誌要編輯委員會編 1965,《台灣地方自治誌要》,南投:台灣省政府。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 1973~1991,《台灣省議會公報》,28-69卷計1033期,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1981,《台灣省議會三十五年》,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1986,《回顧與展望 : 台灣省議會成立四十年紀念專刊》,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1996,《台灣省議會成立五十週年紀念專刊:回顧與展望》,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1988,《台灣省議會有關法規彙編》,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1996,《台灣省議會有關法規彙編》,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1996,《「台灣省議會成立五十週年紀念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1986,《回顧與展望-台灣省議會成立四十週年紀念專刊》,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1979,《台灣省議會第六屆第三次大會議事錄》,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1980,《台灣省議會第六屆第五次大會議事錄》,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台灣省諮議會編 2000,《台灣省諮議會會訊》第七期,頁5-6,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行政院主計處編 1977,《中華民國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986,《中華民國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996,《中華民國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997,《中華民國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 1998,《第三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實錄(上冊)》,台北:國民大會秘書處。
二、書籍 王石番 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田弘茂 1989,《大轉型 : 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文化。 朱志宏 1995,《立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呂亞力 1993,《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1994,《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李筱峰 1987,《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1999,《台灣史一百件大事(下):戰後篇》,台北:玉山社。 李旺臺 1993,《台灣反對勢力(1976~1986)》,台北:五千年出版社。 李允傑 1992,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巨流。 林佳龍 1988,《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群眾基礎:台灣選民政黨支持的比較分1983-1986年》,台北:作者出版。 林劍秋譯,蘭尼(Austin Ranney)著 1993,《政治學:政治科學導論(GOVERNING: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台北:桂冠。 柳金財 1998,《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剖析》,台北:時英。 胡佛 1998,《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三):政治參與與選舉行為》,台北:三民書局。 洪金珠、許佩賢合譯,若林正丈著 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 施嘉明 1968,《日本地方議會》,台北:台灣商務。 涂懷瑩 1966,《中華民國憲法原理》,台北:作者出版。 翁岳生 1994,《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月旦。 郭雨新 1969,《議壇二十年》,台北:作者出版。 郭正亮 1998,《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 黃秀端 1994,《選區服務》,台北:唐山出版社。 黃錦堂 1995,《地方自治法治化問題之研究》,台北:月旦出版社。 黃德福 1992,《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出版社。 盛杏湲 1986,《國民黨與黨外中央後援會選舉競爭之研究—民國七十二年台灣地區增額區域立法委員選舉之分析與探討》,台北:桂冠圖書。 張明貴譯,Robert A Dahl著 1989,《多元政治─參與和反對》,台北:唐山。 曾濟群 1968,《就法律案研究我國行政與立法兩院之關係》,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95,《中華民國憲政法制與黨政關係》,台北:五南圖書。 彭懷恩 1983,《精英民主理論評介》,台北:正中書局。 新時代基金會增額立委問政表現評估小組 1990,《立法院擂台─增額立委問政評估》,台北,時報文化。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總策劃 1999,《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台北:時報文化。 楊孝濚 1989,〈內容分析〉,《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頁809-833。 楊國樞等編 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 董翔飛 1982,《地方自治與政府》,台北:五南書局。 齊光裕 1996,《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民國38年以來的變遷》,台北:揚智文化。 鄭牧心(鄭梓) 1986,〈戰後台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台灣史論文精選(下)》,台北:玉山社,頁223-254。 1987,《台灣議會政治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 1988,《戰後台灣議會運動史研究—本土精英與議會政治(1946-1951)》,台北:世華。 1993,《戰後台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台北:作者。 劉軍寧譯,Samuel P. Huntington著 1994,《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 劉義周 2001,《威權體制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所籌備處。 魏廷朝 1997,《台灣人權報告書》,台北:文英堂。 薄慶玖 1979,《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五南。 謝廷庚 1983,《從現代政治思潮看政黨政治的運作》,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薛化元 2001,〈台灣地方自治體制的歷史考察─以動員戡亂時期為中心的探討〉,《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推動委員會編,頁169-212。 2002,《戰後台灣民主史料彙編(七、八)新聞自由(1961~1987)》,台北:國史館。 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等 2003,《戰後台灣人權史》,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羅珞珈譯,蔡玲、馬若孟(Ramon H. Myers)著 1998,《中國第一個民主體系》,台北:三民書局。 龔宜君 1998,《「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台北:稻鄉。
三、學位論文 王精誠 1984,《立法院第七十會期施政總質詢之內容分析-兼論報紙對總質詢新聞之處理》, 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淑芳 1998,《台灣黨外運動(1977-1986)以黨外言論為中心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曲兆祥 1990,《宜蘭政治反對運動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美賢 1989,《中華民國增額立法委員政治角色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悅肇 1993,《台灣政治反對運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沈建中 1987,《中國國民黨黨政關係之研究》,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正雄 1997,《立法委員質詢國防事務之內容分析:以第二、三屆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政研所碩士論文。 汪良峰 1971,《第四屆台灣省議會議員對質詢權應用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妙津 1990,《立法院第79至84會期施政總質詢之內容分析》,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慎 1993,《解嚴後立法院之功能研究》,文化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柯景昇 1979,《台灣省議會議員質詢權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命相 1978,《台灣省第六屆省議員背景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卿 1980,《我國報紙報導省議會新聞型態之研究—以第六屆省議會第三次大會省政總質詢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通 1990,《威權政體下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流動(1945-1986):省參議議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嘉宏 1993,《階級結構的轉型與台灣政治反對運動(1960-1993)》,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孟元 1995,《台灣1980年代黨外運動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茂誠 1989,《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過程中黨政關係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禎元 1992,《增額立委質詢與台灣地區之政治發展》,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建勝 1997,《立法院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角色之研究》,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鄒篤麒 1993,《我國黨政關係之研究:以國民黨為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鋒禎 1995,《解嚴後我國憲政改革與政體轉型之分析》,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淑媛 1983,《中國國民黨中央黨政關係之研究》,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仁敦 1984,《我國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國堂 1991,《當前我國立法院組織與功能之研究》,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佳泓 1996,《立法委員的選民服務之個案研究》,政治大學政研所碩士論文。 鄭博文 2003,《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地方政治菁英的變動分析—以台灣省議員為例(1959 - 1998)》,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健豪 1989,《黨外立法委員質詢內容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郁崑 1996,《台灣地方政治菁英之任期時間分析:以省議員為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期刊及論文 自由中國編 1957,《社論》,《自由中國》17卷10期,頁3-5。 吳紹群 2002,〈內容分析法與圖書館學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第40期:頁47-61。 林佳龍 1989,〈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解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頁117-143。 林騰鷂 1986,〈省議會的法律地位與展望〉,《回顧與展望─台灣省議會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專刊》,頁10-16。 陳世宏 2001,〈檔案開放與史料出土--以美麗島事件相關史料為例〉,《台灣史料研究》第17期,頁166-179。 陳翠蓮 2004,〈黨外書籍與台灣民主運動(1973-1991)〉,《台灣文獻》第5卷第1期,頁1-29。 陳陽德 1986,〈從歷次台灣省政府主席向省議會施政報告研析省政的變遷與發展〉,《回顧與展望─台灣省議會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專刊》,頁17-25。 1986,〈台灣省議會的成長及功能的變動分析〉,《回顧與展望─台灣省議會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專刊》,頁41-49。 黃煌智 2005,〈經濟成長與臺灣的政治轉型:一個文化的研究途徑〉,《南台科技大學學報》第29期,頁219-240。 黃秀端 1997,〈政治文化:過去、現在與未來〉,《東吳政治學報》第8期,頁47-85。 盛杏湲 1997,〈國會議員的代表行為:研究方法的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9期,政大「政治學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頁37-58。 彭懷真 1986,〈省議會領導精英之分析〉,《回顧與展望─台灣省議會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專刊》,頁50-58。 趙永茂 2002,〈台灣地方菁英的民主價值取向:1993年與2001年調查結果之比較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頁57-80。 薛化元 2000,〈戰後台灣地方自治體制的歷史變遷〉,《國史館館刊》第32期,頁17-35。 謝廷庚 1990,〈現代政黨政治的主流及其趨向〉,《憲政思潮》第91期,頁172-177。 新潮流叢刊 1984,〈踏出民主的一小步〉,《新潮流叢刊》,台北:新潮流叢刊雜誌社。 蔡啟清 1998,〈台灣省議會議員選舉制度之研究〉,《台灣文獻》第49卷第4期,頁25-32。 鄭牧心(鄭梓) 1985,〈台灣省議會議政風雲50年〉,《中國地方自治》54卷9期,頁61-65。 劉淑惠 1996,〈立法院怪現象與媒體的角色〉,《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43期。
五、報紙 中國時報,1982年9月29日,第2版。 中國時報,1986年5月29日,第2版。 中國時報,1986年10月29日,第2版。 中國時報,1986年12月7日,第1版。 中央日報,1959年6月25日,第3版。 自立晚報,1986年10月29日,第2版 聯合報,1990年4月20日,第2版。 公論報,〈評所謂「改善省政府總質詢辦法〉,《公論報》,1958年7月25日社論。 公論報,〈關於省議會大會的議程〉,《公論報》,1958年6月9日社論。 公論報,〈省議會的「低潮」〉,《公論報》,1958年8月9日社論。 公論報,〈省臨時議會設置紀律委員會〉,《公論報》,1959年1月19日社論。
貳、外文部分 Blondel, Jean. 1970,“Legislative Behavior: Some Steps towards a Cross-National Measurement”,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5 . Bollen, Kenneth A. 1991,“ Political Democracy: 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 Traps”, On Measuring Democracy-Its Consequences and Concomitants.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Dahl, Robert A. 1966, Political Oppositions in Western Democrac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1, Polyarchy: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Easton, David 1965, 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Friesema, Paul H. and Hedlund, Ronald D. 1974,“The Reality of Representational Roles. ” In Norman R. Luttbeg, ed.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y. 2nd edition. Homewood, Illinois. Huanington, Samuel P.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r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Jewell, Malcolm E., and Patterson, Samuel C. 1977,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3rd ed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Linz, Juan J. and Alfred Stepan 1996, problem of Democratic Tt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Southern Europe, South America, and Post-Communist Europe,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8 Press. Mezey, Michael L. 1979, Comparative Legislatures. North Carolina,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O’Donnel, Guillermo and Philippe C. Schmitter 1986, Transitions from Authoritarian Rule.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olsby, Nelson W. 1975,“Legislatures” In F. Greenstein, et al.,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 Reading, Mass.: Addison-Wesi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