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王季云(2002),「我國退休金制度與老人經濟安全保障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社會財經組碩士論文。2.王靜怡 (2002),「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提撥暨其投資運用分析」,台灣銀行季刊第53卷第2期,頁129-146。
3.王儷玲 (2004),「勞退新制對勞工退休所得與未來退休市場之影響」,中央大學勞退新制學術研討會。
4.行政院主計處(2004),「國情統計通報」。
5.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1),「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說帖」。
6.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4),「勞工退休金條例Q&A」。
7.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4),「勞工退休金條例立法說明」。
8.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4),「新舊勞工退休制度比較」。
9.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5),「臺閔地區勞工退休準備金提撥狀況」。
10.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2005),「勞工退休金新制說明」。
1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2005),「勞工退休金業務手冊」。
12.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2006),「你選好了嗎-勞退新制改制紀實」。
13.余雪明 (2001),比較退休基金法,元照出版。
14.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初版,知城數位科技。
15.林怡君(2004),「新經濟體系下台灣女性勞動者經濟安全保障之研究─以退休金制度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16.林傑斌、林川雄、劉明德、飛捷工作室 (2004),SPSS 12統計建模與應用實務,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7.林菊芬(2003),「勞工退休金制度與年金保險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8.邱駿彥(2004),「勞工退休金新制研修」,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研討會。
19.柯木興 (2002),社會保險,三民書局。
20.柯木興 (2005),「談個人帳戶制與年金化」,壽險季刊135期,頁37-39。21.柯木興(2002),「談社會保險年金與退休金的一些概念」,保險實務與制度,第1期,頁1~9。22.柯穎鑑(2004),「從企業社會責任觀點論可攜式退休金年金制的實施」,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3.胡萬如(2002),「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24.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04),「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大躍進─保險業因應之道」,民國2004年7月30日研討會。
25.張士傑、林妙姍,確定提撥方式下退休所得的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學報第1卷第1期,1999年5月,頁49-5526.張熒真(2001),「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變革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7.符寶玲 (2005),退休基金制度與管理,四版,華泰書局
28.郭冠甫 (2001),「評析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的變革與香港強制性公積金制度之比較」,台灣人文生態研究第3卷第2期,頁93-119。
29.陳仁泓(2001),「退休金個人帳戶下投資決策與所得替代率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0.陳心虹(2005),「台灣壽險公司參與勞工退休金市場之評選」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31.陳月霞、施博基(1996),「台灣企業退休金概論」,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季刊第2期,頁13~27。
32.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 (2005),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3.陳虹菁(2001),「退休基金績效與資產配置之研究-兼論委託經營之效益」,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34.陳姵羚(2003),「勞工老年經濟安全保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35.陳登源 (2000),「退休基金制度設計與委託經營及共同基金市場關係之探討」,退休基金季刊第1卷第1期,頁29-41。36.陳登源(2002),「從社會安全觀點看勞工退休金改制之精神─評論與建議」,退休金季刊,第3卷第1期,2002年,頁19~25。
37.陳運忠(2003),「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8.章繼宗(2003),「臺灣勞工退休金制度改革發展與國外制度比較分析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39.「勞退新制下金融保險業之機會與挑戰」研討會之會議內容,政治大學風管學系與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合辦,2004年10月13日。
40.黃雅如(2002),「新制勞工退休金之投資模擬與探討」,逢甲大學統計與精算研究所碩士論文。41.楊通軒(2004),「從勞工退休金條例的制定看勞工保險年金化的演進」,台北市政府勞工局研討會。
42.鄭清霞(2002),「我國老年經濟安全制度給付水準之探討」,保險專刊,第18卷第2期,頁169~191。43.賴勁麟(2005),「台灣退休基金監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44.鍾俊文(2004),「人口結構轉變對所得、儲蓄與退休制度影響的探討」,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
英文部分
1.Allen, E. T., Joseph, J. M., Jerry, S. R. and Jack, L. V., Pension Planning Pension:Profit Sharing and Other Deferred Compensation Plans, Homewood, Illinois:Dow Jones-Irwin., 1998.
2.Ambachtsheer, Keith P., 1994, The Economics of Pension Fund Management,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s, Vol. 50,Iss.6, pp.21-31
3.Gustaman and Steinmeier, 1995 April,“The stampede toward 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s?”Industrial Relations, Vol.34, No.2:218-241.
4.Ginn, J. and Arber, S., Gender, Age and Attitudes to Retirement in Mid-life,” Aging and Society, No. 16, 1996, pp. 27-55.
5.McGill, M. D., Fundamentals of Private Pensions, Ircrin, 1979.
6.OECD, Guidelines of Pension Fund Governance, 2002, Pension Fund Governance.
7.Rejda, E. G., Social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ecurity, Prentice-Hall, 1976, pp. 3-5.
8.World Bank, Averting the Old Crisis: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網路部分
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站 http://www.cla.gov.tw
2.行政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網站 http://www.bli.gov.tw
3.全民勞教e網 http://cla.hilearning.hinet.net
4.行政院主計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