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12: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昱霆
研究生(外文):Yu-Ting Wu
論文名稱:臺灣公用天然氣事業普及率影響因素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Optimal Coverage Rate of Natural Gas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Taiwan Gas Utilities
指導教授:林佩蒨林佩蒨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產業經濟學系碩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0
中文關鍵詞:超對數成本函數最小有效規模最適普及率
外文關鍵詞:translog cost functionminimum efficient scaleoptimal coverage rat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由於京都議定書的實行生效,我國政府在面對低污染的世界潮流,天然氣的擴大使用成為能源政策中重要的一部份。然而目前各天然氣公司在營業區域的劃分下,其天然氣的普及程度卻明顯偏低。本研究以2000年至2004年的天然氣公司做為實證資料,以超對數成本函數(translog cost function)來估計天然氣公司的最小有效規模產出,進而推估出每家公司在其營業區內之最適普及率。接著再利用縱橫資料(panel data)模型,以討論天然氣最適普及率的影響因素。實證結果顯示,樣本天然氣公司平均最適產出為162,400,527立方公尺,遠高於目前平均產出47,736,578立方公尺。北部地區在最小有效規模產出標準下,大部分公司需以完全普及做為目標,並隱含北部天然氣公司有進一步合併的空間。南部地區的最適普及率約為50%,且其公司規模明顯小於北部地區。而影響天然氣最適普及率的因素,以安裝價格以及營業區域的差異為主要原因。
After the international treaty of “Kyoto Protocol”, the substitution of low-pollution for high–pollution energy has become a worldwide concern. Thus the expansion of natural gas u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in Taiwan’s energy policy. However, under current regional division for each locally monopolistic natural gas company, the coverage rates are still low. Based on a panel data set which includes 20 gas utility companies over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04, this thesis first uses the concept of Minimum Efficient Scale (MES) and a translog cost function to estimate the optimal coverage rate of each natural gas companies in current business division, and then use the panel data model to discuss the determinants of optimal coverage rat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verage optimal gas providing level is 162,400,527 cubic meters which is higher than the realized gas providing level.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at natural gas compan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aiwan should take complete coverage as the goal and imply that they should be further merg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optimal coverage rate of natural gas usage in the southern Taiwan is 50 percent. As to the determinants of coverage rate, the configuration pric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are the two primary factors to affect the natural gas usage.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架構………………………………………………………………2
第二章 產業現況與文獻回顧…………………………………………………4
第一節 天然氣產業的結構與發展……………………………………………4
第二節 公用天然氣產業現況與相關文獻……………………………………11
第三節 超對數成本函數之相關文獻…………………………………………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證模型…………………………………………………21
第一節 最小有效規模理論與研究方法………………………………………21
第二節 最小有效規模之實證模型……………………………………………25
第三節 影響最適普及率達成率之實證模型…………………………………30
第四章 資料來源與變數定義…………………………………………………33
第一節 資料的來源與處理……………………………………………………33
第二節 最小有效規模之變數定義……………………………………………34
第三節 影響最適普及率達成率之變數定義…………………………………37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41
第一節 成本函數之實證分析…………………………………………………41
第二節 最小有效規模供氣量與最適普及率…………………………………46
第三節 影響最適普及率達成率之估計結果…………………………………4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53
第一節 結論……………………………………………………………………53
第二節 政策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54
附錄………………………………………………………………………………56
參考文獻…………………………………………………………………………57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3
圖2-1 我國天然氣產業關係圖………………………………………………5
圖3-1 最小有效規模之定義…………………………………………………22
圖5-1 最適用戶數之衡量……………………………………………………48

表目錄
表2-1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進口與自產量及其比例…………………………6
表2-2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統計………………………………………8
表2-3 我國25家天然氣公司營業區域………………………………………10
表2-4 2004年25家天然氣公司天然氣用戶數、普及率情況………………12
表2-5 我國天然氣公司氣體售價……………………………………………14
表2-6 2004年天然氣公司供應工業用氣統計………………………………15
表2-7 2004年天然氣公司規模分配…………………………………………18
表2-8 超對數成本函數之文獻整理…………………………………………20
表4-1 最小有效規模之變數衡量方式………………………………………36
表4-2 影響普及達成率之衡量方式…………………………………………38
表4-3 實證資料之樣本統計量………………………………………………39
表4-4 各變數之樣本統計量…………………………………………………40
表5-1 超對數成本函數之參數估計結果……………………………………42
表5-2 各要素成本份額之估計值……………………………………………44
表5-3 各要素Allen偏替代彈性 ……………………………………………45
表5-4 各要素交叉需求彈性及自身價格彈性………………………………45
表5-5 規模經濟與密度經濟之估計值………………………………………46
表5-6 最小有效規模供氣量…………………………………………………47
表5-7 各天然氣公司之最適普及率…………………………………………49
表5-8 最適普及率達成率之估計值…………………………………………50
表5-9 固定效果模型估計法之結果…………………………………………52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公用瓦斯事業協會(2004),《我國天然氣發展現況》,瓦斯季刊,第67期,2-11。
牛慧雯(1996),《台灣電業之長短期規模經濟與密度經濟研究》,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美月(2000),《天然氣難逃自由化大勢-從我國天然氣產業的現在看未來》,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5期,80-84。
古美月(2000),《從中、日、韓氣價看未來訂價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11期,54-61。
何靜宜(2005),《天然氣市場之競爭政策與政府管制》,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吳再益、林唐裕(2002),《天然氣管線開放代輸可行性探討》,瓦斯季刊,第60期,10-27。
吳勝雄(2003),《天然氣事業法草案與瓦斯業攸關事項探討》,瓦斯季刊,第62期,30-36。
吳勝雄(2003),《瓦斯業面臨裝置費收取標準之衝擊》,瓦斯季刊,第63期, 12-20。
李大中(1988),《公用事業合理報酬率推估方法研究-以大台北瓦斯公司為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所里(2002),《對我國天然氣產業政策之期望》,瓦斯季刊,第60期。
林炳中(2005),《天然氣的特性與市場潛力》,台灣經濟研究院。
金宴儀(1990),《台灣省民營客運業多種產出規模經濟之探討》,逢甲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福星(2001),《公用氣體事業最適規模與合併效率性之估計》,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德生(1999),《天然氣能源與永續發展》,台灣經濟研究院,APEC研究中心論文。
翁靜婷(2001),《我國天然氣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8期,78-83。
翁靜婷(2001),《讓「裝置費」惠而不費-公用氣體燃料事業裝置費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6期,67-71。
莊春發(2005),《天然氣市場供需展望與公平競爭》,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公用事業解除管制進程論壇論文集。
莊春發、陳志民(2003),《我國民生氣體燃料市場競爭機制之引進與公平交易法之關係》,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第十一屆競爭政策與公平交易法學術研討會研究報告。
莊春發等(2000),《公用氣體燃料事業供氣義務與營業區域之規範及合理安全存量等問題之研究》,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委託研究。
曾瑞慶(2001),《規模經濟、範疇經濟與技術變遷之估計-中華電信之案例分析》,東海大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欣晨(1998),《公用煤氣事業經營績效之研究》,中興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英彥(2002),《我國民營公用瓦斯事業經營績效之探討》,台北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蔡信行(2001),《天然氣工業新近的發展和未來的展望》,石油季刊,第37卷第4期,77-79。
蔡黛華、馬志明,徐啟銘(2003),《美日台天然氣輸儲設備申設規範探討》,瓦斯季刊,第65期,14-22。
鄭明志(2002),《成本分析與作業改善:整合作業基礎成本制與資料包絡分析法於某天然氣管線供應公司之應用》,國防管理學院國防財務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慕俊(2002),《台灣天然氣現況與發展》,瓦斯季刊,第60期,28-30。
戴均霖(2003),《公用氣體燃料事業會計制度之設計》,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立鶴(2003),《從天然氣輸送方式談管線共生》,瓦斯季刊,第62期,44-47。

二、英文部分
Aivazian, V.A., J.L. Callen, M.W. Luke Chan and D.C. Mountain (1987), “Economies of Scale Versus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Natural Gas Transmission Industr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9, 556-561.
Bins anger, H.P. (1974), “A Cost Function 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Elasticity of Factor Demand and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AJAE, 56, 377-386.
Caves, D.W., L.R. Christensen and M.W. Tretheway (1984), “Economies of Density versus Economies of Scale: Why Trunk and Local Service Airline Costs Differ”,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5, 471-489.
Caves, D.W., L.R. Christensen and W.E. Diewert (1982), “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 Output and Productivity”, Econometrical, 50, 1393-1414.
Chermak, J.M. and R.H. Patrick (1995), “A Well-Based Cost Function and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 The Case of Natural Ga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8, 174-189.
Christensen, L. R., D.W. Jorgenson and L.J. Lau (1973), “Transcendent Logarithmic Production Frontiers”, Review of Economic and Statistics, 55, 28-45.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2), “Natural Gas Residential Choice Programs”, Status by Stats as of December 2000.
Greene, W.H. (1997), Econometric Analysis.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Martin, S. (1993), Advanced Industrial Economics. Oxford and Cambridge: Blackwell.
Nemoto, J., Y. Nakanishi and S. Madono (1993), “Scale Economies and Over-Capitalization in Japanese Electric Utiliti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34, 431-440.
Shephard, R. (1953), Cost and Production Function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ing, Merrile (1987), “Are Combination Gas and Electric Utilities Multi-product Natural Monopoli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9, 392-398.
Stigler, G.J. (1958), “Economies of Scal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 54-71.
Waldman, D.E. and E.J. Jensen (2001),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