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書目
1.Zainuddin, Tun Daim撰,葉瑞生譯,「土著與非土著聯營之策略與方法」,資料與研究(民國85年12月)。
2.方金英,東南亞「華人問題」的形成與發展-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案例研究(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01年)。
3.王伯群,馬來西亞的華人企業巨頭(北京市:商務印書館,1986年)。
4.王國璋著,馬來西亞的族群政黨政治(1955-1995)(台北:唐山出版社, 民國86年)。
5.王望波,「東南亞華人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3期,1997年。
6.丘立本,「東南亞華人網絡—過去、現在與未來」,收入全球華人商貿聯繫比較論文集(北京市: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9月)。
7.丘立本,「馬來西亞現代化與民族問題」,東南亞現代化:新模式與新經驗,戴羅榮、董正華編(北京市: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9月)。
8.朱明,為南洋華僑營業中心之橡膠(華僑周報,1932年第9期)。
9.米鴻才等三人編著,合作社發展簡史(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8年)。
10.吳主惠,華僑的本質(台北:黎明出版社,民國72年)。
11.李一平,「試論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的民族關係」,世界歷史第五期,2003年。
12.李明歡,當代海外華人社團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
13.李思涵,東南亞華人史(五南出版社,2003年11月)。
14.李素琴等四人,「德國合作銀行之檢查與管理制度」,基層金融37期(民國87年9月)。
15.杜乾煥,「馬來西亞民營化面面觀—新經濟政策招致重商主義?毀譽參半!」,營建知訊162期(民國85年7月)。16.周宗仁,「馬來西亞華人地位之研究」(博士論文,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86年)17.林水檺、何啟良、何國忠、賴觀福合編,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1998年)。
18.林水檺、駱靜山合編,馬來西亞華人史(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1984年)。
19.林合勝,「馬來西亞華人角色轉變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政治組,民國93年)。20.林遠輝、張應龍,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史(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1.青團運合作社特刊,未出版。
22.侯政宏,「馬來西亞華人政治參與之研究 : 兼論華人政治上的地位與角色」(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民國91年)。23.高偉濃,東南亞叢林淘金史(廣州市:南方日報出版社,2000年)。
24.馬來西亞嘉屬會館聯合會,五十年的歷程,(吉隆玻:馬來西亞嘉屬會館聯合會,2001年)。
25.張正義,「農民的願望-一鄉鎮一農會」,國家政策論壇(民國九十二年十月)。26.張茂桂,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3年)。
27.郭玉文,「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的調整對馬來族群經濟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民國93年)。28.郭勝宇,「文化變遷中馬來西亞華人傳統社會組織的適應模式」(碩士論文,南華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民國87年)。29.陳志明,「華裔和族群關係的研究—從若干族群關係的經濟理論談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9期(民國79年春季)。30.陳佩修,馬來西亞簡史(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民國93年)。
31.曾玉慧,「台灣幼兒教育券之社會運動研究以「一O一八為幼兒教育而走」為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民國86年)。32.游鐘雄,「馬來西亞種族保護政策與華人地位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民國77年)。33.賀聖達,東南亞文化發展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34.馮惠珊,歐文合作經濟思想之研究(華泰書局,民國82年2月)。
35.華社研究中心,人文雜誌(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2000年1月號)。
36.華社研究中心,人文雜誌(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2000年11月號)。
37.楊建成,馬來西亞華人的困境 : 西馬來西亞華巫政治關係之探討(1957-1978)(台北市: 文史哲,民國71年)。
38.葉彥邦,「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對當地華人經濟之影響」,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7卷第1期(民國88年9月)。39.葉祥松,東南亞華人經濟(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頁115。
40.廖韶吟,「馬來西亞經濟發展政策對華巫種族關係的影響」(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民國87年)。41.趙俊欣、吳模信、徐知勉、汪文漪譯,傅立葉選集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
42.劉文榮,馬來西亞華人經濟地位之演變(台北:世華經濟出版社,民國77年)。
43.劉慧妮「客家會館在馬來西亞多元社會中的變革」,行政院客委會2003客家•族群•多元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手冊,2003年。
44.蔡俊雄,「跨國商樣網絡與東南亞華人經濟成就」,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一期(2000年3月)。
45.黎秋山,「海外華人社團」,八桂僑史第3期,1997年。
46.駱靜山,「大馬半島華人經濟的發展」,收入林水檺、駱靜山合編,馬來西亞華人史(雪蘭莪: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1984年)。
47.戴小華總編輯 蔡維衍主編,當代馬華文存3 經濟卷 80年代(吉隆坡: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2001年9月)。
48.謝詩堅,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思潮演變(馬來西亞:謝詩堅,1984年9月)。
49.謝劍、郭冠廷合著,各國族群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2年)。
50.韓方明,華人與馬來西亞現代化進程(北京市:商務印書館,民國91年)。
51.簡榮志,「日本政府挽救經營惡化信用合作社之案例探討」,合作經濟46期(民國84年9月)。52.顏清湟,新馬華人社會史(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民國80年)。
53.顏清湟「華人歷史變革1403-1941」,收入於林水檺、何啟良、何國忠、賴觀福合編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1998年)。
54.鯨魚企業,馬化是不會生蛋的母雞?,1982年,頁17-26。
55.顧長永、林柏生,「從新經濟政策論馬來西亞的種族關係」,東南亞季刊(民國85年1月)。二、英文書目
1.Barbara Watson Andaya and Leonard Y. Andaya., A history of Malaysia(Basingstoke : Palgrave, 2001)
2.Blythe, Wilfred, The impact of Chinese secret societies in Malaya : a historical study(London ; Kuala Lumpur [etc.] : Issu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by] Oxford U.P., 1969)
3.Carlos Teixeira, Building An Ethnic Economy In Toronto, Canada(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2001)
4.Comber Leon, Chinese secret societies in Malaya(Published for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by J.J. Augustin 1959)
5.Edited by Harold Crouch, Lee Kam Hing, and Michael Ong, Malaysian politics and the 1978 election(Kuala Lumpur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6.Edited by Chan Kwok Bun, Chinese business networks : state, economy and culture(Singapore :Prentice Hall, Pearson Education Asia Pte. Ltd. ; Copenhagen S, Demark: Nordic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2000)
7.Edited by Leo Suryadinata, Ethnic relations and nation-building in Southeast Asia : the case of the ethic Chinese(Singapore : ISEAS Publications, 2004)
8.Edited by Chris Nyland, Malaysian business in the new era(Cheltenham, UK : Edward Elgar, 2001)
9.Edmund Terence Gomez, Chinese business in Malaysia : accumulation, accommodation and ascendance(Richmond, Surrey : Curzon Press, 1999)
10.F. Podmore, Robert Owen, A Biography(London, 1906),374.
11.Freedman, Amy 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ethnic minorities : Chinese overseas in Malaysia, Indone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 : Routledge, 2000)
12.Faaland Just, Growth and ethnic inequality : Malaysia''s new economic policy(London : Hurst & Co. ;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Chr. Michelsen Institute, Bergen, Norway, 1990)
13.George Cho, The Malaysian Economic:Spatial Perspectives(London Routledge,1990)
14.Indira Ramanathan, China and the ethnic Chinese in Malaysia and Indonesia, 1949-1992(China and the ethnic Chinese in Malaysia and Indonesia, 1949-1992)
15.Jesudason James V 1954, Ethnicity and the economy : the state, Chinese business, and multinationals in Malaysia(Singapore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6.Mak Lau Fong, The sociology of secret societies : a study of Chinese secret societies in Singapore and peninsular Malaysia(Kuala Lumpur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17.Mattar Yasser, Arab ethnic enterprises in colonial Singapore: Market entry and exit mechanisms 1819-1965 (Asia Pacific Viewpoint 45 (2), 2004)
18.Mohd Yusof Ismail, Malaysia''s new economic policy : its impact on urban, regional and sector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equality and poverty, 1970-1980(New York : Cornell University, 1987)
19.Paul Wheatley, The Golden Khersonese:Studies in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Malaya Peninsula Before A . D. 1500(Kuala Lumpur:University of Malaya press ,1961)
20.Pek Koon Heng.,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sia : a history of the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Singapore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1.R. S.Miln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Malaysia(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Co., 1967)
22.Tan Chee-Beng, Ethnic groups, ethnogenesis and ethnic identities : some examples from Malaysia(Hong Kong :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7)
23.The Malaysian Chinese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The Malaysian Chinese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press-cuttings'' classification scheme(Kuala Lumpur:The Malaysian Chinese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1985)
24.Voon, Phin Keong, Spatial Division and Ethnic Exclusion:A Study of Ethnic Relations in Malaysia(Malaysian Chinese studies the academy periodical ,2002)
25.Wang Gung wu, A Short History of Nanyang Chinese(Singapore: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1959)
26.Werner Vennewald, Chinesen in Malaysia : politische Kultur und strategisches Handeln : eine politisch-historische Analyse der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Hamburg : Institut fur Asienkunde, 1990)
27.Yang, Chien-cheng, The Malaysian Chinese in a dilemma(Taipei, 1982)
28.Yen, Ching-huang, Community and politics : the Chinese in colonial Singapore and Malaysia(Singapore : Times Academic Press, 1995)
29.Yan, Qinghuang, The ethnic Chinese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 business, culture, and politics(Singapore : Times Academic Press, 2002)
30.Yeap, Soon Beng, The Chinese in Malaysia : politics of a troubled identity(Ann Arbor, Mich. : UMI, 1992)
三、報紙資料
1.「中行有意協助合作社應付資金週轉需要」,美里日報,1986年8月1日,四版。
2.「23家合作社資產凍結」,美里日報,1986年8月9日,四版。
3.「我被華人合作社害死」,美里日報,1986年8月10日,四版。
4.「中行官員開始查閱23家合作社文件」,美里日報,1986年8月11日,四版。
5.「林吉祥力主政府挽救合作社 確保存款人分毫無少」,美里日報,1986年8月12日,四版。
6.「中行無誠意,挽救合作社」,美里日報,1986年8月17日,五版。
7.「24家合作社帳目調查告一段落」,美里日報,1986年8月21日,三版。
8.「政府準備推出緊急信貸計劃」,美里日報,1986年8月21日,八版。
9.「國行將協助23合作社應付解凍時現款需求」,美里日報,1986年8月21日,八版。
10.「林吉祥下週四會見國家銀行總裁 商討合作社凍結問題」,美里日報,1986年8月22日,四版。
11.「合作社凍結令留後患,如何解除成棘手問題」,美里日報,1986年8 月24日,四版。
12.「中央銀行可能建議關閉有問題合作社」,美里日報,1986年8月26日,五版。
13.「政府應擬定金融管理投資制度」,美里日報,1986年8月26日,五版。
14.「翁姑阿茲力陳合作社弊端 建議成立合作社銀行」,美里日報,1986年8月27日,五版。
15.「林吉祥昨率團會晤中行總裁 反對政府清盤」,美里日報,1986年8月27日,六版。
16.「支持政府設八億元基金 拯救24家凍結合作社」,美里日報,1986年9月7日,四版。
17.「合作社提供經援,培養專業人才」,美里日報,1984年9月11日,一版。
18.「鄭安泉被捕」,美里日報,1986年9月11日,四版。
19.「合作社凍結令影響巨大」,美里日報,1986年9月12日,四版。
20.「青團運合作社 又一要員被捕」,美里日報,1986年9月12日,四版。
21.「合作社法令充滿漏洞」,美里日報,1986年9月13日,六版。
22.「五十億元的合作社醜聞」,美里日報,1986年9月13日,六版。
23.「存款限制提出一半」,美里日報,1986年9月14日,二版。
24.「安定存款人信心避免被變相接管」,美里日報,1986年9月14日,八版。
25.「鄭安泉被控失信60萬」,美里日報,1986年9月16日,三版。
26.「針對合作社醜聞 還給人民一個公道」,美里日報,1986年9月16日,六版。
27.「馬華頭頭夜夜難眠,社員存戶亂箭穿心」,美里日報,1986年9月21日,六版。
28.「存款被凍結,學校行政深受影響」,美里日報,1986年9月23日,五版。
29.「林吉祥建議政府設調查委員會」,美里日報,1986年9月23日,七版。
30.「林吉祥中計!」,美里日報,1986年9月28日,七版。
31.「合作社存款人大會通過六決議」,美里日報,1986年9月29日,四版。
32.「美化合作社盈利四十一萬元」,美里日報,1986年12月6日,八版。
33.「馬化存款人農曆新年前將領第二期退款」,美里日報,1987年9月3日,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