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建明(2004)。慈湖大溪陵寢管理處與駐地社區公共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朱家慧(2003)。建構以職能為基礎之招募與甄選模式。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日興(2003)。大陸直接人員職能與績效研究-以台商監視器零件產業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洪宜(2002)。政府公共關係人員與媒體記者互動之研究-以台北市警察、消防機關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復華(2003)。因應報社生產自動化探討印務部門技術人員專業職能需求分析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洪珮芳(2002)。政府災變公共關係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因應納莉風災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胡慶龍(2003)。台商進入大陸市場之公共關係運作模式及實務問題探討。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千智(2003)。大學圖書館參考服務人員專業職能之探索性研究。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瑞翔(2003)。企業公關人員職能之研究。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孫忠義(2003)。高級中學學務主任專業職能之分析與建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冠樺(2003)。護理人員職能特質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家慶(2003)。管理與專業職能之建立-以C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珮嘉(2000)。台北市各級醫院公共關係之現況初探。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曉佩(2003)。主管與學生對職能之重視程度與差異性研究─以積體電路產業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紋誠(2003)。政府公共關係研究-經合會和農復會之個案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梁敏全(2003)。連鎖書店業門市人員專業職能之初探-以顧客價值及工作流程觀點。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游仲賢(2000)。醫院公共關係管理運作模式之初探性研究-以大台北地區之醫療院所為例。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鄒旭東(2003)。外商在台公司中階主管核心職能之個案研究-以某化工公司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詹炳熾(2003)。研發人員職能與績效關聯之研究-以工具機產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鄭嘉琦(2003)。電話訪問員核心才能評鑑量表之建立-以才能評鑑法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進安(2000)。企業公關人與記者的關係策略-以航空公司公關部門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羅珮玟(1999)。台灣網際網路多媒體產業公共關係型態的探討。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王洪鈞(1986)。公共關係。台北:中華電視台教學部。
王德馨,俞成業(1990)。公共關係。台北:三民書局。
白崇良(1996)。公共關係與企業形象。台北:財團法人公共關係基金會公關精修班第十二期。演講稿。
李瞻(1992)。「政府公共關係」。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李聲吼(1997)。「人力資源發展的能力內涵」。就業與訓練,15(2),51。吳宜蓁、胡幼偉、蔡以倫 (1995)。「公關管理者」或「公關技術人員」-企業
公關人專業角色類型初探。廣告學研究,6,181-198。
村上良三(1988)著,陳文光譯。「人事考核手冊-制度設計與應用」。台北:台華工商圖書出版公司。
林傑斌,鄧冠珠(1992)。公關實務技巧與應用。台北:超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涂瑞華(1996)譯。Joseph Straubhaar. Robert LaRose. Communications Media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台北:亞太圖書。
袁自玉(1992)。公共關係。台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
席格曼(2000)。新世紀的公關趨勢,公關雜誌,36:4-11。
孫秀蕙(1997)。網際網路與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模式思考。廣告學研究,9,159-181。孫秀蕙(1998)。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正中書局。
張在山,崔寶瑛,鍾榮凱(1993)。實用公共關係學。台北:世界書局。
蔡美瑛(1999)。「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臧國仁(1988)。公關手冊:公關原理與本土經驗。台北:商周出版。
魏梅金(2002)譯。「才能評鑑法」。台北:商周出版。
英文部分
Boyztzis, R. E. (1982), The Competence Manager: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Fletcher. S. NVOs (1992), Management and Trainers: Standards and Competence, Apprentice Guide for Employers, London: Koganpage.
Harlow,R.(1976). Building a Public Relation Definition, Public Relation Review, Vol.2, No.36.
Hayes J. L. (1979), A new look at managerial competence: the AMA model of worth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view, Vol.68, No.11, 2-3.
Klein,A.L.(1996)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for competency-based system:reducing litigation risks,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Review, Vol.28(4), 31-37.
Ledford,G.E.,Jr.(1995) Paying for the skill,knowledge,and competencies of knowledge workers,Compensation ang Benefits Review, Vol.27(4), 55-62.
Lucid and Lepsinger(1999)The Art and Science of Competency Models: Pinpoint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Organization.
Mansfield R. S. (1996), Building Competency Models: Approaches for HR Professional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Vol.35,No1, 7-18.
McClelland,D.C. (1973),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vol.28(1):1-24.
Miborrow, G. (1988), Craf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Today, 5.
Nordhaug,O. & Gronhaug,K.(1994) Competence as resource in firms,The international of Jour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5(1), 89-106.
Peake, J. (1980), Public Relation Business.NY:Haper&Row.
Spencer L. and S. Signe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Y.: John Wily & Sons, Inc.
Woodruffe. C. (1991), Competence by any other name, Personnel management, Vol.23, (9), 30-33.
Zemke,R.(1982)“Job competencies:can they help you design better training,Training,vol19(5), 28-31.
大滝令嗣(1996)。「営業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高業績の秘訣」。ダイヤ モンド社。
石井修二(2000)。「人材資源管理と新しい能力主義」。日本労務学会第三十回全国大会研究報告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