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2: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沈麗琴
研究生(外文):SHEN LI-CHIN
論文名稱:國小教師環境素養對環境教育教學影響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Environmental Literacy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nd How Environmental Literacy Influenc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eaching
指導教授:許民陽許民陽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4
中文關鍵詞:環境教育環境素養環境教育教學
外文關鍵詞:environmenta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literacy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each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7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中文摘要

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以來,環境議題是國際間共同面對的課題;學校是正規環境教育重要之一環,教師更是關鍵角色;而環境素養是環境教育之最終目標,為期了解教師環境素養對環境教學之影響,故本研究旨在以量化方法進行研究,透過問卷調查,瞭解臺北市國小教師之環境素養、實施環境教育教學現況,以及環境素養等變項對環境教育教學之影響,提供學校及教育行政機關對今後實施環境教育與師資培育之參考。
本研究對象以臺北市國小教師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選取樣本,進行資料蒐集,正式問卷共發出766份,回收669份,回收率87.34﹪,扣除填答不完整無效問卷為13份,有效問卷為656份,有效率為98.05﹪。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百分比、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進行統計與分析,並獲得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國小教師環境素養整體表現平均得分率為76.43%,整體表現在中上程度,依得分率排序最高為情意層面,依序為技能層面、認知層面、行為層面。
二、臺北市國小教師環境素養認知層面,以議題知識得分率最高;情意層面在責任感、環境敏感度、態度價值觀得分率皆在85%以上,大體上而言教師對環境具有高度責任感與環境敏感度,正向之環境態度與價值觀;技能層面方面以行動技能得分率較佳;行為層面以生態管理得分率最高。
三、臺北市國小教師之環境素養會因年齡、教學年資、環境教育進修課狀況、環保活動參與經驗等個人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性差異。
四、臺北市國小教師每學期有三成以上會實施一次主題教學,二成會實施二次或三次以上主題教學;課程統整的領域中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與社會領域最多,統整數學領域最少;教學內容層面以環境污染最多,環境變遷次之;環境教育教學策略運用方面以教師講述與共同討論為最多,觀察體驗與價值澄清法次之;利用教學資源進行環境教育教學以校園環境最多,社區資源次之;教學評量方面六成以上教師利用活動感想或心得報告、口頭報告、編製學習單做為評量;在環境教育教學目標五大內涵中,約八成教師認為可達成環境態度價值觀與概念知識,五成以上可達到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四成以上可達到環境行動經驗,三成以上可達到環境行動技能之目標。
五、臺北市國小教師實施環境教育教學會因性別、年齡、教學年資、環境教育進修狀況、環保活動參與經驗等個人背景變項不同而有差異。
六、臺北市國小教師環境素養與環境教育教學成正相關。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就國小教師、相關教師培育單位、與未來研究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字:環境教育、環境素養、環境教育教學
Abstract

Since United Nations summoned a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in 1972,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an international issue we should face together. Schools are the formal education sector. Teachers are even mo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play a key role here. Environmental literacy is the ultimate target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among teachers and how environmental literacy influences environmental teaching. Moreover, it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practice of teachers’ training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is is a quantitative study. Through the survey of questionnaire, the population of the subjects i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The sample was collected by stratification. The researcher issued 766 questionnaires, and 669, or 87.34%, of them were collected. 13 out of 669 were invalid, and 656, or 98.05%, were vali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frequency, percentag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the following:
1. According to the scores, the ranking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is the aspect of affectivity, skill, cognitive, and behavior.
2. In terms of the cognitive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e scores of the knowledge of issues are the highest. About affective aspect, teachers attain high scores o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the sense of attitude value. Moreover, teachers also equip wit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positive attitude and value to environment. In the aspect of skills, action skills retain better scores. In the aspect of behavior, the scores of eco-management are the highest.
3. The difference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nvironment literacy are outstanding in the four aspects. The salient differences are from age,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s,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experience of activity participating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4. In each semester, 30%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mplement theme teaching once. 40% of them do it twice or more. In terms of integrat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 with other curricula,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are the most; on the contrary, math is the least. In terms of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the topic on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the top, and environment change is the next. In the strateg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eaching, lectures from teachers and peer discussion are the most, and observation and value clarification are the next. Schools,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 than other counterparts, utilize teaching resources to implem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eaching. About assessment, 60% of teachers ask students to hand in a written report or to report orally. In terms of the goal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eaching, 80% of teachers think they can reach the goals of the sense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 value and conceptual knowledge. 50% of teachers think they can reach the goals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More than 40% of teachers think they can reach the goal of environmental action experience. 30%, or more, of teachers think they can reach the goal of environmental action skills.
5. In terms of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 salient differences are from age, genders,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s,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experience of activity participating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6. The environmental literacy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is positively relevant to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eaching.


Keywords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literac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eaching.
目 次
中文摘要 І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Ⅴ
圖目次 Ⅸ
表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五節 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環境教育發展與基本概念 9
第二節 環境素養內涵與定義 19
第三節 環境教育課程理論與內涵 27
第四節 環境教育教師環境素養與環境教育教學相關研究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程序與步驟 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國小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分布情形 65
第二節 環境素養表現分析 69
第三節 個人背景變項與環境素養之關係 74
第四節 環境教育教學現況分析 79
第五節 個人背景變項與環境教育教學關係 87
第六節 環境素養對環境教育教學影響分析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7

附錄
附錄一 臺北市國小教師環境素養差異及其對環境課程教學
影響研究調查預試問卷 113
附錄二 臺北市國小教師環境素養差異及其對環境課程教學
影響研究調查問卷 119
附錄三 專家內容效度審查意見信函 125
附錄四 專家名單 133














圖 目 次
圖2-1 環境素養模式 25
圖2-2 修改之環境素養模式 26
圖2-3 環境課程發展模式 30
圖2-4 單科性科際整合式環境課程 32
圖2-5 多科性融入式環境課程 33
圖3-1 研究架構 50
圖3-2 研究流程 51

















































表 目 次
表2-1 環境組織層次 10
表2-2 「環境」在不同學科之解釋 11
表2-3 環境教育目標分析比較 19
表2-4 單科性科際整合與多科性融入式環境課程比較表 34
表2-5 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主要內容 36
表2-6 環境教育教師環境素養與課程教學相關研究 47
表3-1 正式問卷抽樣方法 54
表3-2 本研究抽樣之學校 54
表3-3 有效問卷樣本特性分析統計表 55
表3-4 本研究內容效度審查專家基本資料 57
表3-5 內容效度統計分析表 58
表3-6 預式問卷Cronbach α信度係數 60
表3-7 問卷雙向細目表 63
表4-1 社會人口學變項次數分布 68
表4-2 環境素養總量表與各分量表得分統計表 69
表4-3 環境素養認知層面得分統計表 70
表4-4 環境素養情意層面得分統計表 71
表4-5 環境素養技能層面得分統計表 72
表4-6 環境素養行為層面得分統計表 73
表4-7 環境素養認知層面T考驗分析表 74
表4-8 環境素養認知層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5
表4-9 環境素養情意層面T考驗分析表 75
表4-10 環境素養情意層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6
表4-11 環境素養技能層面T考驗分析表 77
表4-12 環境素養技能層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7
表4-13 環境素養行為層面T考驗分析表 78
表4-14 環境素養行為層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9
表4-15 環境教育主題教學分布情形 80
表4-16 主題教學統整領域分布情形 81
表4-17 教學內容層面分布情形 82
表4-18 教學策略運用分布情形 83
表4-19 教學資源運用分布情形 84
表4-20 教學評量方式分布情形 85
表4-21 教學目標達成分布情形 86
表4-22 環境教育主題教學T考驗分析表 87
表4-23 環境教育主題教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88
表4-24 環境教育統整課程T考驗分析表 88
表4-25 環境教育統整課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89
表4-26 環境教育教學內涵層面T考驗分析表 89
表4-27 環境教育教學內涵層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0
表4-28 環境教育教學策略T考驗分析表 90
表4-29 環境教育教學策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1
表4-30 環境教育教學運用T考驗分析 91
表4-31 環境教育教學資源運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2
表4-32 環境教育評量方式T考驗分析表 92
表4-33 環境教育評量方式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3
表4-34 環境教育教學目標T考驗分析 93
表4-35 環境教育教學目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4
表4-36 環境素養與環境教育教學之積差相關 9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2)。課程與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王佩蓮(2002)。環境教育課程的理論與實務。市師環教,49,10-32。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 鑫(1989)。環境的特徵。環境教育季刊,4,32-34。
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清(1999)。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杜政榮、林高永(2004)。環境學概論。臺北:空大。
汪靜明(1990)。國內環境教育活動設計架構與特色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5,58-66。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46。
李子建、黃顯華(1999)。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臺北市:五南。
李坤崇、歐慧敏(2001)。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李恆華(2004)。大學校院環境教育相關教師之教學現況調查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崑山(1999)。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環境教育季刊,40,63-70。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臺北市:聯經。
吳清基(1998)。精緻教育的理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譯)(2003)。環境教育課程規劃。原著者: David C. E.&Dennis H. Y.。臺北市:五南。
周儒(1998)。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編制理論。臺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周儒(2000)。行動研究與教師環境教育能力之發展。臺灣教育,589,22-28。
周淑玲(1989)。國民中學如何實施垃圾分類。中等教育,40,24-31。
林生傳(1994)。新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林明瑞(1994)。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概念研究。臺中: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未出版。
林進材(1999)。教學研究與發展。臺北市:五南。
邱詩揚(1990)。臺北市國中教師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邵明宗(譯)(1999)。環境教育-就從老師開始吧!原著者:植原 彰。臺北:稻田。
高翠霞(1989)。環境教育之理念。環境教育季刊,3,8-11。
高翠霞(2002)。論析環境教育研究方法與議題趨勢。環境教育學刊,1,55-82。
高翠霞(2003)。從環境教育史描繪環境教育的本質與特徵。教育論叢,2,33-46。
高廣孚(2002)。教學原理。臺北市:五南。
晏涵文、邱詩楊(2003)。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之發展與評價。環境教育研究,1(1),107-137。
黃光雄、簡茂發(191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許世璋(2001)。我們真能教育出可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嗎?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中等教育,52(2),52-75。
許世璋(2003)。大學環境教育課程介入研究:著重於環境行動、內控觀、與環境責任感的成效分析。環境教育研究,1(1),139-172。
張子超(2000a)。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臺灣教育,589,12-21。
張子超(2000b)。新環境典範多科性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研究。國科會研究計畫, NSC-89-2621-Z-003-005。
張子超(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環境教育融入。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8-4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張乃千(2003)。花蓮縣國小現職教師與師院學生環境素養評量與環境行動預測變相之分析。就讀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霄亭(1997)。教學的概念分析。載於張霄亭編著教學原理。臺北:空大。
郭怡君(2003)。國小在職與職前教師環境素養之研究。就讀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1992)。教育部加強推行環境教育計畫。環境教育,12,67-77。
教育部(1997)。環境教育永續社會的活水。8-11。開端即目的。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重大議題。
http//teach.eje.edu.tw/Policy/10497657203E1480709╴02環境教育.doc
陳王琨(1997)。環境教育原理與實務。臺北市:淑馨。
陳佩正(2001)。國內環境教育總體檢與建議。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
陳怜燕(2004)。台北地區國小教師一至三年級學童應有的環境素養內涵。就讀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蔭民、宋偉良(譯)(1998)。環境科學辭典。原著者:Gareth. Jones & Alan. Robertson.& Jean. Forbes&Graham Hollier。臺北市:貓頭鷹。
麥清維(2003)。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議題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就讀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98)。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游以德(譯)(1989)。環境保護。原著者:Wolfgang Engelhardt。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童惠芬(1998)。探索國小教師實施環境教育之需求。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冠政(1991)。環境課程發展模式與程序。環境教育季刊,9, 。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季刊,19,2-14。
楊冠政、汪靜明、陳佩正(1995)。我國的環境教育經驗。環境教育季刊,24,54-59。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
楊冠政(2002)。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環境教育學刊,1,1-11。
楊國賜(1997)。談我國學校環境教育的發展。環境教育季刊,33,2-7。
楊憲宏、許洋主、蔣家語、何亞威(譯)(2001)。瀕危的地球。原著者:Al Core。臺北市:雙月書屋。
楊蕙雯(2004)。南投縣國小教師環境教育教學效能與教學狀況之研究。就讀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靳知勤(1995)。環境教育師資培育與教師能力之養成。環境教育季刊,24,54-57。
詹志禹、鄭同僚、揚順南(2000)。探索教育。臺北市:臺灣書店。
蔡珍枚(2002)。國中教師環境素養指標初步建構之研究。就讀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中玉(2004)。我國國民小學階段環境素養內涵之初探。就讀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潔心、邱詩揚、晏涵文、潘瓊如、馮嘉玉、李恆華(2003)。大學校院學生環境素養及其相關因素調查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9,71-93。
劉潔心、邱詩揚、晏涵文、李恆華、潘瓊如、馮嘉玉(2004)。大學院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之發展與建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1,97-122。
潘瓊如(2003)。大學校院環境教育相關教師之環境教育專業知能及其影響因素。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任鋒(2000)。探索大學校院非環境專業科系教師進行環境教育之教學現況。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Disinger, J. F.(2003)Environmental literacy.ERIC/CSMEE
http://www.ericse.org/digests/dse92-1.html
Disinger, J. F. &Roth, C. E.(1992)Environmental literacy .ED 351201.
Gough, A.(1997)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policy, trends and the problems on marginalisation.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 Research Ltd.
Greig, S. & Pike, G.(1989)Greenprints for Changing Schools. London: 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Hungerford, H. R., Bluhm, W. J.&Ramsey, J. M.(1998) Essential read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tipes/c.
May, T. (2000)Elements of succes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tioner ey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1(3),4-11.
Meredith. T., Cantrell, D., Conner, M., Evener, B., Hunn, D. & Spector, P.(2000)Best Practic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Guidelines For Success. A project of Ohi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00:A Strategie Pla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Ohio.
Micbele L. A.(2003)Advancing Education Through Environment Literacy. http://www.ascd.org
Moseley, C.(2000)Teaching for Environmental literacy. Clearing House,74,1,23-25.
NNESCO-UNEP(1976)Belgrade Charter Connect.Ι (1)1-2
NUESCO(1980)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Tbilisi Conference. Published by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Vendome.
Orr, D. w.(1992)Ecological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to a Postmodern World,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85-96.
Palmer, J. A.(199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ory, practice, progress and promise. Routledge.
Roth, C. E.(1992)Environmental literacy: Its roots, evolution and direction in 1990s. Columbus, Ohio: ERIC/CSMEE.
Rillo, T. J.(1974) Basic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6(1),52-55.
Volk, T.,Hungerford, H. R. &Tomera, A. N.(1984)A national survey of curriculum needs as perceived by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6(1),10-19.
Wilke, R. L., Peyton, R. B. & Hungerford, H. R.(1987)Strategies for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eries 25. Paris:Unesco.
WCED(1987)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p,43.
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十年 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27234&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高翠霞(1989)。環境教育之理念。環境教育季刊,3,8-11。
2. 周儒(2000)。行動研究與教師環境教育能力之發展。臺灣教育,589,22-28。
3. 李崑山(1999)。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環境教育季刊,40,63-70。
4. 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46。
5.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6. 汪靜明(1990)。國內環境教育活動設計架構與特色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5,58-66。
7. 王佩蓮(2002)。環境教育課程的理論與實務。市師環教,49,10-32。
8. 高翠霞(2002)。論析環境教育研究方法與議題趨勢。環境教育學刊,1,55-82。
9. 許世璋(2003)。大學環境教育課程介入研究:著重於環境行動、內控觀、與環境責任感的成效分析。環境教育研究,1(1),139-172。
10. 楊冠政(1991)。環境課程發展模式與程序。環境教育季刊,9, 。
11.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季刊,19,2-14。
12. 楊冠政、汪靜明、陳佩正(1995)。我國的環境教育經驗。環境教育季刊,24,54-59。
13. 楊冠政(2002)。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環境教育學刊,1,1-11。
14. 楊國賜(1997)。談我國學校環境教育的發展。環境教育季刊,33,2-7。
15. 靳知勤(1995)。環境教育師資培育與教師能力之養成。環境教育季刊,2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