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 1999 )。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編號:039013880050)。台北: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李立行 ( 2001 )。消費者解讀體驗行銷廣告之研究:以Nike“Just Do It”為例。世
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恩盈 ( 2002 )。星巴克人在台北-消費文化的省思。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欽榮 ( 1989 )。商業心理學。台北:前程企管。
林信宏 ( 2003 )。運動廣告中的符號消費現象。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邱魏頌正、林孟玉 ( 2000 )。從當代流行文化看消費者從眾行為— 以日本流行商
品為例。廣告學研究,15:115-137。
胡幼慧 ( 主編 ) ( 1996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
流。
高俊雄 ( 1998 )。台灣地區居民休閒參與之研究--時間運用之觀點。國科會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孫治本 ( 2001 )。疆界毀壞與生活風格─社會學應如何看待「生活風格現象」。當
代,168,26-39。
陳坤宏 ( 1990 )。台北市消費空間結構之形成及其意義。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陳坤宏 ( 2005 )。消費文化理論 ( 二版 )。台北:揚智。
陳秉璋、陳信木 ( 1988 )。邁向現代化。台北:桂冠。
張春興 ( 1987 )。青年的認同與迷失。台北:東華。
許家彰 ( 1994 )。建築雜誌中菁英論述意向分析—以雅砌為對象。國立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莊宗憲 ( 1994 )。消費社會:大眾文化與後現代。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游恆山 ( 2004 )。心理學。台北:五南。
黃瑛虹 ( 2004 )。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方式對青少年自我認同影響之比較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傅學仁 ( 2004 )。台灣葡萄酒消費文化分析。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董皖昱 ( 2003 )。從個人性到超越性孟子與馬斯洛思想之比較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齊力、林本炫 ( 1993 )。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高雄:復文。
齊力 ( 2005 )。質性研究方法導論。質性研究深耕系列( I )紮根理論與社會影響評估
法國際研討會,8-25。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科所。
趙雅麗 ( 2005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五十五週年校慶特刊。什麼是意義經濟?當代
社會中意義本質與意義產值的交鋒與辨證,17-31。台北:淡江大學。
蔡源煌 ( 1991 )。當代文化理論與實踐。台北:雅典。
劉維公 ( 2001 )。何謂生活風格─論生活風格的社會理論意涵。當代,168,10-25。劉維公 ( 1998 )。布爾迪厄與生活風格社會學研究:兼論現代社會中的社會學危機。社
會理論學報,2 ( 2 ),347-374。
蕭新煌 ( 1990 )。變遷中台灣社會新中產階級。台北:巨流。
二、翻譯書籍
Baudrillard, J. ( 1997 )。物體系。( 林志明譯 )。台北:時報出版。
Bocock, R. ( 1995 )。消費 Consumption。( 張君玫、黃鵬仁譯 )。台北:巨流。
Giddens, A. ( 2001 )。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省思。陳其邁譯。台
北:時報出版。
Jensen, R. ( 2000 )。夢想社會—後物質主義世代的消費國度。( 沈若薇譯 )。台
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
Katz, D. 唐諾˙凱斯 ( 1995 )。just do it 透視耐吉如何締造運動王國。( 麥慧芬
譯 ) 。台北:智庫。
Maslow, A. H. 馬斯洛 ( 1991 )。動機與人格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結構群編譯)。台北:結構群。
Slater, D. ( 2003 )。消費文化與現代性。( 林祐聖、葉欣怡譯 )。台北:弘智。
Wolcott, Harry F. ( 1998 )。質性研究寫作。( 顧瑜君譯 )。台北:五南。
J. Paul Peter & Jerry C. Olson ( 2000 )。消費者行為。( 賴其勛譯 )。台北:
滄海。
Strauss, A.,&Corbin, J. ( 1997 )。質性研究概論。( 徐宗國譯 )。台北:巨
流。( 原著出版年:1990 )
星野克美等 ( 1988 )。符號社會的消費。( 黃恆正譯 )。台北:遠流。
星野克美等 ( 1992 )。新消費文化剖析。( 彭德中譯 )。台北:遠流。
三、外文資料
Bourdieu, P. (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Boston,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audrillard, J. (1988). Selected Writing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audrillard, J. (1998). The Consumer Society: Myths & Structures. London:Sage.
Erikson,E.H.(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Norton.
Featherstone, M. (1991).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Firat, A. F., Dholakia, N. and Bagozzi, R. P. (1987). Philosophical and Radical Thought in Marketing. Lexington Books.
Geertz, C. (1997). Thick Description: Toward an Int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Basic Books
Marcia, J.E. (1980). Handbook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 Identity in adolescence. In J.Adelson (Ed.)Toronto: J.Wiley & Sons.
Maslow, A.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Maslow, A.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cCracken, G. (1990). Culture and Consumption. Bloomington, In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Warnke, G. (1987). Gadamer's hermeneutics: A reading of Truth and Method. New Haven, NY: Yale University Press.
四、網路資料
鄭榮基 ( 2004 )。運動球鞋的符號消費-NIKE球鞋廣告之文本分析。網路社會學通訊
期刊,43。民94年10月30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3/43-16.htm
郭芷婷 ( 2005 )。用7大廣告平台包圍消費者。天下雜誌知識庫-e天下雜誌,54。民94年11月1日,取自:
http://www.gvm.com.tw/view3.asp?wgvmno=413
畢恆達個人網站。經驗研究的反省:詮釋學的觀點。民95年6月9日,取自:
http://www.bp.ntu.edu.tw/WebUsers/hdbih/new_page_14.htm
林倫全、黃世明、王玉芬、劉品岑 ( 2004 )。東方主義與文化霸權:全球性閱
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三十六期。民95年2月12日,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6/36-24.htm
現代管理研究中心 ( 2004 )。原則與價值觀。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現化管
理研究中心編制。民95年5月30日,取自:
http://www.aiou.edu/banews/022004/01022004.doc
Sporting Goods Intelligence。Market information。民95年5月25日,取自:
http://www.sginews.com/sginews/free.html
數位時代雙週。認同感經濟、第一個品牌時代、Nike+Jordan的5個成功秘方。
民95年5月30日,取自:
http://www.bnext.com.tw/magpage2/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