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期刊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
王仲孚(2002)。九年一貫 教育大亂-歷史教育受害最深。海峽評論,141期,51 ~ 53。王宏志(1999)。當前歷史教學改革的新趨勢-在馬來西亞華文中學的演講。清 華歷史教學,9期,58 ~ 63。
王明蓀(1999)。歷史知識與歷史教育初論。興大歷史學報,9期,161 ~ 174。王壽南(1993)。歷史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歷史教學研究。台北:幼獅文化。1 ~ 11。
白月橋(1997)。對歷史教科書改革的幾點意見。清華歷史教學,8期,45 ~ 51。甘特,施奈德(合著);涂永清(譯)(1986)。史學導論。台北:水牛出版社。
任育德(2001)。「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報導。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31期,12 ~ 17。米高奎因巴頓(Michael Quinn Patton)著;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全國學校歷史科教學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著)(1994);郭實渝(譯)(1996)。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探討美國經驗(推廣版)。台北:教育部。
杜正勝(1995)。歷史教育的改造。師鐸心聲,4期,1 ~ 4。吳密察(主持)(2000)。歷史教育的危機與轉機座談會。臺灣歷史學會通訊,10期,78 ~ 83。
吳翎君(2001)。社會領域課程統整與設計:以歷史主題為例。社會學習領域研究及推動小組: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實務-社會學習領域。花蓮:國立花蓮大學。63 ~ 74。
吳翎君(2004)。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李素卿(譯)(1999)。Thomas L. Good & Jere Brophy(著):當代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李國祁(1977)。歷史教育的目的與使命。近代中國,3期,41 ~ 46。周孟玲(1996a)。知識與實際:英國歷史教學改革的成果與問題淺析。清華歷史教學,5期,50 ~ 56。周孟玲(譯)(1996b)。理性的理解歷史與歷史教學。清華歷史教學,6期,37 ~ 50。
周孟玲(譯)(1998a)。兒童對歷史記述的性質和狀況的觀念。張元、周樑楷(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277 ~ 248。
周孟玲(譯)(1998b)。理性的理解:兒童歷史的理念與探討。張元、周樑楷(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249 ~ 288。
周樑楷(1996)。歷史學的思維。台北:正中書局。
林清山(1998)。實驗研究法。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309 ~ 340。
林慈淑,劉靜貞(1997)。他山之石-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編寫理念簡介。台灣歷史學會通訊,4期,15 ~ 20。
林慈淑(1998)。歷史為何而教-英國教育學者(J. White)與歷史學者(P. Lee)針對中學以下歷史教育之爭。台灣歷史學會通訊,7期,33 ~ 36。
林慈淑(1999)。歷史與歷史教育的目的-試析倫敦大學兩位學者的爭議。東吳歷史學報,5期,179 ~ 204。林慈淑(2001a)。「學歷史」與「歷史學」之間-九年一貫「人與時間」領域規劃的商榷。東吳歷史學報,7期,139 ~ 172。林慈淑(2001b)。史家?偵探?或記錄-10-14歲兒童對歷史記述的一些想法。東吳大學歷史系(主編):史學與文獻。台北:東吳大學歷史系。171 ~ 206。
林慈淑(2002)。歷史教與學的鴻溝-英國兒童歷史認知的探究(1960´S-1990´S)。東吳歷史學報,8期,153 ~ 190。林慈淑(2003)。年齡、知識或觀念-試探兒童對多元歷史記述的反應。東吳歷史學報,9期,307~ 346 。美國社會科協會(著);陳麗華,王鳳敏(譯)(1994)。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民85)。
胡昌智(1985)。歷史教育目標的理論與實際-從實踐理性的觀點論歷史教育。史學評論,11期,57 ~ 85。胡凱譯、姚寶校訂(1999)。「我們的歷史」與歷史學習。清華歷史教學,9期,22 ~33。
洪筱琦(2003)。談歷史教育與歷史教學。教育文粹,32期,62 ~ 69。徐雪霞(1992)。我國國小歷史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卷,5期,42 ~ 58。張元,駱月絹(1996)。十一歲兒童歷史認知能力初探。清華歷史教學,5期,4 ~ 27。張元(1999)。新歷史教科書的理念與實際。清華歷史教學,10期,1 ~ 3。
張元(2004a)。獨立思考需要引導:讀Teaching History 92。清華歷史教學,15期,143。
張元(2004b)。證據三明治:讀Teaching History 91。清華歷史教學,15期,145 ~ 148。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陳冠華(1999a)。英國「新歷史科」之歷史教育的宗旨與教育價值。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卷,5期,58 ~ 70。陳冠華(1999b)。英國歷史教育改革理念之歷史科的內容。清華歷史教學,10期,24 ~ 39。陳冠華(2000)。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學校委員會歷史科計劃13-16」。清華歷史教學,11期,13 ~ 29。陳冠華(2001)。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台北:龍騰文化事業。
陳冠華(2003)。實現歷史教育價值的關鍵-培養歷史科核心能力。歷史月刊,186期,117 ~ 122。陳豐祥(1994)。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彭明輝(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學習領域(二):社會領域的課程規劃與內容。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彭明輝(2001)。台灣的歷史教育與歷史教科書(1945-2000)。台灣史學的中國纏結。台北:麥田出版社。207 ~ 260。
黃炳煌主編(2004)。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內涵及其示例。台北:師大書苑。
黃道遠(2003)。歷史學科知識本質之檢討、分析與應用-以現今國中臺灣史教材為例。台灣歷史學會編輯委員會主編: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43 ~ 178。黃綉媛(1997)。培養歷史思考能力的教學策略。中學教育學報,4期,165 ~ 189。葉小兵(譯)(1996)。美國的歷史科國家標準中對歷史思維的說明。清華歷史教學,5期,76 ~ 88。
葉小兵(譯),周孟玲(校)(1996)。歷史解釋與歷史理解。清華歷史教學,6期,22 ~ 25。
葉連祺,林淑萍(2003)。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05期,94 ~ 106。楊孝瀠(1989)。內容分析。楊國樞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809 ~ 831。
葛劍雄(2003)。歷史學是什麼。台北:揚智。
歐用生(1998)。內容分析法。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229 ~ 254。
鄭冠榮,洪婉琦,洪世明,陳秀蓉,安後暐,蔡蔚群,黃立惠,張翠玲(1997)。各國歷史教育施行狀況淺析-以大陸、日本、美國與台灣為例。歷史教育,創刊號,37 ~ 67。劉真,賈馥茗等(編)(2000)。教育大辭書(第九冊)。台北:文景書局。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之應用。台北市:心理。
謝美萱(2005)。學歷史,真的有用嗎?。人本教育札記,187期,42 ~ 45。簡茂發(1998)。測驗的編製。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141 ~ 178。
Richard E. Boyatzis著;王國川,翁千惠(譯)(2005)。質性資料分析-如何透視質性資料。台北:五南
Robert Jones Shafer著;趙干城,鮑世奮(譯);林慈淑,何宛倩(校訂);王海珠(編)(2002)。史學方法論。台北:五南。
二、學位論文
王如茵(2002)。海峽兩岸前期中等教育本國史教科書政治議題之比較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承蘭(2005)。戰後高級職業學校之歷史教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朱采慧(2003)。試論國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圖示教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余月琴(2000)。美國中學歷史教育的改革-1980~1990年代初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吳志堅(2003)。理性理解歷史-國小歷史教學的個案考察。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宋明娟(2003)。「啟發歷史思維」的教與學─理論與實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呂秀萍(2003)。最近三十年大陸地區中學歷史課程演變與歷史教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沈映汝(2002)。國小台灣史教學之質性研究--理想建構與教學實踐的對話。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永謀(1998)。國小教科書歷史教材內涵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歷史知識與歷史意識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雅芳(2004)。當孩子遇上圖像--圖像融入兒童歷史教學。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周淑卿(1992)。英國國定課程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素瑜(2003)。清末民初的中學歷史教科書研究(1902-1937)。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淑華(2005)。中年級社會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袁筱梅(2000)。國中歷史教科書中歷史人物的選擇與撰述─以秦漢史為範圍。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明印(2000)。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評鑑規準及權重之建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陳建宏(2003)。高中歷史課程中的宗教史教材教法-----以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為中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冠華(1998)。英國近三十年中學歷史教育改革之探討。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盈穎(2003)。台灣地區五十年來高中中國史歷史課程的演變與中國史教科書的編輯。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淑芬(2003)。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理論與實際-以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國共關係演變之教材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雲翔(2003)。論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中鴉片戰爭教材之編寫。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淑玲(2005)。《歷史月刊》與國中歷史教學--以台灣史教材為中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凱迪(2004)。檔案在高中台灣史教學運用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靜分(2002)。論隋唐史人物與國中歷史教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靜瑩(2000)。國民小學低中年級社會科新課程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道遠(2003)。國小歷史教學的反思、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麗蓉(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中歷史批判思考教學方案之探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葉寶玉(2002)。網路教學資源在高中歷史科教學之利用-以88學年度新課程之臺灣史教材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之書(1988)。清末民初的歷史教育(一九○二一九一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怡亭(2000)。國中歷史科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之探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曉芬(1991)。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台灣史教材的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佩如(2003)。中華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後殖民分析──以台灣論述為核心。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法教分處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蕙光(2000)。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歷史教育--歷史教科書之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顏慶祥(1995)。海峽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之比較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蘇乙峰(2005)。兒童歷史認知發展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三、教科書
水祥苓,李章瑋,林孟宜,許碧智,張守仁,張素芝,劉佳玲,蔡秀娟(編)(2006)。國民小學(5下)社會學習領域課本,第六冊。台北:翰林出版社。
水祥苓,李章瑋,林孟宜,許碧智,張守仁,張素芝,劉佳玲,蔡秀娟(編)(2006)。國民小學(5下)社會教學學習領域指引,第六冊。台北:翰林出版社。
水祥苓,李章瑋,林孟宜,許碧智,張守仁,張素芝,劉佳玲,蔡秀娟(編)(2006)。國民小學(5下)社會學習領域習作,第六冊。台北:翰林出版社。
四、網站
國教專業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society-source.php。上網日期:民國94年11月20日。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EDU5147002/9CC/9CC.html?TYPE=1&UNITID=225&CATEGORYID=0&FILEID=124759&open。上網日期:民國94年11月20日。
翰林我的網。http://www.worldone.com.tw/Default.aspx。上網日期:民國95年2月25日。
唐山過台灣。http://content.edu.tw/senior/geo/ks_ks/main/show/story/index.htm。上網日期:民國95年2月27日。
臺灣人的臺灣史。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media.htm。上網日期:民國95年2月27日。
歷史文化學習網。http://culture.edu.tw/。上網日期:民國95年2月25日。
荷西時期之台灣建築。http://www.dm.ncyu.edu.tw/content/content01.htm。上網日期:民國95年2月26日。
全台首學-台南孔子廟。http://content.edu.tw/local/tainan/tnteach/tradance/index.html。上網日期:民國95年2月26日。
臺灣的誕生。http://formosa.elearn.hinet.net/doc/index.html。上網日期:民國95年2月27日。
延平郡王祠。http://www.ttvs.cy.edu.tw/kcc/91tainan/cheng1.htm。上網日期:民國95年2月26日。
貳、英文部分
Dane, F. C.(1990). Research method . CA:Brooks/Cole.
J.B.Coltham(1975).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and The Learning of History . London: The Historical Association.
Posner, G. J.(1989). Making sense of diversity-The current state of curriculum studies .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vision,4 : 4,39 – 53 .
R.J.Shaffer(1969). A Guide to Historical Method(Ⅲ, The Dorsey Press).
SCHP(1976). A New Look at History . Edinburgh: Holmes Mcdougall.
Shemilt,D.(1992)‘preface’, in Lee, P. , J., Shemilt, D , Slater, J. , Walsh, P. and White, J. The aims of School History .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Beyond ,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Tufnell Press , p.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