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4.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8 04: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玫伶
論文名稱:國小三年級網頁輔助認譜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ction Research on Applying Web-Based Instructions to Assisting the Teaching of Musical Notation at Third Grade in Taiwan
指導教授:歐遠帆歐遠帆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網頁輔助教學認譜教學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Web-Based InstructionsTeaching of Musical Notation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5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研究旨在解決認譜教學之困境,並瞭解運用網頁輔助認譜教學之實施成效。以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國小三年級隨機選取一班為教學研究的對象,於民國95年7月3日起至95年7月19日止以三週時間,每週以三節音樂課,在電腦教室進行網頁輔助認譜教學的行動研究。
研究者以「教師即研究者」的角色,擔任網頁輔助認譜課程的教學。所有教學活動過程以現場錄影記錄,輔以協同教師觀察、課後訪談紀錄,加上研究者教學日誌與學生課後意見調查表等內容,過程中持續採用歸納性分析、量的分析及自我檢核方法校正教學,並將數字資料加以統計後說明。根據研究結果分析討論,提出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國小三年級認譜教學的內涵應包含認識音梯、音階、唱名及唱名的位置,才能完整獲得認譜的學習概念。
二、國小三年級網頁輔助認譜教學課程之實施步驟應依據兒童音樂發展能力之順序。
三、網頁式教學應用於認譜教學恰當,可解決往昔認譜教學之困境。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olv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ways of teaching musical notation, and to realize the result of using a web-based music instruction to help students read music notation. An intact third-grade class of 30 students in Taipei Municipal Zhong-Shan Elementary School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ithin 3 weeks, from July 3 to 19 of year 2006, the students received three music classes per week to learn music notation in pitch. The researcher, also acted as the teacher, was in charge of all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teaching process was videotape recorde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peer observations, researchers’ reflective journal, and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researcher constantly used induc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self-evaluation to correct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1.The instruction comprising the teaching of sound ladder, musical scale, sol-fa syllables and their scale positions coul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of music notation.
2.The implementation of web-based instruction for teaching musical notation should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grade students’ musical abilities.
3.The web-based instruction was effective in teaching music not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五節 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小三年級認譜教學之內涵-------------------13
第二節 兒童音樂能力發展之探究---------------------23
第三節 網頁教學的理論基礎及其應用-----------------35
第四節 網頁輔助教學之相關研究---------------------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行動研究-----------------------------------54
第二節 研究步驟-----------------------------------57
第三節 研究對象-----------------------------------62
第四節 研究工具-----------------------------------66
第五節 資料蒐集處理-------------------------------9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行動研究的準備歷程------------------------101
第二節 教學歷程紀錄------------------------------106
第三節 學生認譜能力之分析------------------------132
第四節 綜合討論----------------------------------1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43
第二節 建議--------------------------------------150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152
二 西文部份--------------------------------------158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第四版)。台北:五南。
王月秋(2003)。網頁輔助教學對國二學生在"光的折射"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
王曉璿(2001)。資訊科技融入音樂科教學探究。中學教育學報,8,97-124。
古智勇(2002)。動畫網頁輔助學習數學幾何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角柱和角錐單元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耐青,洪明洲(1998)。電腦中介溝通與高等教育教學革新。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1。
伍賢龍(2002)。國小兒童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及相關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耀明(1998)。融入式的網路教學運用:以「電腦在教育上運用」課程為例之研究,Education Journal,287-318 頁。
何貴良(1996)。全球資訊網上Web/CD Title製作在國小應用教學之研究。台北:高立圖書。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48。
吳弘凱(2003)。淺談網頁技術與網頁製作學習。資訊與教育,93,3-11。
吳明隆(1999)。新時代師生電腦素養的探究。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810,45。
吳正己(2001)。從英特爾e教師計劃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5,頁15-21。
吳舜文(2002)。建構主義應用於音樂教學之理念與作法。載於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教學研究輔導組(主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輔導群」九十一年研習手冊,頁275-282。台北:教育部。
吳鐵雄、林奇賢、邱瓊慧、孫光天、朱國光、趙美蘭(1997),電腦網路在中小學教育上之應用研究。
呂聰賢(2002)。淺談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北縣教育,41,頁47-49。
李心瑩譯(2000)。H. Gardner著。再建多元智慧。台北:遠流出版社。
李宜賢等主編(2002)。兒童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永大出版社。
李青芸(2004)。多元智能在國小英語數位學習網站之應用。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沈中偉(1995)。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的學習理論基礎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36(6),12-25。
沈中偉(1999),國小資訊教育的省思與理念,資訊與教育,52-58頁。
周文忠(1999)。全球資訊網建構教學理論與設計模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論文研討會。
林幼雄(1999)。電腦輔助音樂教學網際網路學習環境之建構與應用。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頁197-208。
林幼雄(2000)。合作生活電腦輔助音樂教學網行動研究。台南師院學報,33,429-451。
林秀芬(2001)。多元智能應用於國小藝術教育課程之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俊明(2003)。網頁輔助教學對國二學生在「光的反射」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品岑(2002)。音樂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入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秋先(1998)。國小網路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雅萍(2004)。國小音樂教學應用『多元智能』增進學童音樂能力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世宗(1999)。網路教學系統之功能分析與設計。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
邱貴發(1994)。電腦輔助學習的理念與發展方向。教學科技與媒體,13,15-22。
邱貴發、鐘邦友(1993)。情境學習理論與電腦輔助學習軟體設計。臺灣教育,510,23-29。
施能木(1993)。超媒體應用在國中工藝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苗栗縣九年一貫課程教師研習手冊(2001)。苗栗縣政府教育局,頁64。
徐佩瑜(2004)。我國高中音樂班學生音樂能力學習需求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63-73。
翁世盟(2000)。「現成物」利用之觀念再國小六年級美勞科教學之應用─以一所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1991)。教學媒體研究。台北:五南。
張世平、胡夢鯨(1988)。行動研究: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張世平(1991)。行動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341-372。台北:師大書苑。
張春興主編(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頁2-9。
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惠雯(2002)。國小四年級音樂評量編製。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景媛(1998)。新學習時代的來臨-建構學習的理論與實務。教育研究資訊,6(1),52-65。
張臺隆,張樹閔(2003)。利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以彰化縣長安國小資訊科技融入自然領域為例。http://www.fces.chc.edu.tw/~ctl/p002.pdf (上網查詢時間:95/03/04 07 : 54)。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許志賢(1994)。建構主義應用在國小資訊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研究-以高年級建置個人美術館網頁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許清姿(2003)。網頁輔助教學對國二學生在『光的傳播與光速的測量』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
連俊智(2002)。九年一貫課程鄉土教學網路教材發展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俊賢、陳淑惠譯 (1999)。L. Campbell, B. Campbell, & D. Dickinson著。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陳年興(2003)。網路教學的課程設計與班級經營。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9(1),5-14。
陳佩正(譯)(2001)。T. Hoerr著。多元智慧融入教學與領導。台北:遠流出版社。
陳建安(2003)。國小低年級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發展音樂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彩虹(2002)。以電腦動畫融入教學的「晝夜與四季」單元網頁教材之製作。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曾佩宜(2003)。應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科教學設計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振富(2001)。利用網路科技輔助國小自然科「教」與「學」之研究-以台北市中正河濱公園自然生態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碧美(1999)。培育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是時代的趨勢--談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對音樂教育的啟示。研習資訊,16(2),24-40。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黃愛娟(2001)。國小五年級學生之美育電腦網頁教學研究一以中國古典詩歌教學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靖雅(1994)。巴斯田與可樂弗兩套初級鋼琴教材之分析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文碩(2004)。器樂教學的美感經驗-以直笛教學為例。研習資訊雙月刊,第21卷第1期,p20-28。
溫明正(2000)。E世代資訊變革的校園生態,師友,400,頁11-17。
溫嘉榮、吳明隆(2000)。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松崗。
廖明玲(2001)。概念化網路統整課程在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發展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彥甫(2003)。互動式網頁教學對運動技能學習效果之研究-以籃球運球上籃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英淑(1998)。從美國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介紹美國音樂教育標準。研習資訊,15(6),47-53。
劉英淑(2002)。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課程的精神與特色及實施之相關配合作法。教育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者專家論述。
劉得煒(2001),主題式網路學習環境系統平台之建構與評鑑。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蔣得勉(1983)。電腦輔助教學的發展。科教月刊,64,26-31。
蔡竺君(2000)。網路輔助自然科學習對國小學生學習成就及態度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錫濤、楊美雪(1996)。情境式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30,48-53。
鄭晉昌(1993)。自「情境學習」的認知觀點探討電腦輔助教學中教材內容的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12,3-14。
蕭豐亮(1998)。網路精熟學習系統的建構與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苑玫(2002)。音樂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載於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教學研究輔導組(主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輔導群」九十一年研習手冊,頁234-243。台北:教育部。
謝寶媛(2000)。資訊素養網路教學之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以「資訊與網路資源利用」課程為例。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65,45-65。
鍾邦友(1994)。情境式電腦輔助數學學習軟體製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秀芬(1985)。電腦輔助教學。台北:五南。
羅綸新(2002)。多媒體與網路基礎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博碩文化公司。
饒桂香(2002)。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之實證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外文部分
Abeles, H. F., Hoffer C.R., & Koltman R.h.(1995).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Boyle, D.& Radocy, E. (1987).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sical experiences.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Bruce,B.C., & Levin,J.A. (1997).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edia for inquiry,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and express. Journal of education computing research, 17(1), 79-102.
Campbell, P. (1991). Lessons from the world-across-cultural guide to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Caro-Bruce, C. (2000). Action research facilitator's handbook. United States : 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
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 (1991). Technology and the design of gene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 34-40.
Fitts, P. M., & Posner, M. I. (1967). Human performance. Belrnont, CA: Brooks /Cole.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1993 tenth-anniversary ed.) New York: BasicBooks.
Gordon, E. (1999). All About Audiation and Music Aptitud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6, 41-46.
Gagne, E. D. (1985).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Jonassen, D. H. (1996). Computer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Englewood Cliffs, N. J.: Merrill
Kemmis, S., & McTaggart, R. (Eds)(1988).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 (3rd ed.). Geelong, Austral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Khan, B. (1998). Web-based instruction (WBI): An introduction.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35(2), 63-71。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k, M. (1996).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3rd ed.). New York:Schimer Books.
Maidment, R., & Bronstein, R.H. (1973). Simulation game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Columbus, OH: Chas. E. Merill.
Mayer, R.E. (1981). The psychology of how novices learn computer programming. Computing survey, 13(1), 121-141.
McKernan, J. (1991). Principles of procedure for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Curriculum, 12(3), 156-164.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 (1994). VA.: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Norman, D. A. (Ed.), (1981). Perspectives on cognitive science. Norwood, NJ: Ablex.
Sadie, Stanle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nd.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Schon, D A. (1983).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沈中偉(1995)。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的學習理論基礎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36(6),12-25。
2. 沈中偉(1999),國小資訊教育的省思與理念,資訊與教育,52-58頁。
3. 呂聰賢(2002)。淺談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北縣教育,41,頁47-49。
4. 劉英淑(1998)。從美國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介紹美國音樂教育標準。研習資訊,15(6),47-53。
5. 吳正己(2001)。從英特爾e教師計劃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5,頁15-21。
6. 吳明隆(1999)。新時代師生電腦素養的探究。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810,45。
7. 吳弘凱(2003)。淺談網頁技術與網頁製作學習。資訊與教育,93,3-11。
8.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48。
9. 王曉璿(2001)。資訊科技融入音樂科教學探究。中學教育學報,8,97-124。
10.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
11. 楊文碩(2004)。器樂教學的美感經驗-以直笛教學為例。研習資訊雙月刊,第21卷第1期,p20-28。
12. 湯碧美(1999)。培育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是時代的趨勢--談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對音樂教育的啟示。研習資訊,16(2),24-40。
13. 陳年興(2003)。網路教學的課程設計與班級經營。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9(1),5-14。
14. 張景媛(1998)。新學習時代的來臨-建構學習的理論與實務。教育研究資訊,6(1),52-65。
15.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頁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