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編(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台北:錦
繡。
中華書局編輯部(1958)。辭海(修訂本,2冊)。台北:中華。
王毓雅(2001)。國小中年級音樂課程分析及其應用情形-達克羅茲、柯大宜及奧福教學法對中年級音樂課程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朱彥霖(2005)。整合性音樂基本能力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生音樂學習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呂宜親(2001)。視覺創意思考應用於國小音樂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呂燕卿(1999a)。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統整性課程設計之觀念。教師天地,100,40-51。呂燕卿(1999b)。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綱要與統整性互融式課程設計之觀念。美育,106,29-38。呂燕卿(1999c)。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與實施細則。現代教育論壇「藝術與人文」研討會,5-22。
吳世玲(2000)。生活經驗在兒童音樂概念上的理解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李宗芹(1991)。創造性舞蹈。台北:遠流。
李絢芬(2002)。舞蹈遊戲對學齡前兒童創造力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江麗莉、詹文娟與鐘梅菁著(1999)。三個臭皮匠的努力:反省策略在師院教師改進教學的應用。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6-125頁)。國立台東師院主辦。
林小玉(2001)。由音樂藝術之本質探討多元評量於音樂教學之意涵與實踐。音樂藝術學刊,1,61-81。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林朱彥(2004)。國小六年級藝術課程統整之 行動研究--以音樂與視覺藝術共通的藝術形式為主軸。國立台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音樂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其融(2005)。運用流行音樂要素導入國小高年級古典音樂欣賞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雯芬(2003)。國小六年級視覺藝術與音樂統整課程設計及實際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林榮吉(2002)。柯大宜教學法的節奏唱名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音樂教學之實徵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柯佩宜(2003)。創造性舞蹈統整運用於生活及語文學習領域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高棪、李維(1983)。中西舞蹈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許鈺佩(2003)。視覺藝術作品輔助於國小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中煖(1996)。創造性舞蹈教學與拉邦動作分析要素之運用。台灣省學校體育,34,45-51。
張中煖(1997)。舞蹈統整課程之研究。台北: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
張中煖(2000)。從DBAE談我國舞蹈課程的改革與發展。藝術評論,11,255-266。張重文(2003)。一個不會跳舞的老師怎麼教跳舞:我的專業成長與課程發展歷程探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頌齡(2002)。建構式教學之實徵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麗珠(2001)。創造力與舞蹈創造性。發表於台灣區九十年度國民中小學舞蹈班教學觀摩暨研討會。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康謳主編(1985)。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大陸書店。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九十年總統府國父紀念月專題報告編。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曾焜宗(1997)。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復文。
黃幸美(1994)。問題解決的思考歷程。教育研究雙月刊,34,50-56。黃素雪(1991)。創造性舞蹈在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之研究。台南家專學報,10,289-313。
黃雯琪(2003)。藝術與人文領域統整課程教學之研究-達克羅茲教學法於音樂與表演藝術之應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文碩(2004)。器樂教學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音感及節奏能力-以直笛為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莊憶竹(2002)。創造性舞蹈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甄曉蘭(1995a)。From deconstructing to reconstructing: Curriculum change for a transforming society. 八十四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甄曉蘭(1995b)。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嘉義師院學報,9,197-318。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國小戲劇創作課程之教學轉化。台北:師大書苑。
廖幼茹、劉淑英、陳心珍、楊明鳳(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舞蹈篇。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葉素汝(1998)。Mosston體育教學形式在創造性舞蹈教學之應用--從樂趣化體育教學談起。國民體育季刊,27(3),83-92。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五南。
潘威麟(2002)。以「創造性舞蹈」為主體之國小教師電腦化輔助「教」「學」網站平臺雛形設計與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陳秀如(2002)。視覺創造思考應用於創造性舞蹈之探討-以空間元素為創作範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陳俐燁(2002)。合作學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法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科教學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映蓉(2005)。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於國小三年級音樂學習之應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淑玲(2004)。應用創造性戲劇於音樂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態度的影響之行動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碩士班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陳穎靚(2005)。柯大宜音樂教學法曲調音程歌唱音準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瓊花(1995)。藝術概論。台北:三民。
劉淑英(2000)。喚醒身體的本能-舞蹈教育課程探討及因應策略(上)。康軒教育雜誌,41,22-28。
蔡清田(2003)。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鄭麗媛(1998)。國小低年級舞蹈教學要領。國教世紀,181,15-18。藍家蕙(2005)。藝術感通理論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音樂統整課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鐘聖校(1999)。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
蘇建文等(2000)。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
二、翻譯部份
目黑惇(1999)。新訂標準音樂辭典(林勝儀譯)。台北:美樂出版社。
亞里士多德(1966)。詩學箋註(姚一葦譯)。台北:國立編譯館。
邦正美(1994)。教育舞蹈原論(李哲洋譯)。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安默兒(2001)。音樂辭典(貓頭鷹編譯組譯)。台北:城邦文化。
葛瑞德勒(2000)。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吳幸宜譯)。台北:心理出版社。
米勒、泰勒、威廉斯(1999)。音樂概論(桂冠學術編輯室譯)。台北:桂冠。
克米安(2002)。音樂認識與欣賞 (王美珠等譯)。台北:麥克羅.希爾。
巴巴利亞、歐茨、費德曼(2001)。人類發展(8th ed.)(張慧芝譯)。台北:麥格羅希爾。
三、西文部分
Abeles, H. F., Hoffer, C. R., & Klotman, R. H. (1984).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Aronoff, F. W. (1979). Music and young children. New York: Turning Wheel Press.
Barrett, J. R., McCoy, C. W., & Veblen, K. K.(1997). Sound ways of knowing.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Bruner, J. S. (1968).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New York: Norton.
Campbell, P. S., & Kassner, S. C. (1995). Music in childhood: From preschool through the elementary grades.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Dewey, J. (1934). Art as experience. New York: A Wide View / Perigee Book.
Doll, R. C. (1992). Curriculum improve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process
(8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Eisner, E. W. (1985).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 New York: Macmillan.
H’Doubler, M. N. (1998). Dance: A creative art experience. New York: F. S. Crofts.
Hargreaves, D. J. (1986). Th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of music.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yce, M. (1980). First steps in teaching creative dance. City, State Abb: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Kassing, G., & Jay, D. M. (2003). Dance 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um design. Human Kinetics.
Laban, R. (1975). A life for dance. London: Macdonald & Evans.
Langer, S. K. (1953). Feeling and for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MENC. (1994).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 Reston, VA: Author.
Mayesky, M. (1998). Creative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6th ed.). New York: Delmar Publishers.
McDonald, D. T., & Simons, G. M. (1989). Musi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irth through six.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Piaget, J., & Inhelder, B. (1969). The psychology of child. New York: Basic Books.
Reimer, B. (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loboda, J. A. (1985). The musical mind: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mus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bster, P. (1992). Research on creative thinking in music: The assessment literature. In
D. J. Hargreaves (Ed.), Developmental theories of music learning (pp.377-391).
New York: Schi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