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09: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淑華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親師關係與溝通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First and Second Grade Teachers
指導教授:葉興華葉興華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親師關係親師溝通親師溝通障礙親師衝突處理
外文關鍵詞:elementary school first and second grade teachers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disorderparent-teacher conflict-hand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6
  • 點閱點閱:26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4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6
本研究旨在探究低年級優秀教師親師關係與溝通的經營。研究內涵包括親師關係與溝通的理念、家長參與班級教學的情形、親師關係的型態、親師溝通的內容、親師關係與溝通的障礙和衝突的原因、處理方式與影響以及親師關係與溝通經營之策略與管道,希望藉由六位優秀教師之經驗,提供低年級教師專業成長與省思之參考。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方法,邀請六位優秀教師為研究對象,以訪談為主,輔以觀察、文件分析校正檢驗,作為資料蒐集的方式,所獲得之結論如下:
壹、親師關係與溝通的理念方面
一、優秀教師把握低年級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以主動積極的態度,犧牲奉獻的精神,追求活絡精緻的班級經營,所以博得家長的信賴與肯定。
二、優秀教師運用低年級家長事事參與的熱誠,以互信真誠的情懷,邀請家長參與班級活動,廣開多元的溝通管道,所以與班級的家長關係緊密。
三、優秀教師以高度的情緒智慧,掌握溝通技巧、重視溝通情境,營造和諧的氣氛,所以溝通更順暢。
貳、家長參與班級教育方面
一、家長參與班級教育,以配合性質居多,家長主要扮演支持者、提供者和協助者的角色。
二、家長熱衷參與直接與子女有關之活動,教師特別重視家長在家庭中對子女學習輔導之參與。
參、親師關係與溝通的型態方面
一、優秀教師的專業,受到家長信賴,親師關係與溝通的型態以委託型居多;夥伴型家長不多,卻在關鍵時刻發揮協助的功能。
二、仍有少數不滿老師的家長呈現冷漠的狀態,優秀老師能以敏銳的覺察家長不滿的情緒,以真誠化解冷漠。極為少數過度干預型的家長造成班級經營的困擾,卻能適時採納可行的意見。
肆、親師溝通內容方面
一、優秀教師掌握家長關心子女之重點脈絡,關注的面向廣,含括學習基礎的奠定、行為習慣的養成,身心健康的維護及同儕關係的互動。
二、優秀教師能主動闡述自己教育理念、管教方式、班級活動與學校議題,使家長充分瞭解教師的教學與用心。
伍、親師關係與溝通的障礙方面
一、親師關係的建立與溝通的進行中,障礙來自親師雙方工作忙碌、角色和認知的差異以及家長自信心或溝通技巧不足。
二、障礙的類型以「漠不關心型」的家長讓老師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反教育型」的家長讓老師感到挫敗,「敵意對抗型」的家長影響教學情緒,「過度干預型」的家長干擾班級經營的自主。
三、優秀教師面對存在的障礙,抱著永不放棄的心,運用各種策略與通暢的管道,努力的克服,即使遇到挫折也能自我調適。
陸、親師衝突方面
一、優秀教師親師衝突的比率較一般教師低,衝突的原因以教育理念與認知的差異為主,因教學問題的衝突較少見。
二、優秀教師具專業知能與豐富的教學經驗,面對親師衝突,會釐清癥結所在,採取彈性而多元的方式處理。
三、親師溝通中零星失敗的例子,難免會暫時性的影響教師情緒,但優秀教師能快速自我調適,從經驗中修正自己的溝通技巧或改進教學方法。
柒、親師關係與溝通的經營
一、優秀教師視家長為教育合夥人,以主動積極的態度,運用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技巧,透過暢通的管道與家長建立關係。
二、優秀教師溝通的管道多元,並能掌握每一種溝通管道的特性,簡單事件以家庭聯絡簿最為方便;緊急事件則以電話最為快速;動態活動則以班級刊物、班級網頁效果最佳。

基於以上的研究發現,研究者分別對低年級教師、學校行政單位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如下的建議:
壹、對低年級級任老師的建議
一、體認擔任低年級教師的重要性與特殊性,以主動積極、真誠圓融的態度,布建和諧溫馨之溝通情境,紮實親師關係的經營。
二、暢通親師溝通管道,推展頻繁且多樣的親師活動,並敞開胸懷、熱情邀約並鼓勵家長走入班級,參與各項班級事務。
三、針對家長的需求,主動與家長討論學生的行為表現與學習狀況,建構緊密的親師夥伴關係。
四、培養與不同背景家長溝通互動之能力,增進本身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技巧,排除親師溝通的障礙。
五、重視多元智慧與個別差異,調整凡事講求統一標準之思維模式。
六、傾聽、接納家長的不同意見或建議,敏於覺察家長表達的訊息及其隱藏的意義,彈性考量與調整既有的理念與作法。
七、充分運用各種親師溝通的策略,瞭解各種溝通管道的優點和限制,發揮其功能。
八、走出班級王國,多參與以親師互動與班級經營為題之實務進修、與他人分享交流,提升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的知能。
貳、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提供協助解決親師衝突的管道,作為親師意見交流的橋樑。
二、建立資訊匯集與溝通分享的平臺,將優秀教師之經驗與大家交流分享。
三、加強辦理親師關係與溝通相關的研習課程。
四、多元管道舉辦親職教育講座或活動,協助家長自我成長。
參、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從行政人員、家長或學生等不同人員的角度探究,以呈現不同視角的研究內涵。
二、針對中、高年級不同年段親師關係與溝通之經營,進行更多面向之探討。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cultivated by elementary school excellent teachers for first and second grade. The content of this study has covered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their communication ideas, parents’ participation in class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types of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the content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the causes of the obstacles and conflicts occurring in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the handling methods, the influence and the strategy as well as tactics to cultivate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It is hoped that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rom six excellent teachers will be provided as the refere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first and second grade teachers to reinforce their expertise and reflect on themselves.
This study uses qualitative method. Six excellent teachers were invi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 research was mainly made by interviews while observations were also conducted as needed. Also, document analysis and collation inspection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In the end, 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
1.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ideas
(1) With proactive and aggressive attitude and dedication spirit, excellent teachers activate classes with subtle cultivation by including parents’ concerns about their first and second grade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s, so they are recognized by parents and win their trust.
(2) Due to enthusiasm of the parents of first and second graders, excellent teachers invite parents to join class activities in a sincere manner, so as to open more channels for communication. It leads to more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 and parent.
(3) With their excell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xcellent teachers can well master communication skills, place focus on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and cultivate harmonious atmosphere, so the communication can smoothly proceed.
2.Par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education in the class
(1) For the most part, parents play the role as a supporter, provider and helper in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education in the class. They cooperate with teachers.
(2) While parents are enthusiastic at joining the activities relating to their children, teachers place a high premium on parents’ guidance for the children’s learning at home.
3. The types of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1) Since excellent teachers’ expertise is recognized by parents,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are mostly in the type of entrustment. There are few parents who are in partnership type. However, during the critical moment, the parents can well play their role to assist.
(2) There are still dissatisfied parents showing indifference to teachers. In this case, excellent teachers can acutely discern parents’ dissatisfaction and try to change the cold attitude with their sincerity. Although very few parents go to extremes to interfere the class running, they can take feasible opinions in due course.
4.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content
(1) Excellent teachers can get hold of parents’ major concerns for their children and are attentive to a wide variety of dimension which includes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rning foundation, cultivation of behavior and habits, body and mind health, and peer interaction.
(2) Excellent teachers can proactively elucidate their educational ideas, teaching methods, class activities and school issues to parents, so parents will have a clearer picture about their teaching and intention.
5.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disorder
(1) In the process to establish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obstacles are usually accrued from the busy working schedule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the variance of their role perception, and parents’ lack of confidenc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2) Out of the disorder types, “indifference type” of parents ranks first to make teachers feel helpless while “anti-education type” parents frustrate teachers, “hostility/resistance type” parents affect teacher’s teaching sentiments, and “excessive interference type” parents disrupt the autonomy of class running.
(3)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excellent teachers will never give up. They utilize various strategies and fluent channels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Even though they feel frustrated once in a while, they can always adjust themselves and adapt to the status.
6.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1) Excellent teachers have lower parent-teacher conflict rate than general teachers. The conflict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variance of educational ideas and perception. The conflicts resulting from teaching issues are very few.
(2) Since excellent teachers hav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ric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face of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they can identify the core of the problem and handle it flexibly.
(3) The few failure cases occurring in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may temporarily affect teacher’s sentiments. However, excellent teachers can quickly adjust themselves and modify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or improve their teach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ir experience.。
7.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cultivation
(1) Excellent teachers regard parents as their partners, and proactively use verbal or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establish good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 through fluent channels.
(2) Due to versati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xcellent teachers can grasp the attribute of each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small incidents, they get in touch with parents through student’s home-school notebooks. It is very convenient fo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For emergency cases, telephone contact is the rapidest way. For dynamic activities, class publications and webpage can give best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 submit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respectively for the teachers of first and second graders, school’s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1.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class teachers of first and second graders
(1)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uniqueness as a teacher of first and second graders, establish warm and harmoniou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with proactive, sincere and tactful attitude, and substantively cultivate parent-teacher relation.
(2) To smooth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promote frequent and versatile parent-teacher activities, open your mind to passionately invite and encourage parents to join various class affairs.
(3) According to parents’ demands, teacher shall take initiative to discuss student’s behavior and learning progress with parents, so as to build an intimate parent-teacher partnership.
(4) To cultivate the capacity to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with the par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so your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can be enhanced and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disorder can be removed.
(5) To look on multi-intelligenc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adjust the thinking model for applying unified standards on everything.
(6) To listen to parents and take their different opin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into account, be sensitive to the messages expressed by parents and the meaning they imply, and flexibly review and adjust the existing ideas and practices.
(7) To fully utilize various strategie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be aware of advantages and restrictions of variou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so as to maximize the function.
(8) To step out of the ivory of your class kingdom, frequently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for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and class cultivation, share and exchange your experience with others and reinforce your ability for class cultivation and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2. Recommendations for school
(1) To provide channels to resolve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and act as the opinion exchange bridge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2).To establish a platform to compile information and have excellent teachers share and exchange their experience with others.
(3) To hold courses relating to the enhancement of parent-teacher re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4) To hold parenthood educational seminars or activities through diversified channels and help parents improve themselves.
3. Recomme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ers
(1) To explore in different lights of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parents and students, so as to present a wide variety of views in the research.
(2) To conduct investigation with more dimensions on the parent-teacher re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ultivation respectively for third and forth graders and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0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0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0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親師關係與溝通的理論基礎 09
第二節 親師關係與溝通的意涵和型態 20
第三節 親師關係與溝通的障礙和衝突 34
第四節 親師關係與溝通的經營 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63
第二節 研究工具與流程 70
第三節 資料整理分析與信效度 74
第四節 研究倫理 78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親師關係與溝通的理念及家長參與情形 81
第二節 親師關係與溝通的型態及親師溝通的內容 113
第三節 親師關係與溝通的障礙和衝突 134
第四節 親師關係與溝通的經營 154
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1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203
第二節 建議 210

參考文獻 217
附錄一 第一次訪談提綱 227
附錄二 第二次訪談提綱 229
附錄三 觀察紀錄表 231
附錄四 研究邀請函 232
附錄五 同意書 233
附錄六 訪談回饋表 234
附錄七 小萍老師的觀察紀錄 235
附錄八 小昭老師的親師交流道 237
附錄九 小莉老師的班級通訊 238
附錄十 小敏老師與家長溝通之電子郵件 239
附錄十一小連老師給家長的信函 240
附錄十二小媛老師的小天使班刊 241
一、 中文部分
王秋绒(民90)。親師溝通的合夥魅力。學生輔導,72,4-9。
王泰茂(民87)。原住民學校的親師互動--以玫瑰小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王淑俐(民83)。為師最樂。臺北:南宏。
王淑俐(民89)。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三民書局。
王淑俐(民93)。人際關係會影響教學嗎?。臺灣教育,626,41-43。
王連生(民86):親師合作樂無窮— 論親師溝理念與技巧。班級經營,2(1),5-9。
朱文雄(民82)。班級經營。高雄:復文。
江志正(民87)。哈伯馬斯溝通行動理論及其在學校教育上的啟思。台中師院學報,12,103-125。
任秀媚(民73)。家長參與幼兒學校學習活動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朱珊妮(民91)。一個幼稚園班級中親師溝通的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伍鴻麟(民91)。桃園縣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及親師互動情形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英明(民75)。哈伯馬斯。臺北:東大。
吳百祿(民85)。衝突管理。載於蔡培村主編: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麗文。
吳芝儀、李奉儒譯(民88)。Michael Quinn Patton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吳彣雪(民92)。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夥伴關係模式的觀點。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0,123-154。
吳武典、林繼盛(民71)。家庭與學校聯繫程度與學生學業成就和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5,127-138。
吳武典、林繼盛(民72)。加強家庭聯繫對兒童學習效果與家庭氣氛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18,97-116。
吳明芳(民90)。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秋珍(民91)。桃園縣國民小學班級親師協會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春助、林淑女(民81)。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與家長溝通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畢業論文。
吳清山、林天祐(民93)。教育小辭書。臺北:五南。
吳福源(民89)。國民小學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班級氣氛比較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0,171-196。
吳璧如(民87)。教育歷程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教學報,10,1-36。
吳璧如(民90)。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看法之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185-214。
阮惠華(民91)。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之行動研究-以一個班級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邱書璇譯(民84)。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臺北:揚智。
林天祐(民86)。學校家長的關係。載於吳清山(主編),有效能的學校(141-160頁)。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明地(民87)。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臺灣省公私立國中小學校長的看法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155-187。
林明地(民88)。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
林建平(民85)。親師關係及溝通。國教月刊,43(1),1-6。
林珍宇(民90)。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互動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俊瑩、林淑華(民89)。哈伯馬斯(J. 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在親師溝通歷程中的啟示。研習資訊, 17(2),70-75。
林俊瑩(民90)。國小學生家長的子女教育期望、民主參與態度與參與學校教育行為關連性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林傑斌譯(民78)。鈴木健二著,人際關係趣談。臺北:洪健全文教基金會。
周立勳(民86)。不好做但必要做的工作—談如何做好親師溝通。班級經營,2(1),21-25。
周淑惠(民88)。親師合作之個案研究--以北市某國小五年級甲班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周崇儒(民88)。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師溝通。教育實習輔導,5(3),1-9。
周煥臣(民83)。增進親師關係芻議-給結業實習生參考。教師之友,33(5),61-64。
周新富,(民92)。家長參與子女教育之研究與實務。國民教育學報,11,69-92。
胡幼慧、姚美華(民85)。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41-158頁)。臺北:巨流。
洪福財(民84)。親師合作。學前教育,18(9),50-54。
洪麗玲(民87)。臺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民91)。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
徐淑榕(民87)。班級親師協會參與學校教育之個案研究---以一個國小三年級班級親師協會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綺穗(民85)。從人際溝通的互動模式探討親師溝通的障礙與對策。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9,207-227。
高淑清、連雅慧、林月琴譯(Max Van Manen著,民93)。探究生活經驗—建立敏思行動教育學的人文科學。嘉義:濤石。
高宣揚(民80)。哈伯馬斯論。臺北:遠流。
張以儒(民90)。綜合高中教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拉士(91)。親師溝通的理念、反省與實踐-從教改趨勢和教育現場談起。師說,163,7-10。
張耐(民93)。親師之間─雙向溝通、三贏效果。幼教簡訊,第24期,2-3。
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笑虹(民87)。全方位、多功能的-家庭聯絡簿。班級經營,3(2), 56-61。
張德銳(民82)。消弭敵意、解決問題-談學校衝突管理。臺北市立師院初等教育學刊,2,145-172。
張德銳(民85)。淺談建立親師合作關係的幾個作法。學生輔導雙月刊,45,84-89。
張德銳(民89)。以親師合作提升學校品質。新講臺,3,6-12。
張鐸嚴(民74)。國民小學教師與行政人員間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丁熒(民93)。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研究。高雄:復文。
郭素文(民92)。運用班級通訊電子報促進親師溝通。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耀隆(民87)。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一個班級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曹常仁(民83)。親師關係之經營。國教之聲,27(3),8-17。
陳仕宗(民86)。溫馨的雙向互動--談親師溝通。班級經營,2(1),15-20。
陳向明(民9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育吟(民91)。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困境及成長策略需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良益(民85)。我國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志勇(民91)。屏東縣國小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明勇(民91)。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班親會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陳怡君(民92)。從一所國民小學學生觀點看家長參與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若琳(民92)。親師聯絡簿溝通中家長關心的幼兒教養議題之探討 。生命歷程中的家庭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手冊 ,92.10,187-200。
陳皎眉、鍾思嘉(民86)。人際關係。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陳皎眉(民93)。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臺北:雙葉書廊。
陳師榕(民87)。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全面品質管理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素捷(民91)。臺中市國民中小學親師衝突原因及教師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雪玉(民83)。成人基本教育教師人格特質對教學成效之影響。成人教育,19, 20-24。
陳靜音(民91)。班親會在一所國小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議濃(民92)。從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談教育問題。資訊社會 研究,31。民94年5月15日取自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http//www.nhu.edu.tw/~society/e-j.htm
康軒資源網六月份教師公投(民94)。除了授課以外,您花最多時間的是什麼?民94年7月2日取自http://www.945enet.com.tw/teacher/index.asp。
曾玉杏(民94)。國小教師推動班親會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曾國鴻(民81)。教師生涯的規劃與實務及教師生涯的經營。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實習室。
曾俊凱(民90)。臺北縣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曾端貞、曾玲岷譯(民89)。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揚智。
曾慶豹(民87)。哈伯馬斯。臺北市:生智。
游子翔、劉文英、廖婉如合譯(民92)。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臺北:雙葉書廊。
單文經(民83)。班級經營策略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黃宗顯(民77)。哈柏瑪斯的溝通行動理論及其對我國國民小學行政溝通的啟示。初等教育學報,1,169-191。
黃凱霖(民84)。父母效能感、父母參與,以及子女學業成就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瑞祺(民85)。批判社會學: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臺北:三民。
馮莉雅(民93)。中小學教師人格特質量表之發展。南大學報,第38卷,2,115∼130
詹志禹(民85)。家庭與學校-推責分工或合作。北縣教育,13,8-10。
楊士賢(民86)。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洲松(民87)。哈伯瑪斯(J. Habermas)「現代性哲學論辯」與李歐塔(J.-F. Lyotard)「 後現代知識論述」的論戰及其教育意義。教育研究集刊,40,73-90。
楊深坑 (民86)。溝通理性,生命情懷與教育過程-哈伯瑪斯的溝通理性與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楊錦登(民89)。人際關係相關理論之探討。國教輔導,38(5),45-52。
趙聖秋(民86)。國民小學家長與教師親師溝通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臺北縣縣立高中職及國民中小學學生家長會設置要點(民94修正)。
蔡良油(民93)。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小實施班親會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蔡俊傑(民88)。父母參與及教師參與對學生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南部國二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培村(民85)。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高雄:麗文文化。
蔡培村(民89)。人際關係。高雄:復文。
蔡淑楨(民94)。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在數學教育親師溝通上的應用。臺北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瑞榮(民91)。疏通溝通管道-親師線上三贏。師說,163,5-6。
蔡樹培(民83)。人群關係與組織管理。臺北:五南。
蔡曉玲(民88)。幼兒園中親師互動之探討一多元文化下的思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瓊婷(民92)。國民小學親師衝突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廖春文(民79)。哈柏瑪斯的溝通行動理論及其在教育行政上的啟示。彰化師範大學學報,1,59-86。
歐陽誾 (民79)。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玉疊、郭慶發(民83)。班級經營-作個稱職的教師。臺北:心理。
鄭淑文(民89)。國小一年級導師因應親師衝突方式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劉郁梅(民90)。國民小學級任教師之情緒智慧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賴秀英(民90)。國民小學親師生互動之個案研究—以一個「小班教學精神」班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賴友梅(民87)。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潘淑滿(民92)。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盧玉琴(民92)。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盧榮順(民85)。臺北縣師院畢業與師資班結業國小教師工作困擾及任教意願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薛梨真(民83)。國民中小學實習教師任教狀況與實習輔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薛瑞君(民89)。親師領航共織教育遠景-談親師合作的理念與實務。國教之友,51(4),3-12。
謝文全(民92)。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高等。
謝靜蕙(民90)。危機到轉機-由溝通理論談親師溝通衝突的化解方法與具體策略。學生輔導,72,64-77。
謝鴻隆(民91)。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個案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鍾育琦(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的觀點及其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鍾季娟(民94)。學校資訊科技導入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國小推動班級網頁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鍾美英(民90)。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鍾婷婷(民93)。幼稚園教師因應親師衝突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蘇福壽(民8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親師衝突因素及其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饒見維(民8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二、西文部分
Adams, R. D.(1982). Teacher development: a look at change in teacher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across tim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3(4),40-43.
Berger, E. H.(1995). Parents as partners in education: Families and school working together. New Jersey: Prentice - Hall, Inc..
Epstein, J. L.(1993). Make parents your partners. Instructors, 102(8),52-53.
Epstein, J. L.(1995).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nerships.: Caring for the children we share. Phi Delta Kapalan, 77(9),701-712.
Gotts, E. E. (1983). Parents’ involvement helps. Alabama Community Parents and Learning News, 1, C-7.
Henderson, A. T., Marburger, C. L., & Oms, T .(1986).Building a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 Principal, 66 ,12-13.
Holahan, M. E. F.(1992). An analysi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
Larson, C. E. (1992).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as perceived by parent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Lueder, D, C.(1998). Crating partenerships with partens: An educator’s guide. Lancaster, PA:Technomic.
McCullough, J. R(1999). Refining the construct of parent involve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99 Annual Meeting of AERA, Montreal, Canada.
Ribas, W. B.(1992). A analysis of the communication that occurs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suburban elementary schoo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2(12),422.
Snipes, Biloxi, M. S., Stevenson, H. W. ,Shin- ying Lee, and James, W. S. ( 1995 ) . Principals’ Perception of parent Involvement practices in High and low acdemically Achieving Elementary School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wap, S. M.(1990). Parent involvement and success for all children: what we know now. Boston: Institute for Responsive Education.
Swap, S. M.(1993). Developing home-school partnership,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明地(民88)。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
2. 林明地(民87)。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臺灣省公私立國中小學校長的看法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155-187。
3. 吳璧如(民90)。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看法之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185-214。
4. 吳福源(民89)。國民小學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班級氣氛比較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0,171-196。
5. 吳武典、林繼盛(民72)。加強家庭聯繫對兒童學習效果與家庭氣氛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18,97-116。
6. 吳武典、林繼盛(民71)。家庭與學校聯繫程度與學生學業成就和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5,127-138。
7. 王連生(民86):親師合作樂無窮— 論親師溝理念與技巧。班級經營,2(1),5-9。
8. 王淑俐(民93)。人際關係會影響教學嗎?。臺灣教育,626,41-43。
9. 林建平(民85)。親師關係及溝通。國教月刊,43(1),1-6。
10. 林俊瑩、林淑華(民89)。哈伯馬斯(J. 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在親師溝通歷程中的啟示。研習資訊, 17(2),70-75。
11. 周立勳(民86)。不好做但必要做的工作—談如何做好親師溝通。班級經營,2(1),21-25。
12. 周崇儒(民88)。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師溝通。教育實習輔導,5(3),1-9。
13. 洪福財(民84)。親師合作。學前教育,18(9),50-54。
14. 張拉士(91)。親師溝通的理念、反省與實踐-從教改趨勢和教育現場談起。師說,163,7-10。
15. 張笑虹(民87)。全方位、多功能的-家庭聯絡簿。班級經營,3(2), 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