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7)。開發中國家的小學課程發展計畫。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第六版)。台北:五南。
王家通(1996)。主要國家教科書制度的比較—兼論我國的現行制度。臺灣教育,543,8-11。方稚芳、楊國揚(1998)。課程與教學季刊,1(1),17-26。
王錫璋(1992)。理想的教科書。師友月刊,306,32-34。江明(2000年5月)。關於大陸地區中小學教材的編審制度。黃政傑(主持人),教科書審查。教科書制度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任長松(2003)。走向新課程-中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藍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江姮姬(2001)。從哈伯瑪斯的「溝通行動理論」探討我國教科書審查制度。國教學報,13,135-160。沈六(2003)。21世紀社會學習領域發展趨勢。中等教育,54(4),4-17。
沈君山(主編)(1989)。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東華。
呂廷和(1969)。教育研究法。台灣省教育廳編印。
呂達(2000年5月)。大陸中小學教材改革回顧與展望。簡茂發(主持人),教科書制度。教科書制度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五南。
吳俊憲(2002)。社會領域教科書編輯流程之探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137-151。吳俊憲(2003)。民間出版商發展教科書之影響因素分析。中等教育,54(1),134-139。
李園會(1989)。世界各國的教科書制度。現代教育,13,18-26。李緒武、蘇惠憫(1984)。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林雅卿(2004)。德國與台灣國小階段自然科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復文
洪孟珠(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審查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秦葆琦(1994)。國民小學社會科新課程概說。板橋:省國教研習會。
孫貫之(1996)。國小課本編撰之管見。臺灣教育,543,42-43。國立編譯館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研究小組(1988)。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制度研究。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教育部(2000a)。國民教育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b)。國民小學教科用書審查委員會暫行作業要點。教育部臺(88)國字第八八一四八○九一號函。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只保委員會(主編)(1992)。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幼獅。
陳明印(2000年5月)。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審查制度。黃政傑(主持人),教科書審查。教科書制度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陳奎熹(1991)。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淑屏(1999)。國小教師參與自然教科書編輯經驗與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清濱(1996)。國民小學教科用書審定制度之評析與展望。臺灣教育,543,37-41。陳惠邦(2001)。德國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新轉(2001)。課程統整理論與設計解說。台北:商鼎。
陳新轉(2002)。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評析與建議。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3),26-44。陳麗華、王鳳敏譯(1996)。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陳國彥(2001a)。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研究。高雄:復文。
陳國彥(2001b)。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
黃政傑(1994)。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7)。中小學教科書的審查與選用。教師天地,88,22-26。黃炳煌(主編)(2004)。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內涵及其示例。台北:師大書苑。
黃振球(1996)。談學校如何遴選教科書。臺灣教育,543,12-15。黃葳(1997)。論當代課程結構的整合化。課程、教材、教法,6,1-4。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榮村(2003,1月2日)。「現行教科書審定制度之檢討與未來規劃」專案報告。立院第五屆第二會期。台北:教育部。
程健教(1991)。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黃嘉雄(1996)。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課程社會學的觀點。台北:師大書苑。
黃嘉雄(2000年5月)。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制度的現況與展望。簡茂發(主持人),教科書制度。教科書制度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葉于釧、崔德新(1996)。台灣小學課程的發展與改革-板橋模式。王家通(主持人),課程與教材。海峽兩岸義務教育的現況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與研討紀錄,財團法人政大學術發展基金會。
楊慧文(1999)。海峽兩岸教科書審查及選用制度之比較。國民教育,39(3)。楊國揚(1995)。國民小學教科書審查作業之探討與改進方向。國立編譯館通訊,84年10月,21-22。
葉煬彬(1999年5月)。中小學社會科課程架構探究。陳炯彰(主持人),中小學社會科課程架構探究。1999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閻立欽(2000年5月)。大陸地區的教科書制度。簡茂發(主持人),教科書制度。教科書制度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鄭玓玲(2003)。國中英語教科書編輯歷程與內容編寫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黎家慶(1996)。談教科書的開放與審查收放之間。臺灣教育,543,44-46。歐用生(1988)。教科書政策自由化的途徑。中國論壇。第132期。
歐用生(1992)。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毆用生(1996)。課程與教學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7a)。迎接中學教科書的開放。師友月刊,363,42~46。歐用生(1997b)。教科書事件平議。國民教育,37(3),3~10。歐用生(2002)。建立二十一世紀的新學校-校本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踐。載於邁向課程新紀元(十)反省與前瞻--課程改革向前跑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
歐用生(2003a)。課程典範再建構。高雄:麗文文化。
歐用生(2003b)。在「教科書開放制批判」的大合唱聲中。發表於立法院「教科書問題座談會」。
歐用生(2003c)。教科書之旅。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
賴光真(2000)。教科書審查規準建構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文斌(2002)。中小學教科書開放審定制後的問題與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 22,68-79。薛承泰(2003)。十年教改為誰築巢。台北:心理。
戴啟燕(1983)。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問題的商榷。出版界,8/9,18-21。藍順德(1998)。從教師專業自主談高中教科書開放審定。國立編譯館通訊,11(4),2~9。
藍順德(2002a)。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的審定與選用。中等教育,53(3),4-18。藍順德(2002b)。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審定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顧瑜君(2000年5月)。臺灣教科書審查解析―以國民小學道德與健康科為例。黃政傑(主持人),教科書審查。教科書制度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英文部分
Apple, M. W. (1976). Making Curriculum Problematic, The Review of Educatuion, 2(1).
Apple, M. W. (1982). Education and Power. Boston: Routlege.
Bailey K. D. (1987). 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3nd ed.). New York:The Free Press.
Bar, R. D., Barth, J. L., & Shermis, S. S. (1997). Defining the social studies. Bulletin. Washington, D.C.: NCSS.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rameld Theodore. (1956). Toward a Reconstructe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e Pryden Dryden Press.
Brameld Theodore. (1965). Education as Power. New York: Fawcett.
Chambliss. M. J. & Calfee, R. C. (1998). Textbooks for learning: Nurturing children’s
mind. Malden, Mass: Blackwell.
Chapin, J.R. & Messick, R.G. (1996).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A Practical Guide. New York: Longam Publishers.
Gold, R.L. (1969). Roles in sociological field observation. In G. I. McGall & J.L.
Crane, J. G., Angrosino, M. V. (1992). Field projects in anthropology-A student handbook (3rd ed.). Prospect Heights, IL: Waveland Press, Inc.
Freire, Paul (1973). Education for Critical Conscious. New York: Continuum.
Good, Carter V. (1959).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Giroux, H. (1959). Power and Resistance in the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Beyond Theorie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Reproduction, Curriculum Perspectives.
Laspina, J. A. (1998). The visual tur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xtbook.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L.R. Gay (1976). Educational Research-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hio: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Martin, D. A. (1992). Some guidelines for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textbooks, In Herlihy, J. G.(Ed). The textbook controversy: issues, aspects and perspectives.U.S.A.: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d Task Force on Scope and Sequence (1984). In Search of a Scope and Sequence for Social Studies. Social Education, 48, pp. 249-262.
Neumann, P. H. (1980). Publishing for schools: Textbooks and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 ED 199812.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
Savage, T.V. & D.G. Amstrong (1987). Effectiv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New York: Macmillan。
Schwartz, Lita Linger (1969). American Education: a problem centered approach. Boston: Holbrook Press.
Sherry Keith (1991). The determinants of textbook content. In Altbach, P. G.(Ed.), Textbooks in American society: Politics, policy, and pedagogy. U. S.: New York.
Sorgenfrei G. (1984). Funktionen des Schulbuches, in Manfred Baumann und andere,
Schulbuchgestaltung. Berlin.
Spradley, J. P. (1980).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Tanner, D. (1988). The Textbook Controversies, in L.N. Tanner (1988): Critical Issues in Curriculum, NSSE.
Wesley, E.B. (1978). Foreword To R.D. Barr, S.S Shermis: The Nature of the Social Studies. California: ETC Publishing Co.
Wynne, John P. (1963). Theories of Educa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Yager, R. E. (1989). Toward quality textbook to match science education goals. T. P.
Sschse, (Ed), Science education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No.12). Sacramento, CA: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ion. Manuscript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pp.1-17.
網路資料
日本在中協會(2005年6月a)。日本教科書審定制度。2005年6月20日,取自日本在中協會網站:
http://www.cn.emb-japan.go.jp/2nd%20tier/14seisaku/seisaku050616.htm
日本在中協會(2005年6月b)。教科書被使用爲止的經過。2005年6月20日,取自日本在中協會網站:
http://www.cn.emb-japan.go.jp/2nd%20tier/14seisaku/kyokasyo.doc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年10月18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審查之研究。2005年7月1日,取自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網站:http://www.trd.org.tw/Dresource/edu/intro.htm
李坤崇(2003年10月)。省思再前進?~九年一貫必須走下去。2005年7月1日,取自高雄市教師會網站:http://perc.kta.org.tw/9%20years%20curriculum/article2.htm
徐明珠(2003年2月13日)。新課程未上路【社論】。中央日報,第2版。
張海潮(2003年1月17日)。教育部不應審查教科書。2005年7月1日,取自:台大數學系網站:http://www.math.ntu.edu.tw/library/math_general/article_03_01_16c.htm
黃榮村(2003年1月2日)。「現行教科書審定制度之檢討與未來規劃」專案報告。2005年7月1日,取自國教專業社群網網站:http://teach.eje.edu.tw/edu_resource/07/02.doc
蔡淑玲(2003年3月)。路長,更需行動力來做-專訪藍順德館長-。翰林文教雜誌。2005年7月1日,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03/03_08.htmTESEC國教專業社群網(2005年7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5年7月1日,取自國教專業社群網網站:
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society-source.php
Amrik Singh(2002, November 1). Writing textbooks. India's National Newspaper. Retrieved June 18, 2005,from http://www.hinduonnet.com/thehindu/2002/11/01/stories/2002110100041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