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21: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美玉
論文名稱:趙天儀兒童詩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ien-Yi Chao,s Work of Children,s Poetry
指導教授:陳正治陳正治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語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趙天儀兒童詩
外文關鍵詞:Tien-Yi ChaoChildren’s Poet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17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趙天儀是臺灣詩壇的長青樹,本論文以其兒童詩作品作為研究對象,透過作品外緣與內在的研究,探討其兒童詩所展現的藝術特色。同時藉由文學本身的研究,擴大探究其所處時代、社會和讀者對於趙天儀兒童詩作品的影響,並爲其在臺灣兒童文學發展中所做的努力與貢獻,做客觀的定位。
本論文計分為柒章,各章章旨及其內容於下:
第壹章「緒論」。首先對動機目的、文獻部分、方法與範圍做討論,而對於研究時可能面臨的限制,亦提出說明。
第貳章「趙天儀與兒童詩」。本章就「台灣兒童詩的發展」、「趙天儀的生平」等方面進行探討,讓詩人的生命轉折與時代發展的脈動有清晰的呈現與對照。
第叁章「趙天儀的兒童詩創作觀」。本章就趙天儀的兒童詩觀、兒童詩創作理念進行探討,以期更加貼近趙天儀的兒童詩創作世界。
第肆章「趙天儀童詩的主題探討」。透過對趙天儀兒童詩作品的深入分析,歸納其作品所呈現的主題,並得以探索作品的深層內涵。
第伍章「趙天儀兒童詩的語言藝術」。本章將趙天儀兒童詩作品的語言特色分成「淺顯而精鍊的語言」、「意象的語言」、「音樂性的語言」三部分,進行深入的探討,歸納趙天儀兒童詩語言的藝術特色。
第陸章「趙天儀兒童詩結構探討」。本章分析趙天儀的兒童詩,探討其結構經營方式,歸納其兒童詩作品的結構類型與特色。
第柒章「結論」。本章總結趙天儀兒童詩作品內容和形式所成就的藝術特色,並為趙天儀在兒童詩壇的努力與貢獻,做客觀的定位。
Tien-Yi Chao is the evergreen in the field of children poetry in Taiwan. The study is based on Chao’s children’s poetry, no matter on external or internal performances, exploring it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lso through his works, I try to expand the research that if the society and the readers influenced Chao’s children’s poetry at that period of time. This study also trys to pinpoint objectively Chao’s effort and accomplish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wa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the goal and content of each are as follow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First of all, it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tive and purpose of this thesis, and investigates the historical archives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ies that have made so far regarding Chao’s works. Next, it recounts the texts that the thesis involves, methodology, and range of the thesis. The possible limitations are explicated in this chapter as well.
Chapter Two: Tien-Yi Chao and Children’s Poetry. This chapter discusses Chao’s text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oetry in Taiwan, The Construction of Tien-Yi Chao’s Personality. This thesis trys to make a clear represent ation and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shifts of the poet’s life and the pulsation of the era.
Chapter Three: Tien-Yi Chao’s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of Children’s Poetry. In this chapter, I try to discuss Chao’s perspective and idea about children’s poetry, his originate conception of children’s poetry, for the purpose of offering a close look at Chao’s Children’s poetry world.
Chapter Four: The Themes of Tien-Yi Chao’s Children’s Poetry. This Chapter analyzes Chao’s texts of children’s poetry in the deep level, then generalizes the works thematic types. Try to discover the deep content is Chao’s texts and the connotation buried in them,
Chapter Five: The Linguistic Art of Tien-Yi Chao’s Children Poetry. This chapter divides Chao’s children poetry into thre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easily but precisely read language, ideologic language, musical language. Find out Chao’s children poetry artistical profoundness.
Chapter Six: The structure Research of Tien-Yi Chao’s Children Poetry. This chapter discusses Chao’s works structure forms, then generalizes it structur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This chapter conclud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ien-Yi Chao’s Children poems. It intends objectively to find a place in Taiwan children poetry for Chao, considering his efforts and accomplishment he has made.
第壹章 緒論--------------------------------------------------- 1~1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貳章 趙天儀與兒童詩----------------------------------- 13~27
第一節 臺灣兒童詩的發展-----------------------------------13
第二節 趙天儀的生平-----------------------------------------21
第三節 小結-----------------------------------------------------27
第參章 趙天儀的兒童詩創作觀------------------------- 28~52
第一節 趙天儀的兒童詩觀----------------------------------28
第二節 趙天儀的創作理念-----------------------------------36
第四節 小結----------------------------------------------------52
第肆章 趙天儀兒童詩的主題探討--------------------- 53~103
第一節 人與自我方面-----------------------------------------54
第二節 人與社會群體-----------------------------------------67
第三節 人與自然生態-----------------------------------------91
第四節 小結---------------------------------------------------101
第伍章 趙天儀兒童詩的語言特色------------------- 104~439
第一節 淺顯而精練的語言---------------------------------104
第二節 意象鮮明的語言------------------------------------116
第三節 音樂性的語言---------------------------------------134
第陸章 天儀兒童詩的結構分析---------------------- 144~171
第一節 簡潔的單層結構------------------------------------145
第二節 生動的雙層結構------------------------------------155
第三節 複雜的多層結構------------------------------------166
第四節 小結---------------------------------------------------170
第柒章 結論---------------------------------------------- 172~188
第一節 趙天儀兒童詩創作特色--------------------------172
第二節 趙天儀與兒童詩推展工作-----------------------184
參考書目------------------------------------------------------ 189~197
附錄一:生平年表與兒童文學活動--------------------- 198~200
附錄二:專書著作目錄表--------------------------------------- 201
附錄三:兒童詩作品目錄表------------------------------- 202~214
附錄四:兒童詩主題分析表------------------------------- 215~226
附錄五:兒童詩結構分析表------------------------------- 227~238
【趙天儀作品部分】
趙天儀:《菓園的造訪》。臺北:雙葉書廊,1962年12月初版。
趙天儀:《大安溪畔》。臺北:笠詩社,1965年10月初版。
趙天儀:《牯嶺街》。臺北:三信出版社,1978年4月初版。
趙天儀:《臺大哲學系事件真相》。臺北:花孩兒出版社,1979年9月初版。
趙天儀:《小麻雀的遊戲》。臺北:欣大出版社,1984年10月初版。
趙天儀:《如何寫好童詩》。臺北:欣大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趙天儀:《大家來寫童詩》。臺北:欣大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趙天儀:《壓歲錢》。臺北:笠詩社,1986年10月初版。
趙天儀:《林間的水鄉》。臺中:臺中市立文化中心,1992年5月初版
趙天儀:《兒童詩初探》。臺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0月初版。
趙天儀:《腳步的聲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
趙天儀:《兒童詩的創作與教學》。臺北:金文圖書公司,1993年初版。
趙天儀:《兒童文學與美感教育》。臺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月初版。
趙天儀:《臺灣文化的迴響—風雨樓隨筆》。臺中:臺中市立文化中心,1999年6月初版。
趙天儀:《風雨樓再筆—臺灣文化的漣漪》。臺中:臺中市立文化中心,2000年11月初版。
趙天儀:《時間的對決—臺灣現代詩評論集》。臺中:富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5月初版。

【文學理論部分】
方素珍等:《明天要遠足》。臺北:書評書目出版社,1980年4月初版
王玉川:《兒童故事詩》。臺北:國語日報社,1959年9月初版。
吳鼎:《兒童文學研究》。臺北:臺灣教育輔導月刊社,1965年3月初版。
吳鼎:《兒童讀物研究第二輯》。臺北:小學生雜誌畫刊社,1966年5月初版。
呂進:《新詩的創作與鑑賞》。四川,重慶出版社,1991年4月三印。
林文寶:《兒童文學論述選集1988~1998》。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5月初版。
林文寶主編:《臺灣兒童文學100研討會論文集》。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0年3月初版。
林文寶策劃:《彩繪兒童又十年》。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初版。
林文寶主編:《兒童文學工作者訪問稿》。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6月初版。
林守為:《兒童文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7月初版。
林良:《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社,1976年7月初版。
林鍾隆:《兒童詩研究》。臺北:益智書局,1977年1月初版。。
邱各容:《臺灣兒童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6月初
邱各容:《播種希望的人們-臺灣兒童文學工作者群像》。臺北:富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8月初版。
洪文瓊編著:《臺灣兒童文學手冊》。臺北: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8月初版
洪志明主編:《童詩萬花筒─1988~1998兒童文學選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初版。
徐守濤等:《認識兒童詩》。臺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990年11月初版。
旅人:《中國新詩論史》。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11年12月初版。
張子樟:《閱讀與詮釋之間》。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6月初版。
張清榮:《兒童文學創作論》。臺北:富春文化,2001年2月第一版第五刷。
張雙英:《文學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
莫渝:《臺灣新詩筆記》。臺北:桂冠圖書公司,2000年11月初版。
郭育新、侯建主編:《文藝學導論》。臺北:文化大學出版,1991年4月初版。
陳千武等著:《第四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富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初版。
陳正治:《兒童詩寫作研究》。臺北:五南圖書1995年5月初版。
陳正治:《修辭學》。臺北:五南圖書,2001年9月初版。
陳明臺主編:《陳千武詩思隨筆集》。臺中:臺中市文化局,2003年8月初版。
陳啟佑:《新詩形式設計的美學》。臺中:臺灣詩學季刊社,1993年2月初版。
覃子豪:《論現代詩》。臺中:曾文出版社,1982年月初版。
黃基博:《含苞的詩蕾(上、下)》。臺北:國語日報,1995年12月初版。
黃基博:《兒童詩畫選》下冊。臺北:將軍出版社,1975年10月初版。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0年10月增定二版10刷。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出版社,1987年2月初版。
劉崇善:《兒童詩初步》。臺北:千華出版公司,1989年8月初版。
潘麗珠:《現代詩學》。臺北:五南圖書,2004年3月二版。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文化,1997年3月初版。
《兒童文學大事紀要》。臺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編印,1991年6月初版。
《兩岸兒童文學交流回顧與展望專輯》。臺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編印,1998年10月初版。
《華文兒童文學小史》。臺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編印,1991年5月初版。
【期刊報紙文章】
朱文華:〈簡論趙天儀的詩論和詩作〉,《臺灣文藝》第119期,1989年4月,頁62-68。
沙白:〈兒童詩的探索〉,《國語日報》第八版,1990年5月31日。
吳月蕙:〈閱讀、寫作與生活〉,《中央日報》副刊,1999年7月14日)。
李瑞騰:〈臺灣新世代詩人及其詩觀〉,《臺灣詩學季刊》第32期,2000年9月,頁38-43。
李魁賢:〈臺灣詩人的反抗精神〉,《臺灣文藝》第113期,1988年4月,頁128-155。
李魁賢:〈趙天儀作品討論會〉,《文學界》第3期,1982年7月,頁82-83。
李魁賢:〈論趙天儀的詩〉,《文學界》第3期,1982年7月,頁39-56。
李麗霞:〈兒童詩歌語言的音樂性〉,《東師語文學刊》第4期,1991年2月,頁174-191。
杜榮琛:〈我如何指導兒童寫詩〉,《國教之友》38卷第1期,1986年5月,頁8-10。
何鳳娥:〈只要有一滴露珠,我就微笑—童心未泯的小草詩人:趙天儀〉,《臺灣文藝(新生版)》第168、169期,1999年6月,頁43-48。
阿圖:〈東方故事˙兒童故事〉,《臺灣時報.兒童副刊》1987年4月3日。
林文寶:〈兒童˙文學與閱讀〉,《兒童文學學刊》第7期,2002年5月,頁1-59。
林良:〈兒童詩的語言〉,《華文世界》第60期,1991年6月,頁1-9。
林良:〈讀鴨母王流露散文之美的民間故事〉,《國語日報》第11版,2000年4月17日。
林武憲:〈談兒童詩的語言〉,《東師語文學刊》第4期,1991年2月,頁99-120。
林煥彰:〈臺灣兒童詩的發展概況-1950年〜1990年〉,《東師語文學刊》第4期1991年2月,頁226-313。
林煥彰;〈臺灣兒童詩的回顧—三十九年~七十一年〉,《中外文學》1982年5月,10卷第12期,頁58-82。
林鍾隆:〈臺灣兒童詩的形成與現況〉,《中華日報》第九版,1984年11月12日。
林鍾隆:〈趙天儀著:小麻雀的遊戲〉,《笠詩刊》第124期,1984年12月,頁87-88。
邱各容:〈時來運轉的趙天儀〉,《兒童文學學會會訊》3卷5期,1987年10月,頁4-6。
吳月蕙整理:〈閱讀、寫作與生活〉,《中央日報》副刊,1999年7月7日。
徐守濤:〈兒童詩的教育觀〉,《東師語文學刊》第4期,1991年2月,頁121-144。
旅人:〈雅俗共賞:論趙天儀的詩〉,《文學界》第1期,1982年1月,頁63-74。
旅人:〈詩國之王不轄民:我讀《小麻雀的遊戲》〉,《文學界》第28期,1988年10月,頁223-231。
張清榮:〈兒童詩的形式〉,《東師語文學刊》第4期,1991年2月,頁31-55。
張湘君:〈讀者反應理論及其對兒童文學教育的啟示〉,《東師語文學刊》第6期,2002年5月,頁285-305。
張劍鳴:〈兒童文學是什麼〉,《國語日報》第3版,1986年4月6日。
許秦蓁:〈從風雨中走來 ― 專訪趙天儀教授〉,《笠詩刊》248期,2005年8月,頁44-52。
陳千武:〈樸實的詩素:論趙天儀的詩〉,《笠詩刊》第21期,1967年10月,頁46-47。
陳明臺:〈心境與風景—探討趙天儀詩中的時間意識〉,《笠詩刊》第139期,1987年6月,頁82-83
傅林統:〈牽著兒童的小手―從「小麻雀的遊戲」說趙天儀的兒童詩觀〉,《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2005年5月15日。
趙天儀:〈兒童詩的開拓〉,《笠詩刊》第50期,1972年8月,頁1。
趙天儀:〈我的兒童詩觀〉,《青少年兒童福利學刊》第二期,1980年6月,頁67-70。
趙天儀:〈兒童詩歌的發展與未來〉,《東師語文學刊》第四期,1997年2月,頁97-102。
趙天儀:〈兒童文學研究〉,師範大學國文系專題演講,2002年9月。
蔡秀菊:〈向生活借詩—論趙天儀詩作中的臺灣風物〉,《笠詩刊》第217期,2000年6月,頁96-115。
【學位論文】
郭子妃:《布穀鳥兒童詩學季刊》與兒童「詩教育」,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徐錦成:《臺灣兒童詩理論與批評發展之研究(1945~2000)》,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凱宜:《黃基博童詩作品研究》,台北市師應用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姿伶:《1964—1977年《笠》重要詩人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茂興:《林武憲童詩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徐守濤:〈兒童詩的教育觀〉,《東師語文學刊》第4期,1991年2月,頁121-144。
2. 林煥彰;〈臺灣兒童詩的回顧—三十九年~七十一年〉,《中外文學》1982年5月,10卷第12期,頁58-82。
3. 林武憲:〈談兒童詩的語言〉,《東師語文學刊》第4期,1991年2月,頁99-120。
4. 林良:〈兒童詩的語言〉,《華文世界》第60期,1991年6月,頁1-9。
5. 何鳳娥:〈只要有一滴露珠,我就微笑—童心未泯的小草詩人:趙天儀〉,《臺灣文藝(新生版)》第168、169期,1999年6月,頁43-48。
6. 蔡秀菊:〈向生活借詩—論趙天儀詩作中的臺灣風物〉,《笠詩刊》第217期,2000年6月,頁96-115。
7. 許秦蓁:〈從風雨中走來 ― 專訪趙天儀教授〉,《笠詩刊》248期,2005年8月,頁44-52。
8. 張湘君:〈讀者反應理論及其對兒童文學教育的啟示〉,《東師語文學刊》第6期,2002年5月,頁285-305。
9. 張清榮:〈兒童詩的形式〉,《東師語文學刊》第4期,1991年2月,頁31-55。
10. 旅人:〈詩國之王不轄民:我讀《小麻雀的遊戲》〉,《文學界》第28期,1988年10月,頁223-231。
11. 旅人:〈雅俗共賞:論趙天儀的詩〉,《文學界》第1期,1982年1月,頁63-74。
12. 趙天儀:〈兒童詩歌的發展與未來〉,《東師語文學刊》第四期,1997年2月,頁97-102。
13. 李麗霞:〈兒童詩歌語言的音樂性〉,《東師語文學刊》第4期,1991年2月,頁174-191。
14. 趙天儀:〈我的兒童詩觀〉,《青少年兒童福利學刊》第二期,1980年6月,頁67-70。
15. 李魁賢:〈論趙天儀的詩〉,《文學界》第3期,1982年7月,頁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