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23: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凃蕙芳
研究生(外文):HUI-FANG.TU
論文名稱: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測驗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reading examination for teaching fifth to sixth gr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江惜美江惜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語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9
中文關鍵詞:高年級閱讀測驗閱讀教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8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本研究旨在探究閱讀測驗與閱讀教學的關係,以閱讀測驗在閱讀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為主。
內容共分成六章:第一章「緒論」,介紹研究動機、目的與問題,及對論文內名詞加以釋義;第二章「文獻探討」,針對閱讀教學相關理論、閱讀理解評量相關理論進行介紹;第三章「能力指標與閱讀評量間的關係」,分析九年一貫閱讀能力指標之特色與實施要點,包含九年一貫閱讀能力指標與其評量建議;第四章「國小高年級教材分析─以康軒、南一、翰林為例」,則探究閱讀測驗各家說法與國小教科書中習作提供之閱讀測驗選文題材、文體分析、題目分析;第五章將閱讀測驗在教學上的實際運用,教學類型與策略,閱讀測驗提問教學法在國小課堂中的實際教學設計;第六章「結論」則說明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與對未來研究方向提出的建議。
本研究透過整理、歸納及分析閱讀測驗的意涵,同時探究閱讀測驗在閱讀教學的角色與應有之策略,希望提供國小老師在進行閱讀測驗的教學歷程時,有理論的基礎與實務的技巧,以發展出適合國小學童運用的閱讀教學策略,以增進學童閱讀理解能力。
This study was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examination and teaching reading. Dividing two parts of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n teaching reading.

The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introduce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motive, research purpose and ques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oun; Chapter two “Search of documents”, to introduce theory structure of teaching reading, and the theory of reading examination; Chapter thre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x of the ability and teaching reading, analysis of the ability to read of consistent in 9 grades, goal, and the teaching suggestion; Chapter four overlook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t is investigated the textbook and measure an analysis of an election sentence and an analysis of a theme; Chapter five the reading examination was applied in teaching reading; Chapter six the conclusion, state the result and discovery of this research, and study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direction put forward on the future.

This research was through putting in order, summing up, and classifying, the reading examination way and tactics that are teaching reading after probing into at the same time, hope to offer a teacher to the primary school to have reading examination while teaching reading course after going on, there are 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and skill of the practice, and then the ones that develop and go out of the suitable pupil of primary school and use examination teaching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ability in order to promote pupil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6
第三節名詞釋義………………………………………………………7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閱讀教學相關理論…………………………………………8
第二節 閱讀教學意義與研究………………………………………29
第三節 閱讀理解評量相關理論…………………………………33
第三章 能力指標與閱讀評量相關研究……………………38
第一節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分析……………………………………38
第二節 能力指標評量建議方式……………………………………45
第三節 閱讀能力指標實施要點……………………………………50
第四章 國小高年級教材分析─以康軒、南一、翰林為例…54
第一節 閱讀測驗概述………………………………………………54
第二節 閱讀測驗選文題材分析……………………………………60
第三節 閱讀測驗選文文體分析……………………………………78
第四節 閱讀測驗題目結構分析……………………………………87
第五章 閱讀測驗在教學實務上的運用……………………104
第一節閱讀測驗教學模式………………………………………104
第二節 閱讀測驗教學策略………………………………………115
第三節 閱讀測驗教學設計………………………………………121
第六章 結論………………………………………………140
參考書目………………………………………………………………143
附錄─國小高年級康軒、南一、翰林版國語習作閱讀測驗…………148
參考書目:
曾祥芹、韓雪屏(1992):《國外閱讀研究》,河南省教育出版社。
盧羨文(1998):《閱讀理解》,臺北:書林。
Ken Goodman著、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臺北:心理。
柯華葳(1999):《閱讀能力的發展》,臺北:心理。
馮克誠主編(1999):《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實用全書》,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柯華葳、游婷雅譯:《踏出閱讀的第一步》,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編著,臺北:信誼,2001 年。
教育部編印(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等著(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臺北:天下。
Mortimer J. Alder、Charles Van Doren著、郝明義、朱衣譯(2003):《如何閱讀一本書》,臺北:商務。
蘿拉‧羅伯著、趙水芬譯(2003):《中學生閱讀策略》,臺北:天衛。
Regie Routman著、郭妙芳譯(2004):《飛向閱讀的王國》,臺北:阿布拉。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心理出版社。
林淑英(2004):《高效閱讀的八個絕招——安徒生篇(I)》,臺北:旭智文化。
簡馨瑩、曾文慧、陳凱筑著(2005):《閱讀悅有趣:開發孩子閱讀策略的書》,臺北:幼獅。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臺北:心理。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簡茂發(1994):《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臺北:心理。
江惜美(1995):《小學語文教學論叢》,臺北:市立師院。
林清山主編(1997):《有效學習的方法》,臺北:教育部。
吳敏而(1998):《語文學習百分百》,臺北:天衛。
Marjorie J. Wynn著、呂金燮譯(1998):《創意教學策略》,臺北:洪葉。
江惜美(1998):《國語文教學論集》,臺北:萬卷樓。
Ken Goodman著、李連珠譯(1998):《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臺北:信誼。
Michael J. A. Howe著、李素卿譯(2000):《學習心理學:教師指南》,臺北:五南。
朱敬先(2000):《教學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五南。
江惜美(2003):《學好語文一百招》,臺北:台視文化公司。
曾陳密桃(1990):《國民中小學生的後設認知及其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藍慧君(1980):《學習障礙兒童輿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文章之閱讀理解輿理解策略的比較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張小菁(199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閱讀教學信念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
陳建明(1997):《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效果之個案研究——以花蓮縣安通部落阿美族國小學生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鄭宇樑(1997):《後設認知教學對國小學生科學文章閱讀理解、閱讀態度及後設認知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許淑玫(2000):《國小六年級閱讀小組實施交互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林姿君(2000):《同儕互動中閱讀策略使用歷程之探討——以國小四年級國語科小組討論為例》,市北師國民教育研究所。
曾雅瑛(2000):《國民小學中文詞彙閱讀測驗之編製》,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莊啟榮(2000):《國小高年級閱讀理解後設認知量表之編製》,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廖凰伶(2000):《直接教學與全語教學對國中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黃靜芳(2001):《概念取向閱讀教學對閱讀動機、閱讀策略、閱讀理解與概念性知識 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莊佩玲(2001):《不同閱讀教學方法對國小學生閱讀動機及班級閱讀氣氛影響之比較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劉能賢(2001):《國小五年級創造思考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冒險」主題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陳雅鈴(2002):《一個班級的統整課程與閱讀教學的探究——以主題「新的開始」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
談麗梅(2002):《兒童閱讀運動中教師推行信念、學校策略、與兒童閱讀態度之研究》,市北師國民教育研究所。
楊榮昌(2002):《相互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後設認知及閱讀動機之影響》,屏東師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葉蕙芬(2003):《創意思考閱讀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閱讀理解力及閱讀態度之成 效研究》,市立師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鄭麗玉(1991):〈促進後設認知策略的閱讀教學〉,教師之友,33卷3期,頁14-17。
曾淑琪(1991):〈兒童閱讀指導探析〉,書香,第8期,頁45-59。
曾陳密桃(1992):〈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談閱讀理解〉,教育文粹第21期,頁10-19。
蘇宜芬、林清山(1992):〈後設認知訓練課程對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後設認知能力的影響〉,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第25期,頁245-267。
柯華葳(1993):〈語文科的閱讀教學〉,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頁307-349。
柯華葳(1994):〈從心理學觀點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華文世界74期,頁63-67。
陳貞蓉(1994):〈談閱讀教學〉,國教輔導,33卷5期,頁38-39。
陳李綢(1997):〈有效學習策略的研究與應用〉,載於林清山主編:《有效學習的方法》,臺北:教育部,頁64-76。
石兆蓮(1997):〈閱讀理解〉,載於《有效學習的方法》,臺北:教育部,頁77-108。
江惜美(2000):〈小學國語科教案習寫的探討〉,《市立師院語文學刊》,第四期,頁139-164。
廖凰伶(2000):〈閱讀的理論與應用〉,台東特教簡訊第11期,頁64-71。
張玉茹(2001):〈如何看得更清楚——談閱讀教學〉,教育研究資訊第9期,頁32-51。
林天佑(2001):〈提高兒童閱讀興趣的策略——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市的經驗〉,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38輯。
江惜美(2001):〈資訊融入語文領域教學〉,教師天地,臺北市教師研習會,頁47-51。
江惜美(2001):〈析論九年一貫制(第一階段)閱讀基本能力指標——兼論小一到小三閱讀教材編選〉,臺北:市立師院,頁173-185
洪月女(2002):〈閱讀的理論〉,載於:《多元語文閱讀教學及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輯》,臺北:市立師院應用語文研究所。
洪蘭(2002):〈活化大腦,激發創造力〉,載於天下雜誌海闊天空VI,頁92-94。
蘇宜芬(2004):〈閱讀理解的影響因素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教師天地,第129期,頁21-28。
洪蘭(2004):〈閱讀決定思想〉,教師天地,第129期,頁5-7。
陳順和(2005):〈培養閱讀能力從提問開始〉,載於《閱讀悅有趣:開發孩子閱讀策略的書》序言,臺北:幼獅,頁5-6。
洪蘭(2005):〈閱讀,讓你的腦更有創造力!〉,科學人月刊第45期,頁42-45。
西文部分
Bartlett, F. C. (1932). Remember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unning, T. G. (1996). Creating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all children. Boston, MA: Allyn & Bacon.
Ross, S. M. & Divesta, F. J. (1976). Oral summary as a review strategy enhancing recall of textual material.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68, 689-695.
Reutzel,D.R.& Cooter,R.B.(1996).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From basals to books(2nd ed.)
Anderson, J. R. (1990).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3rd ed.). New York: Free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