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20: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旆瑜
研究生(外文):CHOU,PEI-YU
論文名稱:研討保羅.克利的畫作符號--應用在自己的繪畫系列創作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e the signs in painting of Paul Klee--in mysellf paintings
指導教授:吳長鵬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8
中文關鍵詞:符號保羅.克利造形
外文關鍵詞:signs、Paul Klee、model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5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符號,在克利的藝術創作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涵。克利曾表示,創造符號在於使內心獲得安定,因此,符號能夠表現出克利心中真正的思想與情感。克利的繪畫表現並非將眼前的事物再現出來,而是如何去將看到的景象表現出來,藉由運用符號,將這句話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對克利來說,符號的功能就像是繪畫的語言;符號也是克利作品中重要的精神依據。

探索符號在克利創作生涯中的起源與發展,在克利的一生中,可以從三個重要時期來判斷為符號發展的黃金時間,依序是突尼西亞之旅、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晚年時期。另外,針對符號的造形,加以分類為四種形式:文字符號、箭頭符號、圖像符號和音樂符號,並以作品舉例說明其中重要的精神意涵。

以符號創作為出發,結合筆者的生活經驗,與內在的自我進行對話,聽見自己的聲音,發展出具有個人特色的符號語彙,進行創作,藉由壓克力媒材的特性與技法,表現出柔和簡明的效果,給觀者舒適的視覺感官。
“SIGNS” takes a great part in Paul Klee’s art creation. Klee has said that creation of signs made him feel steady in the heart and that’s why signs can always show Klee’s inner thoughts and feelings. His paintings does not reproduce the visible, it makes visible by the way of using signs. To Klee, signs are like language of arts: sign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Klee’s artworks.
Exploring the beginning and developing of signs in Klee’s career, we can judge from three important periods in his life; visit to Tunisia, World War I and his old life. Besides, we can give examples of his works clarifying his important spiritual meanings according to the shapes and styles of signs, classifying into four groups: letters, arrow signs, drawing signs and music signs.
From the creation of signs incorporated with my life experience and talking to my ego, I listened to my own voice and developed my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language of signs. By the way of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rylic media and techniques,I also created the effects of softness and concision and gave the audience a very comfortable vision.
1.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方法 3
1.3.1. 文獻探討法 3
1.3.2. 觀察創作法 3
1.3.3. 作品分析法 4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1.5. 名詞解釋 5
1.5.1. 符號 5
1.5.2. 造形 5
2. 文獻探討 7
2.1. 保羅.克利之繪畫起源 7
2.2. 保羅.克利繪畫創作符號之發展期 9
2.2.1. 突尼西亞之旅 9
2.2.2. 第一次世界大戰 12
2.2.3. 晚年 16
2.3. 保羅.克利繪畫中的符號語彙 18
2.3.1. 文字符號 19
2.3.2. 箭頭符號 21
2.3.3. 圖像符號 23
2.3.4. 音樂符號 25
2.3.5. 小結 27
3. 創作理念與實踐 29
3.1. 創作理念 29
3.1.1. 創作源起 29
3.1.2. 創作背景 31
3.2. 創作實踐 32
3.2.1. 形式 33
3.2.2. 色彩 34
3.2.3. 題材 36
3.2.4. 媒材 37
3.2.5. 技法 38
4. 作品說明 40
5. 結論 80
5.1. 心得與收穫 80
5.2. 未來與期望 82
引用文獻 84
相關文獻 86
(1991)。《Art Gallery NO.34 克利》。台北市:閣林國際圖書出版。
何政廣 主編(1999)。《詩意的造型大師 克利》。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李錫佳 著(2002)。《德國表現主義之成就與發展》。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雨云譯(1997)。《克利的日記》。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金珊珊 譯(1994)。《現代藝術理論ェ》。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瑪悧 譯(1995)。《保羅˙克利》。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吳介禎,吳介祥 譯。《表現主義》。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玲薰(1998)。《與線條攜手同遊》。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玫琦(1993)。《保羅・克利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黃麗娟 譯(1999)。《抽象藝術》。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春秀 主編(1994)。《克利 klee》。台北市:國巨出版社。
劉其偉 著(2002)。《藝術人類學》。台北市:雄獅美術。
劉其偉 著(1984)。《現代繪畫理論》。台北市:雄獅美術。
魏伶容等 譯(2004)。《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思量(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曾曬淑(1999)。《Joseph Beuys的藝術理論與人智學》。台北市:南天出版社。
吳瑪悧 譯(1998)。《席勒:藝術家午夜的心靈》。台北市:塔森。
曾祖蔭(1987)。《中國古代美學範疇》。台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吳風(2003)。《藝術的符號美學》。北京市: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陸愛玲(2005/3/8)。〈逃.生〉。《自由時報》,版47。
袁克秀(1999)。《自畫像》。台北市:米娜貝爾。
張淑美(1995)。《張淑美油畫專輯:花香舞影》。台中市:中市文化。
陸蓉之(2002)。《破後現代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熊鈍生 主編(1982)。《辭海》。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
吳潛誠 總編校。Jeffrey C.Alexander&Steven Seidman主編。(2001)。《文化與社 會》。台北縣:立緒文化。
陳秉璋、陳信木(1993)。《藝術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林信華 (1999)。《符號與社會》。台北市:唐山。
王玉齡、黃海鳴 譯(1996)。《藝術解讀》。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心龍、冷步梅 譯(1997)。《羅斯科傳》。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虞君質(1999)。《藝術概論》。台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杜若洲(1976)。《視覺經驗》。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何懷碩(2003)。《給未來的藝術家》。台北縣:立緒文化。
王琢(1990)。《李可染畫論》。台北市: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張武恭(2005)。《藝術與創意觀念》。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林群英(2002)。《藝術概論》。台北市:全華圖書。
余秋雨(2006)。《藝術創造論》。台北市:天下遠見。
蔣勳 (2000)。《藝術概論》。台北市:東華。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