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文獻
西文書目
Charles Jencks,(1987),Post-Modernism,London:Academy Editions. Cloude Roy,(2001),Balthus,Italy:Little,Brown and Company. H.H.Arnason,History of Modern Art,New York:Harry N Abrams,Incorporated. H.W.Janson,(1974),History of Art,New York:Harry N Abrams,Incorporated. Jean Clair,(2001),Balthus,London:Thames and Hudson. Loredana Parmesani,(2000),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Milan:Skira editore. Martin Heidegger,(2000),‘The origin of the work of art’:The Continental Aesthetics Reader,New York:Edited by Clive Cazeaux,Routledge. Rewald Sabine,(1985),Balthus-A MonoGraphic Study,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Robert Arkins,(1990),Art Speak,New York,New York,London,Paris:Abbeville Press Publishers.
西文期刊
Benjamin Ivry,Art Forum,Nov,2001.
中文書目
王世德主編(1987)。《美學辭典》。台北市:木鐸出版社。 佛洛伊德著,劉慧卿譯(2004)。《朵拉: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斷》。台北市:心靈工坊。 佛洛伊德著,孫名之主編,常宏等譯(2001)。《論文學與藝術》。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佛洛伊德著,張愛卿譯(2000)。《精神分析引論》。台北市:知書坊。 佛洛伊德著,楊韶剛等譯(2000)。《超越快樂原則》。台北市:知書房。 佛洛伊德著,汪鳳炎、郭本禹等譯(2000)。《精神分析新論》。台北市:知書房。 佛洛伊德著,林克明譯(2000)。《性愛三論-愛情心理學》。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里爾克著,李魁賢譯(2001)。《里爾克書信集》。台北:桂冠。 呂澎著(1997)。《現代繪畫:新的形象語言》。山東文藝出版社。 雨云譯,E.H.Gombrich 著 (1993)。《藝術的故事》台北市:聯經。 侯篤生著,李魁賢譯(2001)。《里爾克傳》。台北市:桂冠。 保羅‧羅宏‧亞舜著,楊明敏譯(2002)。《佛洛伊德與女性》。台北市:遠流。 亞瑟‧丹托著,林雅琪、鄭慧雯譯(2004)《在藝術終結之後》。台北市:麥田。 封一函編(2003)。《超級寫實主義-Superrealism》。北京:人民美術社。 徐靜著(1992)。《心理自衛機轉》。台北市:水牛出版社。 柳鳴九主編(1990)。《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台北市:淑馨。 耿幼壯著(2003)。《視覺、軀體、文體-解讀西方藝術》。北京:人民美術社。 高宣揚著(1999)。《佛洛伊德主義》。台北市:遠流。 陳秋瑾著(1995)。《現代西洋繪畫的空間表現》。台北市:藝風堂。 張朝輝編著(2002)。《西方藝術與性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 張堅、王曉文譯(1988)。《現代藝術和現代主義》。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曾長生著(2000)。《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市:藝術家。 楊夢茹譯(2004)。《天才的妻子-瑪塔‧佛洛伊德的一生》。台北市:台灣商務。 熊哲宏著(2000)。《心靈深處的王國-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滕立平譯(1995)。《現代主義失敗了嗎?》。台北市:。遠流。 羅玉蕙譯(1999)。《咆哮山莊》。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尚‧拉普朗虛、尚-柏騰‧彭大歷斯著,沉志忠、王文基譯(2000)。《精神分析詞彙》台北市:行人出版社。
中文期刊
邢嘯聲譯。《巴爾蒂斯特輯-追求本質》。雄獅美術294期。 《巨匠美術週刊-達利》。第15期。
參考文獻
西文書目
Emily Bronte,(1995),Wuthering Heights,Printe in England,Penguin.
中文書目
王建琪主編(2002)。《薩爾瓦多‧達利》。北京:科學出版社。 弗里茲‧李曼著,楊夢茹譯(2004)。《恐懼的原型》。台北市:台灣商務。 佛洛伊德著,楊韶剛譯(2004)。《佛洛伊德之性愛與文明》。台北縣:百善書局出版。 佛洛伊德著,劉慧卿、楊明敏譯(2004)。《論女性:女同性戀案例的心理成因及其他》。台北市:心靈工坊。 佛洛伊德著,高申春等譯(2003)。《夢的解析》。台北市:知書房。 佛洛伊德等著,蘇燕譯(1992)。《變態心理學》。台北市:水牛。 佛洛伊德著,彭舜、楊韶剛譯(2000)。《詼諧與潛意識的關係》。台北市:知書房。 佛洛伊德著,邵迎生等譯(2000)。《圖騰與禁忌》。台北市:知書房。 克拉夫特‧艾賓著,陳蒼多譯(2005)。《性病態-238個真實檔案》。台北縣:左岸文化。 余蓮著,林志明、張婉真譯(2004)。《本質或裸體》。台北縣:桂冠。 吳敏倫編(1992)。《性論》。台北市:台灣商務。 吳澤義著(1999)。《高爾培》。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波利揚‧艾森著,楊廣學譯(2003)。《性別與欲望》。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 車健全、車艷編著(2001)。《孤獨與寧靜》( 巴爾蒂斯傳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彼得‧蓋伊著,梁永安等譯(2002)。《佛洛伊德傳》(1-3)。台北縣:立緒文化出版社。 肯尼斯‧克拉克著,吳玟、甯延明譯(2004)。《裸藝術-探究完美形式》。台北市:先覺。 珍妮特‧榭爾德著,劉慧卿譯(2001)。《母性精神分析》。台北縣:心靈工坊。 陸揚著(2002)。《精神分析文論》。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陳英德、張彌彌合著(2002)。《巴爾杜斯》。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JeanLuc Chalumeau 著,陳英德、張彌彌合譯(2002)。《西方當代藝術史批評》。台北市:藝術家。 黃寶萍譯(2003)。《德爾沃》。台北市:藝術家。 琳達‧尼德著,侯宜人譯(1995)。《女性裸體》。台北:遠流。 張國清著(1996)。《後佛洛伊德主義》。台北市:楊智文化。 張耘著(2002)。《勃朗特姐妹傳》。中國:中國文聯出版社。 潘一禾著(2002)。《裸體的誘惑》。深圳:海天出版社。 默里‧斯坦因著,喻陽譯(2003)。《變形:自性的顯現》。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 讓‧克魯德‧考夫曼著,謝強、馬月譯(2003)。《女人的身體 男人的目光》。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