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一道(2002)。國民小學家長參與班級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王天苗(1993)。心智發展障礙兒童家庭需要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73-90。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校閱(1999)。單一受試者設計與分析。臺北市:五南。
王志全(2002)。坐好訓練在家長參與式早期療育個案上的應用。兒童福利期刊,2,83-101。王妙如(2004)。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校教育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王國羽(1996)。身心障礙兒童早期療育政策的相關理論模式與台灣法令之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333-350。方朝蕙(2001)。早期療育服務模式與家庭中心理論之探討。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主編,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學生論文集。臺北市: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
內政部(2004)。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臺北市:內政部。
伍鴻麟(2001)。桃園縣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及親師互動情形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振宗(2003)。國小音樂班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李麗雲(2003)。早期療育福利需求調查─以臺南市為例。發表於第四屆全國早期療育相關服務成果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花蓮市: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杜正治譯(1994)。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林美珠(2001)。親子遊戲治療訓練之個案研究─一位母親之改變歷程。花蓮師院學報,12,23-48。林寶貴(2000)。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周文麗(2000)。美國早期介入服務的立法保障及早期介入服務的過去與未來。發表於中外早期療育服務經驗交流研討會。臺北市:社會局。
周甘逢、劉冠麟譯(2003)。教育心理學。臺北市:華騰。
柯平順(1995)。嬰幼兒特殊教育。臺北市:心理。
施怡廷(1998)。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對兒童照顧需求之研究。國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徐桂蓮(1994)。臺北市幼兒父母對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東華。
教育部(1999)。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特殊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郭煌宗(1997)。麻煩小天使─發展遲緩兒童的認識及其居家療育。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陳玉鳳(2004)。正常年長手足對國小智能障礙兒童家務工作教導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陳淑芬(2002)。早期療育之家長參與。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主編,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學生論文集。臺北市: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許天威(2003)。個案實驗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許曉玲、熊秉荃、黃佩玲(1994)。運用「護理人員─雙親溝通模式」提升一位自閉症患孩及其母親的適應能力。護理雜誌,41(1),59-66。
傅秀媚(1996)。特殊幼兒教育診斷。臺北市:五南。
傅秀媚譯(1998)。嬰幼兒特殊教育:出生到五歲。臺北市:五南。
黃世鈺(1998)。特殊幼兒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黃聿芝(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黃志雄(2003)。特殊兒童家庭支持與家長參與。特教園丁,19(2),8-15。黃美香(2003)。高雄縣市公私立幼稚園家長參與班級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黃俊偉(1998)。早期介入服務模式之探討。特教園丁,13(4),3-7。
黃淑文(2000)。早期療育服務介入對心智障礙兒童家庭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黃微雅(2004)。國民中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黃意舒(1996)。兒童行為觀察法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黃麗娥(1999)。臺北市發展遲緩幼兒家長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曾睡蓮(2004)。家長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現況及其問題之探討─以高雄市立成功啟智學校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楊惠琴(1999)。國小資優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詹月菁(2002)。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家長參與子女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萬育維、莊凰如(1995)。從醫療與福利整合的角度探討我國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療育制度之規劃。社區發展季刊,72,48-61。瑞復益智中心(譯)(2000)。嬰幼兒評量、評鑑及課程計畫系統(第一冊)(原作者:Bricker, D., Cripe, J.&Slentz, K.)。臺北市:心理。
新竹縣政府社會局。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在宅服務實施計畫。2005年12月11日,取自:http://social.hchg.gov.tw/societysatic/doc/08-1/03.doc
廖季英(2004)。家長參與班級幼兒遊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臺北縣政府社會局(2005)。家有遲緩兒療育免費送到家。2005年12月11日,取自:http://www.tpc.gov.tw/tpc/apsys/pa/pa108show2.cfm?mno=22413
鄭束靜(2003)。國小舞蹈班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鄭佳玲(1999)。台南市幼稚園教育「家長參與」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劉曉娟(2002)。中部地區國中啟智班家長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蔡良油(2004)。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小實施班親會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蔡昆瀛(2005)。活動本位教學在學前融合教育之應用。國教新知,52(3),12-19。蔡淑桂(2002)。發展遲緩幼兒之家長親職教育實施成效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教育類,15,363-386。
盧明(譯)(2001)。活動本位介入法:特殊幼兒的應用與教學(原作者:Bricker, Diane., Pretti-Frontczak, K.& McComas, N.)。臺北市:心理。
盧焜煌(2002)。國民小學班級家長參與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薛明瑤(2003)。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謝宜倫(2002)。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個案研究─以高雄市太平國小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鍾青珍(2004)。一所學前特教班教師教學的改變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譚德玉(2000)。國中資優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蘇佳玲(2003)。家庭教育的介入模式及策略─從親子溝通談起。兒童福利期刊,5,157-168。英文部分
Bailey, D. B.,& Simeonsson, R. J.(1988).Home-based early intervention. In Odom, S. L.& Merle, B. K.(Eds), Early intervention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handicaps(pp.199-216). Baltimore : Paul H. Brookes.
Beirne-Smith, M., Patton, J.,& Ittenbach, R.(1994). Mental retardation. NY : Merrill.
Bricker, D. D.(1986). Early education of at-risk and handicapped infants, toddlers, and preschool children. London :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Bricker, D.,& Pretti-Frontczak, K.(2004). An activity- based approach to early intervention(3rd ed.). USA : Paul H. Brookes.
Brookes.Odom, S. L.,& Karner, M. B.(1988). Early intervention for infant and children with handicaps. Baltimore : Paul H. Brooke.
Dunst, C. J.,& Bruder, M. B.(2002). Valued outcomes of service coordination, early interven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s. Exceptional Childern, 68(3), 361-375.
Dunst, C. J., Johanson, C., Trivette, C. M.,& Hamby, D.(1991). Family-oriented early interventio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 family-centered or not? Exception Children, 58, 115-126.
Farran, D. C.(1990).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with disadvantaged and disabled children : a decade review. In Meisels, S. J.,& Shonkoff, J. P.(Eds.), Handbooks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p501-539). NY : Cambridge University Rress.
Heward, W. L.(1996). Exceptional children –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NJ : Merrill.
Lindeman, D.,& Woods, J. Family-guided approaches to collaborative early-intervention training and services. October 1, 2005, from http://www.parsons.lsi.ku.edu/facets/
Losardo, A., & Bricker, D. D. (1994). Activity-based intervention and direct instruction: A comparison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98, 744-765.
Mclaughlin, P. J.,& Wehamn, P.(1992).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 a handbook for best practices. Boston : Andover Medical Pub.
Meisels, S. J.(1989).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in the nine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59, 451-460.
Noonan, M. J.,& McCornick, L.(1993). Early intervention in nature environment – method and procedures. Baltimore : Paul H.
Osborne, S., Garland, C.,& Fisher, N.(2002). Caregiver training : changing minds, opening doors to inclusio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14(3), 43-53.
Patton, M. Q.(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2nd ed.). CA : Sage Publications, Inc.
Schopler, E.,& Mesibov, B.(1984). The effect of autism on family. NJ : Plenum.
Simeonsson, R. J.(1990).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prevention in early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15(2), 124-134.
Swick, K.(1987). Perspective on understanding and working with families. Champaign. IL. Stipes.
Turnbull, A. P.,& Turnbull, H. R.(2000). Families, professionals, and exceptionality : collaborating for empowerment(4nd ed.). NJ : Prentice-Hall.
White, K. R., Taylor, M. J.& Moss, V. D.(1992). Does research support claims about the benefits of involving parents in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 91-125.
Widerstrom, A. H., Mowder, B. A.,& Sandall, S. R.(1991). At-risk and handicapped newborn and infants : development,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NJ : Prentice Hall.
Ysseldyke, J. E., Algozzine, B.,& Thurlow, M. L.(1992). Critical issues in special education(2nd ed.). NJ : Houghton Mifyf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