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05: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趙威宜
研究生(外文):Wei-Yi Chao
論文名稱:台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現況與需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Needs of Professional Teams for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指導教授:張世彗張世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H-HUI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專業團隊特殊教育教師重要性時間感變異量資源班特殊班
外文關鍵詞:Professional Teams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futuredat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206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6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8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之現況、滿意程度、參與程度以及面臨的困難。研究採調查法,對象為126名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與特殊班之特教老師,以自編之「台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之現況與需求調查研究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多元回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得到以下結論:
一、特教老師大致了解專業團隊運作的基本內容,惟對於尋求專業人員到校服務所提供的服務時間感到不足。
二、特教老師對專業團隊運作抱持正向的態度,亦能肯定自己在專業團隊中的角色地位,並認同專業之間的合作關係與將專業建議融入教學的重要性。
三、特教老師對於專業團隊運作之參與程度為中等程度,在「專業成長」之參與程度較高,其次為「融入教學」,在「專業合作」之參與程度較低。
四、特教老師在參與專業團隊運作時所面臨的困難,主要在於「溝通問題」與「行政支援」兩方面。而不同性別、服務年資、學歷背景、特教背景、具普通教師經歷之特教老師,在面臨困難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性別、服務年資、學歷背景、特教背景、具普通教師經歷之特教老師,在專業團隊運作之了解、態度及參與程度上沒有顯著差異。
六、特教老師對專業團隊運作的滿意程度,可解釋其參與程度的變異量,意即具有預測效果。其中又以對「專業合作」向度之的預測效果較高。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發現,提出對教育行政單位、師資訓練單位、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及未來研究等五方面的相關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satisfaction, participation and difficulties of elementary special teachers in professional teams in Taipei City.
The self-constructed questionnaire "The particip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ofessional teams" was used in this survey study. The sample was drawn from 126 elementary special teachers of resource room class and special education class in Taipei City.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t-test, one-way ANOVA, Chi-square test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conception of professional teams,but they do not feel enough about the time of professional teams’ service.
2. The special teachers have a posit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professional teams, their roles in the professional teams,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inclusion of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the teaching.
3.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of special teachers in the professional teams is on the average. The highest domain they participate is "professional growth"、 , "integrating therapies into instruction" is next, and the lowest is "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4. The difficulties special teachers encounter in the professional teams service is mainly in "communic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pecia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sex, the number of years of teaching,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of contact with the disabilities.
5.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atisfaction and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among specia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age, the number of years of teaching, and experience of contact with the disabilities.
6. The satisfaction of special teachers toward professional teams service can explain of the participa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 domain assumes a better forecast effect.
Further discussion wa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onal agency , teacher-training agency, school, special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offered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專業團隊的定義與發展……………………………… 9
第二節 校園中專業團隊提供之服務 ……………………… 13
第三節 專業團隊之運作模式 ……………………………… 25
第四節 專業團隊合作服務的模式與原則 ………………… 31
第五節 專業團隊運作之相關研究 …………………………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5
第四節 研究程序 …………………………………………… 5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特教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之現況分析 …………… 54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特教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之現
況與需求之差異分析 ……………………………… 70
第三節 國小特教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現況之「滿意程
度」對 其「參與程度」之預測分析 …………………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86
第二節 建議 ………………………………………………… 89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95
英文文獻 ………………………………………………………………97
附錄
附錄(一) 九十三學年度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與集中式
特教班學生人數概況表……………………………… 100
附錄(二) 訪談紀錄…………………………………………………106
附錄(三) 接受訪談人員……………………………………………112
附錄(四) 台北市國小特教專業團隊中相關專業人士參與運作
之現況與需求調查問卷(專家意見)…………………113
附錄(五) 台北市國小特教專業團隊中相關專業人士參與運作
之現況與需求調查問卷(正式問卷)…………………125








圖 次
圖2-3-1 國民義務教育階特殊教育專業團隊服務流程 ……………30
圖3-1-1 研究架構圖 …………………………………………………42
圖3-4-1 研究流程圖 …………………………………………………52
































表 次
表2-2-1 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的專業服務重點說明 … 24
表2-3-1 不同專業團隊運作模式的比較 ……………………… 28
表2-3-2 專業團隊在醫療模式與學校本位之差異 …………… 29
表2-5-1 特殊教育相關專業團隊文獻整理 ……………………… 41
表3-2-1 臺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現況與需
求調查正式問卷調查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 43
表3-3-1 臺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現況與需
求調查 ………………………………………………… 47
表3-3-2 問卷內容效度之學者專家名錄 ……………………… 48
表3-3-3 滿意程度量表之信度分析 …………………………… 48
表3-3-4 參與程度量表與專業成長、融入教學、專業合作三
向度內部ㄧ致性α係數 ……………………………… 49
表4-1-1 班級學生接受過特殊教育專業團隊提供的專業服務
之次數與比率 ………………………………………… 55
表 4-1-2 任教班學生接受過特殊教育專業團隊所提供的相關
專業服務類型 ………………………………………… 55
表4-1-3 在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會議中,出席出席的相關
專業人士 ……………………………………………… 56
表4-1-4 在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會議中,提供相關專業服
務建議 ………………………………………………… 56
表4-1-5 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中相關專業人士的服務執行方式 …57
表4-1-6 提供巡迴服務的專業人士……………………………… 57
表4-1-7 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中專業人士的來源………………… 58
表4-1-8 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中專業人士最常使用的服務場所 …58
表4-1-9 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中專業人士常使用的服務方式 ……59
表4-1-10 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中專業人士接案前常用的評量
方式 …………………………………………………… 59
表4-1-11 學校中特殊教育專業團隊的運作模式 …………………59
表4-1-12 在專業團隊合作中,特教班教師與相關專業人士間
的合作方法 …………………………………………… 60
表4-1-13 學校學生每週接受各項相關專業服務的總時數 ………61
表4-1-14 學生多利用哪種時段接受相關專業服務 ………………61

表4-1-15 在專業團隊的相關專業服務中,提供服務的時數最
長…………………………………………………………61
表4-1-16 所提供的服務成效最好的專業人員 ……………………62
表4-1-17 認為該專業人士所提供的服務成效最好之理由 ………62
表4-1-18 特教老師對「目前殊教育專業團隊運作現況的滿意
程度」分量表各題得分之排序 ……………………… 65
表4-1-19 特教老師在「參與程度」分量表各向度之平均數、
標準差 ………………………………………………… 66
表4-1-20 為特教老師在「參與程度」分量表各題得分之排序 ……67
表4-1-21 特教老師在參與專業團隊運作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
之勾選情形 …………………………………………… 68
表4-2-1 不同性別之特教老師在「滿意」得分差異比較 …………70
表4-2-2 不同性別特教老師在「參與程度」各向度得分差異
比較 …………………………………………………… 71
表4-2-3 不同性別之特教老師對專業團隊運作現況的面臨困
難勾選情形 …………………………………………… 72
表4-2-4 不同年資之特教老師在「滿意程度」得分差異比較 ……73
表4-2-5 不同服務年資之特殊教育教師在對專業團隊運作
現況的「參與程度」各項度得分之差異情形 …………74
表4-2-6 不同學歷背景之特殊教育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現
況滿意程度得分 ……………………………………… 75
表4-2-7 不同學歷之特殊教育教師的「參與程度」量表得
分之情形 ……………………………………………… 75
表4-2-8 不同學歷之特殊教育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現況面
臨困難勾選之情形 …………………………………… 76
表4-2-9 不同特教背景之特殊教育教師在滿意程度得分之
情形 …………………………………………………… 77
表4-2-10 不同特教背景之特殊教育教師在參與程度得分之
情形 …………………………………………………… 78
表4-2-11 不同特教背景之特殊教育教師在面臨困難勾選之
情形 …………………………………………………… 79
表4-2-12 不同教學經驗之特殊教育教師在滿意程度得分之
情形 …………………………………………………… 80
表4-2-13 不同教學經驗之特殊教育教師在參與程度得分之
情形 …………………………………………………… 81
表4-2-14 不同教學經驗之特殊教育教師在面臨困難勾選之
情形 …………………………………………………… 81
表4-3-1 「滿意程度」與「參與程度」及其分量表之雙變
數相關分析摘要 ……………………………………… 84
表4-3-2 特教老師對專業團隊的滿意程度預測參與程度及
其分量表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84
中文文獻
王天苗(民88)。迎向二十一世紀的障礙教育。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迎千禧談特教,p1-26。台北市。
王雅瑜、李淑貞、孫世恆、王慧儀、白偉男、林素華、鄭振璋、戴似芳(民90)。台灣地區身心障礙學生之物理治療專業服務現況調查。物理治療,26(6),p277-289。
王武義(民94)。高雄市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服務現況及其成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民91)。社會福利策劃與管理。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編印。
台北市教育局(民90a)。台北市身心障礙教育工作手冊。台北市教育局。
台北市教育局(民90c)。台北市八十九學年度特殊教育評鑑(身心障礙類)報告。台北市:教育局。
江煒堃(民92)。特殊教育專業團隊運作現況及需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璧瑞(民93)。高雄縣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服務現況。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民86)。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華總(一)字第八六00一一九0號令修正公佈。
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民88)。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七日教育部台(八八)參字第八八00八0一二號令訂定發布。
汪宜霈、王志中(民91)。高雄市身心障礙兒童專業團隊中之職能治療。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0,p75-94。
李重毅(民91)。國中資源班教師參與團隊合作所需專業知能之調查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重毅(民92)。特教教師在專業團隊中的腳色及能力需求。障礙者理解,2003,3(1),p47-53。
林寶貴主編(民89)。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心理出版社。
國科會(民88)。身心障礙相關專業人員專業整合研習會手冊。行政院國科會主辦,林寶貴等編著。
林韋宏、張哲豪(民86)。職能治療師在台灣特殊學校與機構之現況初探。職能治療學會雜誌,15,p25-31。
林宏熾(民93)。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之正思與省思。特教園丁,20(2),p35-51。
施孜姿(民92)。台中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學生對專業團隊服務滿意度及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民87)。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教育部台(八七)參字第八七一0 五七二六六號令修正公佈。
孫世恆、王天苗(民91)。物理治療在學校系統運作之模式與展望。物理治療,27(5),p256-267。
張蓓莉(民88)。專業人員間之合作溝通。載於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主辦,專業整合問題與對策研討會會議記錄,p18-26。台北市。
鈕文英(民87)。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之制定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許天威、宋明君(民87)。專業團隊合作是學校輔導工作的坦途。輔導通訊,55,p53-59。
莊妙芬(民85)。整合的服務趨勢---特殊教育之相關專業服務。國教之友,48(1),p5-8頁。
莊妙芬、陳采緹(民92)。從專業整合談專業團隊服務之模式與運作。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特殊教育資源整合,p39-55。台北市。
陳明德(民93)。關專業人員在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中的角色。特教園丁,19(3),p35-42。
陳素苓(民93)。特殊教育專業團隊運作現況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姿秀、曹淑珊(民86)。物理治療師在啟智學校中的角色。特教園丁,12(4),p15-21。
教育部(民93)。九十三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台北市:教育部編印。
曾進興(民88)。也談專業團隊—兼談語言治療人力資源。特教新知通訊,6(3),p1-4。
曾美娟(民92)。台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參與專業團隊運作現況調查研究。台灣師大特殊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黃詩敏(民93)。學校本位專業團隊服務模式發展歷程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葉明華(民90):國民小學運用團隊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蓓英(民90)。身心障礙之專業團隊服務。障礙者理解,2001,1(2),p23-26
楊俊威(民92)。特殊學校專業團隊服務之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俊威(民92)。特殊教育中的專業團隊服務。屏師特殊教育,6,p1-9。
楊敏芸(民93)。中部地區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模式:直接與間接服務之相關研究。: 臺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華芳、李韻屯、林麗琴、吳雪玉、吳毓敏、陳錦瑩、毛佩君、蕭淑芳、曾政琪、湯明漢、李惠玲、李佳蓉、陳昭慧、陳雅玲、徐中盈、陳藍萍、白淑娥、邱重賢、鄭玉疊(民86)。物理治療對在家教育學童之成效。中華物療誌,22(1),p35-52。
廖華芳(民87)。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專業團隊合作模式。中華物療誌,23(2),p127-140。
廖華芳、劉淑玉、黃惠聲、林麗英、楊素端等(民87)。跨科技專業整合早期療育模式輔導教養院初步研究。中華物療誌,23(1),p12-22。
廖華芳、李靜芬、黃惠聲(民90)。台北縣特殊教育三年專業團隊運作模式之成果,中華物療誌,26 (3),p147-158。
廖凰伶(民89)。談特殊教育裡的專業團體合作。班級經營,4(4),p 29-34。
蔡昌原(民90)。國小啟仁班實施專業團隊服務模式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斐文(民92)。啟智學校教師參與專業團隊合作之基本能力的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蕭夙娟、王天苗(民87)。國中小啟智班實施專業整合之意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季刊,16,p131-150。
顏秀雯(民90)。以教師為個案管理員的專業團隊運作---以一個國小為例。台灣師大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鈞令(民88)。台北市學校體系專業團隊之運作。載於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主辦:專業整合問題與對策研討會會議記錄,p53-56。
羅鈞令、楊國德(民88)。台北市學校體系職能治療服務模式之發展。職能治療學會雜誌,7,p67-79。
羅鈞令、褚增揮、施陳美津、施杏如、林清良、毛慧芬、黃曼聰、張志仲、呂淑貞、吳錦喻(民90)。我國職能治療人力現況與分析。職能治療學會雜誌,19,p9-21。
羅湘敏(民90)。特殊教育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的理念、模式和運作之探討。特殊教育文集(三)。p205-242。

英文文獻
McNamara & Hollinger(2003).Intervention-Based Assessment:Evaluation Rates and Eligibility Findings. Exceptional Children, Vo.l69 , No.2 , pp.181-193
Bigge, J. L.,& Stump, C.S.(1999).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fo r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Wadsworth Publishing.
Co. Bondurant-Utz,J.A. ,& Luciano, L.B.(1994). A practical guide to infant and preschool assessment in special education. (pp.59-71).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hency, D.,& Muscott , H.(1996). 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 for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abilities through responsible inclusion. 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 , 40 (3),109-116.
Dixie, S.H. (2000). The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IEP requirements under IDEA97.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3 (4),195-204.
Dodge, H. P., & Mallard, A. R. (1992).Social skill training using a collaborative service delivery model.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 23, 130-135.
Dunn, W., (1991). Integrated related service. In L.H. Meyer, C . A.Peak, & L. Brown (Eds.), Critical issue in the lives of people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pp.353-377)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Enderby, P., Davies , P.(1989).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planning a service to meet the needs. British Journal of Disorders of Communication 1989 : 24 (3) ,301-331.
Espin,C.A.,Deno,S.,& Albayrak-Kaymak,D.(1998). Individualized problems in resource and inclusive settings: How individualized Are they?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2 (3),164-174.
Eric L. Robinson(2002).What is the School Psychologist’s Role in Gifted Education ? Gifted Children Today , Fall 2002 , Vol.25 , No.4 ,pp.34-37.
Fidler,D.J., Hodapp ,R.M.,& Dykens,F.D.(2001). Behavioral phenotypes and special education:Parents report of educational issues for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Prader-Willi syndrome and Williams syndrome .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6 (2),195-204.
Golin, A. K., & Ducanis, A J. (1981).The interdisciplinary team. London : Aspen.
Hanft,B.E.,& Anzalone,M.(2001). Issue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eparing and supporting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in early childhood . Infant and young children ,13 (4),67-78.
Hylton,J., Reed, P.,Hall, S.,& Cicirello, N.(1987). The role of the physical therapists and the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in the school setting.(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18 190).
Jeschke,T.A.(1994). Special education : Program evaluation .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75 503)
Kovanen ,P.S.(2001).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child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 24 (1) , 25-34.
Mcloughlin,J.A.,& Lewis, R.A.(2001).Assess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Merrill:Prentice-Hall.
Mcwilliam,R.A(1995).Integration of therapy and consultative special education: A continuum in early intervention, Infant and young children/April , 29-38.
Orelove, E. P. & Sobsey, D. (1991). Educating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 A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 (2nd ed.).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Orelove,F.P.,& Sobsey,D.(Eds).(1996).Educating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A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 Baltimore: Paul H.Brookes.
Perry,D.F., Greer, M.,& Goldhammer,K.(2001). Fulfilling the promise of early intervention:Rates of delivered IFSP services.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 24 (2) , 90-102.
Pretti-Frontczak.K.,& Bricker,D.(2000).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lane goals and objectives .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 23 ( 2) , 92-105.
Rainforth,B.J,& York-Barr,J.(1997). Collaborative teams for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Integrating therapy and educational services. Baltimore : Paul H. Brookes .
Reiter,S.(2000). Society and disability:A model of support in special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 , 32 (8) , 1-14 .
Smith,P.D.(1990). Integrating related services into programs for students withservice and multiple handicaps: Kentucky systems change projec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4679)
Thomas,S.T.,& Hawke,C.(1999). Health-Care service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 32 (4),226-237.
Westling, D.L., & Fox, L.(1995).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New York: Merrill.
Westling, D.L., & Fox, L.(2000).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2nd ed.).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Wolery,M.,Brashers,M.& Neitzel,J.(2002). Ecological congruence assessment for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routines: Identifying goals and intervention practices in childcare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 22 ( 3) ,131-142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莊妙芬(民85)。整合的服務趨勢---特殊教育之相關專業服務。國教之友,48(1),p5-8頁。
2. 許天威、宋明君(民87)。專業團隊合作是學校輔導工作的坦途。輔導通訊,55,p53-59。
3. 孫世恆、王天苗(民91)。物理治療在學校系統運作之模式與展望。物理治療,27(5),p256-267。
4. 林宏熾(民93)。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之正思與省思。特教園丁,20(2),p35-51。
5. 林韋宏、張哲豪(民86)。職能治療師在台灣特殊學校與機構之現況初探。職能治療學會雜誌,15,p25-31。
6. 李重毅(民92)。特教教師在專業團隊中的腳色及能力需求。障礙者理解,2003,3(1),p47-53。
7. 汪宜霈、王志中(民91)。高雄市身心障礙兒童專業團隊中之職能治療。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0,p75-94。
8. 王雅瑜、李淑貞、孫世恆、王慧儀、白偉男、林素華、鄭振璋、戴似芳(民90)。台灣地區身心障礙學生之物理治療專業服務現況調查。物理治療,26(6),p277-289。
9. 陳明德(民93)。關專業人員在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中的角色。特教園丁,19(3),p35-42。
10. 陳姿秀、曹淑珊(民86)。物理治療師在啟智學校中的角色。特教園丁,12(4),p15-21。
11. 曾進興(民88)。也談專業團隊—兼談語言治療人力資源。特教新知通訊,6(3),p1-4。
12. 楊蓓英(民90)。身心障礙之專業團隊服務。障礙者理解,2001,1(2),p23-26
13. 楊俊威(民92)。特殊教育中的專業團隊服務。屏師特殊教育,6,p1-9。
14. 廖凰伶(民89)。談特殊教育裡的專業團體合作。班級經營,4(4),p 29-34。
15. 羅鈞令、楊國德(民88)。台北市學校體系職能治療服務模式之發展。職能治療學會雜誌,7,p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