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9 08: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晃昇
研究生(外文):Li Huang Sheng
論文名稱:中美兩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United States
指導教授:王保進王保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 Baojin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4
中文關鍵詞:高等教育評鑑制度比較研究法
外文關鍵詞:Higher EducationEvaluation SystemComparative Stud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4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本研究旨在比較中美兩國的高等教育評鑑制度。首先探討高等教育評鑑之脈絡、內涵與模式;其次瞭解中美兩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的發展沿革、實施現況及其內涵;接著比較中美兩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的發展沿革、實施現況及其內涵;最後根據比較分析的結果,對我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的未來發展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決策之參考。
本研究以G. Z. F. Bereday比較研究法進行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在中美兩國均受到社會大眾及政府機關的重視。
二、中美兩國政府在評鑑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
三、中美兩國在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發展的成熟度有所差距。
四、中美兩國皆設有高等教育評鑑的專責單位,然而其性質仍有所差異。
五、中美兩國在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的系統化與制度化上仍有明顯差距。
六、中美兩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的宗旨與目的上皆由績效導向轉變為改進導向。
七、中美兩國高等教育評鑑的方法與過程中皆包括了內部的自我評鑑及外部的實地訪視,
且皆強調評鑑過程中的公正性。
八、中美兩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的內容與標準皆會因評鑑的性質而有所不同。
九、中美兩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結果處理的方式大致相同。
十、中美兩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結果運用的方式有所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我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發展上的相關建議,供做有關單位進行決策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United States. The first, to confer train of thought, intension and model in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e second, to understand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intens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United States. The next, to compare development,present situation and intens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United States.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propose the concrete suggestion of our evaluatio
-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
This study, by adopting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developed by G. Z. F. Bereday, has led to following conclusions.
1.Both of Taiwan and United States are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people and government bodies.
2.The roles of Taiwan and United States in the evaluative process are not the same.
3.It has disparity in the maturity of development between Taiwan and United States.
4.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ll set up the professional unit of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but property is different.
5.Systemat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United States have obvious disparity.
6.The purpose of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both transferred performance direction into improvement direction.
7.The method and process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United States both include self-evaluation inside and on-site visit,and both emphasize justice in evaluation process.
8.The content and standard of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f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all be different to some extent because of property.
9.Way to deal with the result are both the same.
10.The method of the result using are different.
Based on the major findings, the study provides suggestion for reference of policy-making and the further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
第三節 研究架構…………………………………………………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重要名詞釋義………………………………12

第二章 高等教育評鑑之脈絡、內涵與模式
第一節 高等教育評鑑之脈絡……………………………………15
第二節 高等教育評鑑之內涵……………………………………20
第三節 高等教育評鑑之模式……………………………………30

第三章 我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發展與現況
第一節 我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發展…………………………47
第二節 我國大學綜合校務評鑑之現況…………………………56
第三節 我國大學學門評鑑之現況………………………………73

第四章 美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發展與現況
第一節 美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發展…………………………89
第二節 美國大學綜合校務評鑑之現況…………………………94
第三節 美國大學學門評鑑之現況……………………………..120

第五章 中美兩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比較
第一節 評鑑發展沿革之比較…………………………………149
第二節 評鑑實施現況之比較…………………………………154
第三節 評鑑內容之比較………………………………………15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75
第二節 建議……………………………………………………18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85
英文部分…………………………………………………………190
壹、中文部分
王保進(民82)。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王保進(民86a)。大學教育評鑑之內涵分析。載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頁161-217)。
臺北市:五南。
王保進(民86b)。大學評鑑模式(二)----品質保證制度。載於陳漢強編,大學評鑑(頁
257-296),臺北市:五南。
王保進(民91a)。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模式之內涵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1,頁52-62。
王保進(譯)(原作者:H.R.Kells)(民91b)。大學自我評鑑。臺北市:
正中。
王保進(民92a)。規劃成立辦理大學評鑑事務之財團法人專責單位案。臺北市:教育部。
王保進(民92b)。主要國家高等教育評鑑制度暨我國資訊學門評鑑制度之規劃。臺北市:高
等教育出版社。
王保進(民93a)。從標準到標竿:主要國家高等教育評鑑標準發展對我國之啟示。載於臺灣
師範大學(編):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頁95-115)。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
王保進(民93b)。從專業評鑑機構標準發展檢視我國大學評鑑標準。載於暨南國際大學
(編):「第六屆海峽兩岸高等教育研討會-高等教育品質管理機制」論文集(頁81-
96)。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王保進與王麗芬(民 87)。美國「全國師範教育認可審議會(NCATE)」認可模式對我國師
資培育評鑑的啟示。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1-34。
王乃三、張文昌(民89)。醫學院醫學系之審核與定期評鑑之標準研究報告書。教育部(醫
學教育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王麗芬(民87)。大學校院教育學程自我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牟宗燦(民92)。大學評鑑的實踐與挑戰。發表於「私校中程校務發展計畫評鑑制度」研討
會。臺北:華梵大學。
何卓飛(民86)。兩岸大學評鑑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余玉照(民85)。我國大學評鑑之過去與未來。載於教育部主編:八十四學年度大學校院教
育評鑑座談會論文(頁13-23)。臺北市:教育部。
吳秉恩(民94)。強化競爭、促進整合、前瞻發展,輔仁大學通過AACSB國際認證。高教簡
訊,171。臺北市:教育部。
呂慧芳(民93)。績效評估運用在大學評鑑制度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天祐(民92)。教育行政學。臺北市:心理。
林天祐(民93)。專業的教育評鑑實施過程與方法。陳明印(主持人),教育評鑑專業化。現
代教育論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洪雯柔(民89)。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臺北市:揚智。
秦夢群(民87)。台灣大學評鑑制度的分析與檢討。載於胡悅倫主編,海峽兩岸大學教育評
鑑之研究(頁107-133)。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民86)。美國師資培育評鑑制度及其對我國之啟示。載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
(頁423-476)。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民81a)。八十一年至八十四學年度國立大學校院中長程發展計畫綜合報告。高教簡
訊特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1b)。八十一年至八十四學年度私立大學校院中程校務發展計畫訪視報告。高教
簡訊特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5)。教育部大學教育評鑑計畫草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6)。八十六學年度大學綜合評鑑試辦計畫評鑑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7)。八十六學年度大學綜合評鑑試辦計畫評鑑報告總說明。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9)。大學評鑑制度之檢討及其預算執行情形專案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1a)。大學校院教育學程評鑑作業要點。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1b)。管理學門規劃與實施評鑑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2)。「大學管理學門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期末評鑑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3a)。九十三學年度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劃評鑑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3b)。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執行說明記者會簡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3c)。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評鑑作業要點。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4a)。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計畫執行暨評鑑結果公布說明。臺北
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4b)。九十四年度大學校院師資培育中心評鑑受評學校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無日期)。醫學院評鑑委員會-本會緣起。民94年4月12日,取自:
http://www.nhri.org.tw/nhri_org/mc/home.htm
國家衛生研究院(無日期)。醫學院評鑑委員會-評鑑辦法。民94年4月12日,取自:
http://www.nhri.org.tw/nhri_org/mc/home.htm
國家衛生研究院(無日期)。醫學院評鑑委員會-評鑑準則。民94年4月12日,取自:
http://www.nhri.org.tw/nhri_org/mc/home.htm
陳舜芬(民82)。大學評鑑。載於大學教育改革促進會主編,台灣高等教育白皮書(頁129-
133)。臺北市:時報文化。
陳漢強、蘇錦麗(民82)。大學評鑑委託公正學術團體辦理之研究與評估。教育研究資訊,1
(5),69-83。
陳漢強(民83)。評鑑,載於葉學志主編:教育概論(頁551-570)。台北:正中書局。
陳漢強(民86)。大學評鑑之哲學省思。載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頁3-22)。臺北市:五
南。
陳樹坤(民71)。美國大專院校認可制度之研究。教育計畫叢書之六九。臺北市:教育部教
育計畫小組。
陳銘偉(民93)。國小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標準建構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偉(無日期)。美國高等教育認証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民94年4月2日,取自: http://gradschool.ustc.edu.cn/ylb/zzjb/yjsjj/2004_1/content/pg1.htm
曾志朗(民90)。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曾淑惠(民93)。教育評鑑模式。臺北市:心理。
黃振球(民81)。大學如何實施行政人員評鑑。現代教育,27,3-18。
黃崑巖(無日期)。美國教育部國外醫學教育與認可委員會-會後報告。民94年4月5日,取
自http://www.high.edu.tw/01/1_5/%E6%9C%83%E5%BE%8C%E5%A0%B1%E5%91%
8A.htm
楊玉伊(民91)。師資培育機構評鑑標準建構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玉惠(民92)。大學學門評鑑制度規劃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淑妃(民90)。中美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比較研究。載於新竹師範學院(編):第八次教育
行政論壇論文集(頁406-426)。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蓋浙生(民94)。建構我國高等教育退場機制之檢視。發表於「大學評鑑、進退場機制與提
昇國際競爭力」學術研討會。臺北:私立淡江大學。
廖鴻裕(民90)。中英兩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比較研究。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南投縣。
潘慧玲(民94)。大學自我評鑑之蘊義與實際經驗:台灣師大案例分析。發表於「大學評
鑑、進退場機制與提昇國際競爭力」學術研討會。臺北:私立淡江大學。
劉維琪(民94)。美國大學評鑑認可制度介紹。高教簡訊,166。臺北市:教育部。
戴曉霞(民93)。大學評鑑的興起、模式與問題。發表於「反思台灣的(人文及社會)高教
學術評鑑研討會」,9月25-26日。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顏若映(民86)。大學評鑑之模式(一)---認可模式。載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頁219-
256),臺北市:五南。
蘇慧雯(民92)。臺北市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錦麗(民82)。論美國學校評鑑過程對我國的啟示。刊載於八十二學年度臺灣省公私立幼
稚園評鑑委員研討座談會手冊(頁55-89)。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蘇錦麗(民84)。大學學門評鑑試辦計畫成效評估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蘇錦麗(民86)。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蘇錦麗(民92)。美國大學校務評鑑認可標準之探析—以WASC為例。發表於「大學院校品質
指標建立之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臺北縣:淡江大學。
蘇錦麗(民93)。展望我國教育評鑑專業之發展。載於臺灣師範大學(編):教育評鑑回顧與
展望學術研討會(頁24-2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貳、英文部分
AACSB(1991). 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Retrieved April 28, 2005.
from http://www.aacsb.edu/accreditation/business/BusinessStandards
2000.pdf
AACSB(2003). Eligibility procedures and standards for business
accreditation. Retrieved April 28, 2005. from
http://www.aacsb.edu/accreditation/business/AACSBSTANDARDS-Jan05-
Final.pdf
AACSB(n.d.). The accreditation process. Retrieved April 28, 2005.
from
http://www.aacsb.edu/accreditation/process/documents/Accred_Process_StepByStep_Business.pdf
Becker, S. L.(1972). Evaluation of academic progra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hicago.
CHEA(1998). Recognition of accrediting organizations policy and
procedures. Washington, DC: 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HEA(2002). The fundamentals of accreditation: What do you need to
know. Washington, DC: 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oban, A. B.(1975). The medievial universities: Their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London: Methuen.
Cowen R.(1996). Introduction: Apex institution, statues and quality
control, In Cowen,R. (Ed.) The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pp.1-3) London: Kogan Page.
Cuttance, P.(1994).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systems.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 99-112.
Eaton, J. S. (2003). Accreditation and recogn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OECD forum on 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 manag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3-4 November
2003,Norway: Trondheim.
Frazer﹐M. (1992).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 A. Craft
(Ed.),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pp.9-25).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Green, D. (1994). Trends and issues. In A. Craft(E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in assur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pp.168-
177). London:The Falmer Press.
Kells, H. R. (1992). Self-regul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
multinational perspective on collaborative systems of quality
assurance and control.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Kells, H. R. (1995). Self-study processes﹕ A guide to self-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4th ed.). Phoenix﹐Arizona: Onyx
LCME(2003). 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s leading to the M.D. degree. Retrieved April 28, 2005.
from http://www.lcme.org/functions2004oct.pdf
LCME(n.d.). Overview: Accreditation and the LCME. Retrieved April
28, 2005. from http://www.lcme.org/overview.htm
LCME(n.d.). Accreditation procedures. Retrieved April 28, 2005. from
http://www.lcme.org/procedur.htm
MSA(2002a).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Eligibility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Philadelphia, PA: Middle States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econdary School.
MSA(2002b).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for institutional self-study. Philadelphia, PA: Middle
States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econdary School.
NCATE(1995).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schools, Colleges, and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NCATE.
NCATE(2002).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schools, Colleges, and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NCATE.
NACIQI(2003). National recognition of state approval agencies by the
U.S. secretary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Integrity.
NCA(2002). Accredi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
overview. Chicago, IL: North Centr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
NEASC(2005). 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Bedford, MA: New
England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 .
NWCCU(2003). Accreditation handbook. Redmond, WA:Northwest
Commission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wan, J.(1999). Developing a new quality assurance model for higher
education: update on trial. London: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SACS(2001). Principles of accreditation:Foundations for quality
enhancement. Decatur, GA: Souther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
USDE(2002). Accreditation in the US. Retrieved April 28, 2004. from
http://www.ed.gov/offices/OPE/accreditation/accredus.html.
USDE(2003). Accredi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Van Vught, F. A. (1994). Wester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In A.
Craft(E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in assuring quatity in
higher education(pp.3-17). London﹕The Falmer Press.
WASC(2001). Handbook of accreditation. Alameda, CA: 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