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06: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麗美
論文名稱:「百年校史」課程實施的評鑑之研究-一位教師的歷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Evaluation in“100 years of school’s history”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 Case on a teacher’s passage
指導教授:陳仰天陳仰天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百年校史」課程實施評鑑教師
外文關鍵詞:“100 years of school’s history”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evaluationteach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3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十多年來,基於一種歷史的使命感,筆者從事鄉土歷史、社區口述歷史、學校百年歷史的調查、整理、研究工作。然後,將這些歷史資料,整合編成本校的「百年校史」校本課程,落實於日常學生的學習活動中。「百年校史」課程已經實施三年了,課程實施情形為何?是筆者所關注的問題。因此,本研究的目的為:以筆者一位教師的角度,評鑑「百年校史」課程實施的適切性為何?課程實施上的問題為何?具體建議為何?

評鑑「百年校史」課程實施的適切性之時,牽涉到教師、學生與課程實施三個部分。教師部分:需要探討教師對課程實施的觀點為何?對課程的意見為何?具備的專業知識為何?課程實施部分:需要探討課程設計為何?教學資源是否豐富?教學內容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部分:需要探討學生的學習成效為何?因此,本研究採用教師個別訪談、教室觀察、教師問卷調查、學生問卷調查等評鑑工具。

本研究發現:
1.具有課程實施調適觀的教師,如果能擔任學年的課程領導角色,有形無形之間,將會影響部分具有忠實觀的教師,或其他不同想法的教師。
2.教師合作的組織文化、教師專業知能的提升、教學資源的分享,有助於解決課程實施的困境。
3.教師透過研習、班際合作的班群教學、行動研究,有助於提升教師的專業。
4.低年級的教材設計適中。
5.教學資源豐富。
6.低年級的教學內容適中;高年級的教學內容困難。
7.越高年級的學生,覺得課程簡單或喜歡的比率,有下降的趨勢。

本研究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有關圖片、自編教材等的教學資源,需要學校行政編列預算經費。
2.教師可以發揮課程領導的角色,透過學年會議或相關的學習領域會議,帶領同儕教師研討課程,將有助於課程實施的成效。
3.為了提升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成效,有必要邀請高年級社會領域的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的修正、統整。
For the last ten years, due to my sense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I have been searching, collecting, analyzing, and studying rural country history, community oral history, and 100 years of school’s history. With the collected historical material, I have designed and compiled “100 years of school’s history”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learn them easily by daily action. “100 years of school’s history” curriculum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From a teacher’s point of view, I evaluated the suitability of “100 years of school’s history”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2.What is the problem of “100 years of school’s history”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3.What is the suggestion?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100 years of school’s history”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it is concerned with teacher ,student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ome analysis methods are adopted for the evaluation. These methods include interviewing teachers, observing classroom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A teacher with adaptabl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s able to influence other teachers’ perspective.
2. Teacher’s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ism, instruction is used to conquer problem o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3. Teacher’s teamwork, learning, action research is used to increas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teachers.
4.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 is proper to 1,2 class student.
5. The instruction resource is adequate.
6. The substance of instruction is proper to 1, 2 class students, but difficult for 5, 6 class students.
7. The rates of enjoying this curriculum for 5, 6 class students is declin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 has some suggestions:
1.The resource of Instruction must be supported by school.
2.Teacher’s leadership, meeting and conference will be helpful to implement curriculum.
3.The teamwork with 5, 6 class’s teacher of social field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learning effec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百年校史」課程 12
第二節 學校本位課程的評鑑 21
第三節 教師的課程領導與評鑑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評鑑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53
第三節 評鑑實施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3
第一節 九十三學年度教師課程實施的問卷調查 63
第二節 九十四學年度的教師個別訪談與教室觀察 72
第三節 九十四學年度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118
第四節 家長的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13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4
第一節 結論  134
第二節 建議  137

參考文獻  140
附錄一 「百年校史」(吾愛吾校)問卷調查(高年級教師) 145
附錄二 「百年校史」(吾愛吾校)問卷調查(中年級教師) 146
附錄三 「百年校史」(吾愛吾校)問卷調查(低年級教師) 147
附錄四 「百年校史」(吾愛吾校)問卷調查(六年級學生) 148
附錄五 「百年校史」(吾愛吾校)問卷調查(五年級學生) 149
附錄六 「百年校史」(吾愛吾校)問卷調查(四年級學生) 150
附錄七 「百年校史」(吾愛吾校)問卷調查(三年級學生) 151
附錄八 「百年校史」(吾愛吾校)問卷調查(二年級學生) 152
附錄九 「百年校史」(吾愛吾校)問卷調查(一年級學生) 153
附錄十 「百年校史」(吾愛吾校)家長問卷調查 154
附錄十一 「百年校史」(吾愛吾校)課程與教學的個別訪談表(各年級級任教師)(民國94學年度) 155
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5)。中小學家長參與及其與教育品質的關係。教育研究,135,81-91。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台灣歷史學會(2003)。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論文集。台北:稻鄉。
吳志堅(2003)。理性理解歷史:國小歷史教學的個案考察。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清山、林天祐(2003)。增權益能。教育研究,113,161。
吳翎君(2004)。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吳學明(1996)。鄉土史料與鄉土史教學。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南師範學院。195-207。
李秉穆(2003)。屏東縣里港國小百年發展史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合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周文欽(2002)。教育研究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
科特(John P Kotter)著。邱如美譯(2002)。領導人的變革法則。台北:天下遠見。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
高新建(1998)。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多樣性。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揚智文化。61-79。
高新建(1999)。外國推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緣由。教師天地,103,13-20。
高新建、單文經、游家政、蔡清田、王麗雲、張明輝等譯(2000)。革新的課程領導。台北:學富。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許雅涓(2001)。一位國小教師「課程實踐」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明貞(2003)。課程改革:反省與前瞻。台北:高等教育。
陳向明(2002a)。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向明(2002b)。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洪葉文化。
陳仰天(2004)。對「課程統整」的再省思:超越「分科」或「統整」的二元論思考。教育研究月刊,121,127-134。
陳美如(2004)。教師專業的展現與深化:教師課程領導之為何?如何?與限制。教育研究,126,19-32。
陳美伶(2002)。教務主任的課程領導:以一個國小教務主任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為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如、郭昭佑(2003)。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理念與實踐反省。台北:五南。
陳錦蓮(2003)。教務主任在課程改革脈絡中的課程領導。台北市教育局第四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成果彙編。頁389-403。
陳學志主譯(2004)。認知心理學。台北:學富。
陳麗華、吳麗君、黃永和、詹惠雪、葉興華合譯(2003)。課程發展:實務導引。台北:雙葉。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2005)。課程改革新論:教育現場虛實探究。台北:冠學文化。
黃政傑、張嘉育(1999)。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師天地,103,6-12。
黃幸美(1994)。兒童的類比推理與發展。教育與心理研究,17,477-506。
黃幸美(1995)。類比推理思考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教育研究資訊,3(3),l28-l42。
郭實渝譯(l996a)。美國幼稚園〜四年級歷史科課程標準:拓展兒童對世界時空的認識。台北:教育部。
郭實渝譯(l996b)。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探討美國經驗。台北:教育部。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編輯(2002)。成功的道路:第一屆成功大學校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
張佳琳(2004)。課程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清濱(2005)。教學視導與評鑑。台北:五南。
張新仁、邱上真、張酒雄、方吉正、莊麗娟、簡妙娟、鄭博真、吳慧珠、潘世尊、李長燦(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
張嘉育(1998)。認識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與教育創新。台北:揚智文化,23-47。
張嘉育、黃政傑(2000)。以課程評鑑永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頁135-165。
張煌熙(2005)。強化課程領導,追求教育卓越。國教新知,52(2),1-7。
張慧倩譯(1998)。7個天才團隊的故事。台北:天下文化。
張德銳、丁一顧、簡賢昌(2005)。優秀中小學校長辦學經驗之訪談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1,1-23。
甄曉蘭(2004)。課程理論與實務:解構與重建。台北:高等教育。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2003)。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委託。
歐用生(1993)。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修訂三版。高雄:復文。
歐用生(1994)。課程發展模式探討。再版。高雄:復文。
歐用生(1996)。課程與教學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 (2003)。課程領導的理論與實踐。教育研究,113,5-13。
歐用生(2004a)。教師聲音和主體。第十一屆課程與教學論壇學術研討會。屏東師範學院。
歐用生(2004b)。課程領導:議題與展望。台北:高等教育。
歐用生、楊慧文(1998)。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兩岸觀點。台北:五南。
劉玉玲(2003)。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桂冠。
蔡清田(2002)。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台北:五南。
蔡清田、魏宗明、許朝信、吳宗雄、李光榮、柯禧慧合譯(2002)。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台北:五南。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心理。
蔡麗美總編輯(2001)。走過一世紀 跨越兩千年。台北:台北市北投國民小學。
蔡麗美(2003)。北投庄教育源起:全員參與的北投國小百年校史。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九十二年會友年會論文選集。高雄市文獻委員會出版。頁121-159。
蔡麗美、周志仁、謝宜芬(2003)。「百年校史特色課程(吾愛吾校):教室像電影院」教案設計。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行動論壇創新教案發表論文集。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指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主辦。頁112-133。
蔡麗美(2004)。學校本位課程實施後師生反應評估之行動研究:以北投國小「吾愛吾校」主題為例。台北市第五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行動研究論文發表類)。
蔡麗美、湯銘勝、詹鍾玲、曾麗俐、呂鴻文、邱淑惠(2004)。台北市北投區北投國民小學九十三年度推動九年一貫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研究成果彙編。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謝金枝(2005)。英國教師課程評鑑之個案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1,99-118。
戴寶村(2001)。歷史知識的受容與實踐。北投地方史:教育篇。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頁8-9。
蘇錦麗等譯(2005)。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台北:高等教育。
英文部分:
Brady, L.(1987).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ydney: Prentice Hall.
Eisner, E.(2002).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 (3rd ed.) Merrill: Prentice Hall.
Forsyth, Jolliffe, A., Stevens, D. (1999), Evaluating a course: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Lectures and trainers. U.K.: Kogan Page.
Howell, K. W., & Nolet, V.(2000). Curriculum-base evaluation: teaching and decision making. Canada: Wadsworth.
Marsh, C., Day, C., Hannay, L., & McCutcheon, G.(1990).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The Falmer.
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79).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rance: OECD.
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 (1993).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2n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kilbeck, M. (1976).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J. Walton & J. Welton (Eds.), R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pp.159-162). London: Ward Lock Educational.
網頁部分:
成功大學的歷史:世紀回眸。民94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ncku.edu.tw/~ncku70/tital/01/01_01.htm
蔡麗美、郭秀慧(2003年9月23日)。一世紀的台灣小學。取自:http://web.ptes.tp.edu.tw/schmo/esss051/index.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