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5.16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2 11: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嘉羚
研究生(外文):KUO CHIA LING
論文名稱:身體‧影子‧魍魎
論文名稱(外文):The spirit of the Shadow Casted from the Body
指導教授:陳建北陳建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CHANG PE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3
中文關鍵詞:身體下意識無意識影像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要如何剖析創作行為及作品的概念,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個困難而龐雜的工程,因為創作的過程,偏離了邏輯推演的思索軌道,我在進行創作的方式像是一個即刻、感性的攫補,這個攫補除了感官可接收的的部份外,在此亦一同含括了我未能知覺到的隱誨的地帶。
本論文以一種回溯的方式去整理以及釐清創作行為及作品呈現中所含括的概念,並由於個人身體行為在作品中大量地出現、被關注,因此在論文中試圖引據部份心理學思想,在其概念中接近地去理解個人作品及思考方向。
在第二章所要談論的是幾個子題:「下意識與無意識」;「間物」;「跳躍與連結的意象」;「方框影像中的身體」。這些是貫穿在我的創作概念中,或是對照引發出創作構想的重要線索,在這章裡對它們做一個較為個人的詮釋,並對照引述及部分他人著作及作品,以作為接下來談論作品時,提供參照。
第三章及第四章是依照創作時間的時序,談論2003-2006間創作的作品;於此試用一種撿拾丢擊的方式,以一個有機的方式撿拾身邊的生活遺事,將之丟擊到創作上,不論是在創作的中心概念,或是在每件作品的思考上,藉由這個投擲的回響,去試著勾勒出作品所處的那個境地。使用這方式的緣故是為了與我的創作方式相呼應,以如此零碎的生活或思考片段,從而觀察被攫捕於其中的驅使是來自何處,因為這個零碎,使得夾雜於其縫隙中的意念不會被迅速的界定意義,而得逐漸形構出一種多向的維度;第三章是分別談論著重於敏感身體觀察為主的四件作品,而第四章則談論以身體出發去論言語傳遞的三件作品。
最後的第五章,則為這段期間來的創作歷程作一個整理、反思與回顧,並為本論文作一個總結。
目錄…………………………………………………………………………………..ⅰ
圖版目錄………………………………………………………………………..……ⅲ

第一章 前言…………………………………………………………………………1
第一節 寫在談論之前………………………………………………………....1
第二節 本文如何開始…………………………………………………………2
第二章 一種精神─狀態,遊園地之票……………………………………………4
第一節 前言……………………………………………………………………4
第二節 下意識與無意識………………………………………………………7
第三節 跳躍與連結的意象………………………………………………...….6
第四節 間物……………………………………………………………………9
第五節 方框影像中的身體…………………………………………………..14
第六節 小結…………………………………………………………………..16
第三章 免疫功能失調的身體……………………………………………………..18
第一節 前言…………………………………………………………………..18
第二節 在縫隙裡重複地書寫著─<狀態#1>……………………………..19
第三節 身體、影子、魍魎─<狀態#2>…………………………………..24
第四節 切片,結界裡的身體─<狀態#3>………………………………..28
第五節 敏,感─<A Mind of Skin Touch>………………………………..32
第六節 小結…………………………………………………………………..36
第四章 傳遞,往返………………………………………………………………..37
第一節 前言…………………………………………………………………..37
第二節 吹泡泡/傳遞,口腔行為─<A泡、B泡、C泡>………….…….38
第三節 被抹拭的言語─<Red Lip>……………………………………….42
第四節 迴返,無聲傳遞─<皮諾丘>……………………………………..45
第五節 小結………………………………………………………………..…48
第五章 精神與身體的穿透─回顧……………………………………………..…49
第一節 回顧…………………………………………………………………..49
第二節 精神地,再回顧……………………………………………………..51

參考書目……………………………………………………………………………. 52
參考網頁……………………………………………………………………………. 53
1.Arthur S Rebe著,李伯黍等譯,《心理學辭典 第二版》,台北:五南,2003年5月初版。
2.Susanne‧K‧Langer著,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譯,《情感與形式》,商鼎文化:台北,1991年10月5初版。
3.王世德主編,《美學辭典》,台北:木鐸,民76年12月初版。
4.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台北:時報,1998年初版。
5.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國境之南、太陽之西》,台北:時報,2004年5月15日 初版二十六刷。
6.星野克美等箸,黃恆正譯,《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遠流,1990年3月1日初版二刷。
7.姚瑞中著,《台灣裝置藝術》,台北:木馬,2002年10月初版。
8.夏征農編,《辭海》,台北:東華,1992年10月初版。
9.冨樫義博著,《幽遊白書》,台北:東立,1991年。
10.黃作著,《不思之說─拉康主體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初版。
11.鄭金川著,《梅洛-龐帝的美學》,台北:遠流,1993年9月1日 初版一刷。
12.潘麗珠著,《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教學與研究第18期,台北:台灣師大,1996年。
13.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寫作的零度》,台北:時報,2001年3月31日 初版十刷。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