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7 01: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淳鈺
研究生(外文):Chun Yu Huang
論文名稱:毛皮服裝蒐藏之包覆與預防性保存:以台灣三家博物館蒐藏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Case Studies on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Storage and Package Examination for Three museums’ Fur Costume Collection
指導教授:葉貴玉葉貴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ei-yu Y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博物館學研究所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博物館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6
中文關鍵詞:毛皮預防性文物保護文物包裝文物保存用材
外文關鍵詞:fur costumedamage–preventing measurespacking of cultural relicsmaterial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從前人研究得知,文物的蒐藏及展示環境的監控,包括相對溫溼度、光害、空氣污染及蟲害等問題的解決已經普遍受到博物館的重視。不過還有一些可能影響文物劣化的因子,例如與文物最接近的包裝覆材的選擇以及包裝方式是否得當則尚未受到應有的關注,使得有些博物館在庫房的硬體設施上投注了大量的經費,但在文物保存方面仍有諸多問題出現。另一方面,許多博物館一直沒有充裕的經費去改善蒐藏的環境,如果能夠有選擇適當的包裝覆材並以正確的方式包裝,就可以以很少的經費達到保護文物、延緩文物劣化的功效。
  
  有鑑於此,本研究除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毛皮文物保存的預防性措施以及包裝覆材的運用,也透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訪查,對台灣有收藏原住民毛皮服裝文物的三家博物館,針對其預防性保存措施,尤其是包覆方式與使用材料加以檢視,並訪問蒐藏管理人員以獲取相關經驗,進而了解其在管理上可能面臨的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館的毛皮文物蒐藏管理及其在保存上的包裝仍有待改善。例如有的館並無文物檢視作業或相關紀錄,有的並未注意到文物包覆材料對文物的影響,在包覆技術方面也有盲點出現。此外,預防性保護措施尚無法在三家博物館完全落實,其原因可能涉及硬體設施及專業人力不足等問題。本研究除了發現問題之外,也試圖提出建議的方案,期能對毛皮文物的蒐藏及保存問題有些許貢獻。
The research of former scholars shows that the Museums take account of strategies how to solve problems in collections and exhibition environment controlling for cultural relics consistently, such as R.H. damage caused by light, air pollution and insect pest, etc. There are still some possible factors concerned which could cause the shoddiness of cultural relics, but not be followed with interest, for example, how to chose packing materials and the appropriate way for packing. Therefore, some museums have invested a mount of budge on the equipments of warehouse, but many problems still occurred. Otherwise, a lot of museums do not possess plenary expenditure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for collections. If suitable packing materials and the correct way for packing c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ithin the limited budge, it will be very helpful for those museums.
Thus, my thesis will,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references, focus on the damage- preventing measures for fur costumes and their packing materials. The methodology used is field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in three museums. The damage-preventing measures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especially the way for packing and the packing materials used will be observed. Besides, interviews with the experts who are in charge of taking care of collections of fur costumes in those museums will also be mad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levant experience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which might be confronted at administrant level.
My evaluation is that there are still improvements needed at management for conservation and packing skill of the fur costumes in these three museums. For example, some of them do not have any checking system for the fur costumes and the relevant documents, some of them do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s of the packing material on the fur costumes, and their skill for packing is also not sufficient. Otherwise, the damage - preventing measures in these three museums are not complete enough which might be caused by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equipments and the experts. My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relevant problems and offer the possible solutions for them, so that some contributions will be given to the collections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fur costumes.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
1.1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研究問題 4
1.2.1文物所面臨的危險定義與類型 4
1.2.2台灣原住民毛皮服裝類收藏種類與製程 5
1.3研究對象與範圍 7
1.4研究方法與限制 8
1.4.1研究方法 8
一、文獻探討 8
二、問卷調查 8
三、實地調查 9
1.4.2研究限制 9
一、研究問題的限制 9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9
1.5 研究流程與架構 10
1.5.1研究流程 10
1.5.2研究架構 11
1.6文獻回顧 12
1.6.1為何需要注意包裝問題 12
1.6.2有關國內毛皮儲存與維護的研究現況 13
1.6.3 有關國外毛皮服裝包裝與保存之研究回顧 14
1.7名詞釋義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9
2.1影響文物劣化的相關問題 19
2.1.1 空間及硬體設備問題 19
2.1.2 人力與專業知識不足問題 20
2.1.3 經費與材料取得不易與材料材質選擇 21
2.2毛皮服裝劣化的主要因素 22
2.2.1藏品遭受破壞的因素 22
一、內在因素 22
二、外在因素 23
2.2.2使用保存用材現況 24
一、博物館文物保存常用的保護材料 24
二、國內博物館使用之材料 25
2.3毛皮服裝的包裝考量 26
2.3.1藝術品損壞的原因 26
2.3.2改善文物劣化的問題 27
一、溫溼度對於毛皮服裝的影響 27
二、包裝可以降低塵害與空氣污染的問題 28
三、包裝與蟲害問題 29
四、包裝與光害的防範 29
五、包裝與庫房環境的問題 30
六、包裝與文物的人為傷害 31
2.3.3 典藏包裝材料的選擇 32
一、中性紙 32
二、去漿胚布 34
三、舒美布 35
四、Tyvek 36
五、聚酯棉 37
2.3.4 文物存放之前置考量 37
2.3.5文物包裝搬運與存放 38
一、搬運 38
二、存放 39

第三章 案例介紹與研究結果 41
3.1 毛皮服裝在台灣博物館蒐藏之現況 41
3.2 本研究個案之毛皮文物蒐藏 41
3.3案例介紹 42
3.3.1甲館 42
一、大環境介紹 42
二、保存環境介紹 43
三、毛皮文物蒐藏現況 44
四、問題說明 46
3.3.2乙館 48
一、大環境介紹 48
二、保存環境介紹 48
三、毛皮文物蒐藏現況 49
四、問題說明 50
3.3.3丙館 52
一、大環境介紹 52
二、保存環境介紹 52
三、毛皮文物蒐藏現況 53
四、問題說明 57
3.4小結 59

第四章 問題發現與討論 61
4.1台灣原住民毛皮服裝文物與包裝有關的劣化現象 61
4.2 劣化原因探討 63
4.3 預防性措施 65
4.3.1 儲藏環境因素 65
一、防止空氣帶來的污染源 65
二、了解塗刷牆面材料帶來的問題 66
三、了解光害的來源與影響 66
四、不穩定之溼度影響 67
4.3.2 微環境因素 67
一、保存用材的選擇要素 67
二、污染源侵入的狀況與材質替換掌握 68
三、了解生物劣化與文物特性 68
4.3.3 人為因素 68
一、執行人員不足 68
二、經費不足 69
三、包裝技術與採行方法的考量 69
四、確實掌握文物劣化的狀況並施行適當處理 70
五、改變因儲藏空間不足之包裝處理 70
六、定期進行四週環境與保存環境控制與改善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
5.1結論 73
5.1.1文物保存用材的特性與劣化 73
5.1.2有待加強毛皮服裝文物包裝保存研究 74
一、對毛皮服裝保存研究有待加強的了解 74
二、毛皮服裝預防劣化的環境控制條件仍無充分的科學研究資料 75
5.2建議 75
5.2.1毛皮服裝文物包裝應注意的問題 75
一、材質的選擇 75
二、施行之包裝技術 75
三、毛皮服裝文物保存的專業知識與研究的加深 76
四、對包裝目的與技術的統整 76
五、解決人力不足的建議與改善方法 77
六、制定標準包裝的程序 77
七、館外技術與專業交流 77
5.2.2 改善方案 78
一、儲藏環境與儲藏技術改善 78
二、使用材質建議 78
三、包裝建議 79
參考文獻 81
一、 中文文獻 81
二、 外文文獻 82
三、 網路資料 82
附錄
附錄一 本研究之問卷表 84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 10
圖1-2 研究架構 11
圖2-1 原民織品服裝以無酸紙包覆並置於塑膠箱盒中。攝自2005 32
圖2-2 有酸的舒美布 35
圖2-3. 無酸舒美布 35
圖2-4 本研究受訪單位使用舒美布作為衣袖中的襯墊 35
圖2-5 Tyvek在顯微鏡下所顯現的結構組成。(引自2006年) 35
圖2-6 Tyvek材質的圖示(引自2006年) 36
圖2-7無酸聚酯棉(引自2006年) 36
圖2-8層櫃式的蒐藏法 40
圖2-9毛皮文物以無酸紙包裹泡棉捲作為襯墊 40
圖3-1使用整張毛皮做為背心之文物 41
圖3-2前襟為織品,後襟為毛皮材質縫製 41
圖3-3甲館文物進出專用出入口 42
圖3-4 HAENNI溫溼度紀錄器 43
圖3-5甲館滅火設備FM200 43
圖3-6甲館滅火器材 43
圖3-7甲館使用之鐵質收藏櫃 44
圖3-8毛皮服分層置放於櫃中 44
圖3-9甲館包裝方式示意圖 46
圖3-10文物硬化與脫毛情形 48
圖3-11文物背面 48
圖3-12文物正面 48
圖3-13乙館包裝時使用的肩部支撐襯墊 50
圖3-14乙館使用薄無酸紙進行覆蓋,以達成防塵目的 50
圖3-15乙館使用之包裝方式示意圖 50
圖3-16乙館毛皮文物劣化圖。左下方為破洞;右上方為修補 51
圖3-17乙館毛皮文物內有疑似蟲繭之遺物 51
圖3-18乙館毛皮文物有硬化變形之情形,惟無法判定是何時發生 51
圖3-19丙館儲藏方式之一(平置於木櫃子中) 55
圖3-20丙館儲藏方式之二(懸掛於木櫃子中) 55
圖3-21懸掛式文物發生硬化現象 58
圖3-22懸掛式文物發生破洞情形 58
圖3-23早期以油性筆書寫登錄號之污染 58
圖4-1紫外線殺菌之空氣濾淨器 65
圖4-2降低燈管所含之紫外線遮罩 66
圖5-1污染源侵入漸進圖 73
圖5-2 Tyvek 以熱封膠機將邊線封起之情形 79
圖5-3建議包裝方式示意圖 79

表目錄
表1-1 Robert Waller 所提出文物所面臨的危險定義與類型 5
表2-1 台灣地區文物保存現況調查 21
表2-2 國內博物館文物保存專業人力之統計資料 21
表2-3 保存用材使用一覽表 26
表2-4 紙張酸鹼質級距與數值範圍 33
表3-1 各館保存硬軟體以及保存方式總覽表 56
表3-2 各館包裝材料與方法調查結果彙整對照表 58
表3-3 各館文物保存相關專業背景以及業務進行之調查結果彙整對照表 59
表3-4 研究案例施行之文物保存所存在之問題 60
表4-1 研究案例之保存環境潛存之文物劣化狀況一覽表 63
表4-2 研究案例藏存環境之預防性措施行狀況 72
一、中文文獻
文建會,1997,〈文物的庫存與維護〉,《中小型博物館營運管理研習會》,臺北。
田哲益,1995,《台灣布農族風俗圖誌》,臺北市:常民文化。
宋迪生等編,1991,《文物與化學》,四川教育出版社。
宛湄,2000,〈織品之收藏保存與展示技術〉,博物館學季刊14(4):55-57。
林絹娟,2004,〈台灣織品文物保存常見的問題〉,織品與紙質保存修復國際交流研討會,頁23。
林絹娟,2003,《無酸紙劣化因數》,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博物館。
林絹娟,1999,〈觀察台灣當今文物保存的現象〉,《現代美術雙月刊》,臺北市立美術館,99,頁43。
林麗真,2003,《馬公街市區計畫圖的修復與包裝運送 》,臺南藝術大學古物
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春美譯,1998〈古老織品的運輸、陳列和庫存指南〉,博物館學季刊,
12(2):11-21。
奚三彩編著,1999,《文物保護技術與材料》,台南縣,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莊世滋,2004,〈以木質材料作為展示設備對展品保存之影響〉,博物館學季刊,18(4): 83-93。
莊興業,2003,〈文化資產生物劣化的蟲害控制〉,摘錄臺北縣病媒防治公會理
事長‧欣聯公司(古蹟修護公司)胡家祥之演講內容。
查理.柯斯坦,2004,〈藝術品運輸過程的防護措施〉,《國際傳輸-呈現、防
護、風險管理》,國立台灣美術館,頁298。
陳國寧等著,2002,《文物保護手冊》,臺北:頁243。
袁素梅、許益暢,2005,〈保存過去:簡介史前館織品標本的典藏方法〉,台東
史前文化館。
馬清林、蘇伯民、胡之德、李最雄等編,2001,《中國文物分析鑑別與科學保護》,科學出版社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999,《台灣地區文物保存現況調查暨國內外相關資料蒐集》,台南:頁12。
國立台灣美術館,2004,《國際交流的拋物線連結2004策展人論壇文集》,
台中市。
許功明,1994,〈原住民與博物館〉,山海文化雙月刊,山海文化雜誌社,頁50-53。
許美蓉,2003,〈博物館特展與借展品管理〉,《博物館學季刊》,17(1),61-69。
喬昭華、岩素芬等著,1999,《台灣地區文物保存現況調查暨國內外相關資料蒐集》,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361。
喬昭華、岩素芬、何昭華等,2003,《文物保存維護專有名詞圖典研究計畫-
織品服飾、紙質,九十二年度研究報告》,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台南市。
張世賢,2000,《如何做好預防性文物保存》,博物館利用叢書( 7 ),臺北:文建會。
  劉藍玉,2000,《博物館藏品之害蟲預防研究─以台灣原住民織品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雅敏,2003,《文物典藏管理制度之探討》,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求真,1985,《博物館藏品保管》,第一版,北京﹔紫禁城,頁63。
齊藤 達夫,1994,《圖裝工學》,29(12):4-14。

二、外文文獻
Casser, M., 1998. Selecting Materials for Display and Storage, Museum Practice, 8, 10-25,Museum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London: Museum & Galleries Commission.
Rose, C.L., 1995. Storage of Natural History Collections: A Preventive Con servation Approach, Volume Ⅰ, pp269-279.
Appelbaum, B.,1991. Guid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ollections.
Priest, D. J., 1989b. Permanence and alkaline-neutral papermaking. In Historic Textile and Paper Materials II: Conserv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Zeronian. S. H. (eds.) and H. L.Needles. American Society Symposium Series no. 410. Washington, D.C.: ACS. 2-12.
Thomson, G., 1986. The Museum Environment, 2nd Edition. Butterworth-Heinema
-nn, Lodon.
Omega Technologies 1997. The pH and Conductivity. V28, Z-3.

三、網路資料
http://www.npm.gov.tw/omniedu/palace_museum/5_d_coursestudy/14_obj_keep/5_conspectus/text_3.htm
http://www.hme.ntnu.edu.tw/mode/mode-01-basic.htm
http://www.tyvek.com/whatistyvek.htm
http://www.ezlife.com.cn/50/20040223-577.html
http://palimpsest.stanford.edu/waac/wn18/wn18-2/wn18-202.html.
http://www.jindo.co.kr/chinese/garment/FAQ_01.html
http://www.artsgallery.com/news/art_psve.htm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8日05:01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http://www.gxwarmhome.com/wxjy_tend9.htm#tt7
http://ccs.ncl.edu.tw/Newsletter_73/73_07.htm,廖志中〈文物保存環境溫濕度的調節與監測〉
http://danzanravjaa.org/survey.doc
http://www.nmp.gov.tw/,葉前錦
http://www.jdarts.com.tw/top-conserve-words.html
http://www.hss.nthu.edu.tw/~khku/discussion/essay/thesis2.htm
http://big5.huaxia.com/wh/wwtd/00266223.html,2004,報導標題「首都博物館千
件文物晝夜整容」,華夏經緯網。
http://danzanravjaa.org/survey.do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