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16: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施合峰
研究生(外文):Shih ho feng
論文名稱:日常約束的場所論文
論文名稱(外文):Documentary:OrdinaryIn Bondage
指導教授:張照堂張照堂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音像紀錄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代替論文:技術報告(應用科技類)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1
中文關鍵詞:日常約束的場所
外文關鍵詞:Documentary:OrdinaryIn Bond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拍攝紀錄片是一連串思辯的過程」。

我不知道有沒有哪個名人講過這句話,但這是我發自內心的認為。
進入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已經四年,這四年間我透過拍攝紀錄片的動作來認識我所拍攝的題材,學習紀錄片製作並且認識我自己。也因此讓我對於自己還有紀錄片都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透過這份報告,我希望將這幾年來從拍攝過程中所體會到或學習到的東西記錄下來,也為自己的成長留下一點證據。
“Documentary filmmaking is a process of deep and inner thinking.” It’s come from my inner heart, though I don’t know if there’s someone famous ever said this sentence.
It’s my fourth year in Taina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 try hard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subject that I filmed through making documentary for the past school life; furthermore, I knew more about myself at the same time by filming. So I can have the different and deeper points of views on documentary. Through this dissertation, I hope to record what I learned and what I felt, and it’s also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my growing life.
目錄:
論文提要…………………………………………………………………..p2
致謝辭……………………………………………………………………..p4
開場白……………………………………………………………………..P8
第一章諸論
1-1研究動機與目的……………………………………………………p12
1-2文獻探討……………………………………………………………P13
1-3研究方法……………………………………………………………p17
1-4理論依據……………………………………………………………p17
1-5研究範圍與限制……………………………………………………p19

第二章主論
2-1拍攝背景……………………………………………………………p20
2-2拍攝動機與目的……………………………………………………p21
2-3創作內容概述………………………………………………………p23
2-4觀點呈現……………………………………………………………p24

第三章紀錄片學習與反省
3-1創作經驗自述………………………………………………………p27
第四章結論
4-1拍攝心得彙整………………………………………………………p30
4-2後續檢討與建議……………………………………………………p30
附錄
核定之企劃案
實際執行進度表
實際執行經費支出表
放映後之評論與回應
參考書目:

解讀電影, Bruce F. Kawin 著/李顯立 等譯, 台北:遠流, 1996
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 李幼蒸, 民80,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電影―銀幕世界的魅力, 彭吉象, 民81, 台北:淑馨出版社
認識電影, Louis D. Giannetti 著/焦雄屏 譯, 台北:遠流,1989
影視藝術欣賞,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論,Christian Metz著/劉森堯 譯,台北:遠流,1996
電影理論解讀,Robert Stam著/陳儒修 郭幼龍 譯,台北:遠流,2002
影像地誌學-邁向電影空間理論的建構,顏忠賢 著,台北:萬象,1996
紀錄與真實-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Richard M.Barsam著/王亞維 譯,台北:遠流,1996
建築環境心理學,常懷生 著,台北:田園城市文化,1995
場所的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 Christian Norberg-Schulz 著,施植明 譯, 台北:田園城市文化,1995
流動,空間與社會,王志弘 著, 台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
到處存在的場所到處不存在的我,村上龍 著,張致斌 譯,台北:智慧田,2004
萊辛頓的幽靈,村上春樹 著,賴明珠 譯,台北:時報,2005
廚房,吉本芭娜娜 著,吳繼文 譯,台北:時報,1999
過於喧囂的孤獨,赫拉巴爾 著,楊樂雲 譯,台北:大塊文化,2002
光影定格,文天祥 著,台北:恆星國際文化,200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董保城著,機關權限爭議解釋之拘束力,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一年度學術研討會-大法官解釋之效力(上),憲政時代,第28卷第3期
2. 蔡茂寅著,立法院之預算增額修正權-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三九一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9期,1996年1月
3. 姚瑞光著,大法官會議有關問題之研究,憲政時代,第三卷第三期,1978年1月,頁60,註釋20
4. 楊與齡著,憲法增修條文關於司法院組織規定之檢討及再修正意見,法令月刊,第48卷第10期,1997年10月
5. 蘇俊雄著,違憲審查制度及憲法解釋效力之界限,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特刊,月旦法學雜誌,第42期,1998年11月
6. 陳怡如著,司法院大法官釋憲權與國民大會修憲權之關係-兼評第五次修憲之「國大延任案」,法律評論,第66卷第4至6期合刊,2000年6月
7. 蘇永欽著,改革需要全新的歷史視野與成本觀念-談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改革方向,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特刊,月旦法學雜誌,第42期,1998年11月
8. 廖元豪著,司法院大法官「法律違憲解釋」之研究-以第五屆、第六屆大法官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2000年6月,頁104,表四「被宣告違憲之法律效力」
9. 許志雄著,司法消極主義及司法積極主義,月旦法學雜誌別冊(1)公法學篇,1995-1999,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第二刷,2000年9月
10. 法治斌著,大法官會議解釋效力之探討-由釋字第一八八號解釋談起,收錄於氏著,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憲法專論(一),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再版,1993年9月。(本文原載於憲政時代,第10卷第2期,1984年10月)
11. 吳信華,法治國家原則(二)權力分立原則,月旦法學雜誌別冊,(1)公法學篇,元照出版,2000年
12. 廖元豪著,司法院大法官「法律違憲解釋」之研究-以第五屆、第六屆大法官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2000年6月
13. 陳愛娥著,繼受法國家中的法比較-以憲法解釋作為觀察對象,月旦民商法雜誌,元照出版,第四期,2004年6月
14. 李震山著,論司法院大法官憲法「疑義解釋」與「爭議裁判」之拘束力,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91年度學術研討會-大法官解釋之效力(上),憲政時代,第28卷第3期
15. 法治斌著,違憲司法審查之效力、拘束力、「表面張力」或「不自量力」?-美國法治之實然與應然,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91年度學術研討會-大法官解釋之效力(上),憲政時代,第28卷第3期,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