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15:3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童孟緹
研究生(外文):
Tung, Meng-ti
論文名稱:
溫濕度對桐油彩繪的影響—以鹿港郭家工法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Tung Oil- Painting-Craft and Painting of Kuo’s Working Methods in Lukang
指導教授:
江韶瑩
、
蔡明哲
指導教授(外文):
Chiang, Shao-Ying
、
Tsai, Ming-Jer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
傳統藝術研究所
學門:
藝術學門
學類:
民俗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溫濕度
、
桐油漆
、
鹿港郭氏家族
、
彩繪技藝
外文關鍵詞:
Temperature
、
Relative HumiditY
、
Tung Oil-Plant
、
Kuos’ Family of Lukang
、
Painting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995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9
彩繪表現和技法呈現了多元化面象,彩繪是一種用心思和雙手創造的工藝,用於滿足人的視覺和心理願望,真實反映過往的生活寫照。伴隨著生活方式變遷,帶來整個文明的轉型。工業化和都市化快速發展,使其原生架構下的文化形態和方式都正在迅速消失。傳統工藝除了物件,更重要的是技藝本身,唯有加入操作當下並透過作的過程,才能完整地表達傳統工藝的精神,因此,在此前題之下探討過去的工序、工法、工料更顯得重要。本文將透過田野調查、訪談記錄、史料文獻,統整鹿港郭家的背景予以考察分析,同時根據原始史料,重建當時彩繪的做法,再針對工法加以試驗,並探討工法的差異影響及探究不同的溫濕度對施作在木料上彩繪塗膜之影響。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skill method of paintings presented diversified phenomenon, paintings’ culture is a kind of craft that uses brain to be created with the hands. It’s being used for the vision and mental expectation that satisfy the person; the truereflection comes and goes of living portrayal. Accompany with the life style change, bring the whole transformation of civilizati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fast development make the cultural conformation and ways of original mold disappear quickly. Except for article, traditional craft its technical skill is most important. Only recov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the manufacture can expressive the spirit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complete. Under the above and study the traditional working process, and working methods and working material is very important. This discourse will use field survey, interview the record, documentation-collection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Kuos’ working methods in Lukang proceed investigation analytical. Additionally according to original historical data rebuild the working methods that paintings at that time. Then aim at the difference that the working methods estimative experiment to discuss the work method influence. And discuss the different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influence to paint in the timber.
壹、緒論
一、研究問題發現
二、文獻綜述
(一) 相關彩繪的歷史文獻
(二) 彩繪塗裝試驗研究文獻
三、研究範圍與局限
四、相關研究史料的介紹
(一) 中文古籍
(二) 日文圖書
五、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貳、元昌行、天后宮、龍山寺板狀構件彩繪現況
一、彩繪的劣化
(一) 木構件之問題
(二) 地仗劣化缺點
(三) 塗膜劣化缺點
(四) 其他
二、元昌行
(一) 元昌行修建記錄
(二) 元昌行彩繪現況
(三) 元昌行彩繪工序、工料
三、天后宮
(一) 天后宮修建記錄
(二) 天后宮彩繪現況
(三) 天后宮彩繪工序、工料
四、龍山寺
(一) 龍山寺修建記錄
(二) 龍山寺彩繪現況
(三) 龍山寺彩繪工序、工料
五、鹿港天后宮、龍山寺、元昌行彩繪比較
(一) 鹿港天后宮、龍山寺、元昌行用料、工法分析
(二) 鹿港地區氣候狀況
(三) 板狀木構件彩繪劣化
參、不斷面臨新衝擊的鹿港郭氏彩繪
一、崛起、興盛到淡出的郭氏彩繪家族
(一) 郭氏家族的來臺發展與落地生根
(二) 甲午之後的郭氏家族
(三) 郭氏家族的最後演出
二、傳統彩繪傳承體系結構及運作
(一) 師徒制和專業化培訓
(二) 彩繪工程的施作分工和市場型態
(三) 彩繪匠師的生活世界
三、消失的郭氏風采始末
(一) 日本殖民政治的影響
(二) 經濟蕭條的衝擊
(三) 新的商業經營手法─廣告
(四) 交通發展所帶來的影響
(五) 西方美術潮流的傳入
肆、鹿港郭氏家族彩繪工序、工法、工料
一、鹿港郭氏彩繪工序、工法
二、傳統彩繪工料
(一) 古文獻的記錄
2. 布料
3. 灰料
4. 色料
5. 其他用料
(二) 工業化後的彩繪產業分佈
2. 布料
(三) 近代化學教育的展開
伍、試驗計劃與結果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材料
(二)試片製作
二、試驗方法
三、塗膜表面顏色測定
四、結果與討論
(一) 各種工法對紅色塗膜的影響
(二) 溫濕度對各工法所製作試材色差值之影響
(三) 溫、濕度對各種工法製作試材a*、b*值之影響
(四) 高溫對各工法製作試材表面顏色之影響
(五) UV(紫外線)對塗膜的影響
(六) 現地調查和復原工法原始紅色塗膜顏色比較
陸、結論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古籍
1.《輟耕錄》。
2.宋應星(明)。《天工開物》。
3.李時珍(明)。《本草綱目》。
4.黃成(明)。《髤飾錄》。
二、日治時期資料
1.《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2.《臺灣日日新報》
3.《臺北商工會會報》
4.吉川精馬 編(1925)。《臺灣經濟年鑑》。臺北市:實業之臺灣社。
5.竹本伊一郎 編(1941)《臺灣會社年鑑》。
6.屋部仲榮 編(1936)。《新臺灣の事業界》(1999出版)。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7.宮地硬介 (1935)。《臺灣名所案內》。
8.臺灣教育會(1927)。《臺灣の旅》。
9.臺灣博覽協賛會 編(1935)。《台湾の旅》。臺灣始政四十周年記念。
10.臺灣總督府(1935)。《臺灣事業計畫書》。
11.臺灣總督府(1941)。《昭和十六年度物動計畫新規事業ノ概要》。
12.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1939)。《臺灣觀光產業事情》。
13.鶴長嘉仲太(1932)《觀光と產業の臺灣》。
三、參考及引用資料
1.丁昭義(1990)。《木材化學》。台北市:華香園出版社。
2.王松永(1993)。《木材物理學》。台北市:徐式基金會出版。
3.王康壽 陳仕賢(2002)。《鹿港龍山寺》,彰化縣:鹿港龍山寺管委會。
4.王耀庭(1995)。《木雕:李松林藝師》。台北市:教育部。
5.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8)。《傳統建築彩繪技藝保存與傳習計畫第一階段報告書》,台南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6.成大建築與歷史學系(1996)。《府城傳統畫師潘麗水作品之研究》。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7.江韶瑩(1992)。〈台灣工藝的發展與變遷(下〉《臺灣美術》,16。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
8.江韶瑩(1992)。〈台灣工藝的發展與變遷(上〉《臺灣美術》,14。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
9.江韶瑩(1992)。〈台灣工藝的發展與變遷(中〉《臺灣美術》,15。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
10.西浦忠輝、川野邊涉、岡部昌子(1991)。〈對紅色塗裝的人工加速劣化試驗〉《保存科學》,3,21-30。
11.吳密察(2000)。《台灣小事典》。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12.宋光宇(1995)。《宗教與社會》。臺北市 : 東大。
13.李天鐸(1988)。《台灣傳統廟宇建築裝飾之研究》。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4.李亦興(1996)。〈傳統彩繪畫師柯煥章生平與作品探源〉《柯煥章畫師百歲紀念座談會》,6-17。臺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15.李奕興(1995a)。《彰化節孝祠》。彰化縣: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6.李奕興(1995b)。《台灣傳統彩繪》。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17.李奕興(1996)。〈郭新林畫師生命史〉《台灣傳統彩繪先賢─郭新林百歲記念座談會手冊》。彰化縣:財團法人鄉土藝術文教基金會。
18.李奕興(1998)。《鹿港龍山寺五門彩繪》,彰化縣:彰化縣文化局。
19.李奕興(1998a)。《林圯埔彩繪》。南投縣:竹山鎮公所。
20.李奕興(1998b)。《鹿港天后宮彩繪》。彰化縣:凌漢出版社。
21.李奕興(1999)。《元昌行木雕彩繪藝術》。彰化縣:凌漢出版社。
22.李奕興(2000)。《鹿港龍山寺五門彩繪》,彰化縣:彰化縣文化局
23.李乾朗(1983)。《傳統建築》,台北市:北星出版社。
24.李乾朗(1987)。《傳統營造匠師派別之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25.李乾朗(1992)。〈台灣古建築樑架彩畫運用包巾圖案之繪法〉《第四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188-203。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26.李乾朗(1993)。《台灣傳統建築彩繪之調查研究—以台南民間彩繪畫師陳玉峰及其傳人之彩繪作品為對象》,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27.李猛 李康 譯書(1998)。《實踐与反思 : 反思社會學導引 》。北京市:中央編譯出版社。
28.李喬萍(1975)。《中國化學史》,版3。台北:台灣商務。
29.李鴻麟、張上鎮、王國財(1990)。〈國畫用色料之耐光性〉《林產工業》9(4),77 -87。
30.杜仙洲 (1984)。《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12-30。台北市:明文書局出版。
31.林仁政、洪國榮(2003)。〈台灣古蹟福州杉使用百年後之物理性質〉《林業研究季刊》,25(1),49-68。
32.林仁政、洪國榮、彭秀鳳(2002b)。〈台灣古蹟木質建材之風化特性〉《中華林學會九十一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97-305。台中市。
33.林會承(1994)。《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34.林衡道(1974)。《台灣寺廟概覽》。台北市 : 青文。
35.林栢成(2005)。《影響傳統彩繪性能因子之研究》。臺中:中興森林所。
36.邱上嘉(1990)。《台灣一般木構造民宅營建技術的多樣性研究》。臺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
37.侯坤宏(1989)。〈抗戰時期的中國桐油事業〉《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8.姚村雄(2002)。〈日治時期台灣美術設計發展史料之初步整理研究〉《商業設計學報》,第六期。
39.姚村雄(2005)。《設計本事:日治時期臺灣美術設計案內》。臺北縣:遠足文化。
40.施旭源(1998)。《保護塗料應用於傳統建材之抗劣化效果試驗方法初探》。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41.施鎮洋、李榮聰(1999)。《鹿港龍山寺‧天后宮木雕藝術概覽》。鹿港:施鎮洋華泰文史工作室。
42.柳宗悅(1993)。《工藝美學》。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43.洪國榮、林仁政、彭秀鳳(2002)〈鹽分對福州杉保存性之影響〉《中興大學農林學報》,51(2),33-50。
44.徐七冠(1992)。《潘麗水寺廟門神畫作之研究》。台南市:成大建研所。
45.財團法人鄉土藝術文教基金會(2003)。《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統戲臺彩繪施作及傳習計畫期末成果報告書》。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46.馬瑞田(1996)。《中國古建彩繪》。北京;文物出版社。
47.高橋龜吉(1937)。《現代臺灣經濟論》(1995出版)。台北市 : 南天書局。
48.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2)。《鹿港龍山寺八卦藻井彩繪保存修復調查研究座談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
49.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3)。《台南三級古蹟興濟宮建築彩繪修復研究》。台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50.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2002)《新竹縣北埔姜氏家廟彩繪紀錄》。新竹:新竹縣立文化局。
51.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編(2003)。《美麗之島:臺灣古地圖與生活風貌展》。台北市:史博館。
52.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編(2003)。《美麗之島:臺灣古地圖與生活風貌展》。臺北市:史博館。
53.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2003)。《美麗之島:臺灣古地圖與生活風貌展》。臺北市:史博館。
54.張上鎮(1983)。〈談木材之天候劣化〉《林產工業》,2(1),82-84。
55.張上鎮(1986)。〈木製加工品之表色法〉《木工家具》,22,42-47。
56.張上鎮(1993)。〈人工加速耐久試驗之進展與應用〉《塗料與塗裝技術》,38,57-63。
57.張上鎮、周佰隆(1995)。〈透明塗料之耐候性改善及其天候變色之比較〉《林產工業》,14(3),373-390。
58.張上鎮、張惠婷(1996)。〈未塗裝木質材料光劣化後之表面性質變化〉《中華林學季刊》,30( 1),45-54。
59.張上鎮、張惠婷(1997)。〈基材與塗料種類對透明塗裝木材光變色之影響〉《林產工業》, 17(2),333-344。
60.張上鎮、張惠婷、吳季玲、王升陽(1997)。〈反射式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分析劣化纖維質材料之化學特性〉《民俗文物及古蹟生物腐蝕與防治》, 165-181。台北市。
61.張上鎮、陳泰松(2002)。〈木構建築彩繪工法耐久性之初探〉《古蹟基礎科技研究﹙三﹚》,228-243。台北:內政部。
62.張上鎮、蕭雅方(1998a)。〈塗膜耐久性試驗法間之相關性(上)〉《塗料與塗裝技術》。70:22-27。
63.張上鎮、蕭雅方(1998b)。〈塗膜耐久性試驗法間之相關性(下)〉《塗料與塗裝技術》。71:22-29。
64.張上鎮、蕭雅芳(1998b)。〈塗裝木材人工加速劣化與自然暴露試驗之相關性(II)-室內耐光性〉《中華林學季刊》, 31(1),105-114。
65.張宗漢(1980)。《光復前臺灣之工業化》。臺北市:聯經。
66.張宗漢(1980)《光復前臺灣之工業化》臺北:聯經。
67.張勝彥 總編輯(1989)。《臺中縣志》,卷五:教育志。臺中縣:臺中縣政府。
68.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1980)。《中國民間傳統技意與藝能調查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69.許雪姬 等 編。《水竹居主人日記》,全十冊。台中縣:台中縣文化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70.許雪姬(1994)。《彰化民居》。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71.郭祐麟(2000)。〈彩繪雕花板、糟朽木構件之維護處理研究〉《兩岸文物保存修復會議論文集》,27-45。台北:史博館。
72.陳盈升(2003)。《現今傳統建築木構彩畫的塗膜層耐久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
73.陳美玲(1992)《鹿港郭春江〈柳司〉民宅彩繪研究》,桃園縣:中原室設所。
74.陳靜修(2005)。《台灣傳統建築彩繪塗料之研製》。臺中:中興森林所。
75.鹿港鎮志篡修委員會 編(2000)。《鹿港鎮志》,藝文篇。彰化縣:鹿港鎮公所。
76.傅朝卿(1999)。《日治時期台灣建築(1895-1945)》。臺北市 : 大地地理。
77.黃木(1958)。《油漆工施工法》。台南:人文出版社。
78.黃金城(1987)。《桐油製造油變性合成樹脂塗料之研究》。臺中:中興森林所。
79.黃俊傑(2004)。《地仗用灰地塗料之調配與耐久性分析》。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0.黃義明(2002)。《蔡草如彩繪藝術之研究》。臺南: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
81.鄒茂雄(1978)。《木材塗裝》。台北:森林開發處。
82.廖明隆編著(1982)。《顏料化學》。臺北市:文源書局。
83.趙匡华 主編(2003)。《中國化學史近代卷》。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84.趙佑治(1998)。《日據時期臺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7)》。臺北縣板橋市 : 稻鄉。
85.劉正字(1993)。〈木材塗裝之塗膜發生龜裂之原因與對策〉《木材塗裝技術研習會》,77-88。國立嘉義技術學院。
86.劉正字、黃金城(1988)。〈省產桐油種子組成及理化性質之研究〉《林產工業》, 7(4),53-62。
87.潘璽(2005)。《建築彩繪地仗層之研究-以台灣當代做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
88.蔡雅蕙(2000)。《鹿港郭新林民宅彩繪研究》。臺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89.盧崑宗(2002)。〈塗料用天然油脂〉。《塗料與塗裝技術》,期93,36-53。
90.蕭瓊瑞著(1996)。《府城傳統民間畫師》。台南市政府。
91.錢逢麟、竺玉書(1998)。《塗料助劑-性能與應用技術手冊》,200-271。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92.謝永平(1965)。〈福建杉木業的習慣〉《台灣風物》,十五卷一期。台北。
93.謝森展 古野直也(1996)。《台灣代誌》。臺北市 : 創意力文化。
94.顏昌晶(2001)。《近代中國石油工業發展之研究(1932-1949)》。國立中央大學。
95.關山情 主編 (1971)。《臺灣古蹟全集》,第二冊。台北市,戶外生活雜誌社。
96.關山情 主編 (1971)。《臺灣古蹟全集》,第二冊。台北市:戶外生活雜誌社。
97.嚴匡國(1942)。〈從世界桐油供需情形論我國桐油事業〉《經濟彙報》,6卷,4期。
98.蘇香玲(1986)。《台灣傳統建築彩繪色彩之初步研究》。台南:成大建研所。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台灣一般傳統木構造民宅營造技術的多樣性研究--以嘉南平原地區匠師訪談為例
2.
現今傳統建築木構彩畫的塗膜層耐久性之研究
3.
鹿港郭新林民宅彩繪研究
4.
近代中國石油工業發展之研究(1932-1949)
5.
建築彩繪地仗層之研究-以台灣當代作法為例
6.
地方民居彩繪中的生活世界:日治時期大林地方民居彩繪之研究
7.
某醫院室內空氣品質評估
8.
室內建材逸散揮發性有機物之研究─黏著劑之揮發性有機物逸散因子
9.
室內環境中溫度及空氣交換率對油性及水性塗料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之影響
10.
本地產綠殭菌感染玉米穗夜蛾之研究
11.
臺灣鋏蠓(雙翅目:蠓科)之飼育技術、吸血習性及其誘集器開發
12.
由二十四節氣看南台灣的氣候變遷
13.
無線感測網路TmoteSky內建感測器之適用性探討
14.
既有鋼筋混凝土橋樑碳化壽命預測之研究
15.
大學校園鋪面形式與戶外空間對溫濕環境影響之研究-以台中教育大學及台中技術學院為例
1.
湯堯(2001)。論述高等教育經營之策略:以S.W.O.T.為例。教育學刊,17,147-161。
2.
范允安(2001)。區域發展中的文化思想因素。中國地理學會會刊,29,129-132。
3.
陳麗珠(2001)。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改革之趨勢與展望。高雄師大學報,12,51-69。
4.
莊逸萍(2004)。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與省思。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9,127-142。
5.
張秋寶(1975)。中地理論的發展與中國之研究。思與言,13(1),37-45。
6.
天野郁夫(2000)。日本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從計劃到市場模式。教育研究資訊,8(4),1-17。
7.
紀雲曜、李上妤、葉光毅(2004)。公共設施最適服務/影響距離之評估模式。建築與規劃學報,5(2),150-177。
8.
林明地(2002)。學校社區化在理念與實踐上的發展趨勢。教育資料集刊,27,259-279。
9.
王秋原(1986)。臺灣區域發展策略中建設地方生活圈的理論與概念。地學彙刊,5,50-61。
10.
楊思偉(2000)。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資訊,8(4),17-32。
11.
楊國賜(1998)。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3,149-169。
12.
詹盛如(2001)。台灣高等教育類型與功能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9(6),99-122。
13.
鄒克萬、張曜麟、紀瑞瑛(2001)。區域發展劇變分析----以921南投地震為例。規劃學報,28,89-106。
14.
鄒克萬、謝銘智(2000)。比較分析都市公共設施之空間公平性。規劃學報,27,45-72。
15.
戴曉霞(1999)。英國及澳洲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之比較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1),128-156。
1.
鹿港郭新林民宅彩繪研究
2.
建築彩繪地仗層之研究-以台灣當代作法為例
3.
以三乙醇胺緩衝水溶液移除彩繪木質文物上桐油塗料層之可行性探究
4.
現今傳統建築木構彩畫的塗膜層耐久性之研究
5.
影響傳統彩繪性能因子之研究
6.
台灣傳統建築彩繪塗料之研製
7.
煙燻於臺灣寺廟木作彩繪保護層之影響與清潔初探
8.
和美彩繪師-陳穎派彩繪研究
9.
臺灣中部傳統彩繪發展研究
10.
傳統建築彩繪匠師劉沛研究
11.
台灣廟宇建築木構彩繪劣化狀況調查研究---以台南市一、二、三級古蹟為例
12.
臺灣傳統建築彩畫修護制度之研究
13.
日治時期擂金彩繪的修護與保存
14.
臺灣廟宇彩繪修護材料-填補材料耐候性研究初探
15.
臺灣寺廟類古蹟彩繪維護執行現況探討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