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00: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余清芳
研究生(外文):Yu, Ching-Fang
論文名稱: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主動得分與被動得分成效對比賽成績影響之研究---試以2003年暨2005年比賽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itiative Scores and Opponent Error Scores on the Competing Results of the Women's Volleyball Games in Universiade -A Case Study in 2003 and 2005
指導教授:鄭芳梵鄭芳梵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eng, Fang-Fan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系所名稱:運動科學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科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5
中文關鍵詞: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主動得分被動得分迴歸分析
外文關鍵詞:UniversiadeWomen’s Volleyball GamesInitiative ScoresOpponent Error ScoresRegression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3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主動得分與被動得分成效對比賽成績影響之研究---
試以2003年暨2005年比賽為例
研 究 生 余清芳
指導教授 鄭芳梵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主動得分技術與被動得分成效對比賽成績之影響。研究樣本以2003年及2005年進入前四名隊伍所有相關比賽成績,計2003年28場98局,2005年28場99局,共計56場197局為研究資料。將所有比賽資料彙整後進行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各隊主動得分技術與被動得分技術結構在比賽表現的排序。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定各隊各項得分技術不同變項之間的差異,如達顯著水準則以雪費法進行事後分析比較,探討不同主動得分及被動得分與比賽成績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比賽總勝分為依變項,不同得分技術為自變項,進行多元逐步迴歸分析,藉以瞭解得分技術與比賽勝分之間的關聯影響。研究結果發現:
ㄧ、得分結構排序
(一)2003年前四名隊伍主動得分結構之單局平均排序
1、攻擊得分:中國隊得334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4.65分排名第一,其次為中華台北隊得329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2.05分,俄羅斯隊得277分排名第三,單局平均得分為12.03,排名第四為法國隊得289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1.59分。
2、攔網得分:中國隊得72分,單局平均得分為3.20分排名第一,其次為法國隊得57分,單局平均得分為2.35分,俄羅斯隊得47分排名第三,單局平均得分為1.99,排名第四為中華台北隊得34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19分。
3、發球得分:俄羅斯隊得63分,單局平均得分為2.75分排名第一,其次為法國隊得35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49分,中國隊得33分排名第三,單局平均得分為1.48,排名第四為中華台北隊得29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15分。
(二)2003年前四名隊伍被動得分結構之單局平均排序
對方失誤得分:中華台北隊得192分,單局平均得分為7.30分排名第一,其次為法國隊得165分,單局平均得分為6.70分,俄羅斯隊得130分排名第三,單局平均得分為5.80,排名第四為中國隊得120分,單局平均得分為5.22分。
(三)2005年前四名隊伍主動得分結構之單局平均排序
1、攻擊得分:中華台北隊得329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4.15分排名第一,其次為波蘭隊得318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2.79分,中國隊得334分排名第三,單局平均得分為12.56,排名第四為義大利隊得284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1.97分。
2、攔網得分:中國隊得77分,單局平均得分為2.79分排名第一,其次為波蘭隊得67分,單局平均得分為2.75分,義大利隊得67分排名第三,單局平均得分為2.70,排名第四為中華台北隊得38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67分。
3、發球得分:義大利隊得32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38分排名第一,其次為波蘭隊得35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38分,中華台北隊得29分排名第三,單局平均得分為1.27,排名第四為中國隊得31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13分。
(四)2005年前四名隊伍被動得分結構之單局平均排序
對方失誤得分:中華台北隊得173分,單局平均得分為7.69分排名第一,其次為波蘭隊得174分,單局平均得分為6.88分,中國隊得166分排名第三,單局平均得分為6.25,排名第四為義大利隊得145分,單局平均得分為6.19分。
二、經變異數分析得知各隊主動得分技術與被動得分成效於比賽間表現差異均達顯著水準,經事後比較發現,影響各隊得分因素排序除俄羅斯隊為攻擊得分、對方失誤得分、發球得分、攔網得分外,其餘各隊影響得分技術均為攻擊得分、對方失誤得分、攔網得分、發球得分。
三、經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瞭解不同得分技術與排球總勝分之影響,發現攻擊得分X1、攔網得分X2、對方失誤得分X4之三項得分技術與總勝分均呈現正相關,經考驗後建立排球得分技術對比賽總勝分之迴歸方程式為:Y= 5.154+0.958X1+1.035X4+1.129X2
A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itiative Scores and Opponent Error Scores on the Competing Results of the Women's Volleyball Games in Universiade
-A Case Study in 2003 and 2005
Graduate Student:Yu, Ching-Fang
Advisor:Jeng, Fang-Fan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itiative scores and opponent error scores on the competing results of the Women's Volleyball Games in Universiade. According to the competing results of the first four teams in 2003 and 2005, the researching samples were based on 197 sets, 56 games which came from 98 sets, 28games in 2003 and 99 sets, 28 games in 2005. Afte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the orders of the initiative scores and opponent error scores in each team are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rough one-way ANOVA to test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ifferent variables of the scoring skills in each team, if the results were reached the probability-value, they should be used the Scheff’s method to do the post-hoc comparison fo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itiative scores and opponent error scores with the competing results. The total winning scores were a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different scoring skills were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under the process of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o realize the related influences of the scoring skill and competing winning scores. The researching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一、The order of score structure
(一)The orders of the single set average in the initiative scores among the first four teams in 2003:
1.In the category of the attack scores-China Team was the first place which it got 334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4.65 points, Chinese Taipei was the second place which it got 329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12.05 points, Russia Team was the third place which it got 277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2.03 points, and France Team was the last which it got 289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1.59 points.
2.In the category of the block scores-China Team was the first place which it got 72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3.20 points, France Team was the second place which it got 57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2.35 points, Russia Team was the third place which it got 47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1.99 points, and France Team was the last which it got 34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19 points.
3.In the category of the serve scores-Russia Team was the first place which it got 63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2.75 points, France Team was the second place which it got 35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49 points, China Team was the third place which it got 33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48 points, and Chinese Taipei Team was the last which it got 29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15 points.
(二)The order of the single set average in the opponent error scores among the first four teams in 2003:
The order of the opponent error scores were-Chinese Taipei Team was the first place which it got 192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7.30 points, France Team was the second place which it got 165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6.70 points, Russia Team was the third place which it got 130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5.80 points, and China Team was the last which it got 120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5.22 points.
(三)The order of the single set average in the initiative scores among the first four teams in 2005:
1.In the category of the attack scores-China Taipei Team is the first place which it got 329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4.15 points, Poland Team was the second place which it got 318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12.79 points, China Team was the third place which it got 334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2.56 points, and Italy Team was the last which it got 284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1.97 points.
2.In the category of the block scores-China Team was the first place which it got 77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2.79 points, Poland Team was the second place which it got 67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2.75 points, Italy Team was the third place which it got 67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2.70 points, and Chinese Taipei Team was the last which it got 38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67 points.
3.In the category of the serve scores-Italy Team was the first place which it got 32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38 points, Poland Team was the second place which it got 35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38 points, Chinese Taipei Team was the third place which it got 29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1.27 points, and China Team was the last which it got 31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1.13 points.
(四)The order of the single set average in the opponent error scores among the first four teams in 2005
The order of the opponent error scores were-China Taipei Team was the first place which it got 173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7.69 points, Porland Team is the second place which it got 174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6.88 points, Russia was the third place which it got 166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6.25 points, and Italy Team was the last which it got 145 points and the average of the single set was 6.19 points.
二、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tive scores and the opponent error scores are reached the probability-value during the games in the each tea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fter post-hoc comparison, the order of influencing the score factors are the attack scores, opponent error scores, block scores, and serve scores among the other three teams, except the Russia which its order is the attack scores, opponent error scores, serve scores, and block scores.
三、Through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o realize the influences in the different scoring skills and the total scores, it is learned that the attack scores(X1)、the block scores(X2 )、the opponent error scores(X4 )are represented the positive relatedness with the total scores in the games. Through test, there is regression formula constructed in the score skills to the total scores during the completion:
Y= 5.154+0.958X1+1.035X4+1.129X2
目 錄
論文考試審定書 ii
授權書 i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iii
誌謝 xiii
目錄 xv
表目錄 xvii
圖目錄 x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8
第四節 研究目的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 10
第六節 研究限制 10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有關排球主動得分技術相關文獻探討 15
第二節 有關排球被動得分技術相關文獻探討 39
第三節 有關排球攻防系統得失分因素技術表現之相關文獻探討 42
第四節 排球運動迴歸分析相關文獻探討 63
第五節 文獻總結 7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77
第一節 研究程序 7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7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9
第四節 研究資料 8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1
第六節 信度 84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86
第一節 結果分析 87
第二節 2003及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隊伍不同得分技術變異數分析 124
第三節 2003、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不同得分技術之迴歸分析 134
第四節 影響各隊比賽成績之因素討論 139
第五節 得分技術項目多元逐步迴歸分析之討論 145
第六節 本章總結 1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4
第一節 結論 154
第二節 建議 160
參考文獻 163
一、中文部份 163
二、日文部份 173
三、英文部份 175

表目錄
表3-1 2003、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隊伍基本資料表 80
表4-1 2003、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參賽場數、局數及得分技術結構統計 87
表4-2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相關場次勝率統計表 104
表4-3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相關場次勝率統計表 105
表4-4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隊伍比賽相關場次得分技術單局平均值統計表 114
表4-5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隊伍比賽相關場次得分技術單局平均值統計表 115
表4-6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法國隊得分技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暨事後比較摘要表 124
表4-7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俄羅斯隊得分技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暨事後比較摘要表 125
表4-8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中華台北隊得分技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暨事後比較摘要表 125
表4-9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中國隊得分技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暨事後比較摘要表 126
表4-10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義大利隊得分技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暨事後比較摘要表 127
表4-11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中國隊得分技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暨事後比較摘要表 128
表4-12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波蘭隊得分技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暨事後比較摘要表 129
表4-13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中華台北隊得分技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暨事後比較摘要表 129
表4-14 中國隊與中華台北隊2003及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各項得分技術平均數摘要表 131
表4-15 中國隊與中華台北隊2003及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各項得分技術成對樣本檢定摘要 132
表4-16 2003及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各項得分技術基本統計摘要表 134
表4-17 2003及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得分技術項目與效標之相關矩陣摘要表 135
表4-18 共線性診斷摘要表 136
表4-19 得分技術對總勝分表現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一) 136
表4-20 得分技術對總勝分表現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二) 137
表4-21 得分技術對總勝分表現多元逐步迴歸分析變異數摘要 138

圖目錄
圖3-1 研究流程圖 77
圖3-2 2003、2005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隊伍基本資料結構圖 80
圖3-3 資料處理流程圖 83
圖4-1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隊伍比賽場數、局數與總勝分雙軸折線圖 88
圖4-2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隊伍比賽場數、局數與總勝分雙軸折線圖 88
圖4-3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得分技術圓錐圖 89
圖4-4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得分技術圓錐圖 89
圖4-5 2003年法國隊得分技術結構圓餅圖 90
圖4-6 2005年義大利隊得分技術結構圓餅圖 91
圖4-7 2003年俄羅斯隊得分技術結構圓餅圖 92
圖4-8 2005年波蘭隊得分技術結構圓餅圖 93
圖4-9 2003年中國隊得分技術結構圓餅圖 94
圖4-10 2005年中國隊得分技術結構圓餅圖 94
圖4-11 2003年中華台北隊得分技術結構圓餅圖 96
圖4-12 2005年中華台北隊得分技術結構圓餅圖 96
圖4-13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攻擊得分單局平均圓柱圖 97
圖4-14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攻擊得分單局平均圓柱圖 98
圖4-15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攔網得分單局平均圓柱圖 99
圖4-16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攔網得分單局平均圓柱圖 99
圖4-17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發球得分單局平均圓柱圖 100
圖4-18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發球得分單局平均圓柱圖 101
圖4-19 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對方失誤得分單局平均圓柱圖 101
圖4-20 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前四名對方失誤得分單局平均圓柱圖 102
圖4-21 2003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法國隊所有比賽相關場次勝率折線圖 106
圖4-22 2003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俄羅斯隊所有比賽相關場次勝率折線圖 107
圖4-23 2003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中華台北隊所有比賽相關場次勝率折線圖 108
圖4-24 2003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中國隊所有比賽相關場次勝率折線圖 109
圖4-25 2005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義大利隊所有比賽相關場次勝率折線圖 110
圖4-26 2005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中國隊所有比賽相關場次勝率折線圖 111
圖4-27 2005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波蘭隊所有比賽相關場次勝率折線圖 112
圖4-28 2005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中華台北隊所有比賽相關場次勝率折線圖 113
圖4-29 2003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法國隊參賽場數主動得分與被動得分折線圖 116
圖4-30 2003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俄羅斯隊參賽場數主動得分與被動得分折線圖 117
圖4-31 2003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中華台北隊參賽場數主動得分與被動得分折線圖 118
圖4-32 2003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中國隊參賽場數主動得分與被動得分折線圖 119
圖4-33 2005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義大利隊參賽場數主動得分與被動得分折線圖 120
圖4-34 2005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中國隊參賽場數主動得分與被動得分折線圖 121
圖4-35 2005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波蘭隊參賽場數主動得分與被動得分折線圖 122
圖4-36 2005年世界大學女子排球賽中華台北隊參賽場數主動得分與被動得分折線圖 12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丁世聰、張紅松、丁世勇(2005)。從主動得分效果看雅典奧運會女排三甲現狀。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2(3),88-90,115。
王 濤(2000)。對第13屆排球世錦賽中、古女排技術的研究分析。武漢體育學院學報,34(3),71-73。
王 穎(2002)。排球得失分因素及其規律調研與分析。濟南大學學報,12(S1),111-112。
王正忠(1998)。古巴女子排球隊戰術之研究。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白 輝(1987)。有無發球權與自己失誤的關係。中國體育科技,15–18。
白 樺(2000)。排球每球得分制比賽中的得分因素效果分析。延邊大學學報,26(4),319-321。
汪婕、葉松(2000)。淺談每球得分制對排球運動的影響。四川體育科學,1,39-41。
朱征宇、顧偉農、付 強(2002)。九運會女子排球決賽勝負隊得失分規律的分析。中國體育科技,38(10),39-41。
宋 凱(1990)。對我國女排四項技術指標的分析與評價。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報, 10,32–46。
李來福、陳一進(1995)。1994年第七屆世界女子排球冠軍賽前四強技術效率代表性項目之編製。體育與運動,92,68–128。
李安格(1987)。論排球單腳背飛技術的發展。中國體育科技,8,9-12。
李安格(1991)。排球比賽技術、戰術水準發揮的定量分析評價系統。中國體育科技,31–38。
李安格、黃輔周(1995)。現代排球。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李函潔(2001)。排球比賽得分結構差異性討論。大專排球研究論集,7,131-138。
李瑞娟(1993)。排球比賽基本技術表現與勝負之相關研究。中華排球,61,129-140。
李毅鈞(2005)。中國女排進攻戰術的特點及輪次打法。體育學刊,12(2),105-107。
李黛芬、陳松盛(2001)。世界女排發球型態與成效之分析。大專體育,52,108-112。
杜曉偉、楊勁蒼(1999)。每球得分制新規則對男排比賽得分規律影響的初步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6(2),45-47。
余清芳、黎玉東(2002)。自由球員對排球運動影響之研究。大專體育,62,64-68。
周 潔、楊碧英、呂雅君(2001)。中外女子排球隊技術運用比較分析。中國體育科技,37(5),37-39。
林竹茂(1985)。排球跳躍扣球發球之研究。台北市:知音出版社。
林竹茂(1990)。1989年第五屆世界青年女子排球錦標賽考察報告專輯。體育與運動,67,21–25。
林竹茂(1994)。現代競技排球發展趨勢與展望。大專排球研究論集,1,1-18。
林竹茂(1999)。當今排球技能戰術主要特徵與展望言析。大專排球研究論集,5,1-28。
林杏麗、陳麗蘋(2004)。女子排球不同扣球位置、扣球戰術的應用分析。九十三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之論文集(上集)(頁117-128)。台中,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林啟東(2000)。排球運動技術發展規律探析。中華體育,53,70-76。
阿英嘎(2004)。2002年女排世錦賽與2003年世界杯賽進攻技術統計的比較研究。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62),71-73。
岳金庫(1988)。試談單腳起跳背飛扣球的運用與創新。中國體育科技,9,16-18。
金春植、姜允哲(1998)。關於排球一攻攔網效果的研究。延邊大學學報,24(4),44-46。
金春植、姜允哲(1999)。關於排球一攻攔網效果的比較研究。延邊大學學報,25(2),139-142。
金春植、國翠娟(1999)。排球比賽中站發球與跳發球效果比較。延邊大學學報,25(3),230-232。
金春植、權澤民(2002)。排球得分因素效果及對策。延邊大學學報,28(2),142-144。
祁淑云、李學淞(1996)。女排主攻手進攻時外部負荷結構與比賽效果關係之研究。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1(4),89-92。
吳美玉(1995)。我國女子排球舉球員與世界級優秀舉球員舉(傳)球技術優劣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學報,19,85-96。
吳茂昌(2006)。女排選手的高度和網上攻擊技術表現相關性之分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五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頁380-385),台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編印。
孟範生、張忠新、張 濤(2001)。排球每球得分賽制下的發球規律性探討。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5(3),61-63。
胡文雄、蔡崇濱(1997)。排球運動史話。台南市:供學出版社。
胡啟林(2001)。排球新規則帶來的新變化。湖北體育科技,20(3),37-38。
徐本力(1988)。體育控制論。四川:教育出版社。
秦文華(2001)。世界女子排球選手攻擊成效與比賽勝負相關之研究。台北:大航家企業有限公司。
馬成順(2004)。後排進攻在世界女子排球比賽中運用效果的研究。瀋陽體育學報,23(6),864-865。
馬成順(2005)。世界杯、奧運會女排比賽中發球技術運用效果的分析。遼寧體育科技,27(5),47-48。
展更豪、牛曉雷(2005)。世界女子排球後排進攻技術運用現況分析。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3),86-89。
孫劍輝(1989)。女子排球比賽決勝局發球手段選擇之淺見。中國體育科技,15–20。
許 瀾(2000)。排球規則的演變與排球技戰術發展之間關係的探討。湖北體育科技,3,30-31。
許樹淵(1982)。排球運動技術分析。台北:協進。
許樹淵(1992)。1992年奧運會排球賽技術效率代表性項目之編製。體育與運動,82,86–89。
許樹淵(1993)。1992年奧運會排球技術效率分析。中華體育季刊,27,80–85。
夏崇德(2002)。青年男子排球運動員彈跳力模型。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5(3),401-403。
夏崇德、顏曉(2003)。青年女子排球運動員彈跳力模型的研究。中國體育科技,39(7),20-22。
章 猛(2003)。排球跳發球的“質”“量”分析。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6(2),195-198。
顧曉菁、魯成旭(2002)。對影響排球運動員競技能力各因素的多元分析。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8(2),79-82。
陳一進(1996)。第七屆世界女子排球冠軍賽前四強技術分析與比較之探討。台北:文笙書局。
陳和章(1985)。六人制排球攔網技術理論與應用之研究。台中:精華出版社。
陳政達(2002)。排球得分技術效率暨比賽記錄分析之研究。大專排球研究論集,8,7-18。
陳銘鐘(2000)。排球新規則實施後攻擊技術效果分析。大專排球研究論集,6,143-156。
莊豔惠(1993)。女子排球不同距離發球及接發球效果的探討。國立臺灣體專學報,3,105-116。
崔愛軍(2000)。排球每球得分制規則對比賽的影響及相應對策。山東體育科技,22,37-39。
舒為平、劉建華、李軍、何文開(1999)。我國青年女排主攻手強攻突破能力量化評價模型與標準研究。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5(1),42-46。
張 然(1999)。每球得分制的思考。中國排球,61,12-13。
張迺吉(1989a)。排球競賽資料統計分析與選手培訓成效追蹤之電腦程式設計及其應用。國立台北商業專科學校學報,31,45。
張迺吉(1989b)。1988年國際五國女子排球邀請賽比賽資料統計與技術分析。中華排球,48,59-66。
張恩崇(2001)。我國優秀三級男子排球選手四號位強攻扣球運動學分析。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桂青(2000)。每球得分制對排球技戰術影響的研究。濱州師專學報,16(2),57-61。
張資榮(1982)。排球正面攻擊之起跳動力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明雪(1996)。1996年奧運會後國際排球規則修訂對攻防戰術的影響。大專體育,27,88-96。
黃娟娟(1995)。論排球比賽中後排攻擊與跳躍發球。大專排球研究論集,2,134-136。
黃娟娟(1996)。女子排球比賽中不同發球位置發球距離發型態與發球落點對發球效果的影響。高雄:復文圖書公司印行。
葉煌典(1982)。排球扣球動作的研析。台北:驚聲。
葉煌典(1986)。女子排球比賽中基本技術之比較分析。台北:長庚出版社。
賀明津、張桂青(2001)。新規則下排球聯賽男女排得失分情況分析。濱州師專學報,17(2),74-76。
湯慧娟、蔡崇濱、宋一夫(1999)。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影響的初步研究。成大體育,33,104-109。
楚光存(1986)。發球的新勢頭。中國體育科技,33–36。
楊勁蒼、谷 崎、王 震、靜 鐵(2003)。中國女子排球隊參加第14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得分情況的比較研究。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7(3),87-91
楊勁蒼、谷 崎、王 震、靜鐵(2004)。中國女子排球隊參加第14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得失分情況的比較。中國體育科技,40(2),51-54。
趙國斌、黃長福(1994)。排球前後排扣球之運動學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報,17 , 243-254。
鄔燕紅(2002)。排球新規則下攔網技術透視。首都體育學院學報,14(2),60。
虞重干(1999)。排球運動。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黎玉東(2003)。排球贏球得分制對大專排球比賽得分結構與得失分因素對比賽勝率影響之研究。台北:立昌出版社。
鄭芳梵(1991)。排球訓練法。台北市:台北體育學院。
鄭芳梵(1999)。排球後排攻擊進攻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紅波、張喆(2005)。排球單腳起跳扣球技術動作的研究進展。瀋陽體育學院學報,24(4),116-118。
劉宗耀(1986)。第五屆世界盃男子排球比賽考察報告。中國體育科技,16–24。
劉 荻、朱林凱(2003)。對排球四號位強攻個人戰術運用的研究與探討。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4(6),110-113。
劉傳信(1997)。96全國青年排球聯賽江蘇女排扣球技術現況分析。湖北體育科技,1,23-25。
劉鎮國(1991)。排球運動基本技術與成績表現之相關研究。台南:漢家出版社。
劉曙亮(2002)。第14屆釜山亞運會女子排球比賽技戰術運用及得分效果分析。體育與科技,23(6),45-46。
盧 虹、李向東(2000)。淺談排球競賽規則的演變與發展。蘭州大學學報,28,468-470。
蔡 皓(1996)。論排球單腳起跳扣球技術在後排進攻中的優勢。上海師範大學學報,3,88。
蔡崇濱(1992)。我國女子甲組排球比賽損益兩平點分析。成大體育研究集刊,2,19–24。
蔡崇濱(1999)。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的影響和對策。中華體育,3,29-36。
蔡熙銘(1999)。1998年世界女排大獎賽鳳山站預賽表現優異選手之球技分析。大專排球研究論集,5,59-73。
賴永成(1997)。女子排球背後扣球兩種不同起跳動作之運動學差異分析。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顧曉菁、魯成旭(2002)。對影響排球運動員競技能力各因素的多元分析。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8(2),79-82。
鐘秉樞、董天姝、張 然、闕永伍、辛 沂、李耀先、安 琪(2000)。實行新規則後排球比賽規律初探。體育科學,20(2),34-38。
鐘秉樞、董天姝、張 然、闕永伍、安 琪、辛 沂、李耀先(2001)。新規則下排球比賽規律初探。四川體育科學,93,1-5。

二、日文部份
土谷秀雄、島津大宣、古沢久雄、南匡泰、亀山紘美、木村章二、柏森康雄(1977)。第十回日本 ソ-グ、第八回實業團ソ-グにおはる得點內容の分析。パレ-ボ-ル,5(8),12-17。日本文化出版株式會社。
土谷秀雄、島津大宣、古沢久雄、南匡泰、島津大宣、古沢久雄、木村章二、柏森康雄(1977)。昭和五十二年春季大學ソ-グにおはる得點內容の分析。パレ-ボ-ル,5(9),16-21。日本文化出版株式會社。
土谷秀雄、島津大宣、古沢久雄、南匡泰、亀山紘美、木村章二、桑山義昭、白井徹男、柏森康雄(1977a)。日本ソ-グ十年間におはる得點內容の推移。パレ-ボ-ル,5(11),34-37。日本文化出版株式會社。
土谷秀雄、島津大宣、古沢久雄、南匡泰、亀山紘美、木村章二、桑山義昭、白井徹男、柏森康雄(1977b)。第十回日本ソ-グ、第八回實業團ソ-グ‧昭和五十二年關東大學、關西大學春季一部ソ-グにおはる得點內容の分析。パレ-ボ-ル,5(12),16-21。日本文化出版株式會社。
土谷秀雄、亀山紘美、古沢久雄、木村章二、桑山義昭、島津大宣、柏森康雄、南匡泰、梶尾義昭、白井徹男(1979)。第九回實業團ソ-グにおはる得點內容の分析。パレ-ボ-ル,7(3),72-74。日本文化出版株式會社。
土谷秀雄、島津大宣、古沢久雄、梶尾義昭、亀山紘美、木村章二、桑山義昭、南匡泰、白井徹男、柏森康雄、山本章雄(1979)。實業團ソ-グ十年間におはる得點內容の推移。パレ-ボ-ル,7(10),55-58。日本文化出版株式會社。
土谷秀雄、古沢久雄、島津大宣、南匡泰、桑山義昭、亀山紘美、木村章二、白井徹男、柏森康雄(1979)。第十一回實業團ソ-グにおはる得點內容の分析。パレ-ボ-ル,7(2),56-60。日本文化出版株式會社。
清水光治(1977)。パレ-ボ-ルの基礎教室ベ-スボ-ル.マがジん社。
豐田博、島津大宣(1973)。パレ-ボ-ル技術の評價に關チる研究,第二報。新レい記錄法の作成と女子一流チ-ム,選手的國際試會,におはる技術成績について。東京大學教養部體育研究室體育學紀要,6,71-79。

三、英文部份
Coleman, S. G. S. , Benham, A. S.& Northcott, S. R.(1993).Athree-dimensionalcinematographical analysis of the volleyball spike. Journal of SportSciences, 11, 295-302.
Gordon, D.(1988). The back row attack, Coaching Volleyball, 1(6).
Heag(1988).The Teaching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 New Research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1988, SOSCOC Interdisciplinary Seminars, 76.
Horst Kasler(1982).Das Training des jugendlichen Handballers, 237-258.
Lorne, S.(1977). Individual Action Plan. Volleyball Technical Journal, 3 (1), Canadian Volleyball Association.
Song, K.(1990).Discussion on four volleyballer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10, 31-34.
Tadao MIYAKOZAWA, Shinji TOCHIBORI, Yuzo FUKUHARA & Seiji OHSAWA(1982). Volleyball. Game Analysis–About Break Even Point, Health & Sport Science, 50(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