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86)。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八版)。臺北:五南。
王家福(2003)。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設計之合作學習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短跑訓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方進隆(1997)。提升體適能的策略與展望。載於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教育部。
朱仲謀譯(2004)。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臺北:五南出版社。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五南。
李祖壽(1981)。怎樣實施行動研究法。輯於陳梅生等著教育研究法,151-162。臺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沈建國、黃榮松(2001)。國小學生活動空間大小與健康體適能之探討,體育學報,31,81-90 。李玉鳳(2001)。運用多元智慧理論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臺北市。林三維、張思敏(2005)。國中生課後規律運動與健康體(適)能研究-以臺北縣林口國中為例。2005年國際運動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臺 灣運動教育協會。
林貴福、盧淑雲(1997)。認識健康體能。臺北:師大書苑。
卓俊辰(1992)。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周宏室(2006)。運動活化校園。教師天地,141,35-38。
洪嘉文(2003)。學校體育政策回顧與展望。學校體育三十年教育部體育司成立三十週年特刊,3-15。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發展研究中心。
洪嘉文(2005)。形塑學生優質動態生活。演講資料。
黃一昌(2000)。宜蘭縣不同社會階層兒童健康體適能之城鄉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市。黃文俊(1999)。新式健康操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之影響研究,國民體育季刊,28(4),16-21。黃文俊(2000)。坐式生活型態在兒童健康體適能之比較分析研究,體育學報,28,339-348。陳伯璋(199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法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俊忠(2004)。哈佛經驗---運動與健康。臺北:易利圖書有限公司。
陳仲義(2001)。運動時數對國民小學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陳玉鳳(2003)。休閒類型選擇對國中生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臺北。陳文詮、龍田種( 1995)。都市國小學童與鄉村學童在體適能方面的差異性。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 (1),129-144。許月娥(2003)。跑走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年3月27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6年3月28日,取自http://www.edu.tw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煌能(2003)。學童參與課後運動對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郭方鈞(2003)。身體活動對學前兒童認知表現的影響之事件關聯電位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郭明諭(2004)。國小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政策之執行現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梁龍鏡(2002)。不同地區國小六年級男童健康體適能之比較研究。新竹師範學報,15 ,265-278。
彭世騰(2005)。校園生態教學模組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賈馥茗(2003)。教育哲學。臺北:三民。
葉重新(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董 榮(1996)。科園實中國小部高年級學童健康體適能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 (1),169-188。
楊忠和(2004)。生活藝術。國立彰師大通識教育專題講座資料。
楊亮梅、陳美華(1997)。體適能與自我概念對運動參與的影響。載於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學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301-310。
劉照金(1998)。性別年級生活型態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學報,7 (1),81-91。
甄曉蘭(1995)。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國立嘉義師範大學學報。(9),297-318。
蔡清田(2003)。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2,1-6。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2-12。二、英文部分
Bassey, M. (1986). Does action research require sophisticated methods? In D. Hustler, A. Cassidy, & E. Cuff, (Eds.), Action research in classrooms and schools (pp.18-24). London: Alen & Unwin.
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Kemmis, S., & Mctaggart, R. (Eds.) (1982)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 (2nd edition). Geelong, Victoria: Deak University Press.
Merriam, S. B.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