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01: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江新妹
研究生(外文):Chiang,Hsing-Mei
論文名稱:打造健康校園:提升學童健康體能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Building up a Campus of Health: An Action Study on Promoting the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of Pupil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高麗娟高麗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ao, Li-Chuan Ed.D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系所名稱:運動科學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科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9
中文關鍵詞:健康校園健康體能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Campus of health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4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探究臺灣北部「山山國民小學」(化名)「提升師生健康體能計畫」以及「鼓勵參與運動社團」之推動方案,是否達到提升學童健康體能、打造健康校園的目標效果。
本論文研究者結合任職該校相關教師團隊,在九十四學年度下學期中,共同帶領全校學生進行「晨間運動」、「課間體操」等活動,透過鼓勵學童參加「運動社團」,以培養學童基本運動能力、建立規律運動習慣,達到鍛鍊學童強健體魄、提升學生運動人口的目標。為提高學童運動參與之興趣,更商請家長配合指導學童「在家運動」,來彌補學校體育課實施時數的不足。
歷經一學期「提升學童健康體能計畫」的落實推動,教師團隊努力執行及家長持續支持,使「山山國小」在學生運動參與興趣、運動習慣養成、運動成績表現、健康體能提升…等方面皆有相當成效;也使得「山山國小」的每一天都充滿活力,從早晨進入校園開始,即可看到三五成群的學童馳騁於球場、操場,或籃球、或簡易足球、或慢跑、或跳繩…,美麗的動畫與悅耳的笑聲此起彼落,與校園裡的蛙鳴鳥叫相互呼應;到了第二節下課之課間體操,學童隨著音樂舞出律動,更與美麗的校園交織成一幅健康美好的圖像。
The action research explored the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of the pupils at “Shan-Shan” Elementary School (pseudonym) in the northern Taiwan. Based on “The Program of Promoting the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of Teachers and Pupils” and “Encouraging Sport Clubs Participation,” the researcher strived to create a healthful “Shan-Shan” campus.
Leading a research team, the researcher of the action research was the principal of “Shan-shan”. From February to June, 2006,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this action research by leading pupils to exercise through “morning exercise,” “break time exercise,” etc. and encouraged them to join sport clubs on campus. The strategy of making repeated activities was to build up the pupils’ basic exercise ability, enhance their exercise habit, promote their health conditions,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exercise-doing population. In addition, for making up the shortage of exercising time periods at school, the research team invited parents joining this program in order to guide their children exercising at home.
The research lasted the whole spring semester in 2006. With the continuing support of the pupils’ parents and research team members, the researcher completed this action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effects in a variety of aspects such as sport interests, habits, records,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and so on. The action research has made “Shan-Shan” becoming an active and healthful campus: Pupils played balls or went jogging in the courts, fields, and tracks; some of them played rope-jump with laughter and smiles; in company of the music, they exercised during breaks; furthermore they exercised at home under the kind guidance of parents, etc. This was the composite picture of health on the “Shan-Shan” campus.
論文考試審定書………………………………………………………ii
授 權 書………………………………………………………iii
中 文 摘 要………………………………………………………iv
英 文 摘 要………………………………………………………vi
誌 謝………………………………………………………viii
目 次………………………………………………………ix
表 目 錄………………………………………………………xi
圖 目 錄………………………………………………………x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五節 本章結論………………………………………………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健康與體育之內涵……………………………………11
第二節 提升學童體能之相關研究……………………………17
第三節 行動研究………………………………………………24
第四節 本章結論………………………………………………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進度………………………………………39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44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50
第四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52
第五節 本章結論………………………………………………5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本研究主要歷程………………………………………55
第二節 提升健康體能實施成效………………………………63
第三節 學生社團成果展現……………………………………73
第四節 綜合討論………………………………………………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85
第二節 建議……………………………………………………88
第三節 總結……………………………………………………9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92
二、英文部分……………………………………………………96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86)。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八版)。臺北:五南。
王家福(2003)。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設計之合作學習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短跑訓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
方進隆(1997)。提升體適能的策略與展望。載於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教育部。
朱仲謀譯(2004)。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臺北:五南出版社。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五南。
李祖壽(1981)。怎樣實施行動研究法。輯於陳梅生等著教育研究法,151-162。臺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沈建國、黃榮松(2001)。國小學生活動空間大小與健康體適能之探討,體育學報,31,81-90 。
李玉鳳(2001)。運用多元智慧理論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三維、張思敏(2005)。國中生課後規律運動與健康體(適)能研究-以臺北縣林口國中為例。2005年國際運動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臺 灣運動教育協會。
林貴福、盧淑雲(1997)。認識健康體能。臺北:師大書苑。
卓俊辰(1992)。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周宏室(2006)。運動活化校園。教師天地,141,35-38。
洪嘉文(2003)。學校體育政策回顧與展望。學校體育三十年教育部體育司成立三十週年特刊,3-15。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發展研究中心。
洪嘉文(2005)。形塑學生優質動態生活。演講資料。
黃一昌(2000)。宜蘭縣不同社會階層兒童健康體適能之城鄉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市。
黃文俊(1999)。新式健康操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之影響研究,國民體育季刊,28(4),16-21。
黃文俊(2000)。坐式生活型態在兒童健康體適能之比較分析研究,體育學報,28,339-348。
陳伯璋(199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法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俊忠(2004)。哈佛經驗---運動與健康。臺北:易利圖書有限公司。
陳仲義(2001)。運動時數對國民小學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陳玉鳳(2003)。休閒類型選擇對國中生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臺北。
陳文詮、龍田種( 1995)。都市國小學童與鄉村學童在體適能方面的差異性。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 (1),129-144。
許月娥(2003)。跑走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年3月27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6年3月28日,取自http://www.edu.tw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煌能(2003)。學童參與課後運動對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郭方鈞(2003)。身體活動對學前兒童認知表現的影響之事件關聯電位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郭明諭(2004)。國小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政策之執行現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梁龍鏡(2002)。不同地區國小六年級男童健康體適能之比較研究。新竹師範學報,15 ,265-278。
彭世騰(2005)。校園生態教學模組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賈馥茗(2003)。教育哲學。臺北:三民。
葉重新(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董 榮(1996)。科園實中國小部高年級學童健康體適能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 (1),169-188。
楊忠和(2004)。生活藝術。國立彰師大通識教育專題講座資料。
楊亮梅、陳美華(1997)。體適能與自我概念對運動參與的影響。載於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學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301-310。
劉照金(1998)。性別年級生活型態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學報,7 (1),81-91。
甄曉蘭(1995)。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國立嘉義師範大學學報。(9),297-318。
蔡清田(2003)。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2,1-6。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2-12。

二、英文部分
Bassey, M. (1986). Does action research require sophisticated methods? In D. Hustler, A. Cassidy, & E. Cuff, (Eds.), Action research in classrooms and schools (pp.18-24). London: Alen & Unwin.
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Kemmis, S., & Mctaggart, R. (Eds.) (1982)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 (2nd edition). Geelong, Victoria: Deak University Press.
Merriam, S. B.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0.梁榮仁。(1997)。青少年的消費習慣研究。學生輔導,52,110-120。
2. 16.張威龍。(2001)。技職學生消費者決策型態之研究:以北部某專校為例。萬能商學學報,6,93-112。
3. 15.張威龍。(1998)。台灣青年消費者決策型態之研究。萬能商學學報,3,161-186。
4. 11.柯秀燕。(2003)。高職畢業生就業情形與就業競爭力初探。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8 。
5. 8.林儒君。(2004)。大學生人格特質與消費態度之研究-以臺南地區為例。臺南女院學報,23(1),37-52。
6. 7.林益民。(2000)。青少年兼職工作與保護。人本教育札記,13,18-21。
7. 3.別蓮蒂。(2000, 2)。2002年青少年生活型態族群描述。廣告雜誌,129,22-29。
8. 4.夏心華。(1994, 8)。我像誰,就是誰。突破雜誌,109,84-86。
9. 沈建國、黃榮松(2001)。國小學生活動空間大小與健康體適能之探討,體育學報,31,81-90 。
10. 黃文俊(1999)。新式健康操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之影響研究,國民體育季刊,28(4),16-21。
11. 黃文俊(2000)。坐式生活型態在兒童健康體適能之比較分析研究,體育學報,28,339-348。
12. 陳文詮、龍田種( 1995)。都市國小學童與鄉村學童在體適能方面的差異性。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 (1),129-144。
13.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2,1-6。
14.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