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l朱慶誠(2002)。台灣黑毛豬產銷策略聯盟之推動情形。農政與農情,116,28-32。
l李文智(1998)。家庭廚餘堆肥化處理。環境教育季刊,36,4-7。
l李再長等(2000)。工商心理學。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l李汪章(1999)。以事業廢棄物資源化建立企業競爭優勢之研究-以台灣水產業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l林冠嘉、楊皓涵(2005)。廚餘資源化技術(二) 。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
l林明龍(2000)。家庭廚餘與下水污泥共同堆肥之資源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l林晉卿、黃瑞彰、林經偉(2002)。堆肥品質及其應用於介質之調製。台南區農業專訊,40,6-11。
林殿琪(2000)。論台灣家庭廚餘堆肥現況與未來發展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駿、陳立(1994)。廢棄物處理技術(含設計)。台北:鼎茂圖書。
邱家範(2000)。高雄市家戶資源回收行為整合模式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美諺(2003)。由高、北兩市垃圾量變化看垃圾清理政策的影響。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洪嘉謨(2003)。廚餘有效利用。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編印。
洪明龍(2000)。家庭廚餘與下水污泥共同堆肥之資源化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留啓民(2002)。臺灣地區廚餘資源化之經濟效益與可行性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雄市政府環保局(2006)。高雄市垃圾清理狀況月報表。
崔正鋼(2002)。從都會區生活型態探討家庭資源回收設備設計之研究。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郭哲佑(2002)。台灣地區有機廢棄物處理現況之探討-以麥寮六輕為例。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陳文卿、陳國帝(2002)。有機廢棄物處理之技術與對策。推動有機資源(廚餘)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1-24。
陳永仁、黃揮原(2003)。廢棄物回收政策- 台灣經驗。台灣衛誌,22(4)。318-326。
陳志欣(2002)。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陳靜宜(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秋澕(1999)。國小學童環保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乾全、王懋雯(1998)。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國主教育資料館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黃雅玲(2002)。廚餘回收養豬之經濟效益分析-以台中市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文英(2001)。臺灣家戶有機廢棄物堆肥化處理之政策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楊世瑩(2005)。SPSS統計分析實務。台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楊冠政(1996)。人類環境倫理信念的演進。環境教育季刊,28,7-20。
楊書銘(2001)。強制垃圾分類政策對民眾資源回收行為之影響評估。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楊盛行、蔡書憲(2002)。廚餘之處理及再利用。立法院院聞,30(3),38-53。楊萬發(2002)。台北市廚餘產源調查及廚餘特性分析。台北市環保局委託計畫。
簡道南(2003),堆肥的製作原理。台肥月刊,44(6)。
趙宏邦(1999)。台北市社區民眾資源回收信念與行為意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清村(2003)。環境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以台北市垃圾清運及收費制度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劉嘉男(2001)。高雄市家戶垃圾清除處理費徵收方式改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鄭凱尹(2000)。高溫厭氧消化廚餘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碩士學位論文。錢玉蘭等(1997)。一般廢棄物(垃圾)收費技術研究。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
謝錦松、黃正義(1999)。固體廢棄物處理。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顏如君(2003)。台灣高中職學生在環境永續發展概念之現況調查─以南部地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鐘秀文(1993)。廢棄物清理政策執行之遞延效果實證研究—以環保署『垃圾清理示範區』計畫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鄭健雄、蔡宜峰、張惠真(1998)。農村家庭垃圾堆肥化利用模式。台中區農推專訊,152。
英文部份
Brinton, W. F. (2001), “An International Look at Compost Standards”, Biocycle, April, 74-76.
Barth, J. and B. Kroeger (1998), “Composting Progress in Europe”, Biocycle, April, 65-68.
Eighmy, T. T. and D. S. Kosson (1996), “U.S.A. National Overview on Waste Management”, Waste Management, 16, 361-366.
Faucette, B., K. C. Das and M. Risse (2001), “University Tests In-Vessel Composting of Food Residuals”, Biocycle, January, 68-70.
Farrell, M. (2002), “Oregon Composting Project Serves Multiple Purposes”, Biocycle, January, 37-40.
Gale, C. (1997), “Organics Recycling in Britain”, Biocycle, June, 40-42.
Glenn, J. and D. Block (1999), “MSW Compos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Biocycle, November, 42-48.
Hartlen, J. (1996), “Waste Management in Sweden”, Waste Management, 16, 385-388.
Hjelmar, O. (1996), “Waste Management in Denmark”, Waste Management, 16, 389-394.
Holland, F. and A. Proffitt (1998), “Overview of Composting in The U.K.”, Biocycle, February, 69-71.
Hines, J.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 (1986).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a meta-analysis.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黃稀庭(1992)。認知心理學。(譯自Stapp,W.B.,&Polumin,N.(1991). 原著,Glob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wards a way of thinking and acting.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18(1), 13-18. Robert, L. S.)。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Sakai, S., S. E. Sawell, A. J. Chandler, T. T. Eighmy, D. S. Kosson, J. Vehlow, H. A. van der Sloot, J. Hartlen and O. Hjelmar (1996), “World Trend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Waste Management, 16, 341-350.
Taki, K. (2001), “Supply and Demand of Composted Manure in Japanese Nursery Production”, Biocycle, February, 71-72.
Vining, J., & Ebreo, A. (1990). “What makes a recycler?a comparison of recyclers and non-recycler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2(1), 55-73.
網路資訊
王振諧(2005)。沼氣發電技術。工研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2005年9月20,取自:http://she.moeaidb.gov.tw/issue/issue9/tec9_3.htm
行政院環保署(2004)。廢棄物-一般廢棄物全分類零廢棄。2004年4月14日,取自:http://www.epa.gov.tw/b/b_print.asp?Ct_Code=03X0000108X0007162
行政院環保署網頁(2005)。廚餘回收再利用計畫目標。2005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epa.gov.tw/b/b0100.asp?Ct_Code=05X0000782X0000832&L=
行政院環保署(2006)。環境資料庫環境統計廢棄物統計。2006年5月12日,取自:http://edb.epa.gov.tw/
苦勞網新聞稿(2001年7月26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2005年8月22日,取自:http://www.coolloud.org.tw/information/pub/2001_07_26_01.html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05)。各區里戶口數月統計。2005年8月20日,取自:http://cabu.kcg.gov.tw/cabu2/statis61B1.aspx
高雄市政府環保局(2006)。訊息公告-新聞稿。2006年4月27日,取自:http://www.ksepb.gov.tw/ct.asp?xItem=3175&ctNode=56
黃仁晞(2005)。廚餘回收資訊網-資源回收廚餘回收再利用。2005年3月26日,取自:ttp://myweb.hinet.net/home5/e13994516/indexcu-c-5.htm
張聰億、洪堯棟(2005)。園藝漫談:農業鄉鎮廚餘堆肥製作案例分析--國姓鄉種子教師講研習會後記-御花園園藝資訊網,取自:http://www.e-garden.com.tw/day.asp?kind=p3&recno=78&page=1
鄭正勇(2005)。堆肥是什麼。2005年4月30日,取自:http://ecaaser3.ecaa.ntu.edu.tw/weifang/compost/堆肥(鄭).pdf
蕭光玲(2004)。沼氣再利用。工研院環安中心。2004年12月12日,取自:http://www.e-safety.com.tw/1_main/103_learning/1037_news/ENS41/ pdf/E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