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白景文(1997),「企業如何運用工作滿意度至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力資源發展月刊,188,2-3。
2.石樸(1991),企業界員工工作滿意、工作投入與離職意願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3.成之約(1999),淺論「非典型聘僱關係」工作型態的發展與影響,勞工行政,139:11-18。4.朴英培(1988),工作價值觀之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韓國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5.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八十九年三月卅一日台八十九勞資二字第○○一一三六二號函(2003),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頁。
6.何金銘(2001),「統計法輯要」,台南:台灣復文興業。
7.宋清華(1992),女性員工離職意願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8.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合譯,(1995),組織行為學,台北:三民書局。
9.李誠(2002),知識經濟論壇—誰家的員工最快樂,遠見雜誌,196 期:168-169。10.李誠、成之約、辛炳隆(2000),「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非典型僱用」,台北:行政院勞委會。
11.林素貞(2000),企業使用非典型勞動的原因與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2.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13.侯堂柱(2001),轉換形領導、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台灣電子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4.侯俊言(2004),醫院使用派遣勞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5.柯惠玲(1989),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的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6.徐正光(1977),工廠工人的工作滿足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3:23-63。17.章至聰(2003),非典型勞動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定期契約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18.張銘聰(2001),大高雄地區醫學中心醫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陳正良(1994),派遣業勞工之僱傭關係與勞動條件,「勞資關係月刊」,12 卷:6-15。20.陳富祥(1984),個人屬性、工作滿足與工作投入關係之探討—以金融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1.陳葳菖(1987),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以工作疏離感為中介模式,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2.陳錦慧(2002),非典型聘僱的決定因素及績效之探討,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3.彭剛力(1981),人格特質、組織氣候與工作滿意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4.黃台生(1980),台灣省縣轄市公所公務人員滿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5.黃俊英(1994),企業研究方法,台北:東華書局。
26.黃英忠(1997),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27.趙必孝(1990),企業自由化與金融機構人員離職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金融機構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8.蔡林亮(1993),勞工工作價值觀、組織氣候、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嘉義地區製造業勞工為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9.蔡秋月(2001),護理人員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台灣南部醫療機構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0.鄭玉波(1999),民法概要,台北:東大圖書。
31.鄭津津(1999),美國派遣法制之研究,「勞動派遣研討會論文集」:78-92。
32.吳靄書(1991),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大中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3.李世彬(1997),勞工福利與勞工工作意願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4.林文鑫(2000),薪酬制度、組織氣候對工作滿足與工作表現之影響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35.林杏娥(2000),企業福利、員工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探討-以某報社為對象,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6.邱瑤琪(2000),員工福利滿意度之研究-前因後果,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7.唐大鈞(2000),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特性影響我國內稽人員工作投入與離職傾向的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8.張火燦(1994),「績效評估的模式及相關理論」。
39.張玉燕(1994),勞工特質對企業福利、工作意願與勞資關係之影響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40.張靜琪(1999),員工薪資福利對組織績效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1.張瑋恩(1999),激勵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論文。42.曹育誌(1997),工作滿足感,企業文化與組織忠誠度之關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3.莊雅雯(1997),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與工作態度之相關研究,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4.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政治大學學報」, 35, 29-42。
45.陳文俊(1989),員工薪資滿足之研究──以製造業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6.陳芳靖(1984),臨床護理人員薪資滿足之研究 - 以台南地區綜合醫院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7.陳建文(1985),勞動基準法上工資定義規定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48.湛瑄宇(1999),員工薪資滿足之前因後果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49.黃仲毅(2000),薪酬公平的認知與醫院員工工作態度關係之探討,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0.黃慧環(1985),福利滿足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製造業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1.廖啟凱(2000),網際網路公司員工之薪酬滿意度﹑工作投入與離職傾向關係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2.劉家宗(1998),員工對績效考核的認知與工作態度之相關研究─台電公司某發電廠為實證研究對象,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53.劉莉蘭(1983),員工分紅入股滿意度、組織投注與離職意向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54.諸承明(1984),薪資設計要素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組織特性與任務特性為情境變項,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55.鄭為庠(1991),高階主管薪酬計畫與薪酬決定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6.謝安田(1986),人事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57.簡瑟芬(1983),從個人屬性探討組織報酬與員工工作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58.羅順華(1989),高科技廠商薪資策略研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9.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60.傅肅良(1989),員工激勵學,台北:三民。
61.楊錦洲(1991),我心知你心-從需求理論與激勵理論談員工管理,管理雜誌,200,56-59。62.蔡採珠(2000),學校應用激勵管理的可行策略,「國民教育」,40(4), 62-65。63.蔡進閱(1984),激勵管理與我國警察人員升遷體系之研究,「警學叢刊」, 24(3), 11-46。英文部份
1.Andrew, E. C.(1998)Measures of Job Satisfaction:What makes a good job?,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 OEDC.
2.Axel, H.(1995),Contingent employment,”HR Executive Review”, 3 (2):394-424.
3.Belous, R. S.(1989),How human resources systems adjust to the shift toward contingent workers.”Monthly Labor Review”, 112 (3):7-12.
4.Blum, M. L., & Naylor, J. C.(1968),Industrial Psychology, 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 Inc.
5.Cambell, J. P.(1970),Managerial behavior,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New York:McGraw Hill.
6.Cheney, P. H.(1984)Effect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nd task characteristics on computer programmer productivity and job satisfaction.“Information & Management”, 7:209-214.
7.Fournet, G. P., Distefano, M. K. J., & Pryer, M. W.(1996),Job satisfaction, issues, and problems,”Personnel Psychology”, 19:165-183.
8.Hoppock, R.(1935),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pper & Row.
9.Houseman, S., & Osawa, M.(1995),Part-time and temporary employment in Japan.”Monthly Labor Review”, 118(10):10-18.
10.Hackman,J.,R.,Oldham ,G.,R., Janson , R.,& Purdy,K.(1975),A new strategy for job enrichment.”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Summer:57-71.
11.Herzberg, F.(1957),Job attitudes: Review of research and opinion, Pittsburg: Psychological Service of Pittsburg.
12.Hulin, C. L., & Smith, P. C.(1965), Sex difference in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8:88-92.
13.Kalleberg, A. L.(2000),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 part-time, temporary, and contract work.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341-365.
14.Katz, D.(1964),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Behavioral Science”, 9:131-133.
15.Konovsky, M. A., & Pugh, S. D.(1994),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ocial exchang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656-669.
16.Locke, E. A.(1973),Satisfactions and dissatisfaction among white collar and blue collar employe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8:67-76.
17.Moorman, R. H.(1993),The influence of cognitive affective based job satisfaction measure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Human Relations, 46(6):759-776.
18.Porter, L. W., & Lawler, R. E.(1968),Manageri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Illinois:Dorsey Press.
19.Porter, L. W., & Lawler, R. E.(1973),Organizational, work, and personal factors in employee turnover and absenteeism.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0:151-176.
20.Robbins, S. P.(1993),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21.Seashore, S. E., & Taber, J. D.(1975),Job satisfaction indicator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American Behavior Scientists, 18:333-368.
22.Segal, L. M., & Sullivan, D. G.(1997),The growth of temporary services work.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1(2):117-136.
23.Smith, C. A., Organ, D. W., & Near, J. P.(1983),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4):653-663.
24.Vroom, V.(1964),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