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2119:b261:d24c:ce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7: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正中
研究生(外文):CHENG-CHUNG CHIU
論文名稱:論內容、通路與訂價之適配-以行動電視服務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On the Combination of Content, Channel, and Pricing:A Case Study of Mobile TV Service
指導教授:曾盛恕曾盛恕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r.SENG-SU TS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元智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9
中文關鍵詞:行動電視聯合分析法3GDVB-H創新產品
外文關鍵詞:Mobile TVconjoint analysis3GDVB-Hproduct innov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中文摘要
行動電視(Mobile TV)的問世,因應消費者隨時隨地收看電視的需求,將衝擊原有傳統收看電視的習性;行動電視服務要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消費者的採用意願。本研究以大台北地區有使用行動電話之消費者為研究對象,透過聯合分析法(Conjoint Analysis)來探討潛在消費者對行動電視服務重要產品屬性間的相對重要性及效用值。藉以瞭解潛在消費者對行動電視服務之採用意願及屬性間的偏好程度,進而找出未來行動電視服務最適配之產品屬性組合,提供給業者未來在制定創新產品之市場行銷策略參考。

主要的研究結論:
一、在相對性中節目內容是吸引消費者採用行動電視服務最主要的關鍵因素:根據實證分析數字看出節目內容這個項目在消費者滿意度上重要性佔最高比例,高居44.75%,遙遙領先第二項目的計價方式,之間相差15%以上,故在相對性中節目內容是吸引消費者採用行動電視服務最主要的關鍵因素。
二、探討行動電視服務消費者採用最適配的產品屬性組合:在屬性中節目內容服務是最受重視,而在節目內容中以客製化選項、計價方式中以包月制選項及傳輸通路中以3G網路選項最能提昇消費者價值效果。
三、與傳統電視比較後,探討行動電視服務最適配的產品屬性組合:與傳統電視比較後,以計價方式服務是消費者最在意的選項,而在節目內容中以即時性選項、計價方式中以包月制選項及傳輸通路中以3G網路選項,是最適配的產品屬性組合。

基於以上的研究結果,建議相關業者未來在推動行動電視服務時,在節目內容方面應規劃客製化節目內容,才能突顯出行動電視服務相對利益的特性;另針對傳統電視八點檔黃金時段期間收看行動電視節目採半價優惠折扣,使行動電視成為八點檔黃金時段另一個人化的選擇;在傳輸通路方面設法發揮3G網路互動平台特性進而成為消費者進入行動電視服務領域首選,較能吸引更多消費者的採用及廣告主的加入。
The advent of mobile TV, in answer to the consumer’s need to watch TV anytime and anywhere,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raditional television viewing habits. To successfully promote mobile TV, the key lies in whether consumers are willing to use the service. The present study takes mobile phone users in the greater Taipei area as a sample, and employs conjoint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and utility value of potential consumers to important product attributes of mobile TV service. By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a mobile TV service and their product attribute preferences,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mobile TV service product attributes can be identified, and this will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businesses in their future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product innovation.

Major research discoveries are as follows:
1.Program content is the key factor in terms of consumers’ choice of mobile TV service: according to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igures, program content is the central factor in consumer satisfaction. Among all categories, program content accounts for 44.75%, outweighing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factor, pricing method, by more than 15%. Therefore, we can conclude that, relatively speaking, program content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aspect in attracting consumers to use mobile TV service.

2.The best combination of product attributes in mobile TV service: program cont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 attributes. Customized program content options, fixed monthly rates, and 3G network transmission channels, are the best combination.

3.The best combination of product attributes for mobile TV service a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V: comparing mobile TV to traditional TV, we found that the former’s price was the consumer’s greatest concern.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active program content options, fixed monthly rates, and 3G internet access most enhances value for consumers

Based on the above discoveries, we recommend that, when promoting mobile TV service in the future, businesses should design customized TV programs to accentuate the advantages of mobile TV service. In addition, mobile TV service providers should offer half-price discounts on prime time viewing, so that mobile TV can become a personal choice. In terms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providers should endeavor to develop the 3G network as an interactive platform, so that it becomes the primary choice for consumers who are turning to mobile TV service and attracts more consumers and advertisers.
目錄
書名頁 i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ii
授權書 i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致謝 vii
目錄 vii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行動電視服務 4
第二節 台灣行動上網調查 11
第三節 行動電視全球試播 14
第四節 創新產品—行動電視 16
第五節 頻道計價 17
第六節 小結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1
第二節 聯合分析法 22
第三節 實驗設計 30
第四章 、實證分析 35
第一節 樣本結構 35
第二節 探討行動電視服務吸引消費者採用最適配的產品屬性組合 37
第三節 與傳統電視比較後探討行動電視服務採用最適配的產品屬性組合 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6
第二節 策略涵義 4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51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 52
第六章 、參考文獻 53
附錄 55
中文部分:
(1)CNET新聞(2004/11),用戶會想在手機上看電視嗎?
(2)Digitimes.com(2006/03),DVB-H量產手機年中鳴槍行動電視時代起跑。
(3)DigiTimes.com(2006/04),台灣行動數據服務敬陪末座資費方案為關鍵?
(4)ET Today(2006/02) ,日本行動電視電影潛力大功能突破可下載隨時觀看。
(5)IEK產業情報網(2005/12),我國行動內容產業發展現況與挑戰。
(6)MIC(2005/10),由2005 IFA 看數位行動電視標準與服務模式之發展。
(7)工業合作電子報(2005/11),淺談台灣行動電視產業未來發展。
(8)王國樑(1996) ,我國有線電視收費標準與計算公式之研究,行政院新聞局委託計劃。
(9)光電科技(2006/04),開創行動電視應用發展研討會。
(10)余朝權(2005/10),現在行銷學,五南。
(11)林震岩 (2006/01),多變量分析SPSS 的操作與應用,智勝。
(12)周文賢、吳金潮(1996/07),碩士論文撰寫方法,華泰。
(13)張潔帆、黃哲俊(2001/12),加油站複合式經營之可行性分析,元智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14)黃俊英(2004/04),多變量分析,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15)動腦(2006/01),注意手機電視來了 P26~27,3G將與DVB-H共結連理P37~41。
(16)電子商務時報ECTimes(2005/04),行動內容供應商的美好未來(六)談行動電視的經營模式與內容應用。
(17)資策會FIND(2006/02),台灣有42%網民使用行動網路服務平均每月花費268元。
(18)資策會FIND(2006/02),NTT DoCoMo與 Nippon TV瞄準行動電視市場。
(19)電子工程專輯(2006/03),行動電視十大預言沒有標準之爭只有廠商爭奪戰。
(20)數位時代(2006/04),手機下一步-行動電視 P130~133。
(21)遠傳電訊教育中心(2006/04),行動電視的服務與技術發展趨勢研討會。
(22)諾基亞(2006/03),行動電視全球試播大受好評。

英文部分:
(1)Everett M. Rogers, Diffusion of innovation,3rd ed (New York:Free Press,1983) 。
(2)P.E. Green and Y. Wind,Multiattribute Decissions in Marking :A Measurement Approach( Hinsdale,IL:The Dryden Press,1973)。
(3)P.Cattin and D.Wittink,”Commercial Use of Conjoint Analysis:A Survey”Journal of Marketing, (1982) 。
(4)P.E.Green and V.Srinivasan,”Conjoi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aarch:Issues and Outlook”Journal of Consumer esearch,(1978)。
網站部份:
(1)http://www.taipei-catv.idv.tw/new_page_2.htm ,東森媒體科技台北市有線 電視服務中心。
(2)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 資策會.FIND網站
(3)http://www.cht.com.tw/ 中華電信
(4)http://www.fetnet.net/servlet/ContentServer 遠傳電信
(5)http://www.twngsm.com.tw/ 台灣大哥大
(6)http://www.vibo.com.tw/index.jsp 威寶電信
(7)http://www.apbw.com/ 亞太行動寬頻
(8)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全國碩博士資訊網
(9)http://www.mobiletv.nokia.com/ Nokia Mobile TV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