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中文書籍
大石真,1996,《憲法と宗教制度》,東京:有斐閣。
內政部,1996,《宗教法令彙編(一)(二)》,台北:內政部出版。
內政部民政司宗教輔導科、中部辦公室基層建設科,2003,《宗教行政革新服務手冊》,內政部出版。
內政部編,1998,《內政部民政司組織規程》,台北:內政部。
王成勉,1986,〈北伐時期基督教知識份子對國事的反應〉,《中國近代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王震寰,1993,(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社會研究叢刊第4集》,台北:唐山出版社。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490號解釋文及理由書,1999.10.01。
百地章,1997,《政教分離とは何か》,東京:成文堂。
吳永猛,2002,〈寺廟油香錢與管理問題〉,《空中大學管理資訊學報》,第17期,台北:國立空中大學,頁1-18。
吳雲貴譯,洛克,1996,《論宗教寬容》,北京:商務印書局。
宋光宇,1983,《天道鉤沉》,作者自印。
宋光宇,2000,〈為什麼會有新興宗教〉,《新世紀宗教文化》。
李亦園,1984,〈宗教問題的再剖析〉,《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亦園,1992,《文化的圖像上—文化發展的人類學探討》,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汪學文,1986,《論析中共教育改革與四化建設之關係》,台北:正中出版社。
汪學文主編,1986,《中共與宗教》,台北:國立政大國關中心。
邢福増,1999,《當代中國政教關係》,香港: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林丕鴻,1993,〈國語禮拜堂〉,《宗教簡介》,台北:內政部出版。
林本炫,1990,《台灣的政教衝突》,台北:稻香出版社。
林本炫,1996,〈宗教運動的社會基礎—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本炫,2003,〈社會學有關『新興宗教運動』定義的意涵〉《宗教論述專輯(五)》,台北:內政部出版。
林本炫編譯,1993,《宗教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紀東,1970,《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台北:三民書局。
林紀東,1978,《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第一冊》,台北:三民書局。
林紀東,1990,《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大中國總經銷。
阿部美哉,1989,《政教分離:日本とアメリカにみる宗教の政治性》,東京:サイマル出版社。
姚玉霜,2003,〈新興宗教—個人、社會秩序〉,《宗教論述專輯(五)》,台北:內政部出版。
徐正光、宋文里,1989,《解嚴前後台灣新興宗教運動》。
徐百齊譯,盧 梭,1999,《社約論》,徐百齊譯,台灣:商務印書局。
涉谷秀樹,2001,《憲法への招待》,東京:岩波書店。
真理大學宗教學系編,2004,《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申請案資料彙編》。
真理大學宗教學系編,2004,《乾坤教申請案資料彙編》。
真理大學宗教學系編,2004,《萬宗申請案資料彙編》。
高永光,1995,《論政治學中國家研究之新趨勢》,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
國立國父紀念館,2006,《第九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應會論文集》,台北:國父紀念館。
張永明,2000,〈從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四九○號解釋論宗教立法〉,內政部與真理大學宗教系主辦,《第二屆「宗教與行政」學術研討會》,論文資料。
張永明,2005,〈兩德統一後著名的宗教判解研究〉,《真理大學宗教判解與訴訟法制》,學術研討會。
張永明,2005,〈兩德統一後著名的宗教判解研究〉,真理大學宗教判解與訴訟法制學術研討會。
張明貴譯,Robert A. Dahl.著,1989,《多元政治:參與和反對》,台北:唐山出版。
張知本,1979,《憲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張家麟,1999,〈國家對宗教的控制及鬆綁—論台灣的宗教自由〉,摘引自真理大學人文學院主編,《人文、社會、跨世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真理大學。
張家麟,2003,〈靈驗、悸動與宗教發展--新興宗教山達基個案研究〉,《宗教論述專輯(五)》,台北:內政部出版。
張家麟,2004.7,〈宗教儀式感受與宗教教義實踐—以鸞堂之扶鸞儀式為焦點〉,發表於台灣宗教學會2004年年會,台北:政治大學。
張家麟,2005,〈政教關係與兩岸宗教交流—以兩岸媽祖廟團體為焦點〉,《國家與宗教政策》,台北:文景書局。
張家麟,2005,〈當代台灣新興宗教研究趨勢之分析〉,《當代台灣宗教發展》,台北:文景書局。
張家麟,2005,《新宗教建立衡量指標之研究》,台北: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書。
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宗教學系編,1998,《中國儒教會申請設立全國性宗教團體行政公聽會資料》。
淨 心,2004,〈論宗教法制與行政管理〉,《內宗教論述專輯(三)宗教法制與行政管理篇》,台北:內政部出版。
陳志瑋、潘明宏譯,C. Frankfort-Nachmias、David Nachmias合著,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國際文化出版。
陳坤森等譯,Baradat, L. P.著,1997,《政治意識型態與近代思潮》,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
陳啟章,1993,《大陸宗教政策與法規的探討》,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朝日新聞社編,2000,《朝日キーウード別冊.新版—政治憲法》,東京:朝日新聞社。
朝日新聞社編,2003,《智慧藏》,東京:朝日新聞社。
游 謙,2002,〈新興宗教與主流教會的關係:比較宗教學的觀點〉,《宗教論述專輯(五)》,台北:內政部出版。
華力進,1991,《政治學》,台北: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逯扶東,1965,《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
董芳苑,1983,〈台灣新興宗教概觀〉,《台灣民間信仰之認識》,台北:永望文化公司。
董芳苑,1986,《認識台灣民間信仰》,台北:長春文化事業公司。
鄒 讜,1993,《二十世紀中國政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趙星光,2003,〈世俗化與全球化過程中新興宗教團體的發展與傳佈〉,《宗教論述專輯(五)》,內政部編印。
劉軍寧譯,Huntington, S. P.著,1994,《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劉慶瑞,1976,《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
蔣中正,1977,《解讀共產主義思想與方法的根本問題》,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蔡文輝,1991,《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鄭志明,1998,《台灣新興宗教現象-扶乩鸞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鄭家瑜譯,2000,《日本人的宗教意識》,台北:立緒文化。
戴康生,1999,《當代新興宗教》。
戴康生,2000,《宗教社會學》。
瞿海源,1988,〈探索新興宗教現象及相關問題〉,《氾濫與匱乏長篇》,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瞿海源,1989,〈解析新興宗教現象〉,徐正光、宋文裏合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出版。
瞿海源,1990,〈台灣的民間信仰〉,《民國七十八年度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瞿海源,1993,〈台灣與中國大陸宗教變遷的比較研究〉,《宗教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書圖公司。
瞿海源,1997,《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瞿海源,2001,〈解嚴、宗教自由、與宗教發展〉,《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
瞿海源,2006a,《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台灣宗教研究、術數行為研究、新興宗教研究》第一冊,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瞿海源,2006b,《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基督宗教研究、政教關係研究》,第二冊,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瞿海源、張珣,2006,〈民間信仰的基本特徵與奉獻行為〉,《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瞿海源、劉怡寧,2006,〈塵世的付出,來世的福報:台灣社會中的宗教捐獻現象〉,《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魏千峰,2003,〈新興宗教之法律規範—美、德、日、俄、台等國制度比較〉,《宗教論述專輯(五)》,台北:內政部出版。
蘇定東譯,平野武.齊藤稔著,2001,《宗教法人之法律與會計》,日本晃洋書房,日初一刷。
期刊
吳寧遠,1996,〈後現代化社會與宗教現象〉,《東方宗教研究》,5卷7期,頁259-265。黃隆民,1997,〈從新興宗教的失序現象論我國學校實施宗教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方式〉,《臺中師院學報》,第11期,頁1-35。王見川、李世偉,1998,〈戰後台灣新興宗教研究—以軒轅教為考察對象〉,《台灣風物》,第48卷3期,頁61-90。
王順民,1994,〈宗教福利服務之初步察考:以「佛光山」、「法鼓山」與「慈濟」為例〉,《思與言》,第32卷3期,頁33-76。許時珍,1997,〈台灣新興民間宗教形成之社會意義—從宋七力事件談起〉,《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頁189-217。小原克博,2001,〈日本人の知らない「政教分離」の多樣性〉,《論座》,2001年,10月號,頁84-91。
宋光宇,1998,〈試論新興宗教的起源〉,《歷史月刊》,5月號,頁68-74。宋光宇,2000,〈試論民國以來的黃帝信仰與軒轅教〉,《宗教哲學季刊》,第6卷1期,頁12-23。張家麟,2003,〈當代中國大陸宗教政策變遷及其影響—菁英途徑論述〉,《新世紀宗教研究》,第2卷2期,台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頁55-108。陳銘祥,1997,〈宗教立法與宗教自由〉,《月旦法學雜》,第24期,頁30-32。陳儔美,1998,〈日本創價學會及其與政黨關係之研析〉,《問題與研究》,第37卷5期,頁47-76。鄭志明,1995,〈台灣「新興宗教」的現象商議〉,《宗教哲學季刊》,第1卷4期,頁83-100。鄭志明,1999,〈台灣「新興宗教」的定義問題〉,《台灣新興宗教現象—傳統信仰篇》,頁10-11。
鄭志明,1999,〈台灣「新興宗教」的文化特色(下)〉,《宗教哲學》,第5卷1期,頁170-188。鄭志明,1999,〈台灣「新興宗教」的文化特色(上)〉,《宗教哲學》,第5卷1期,頁175-190。董芳苑,1980,〈『一貫道』─一個最受非議的祕密宗教〉,《台灣神學論刊》,第2期,頁85-131。
楊日旭,1991.03,〈論美國法上的宗教自由權〉,《憲政思潮》,第93期,頁18。楊鈞池,2003,〈日本「政教分離」的思想、演變過程及影響〉,《新世紀宗教研究》,第2卷2期,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頁177-184。葉永文,2001,〈論國家與宗教自由〉,《思與言》,第39卷3期,頁148-160。藍吉富,1991,〈日本日蓮系與新興宗教〉,《當代》,第59期,頁20-39。劉阿榮,2000,〈宗教vs.科技—新世紀的辯證和想像〉,《社會文化學報》,第11期,頁59-80。劉秋固,2000,〈從超個人心理學看天帝教與現代人類精神〉,《宗教哲學季刊》,第6卷1期,頁101-114。歐陽新宜,1999,〈大陸社會動員的理論探索與建構:以「法輪功事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5期,頁53-73。游 謙,1999,〈飛碟會陳恆明與末劫明王—一個末啟修辭法的分析〉,《中外文學》,第28卷6期,頁44-69。
盧蕙馨,1999,〈現代佛教女性的身體語言與性別重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88期,頁275-311。博、碩士論文
郭正亮,1988,《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1945-1988)》,台北:台大社會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陳道容,2004,《論新興宗教信徒入教因素及其影響—山達基教會個案研究》,台北:真理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黃慶生,2003,《我國宗教團體法制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所碩士學位論文。報紙資料
聯合報,第2版,1983年2月12日。
王震邦,1990年3月12日,聯合報。
人民日報,第1版,1990年12月9日。
人民日報,第1版1,991年1月31日。
袁世珮,1995年11月27日,聯合報。
張正莉,1996年3月4日,聯合報。
陳素玲,1996年3月12日,聯合報。
陸倩瑤,1996年3月12日,聯合報。
聯合報,第7版,1999年3月20日。
中國時報,第4版,1999年9月7日。
何明國,第4版,2000年5月31日,聯合報。
鍾蓮芳,A2版,2003年1月21日,民生報。
網路資料
司法院大法官490號解釋文:民國88年10月1日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1B.asp?no=2D490+&N2=490
所得稅法:民國92年6月25日修正
http://www.ntak.gov.tw/brief/service/012_law_1.htm
訪談編碼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11,012,013,014,015
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
英文書目
Baradat, Leon P.,1997,Political ideologies.Prentice Hall,Inc.
Barker,Eileen”New Religious Movements:Their Incidence and Significance”in Bryan Wilson and Jamie Cresswell(ed).,1999,New Religious Movements Challenge and Respons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pp15-31。
Dahl,Robert.Alan,1971,Polyarchy :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New Haven,[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
Dietrich,Rueschemeyer.,1992,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Cambridge,UK:Polity Press.
Eister, Allan W.,1972.“An Outline of a Structural Theory of Cult.”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11:pp.319-334.
Enroth,Ronald,1983,A Guide to Cults and New Religions《膜拜團體與新興宗教指標》, Inter Varisty Press,U.S.,1983,第一章轉引高師寧,《新興宗教初探》:21。
Glock, Charles and Robert Bellah.,1976.,The New Religious Consciousness.Berkeley: California.
Murray A,Rubinstein,1987,Patterns of Church and State Relations in Modern Taiwan,收錄於淡江大學歷史系,1987,《中國近代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59-76。
Nordlinger,Eric A.,1981,On the Autonomy of the Democratic Stat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amet, Sabrina P.,1995,“Concerning the Subject of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Render Unto Caesar:The Religious Sphere in World Politics.pp.428-429
Reynolds v.United States,98U.S.145(1879.)
Robbers,Gerbard.,2001,“Religions Freedom in Germany,”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Law Review pp.663-690.
Roy,Wallis,1984,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new religious life,London;Boston:Routledge &Kegan Paul.
Rubinstein,Marray A.,1987,"Patterns of Church and State Relations in Modern Taiwan."
Swomley,John M.,1987,A Religious Liberty and the Secular State: the Constitutional Context ,N.Y.:Prometheus Bound.
Wuthnow,Robert,1978.“Religious Movemen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in World Order.”In J. Needleman and G. Baker(eds.) Understanding the New Religions. New York: Seabury(Forthcoming).pp.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