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18: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金立
研究生(外文):Ging Li
論文名稱:老人居家服務方案之評估研究--以雲林縣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oldman home service research--Yunlin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鄭讚源鄭讚源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福利所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英文
論文頁數:92
中文關鍵詞:雲林縣評估研究居家服務
外文關鍵詞:home serviceYunli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28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5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3
「在地老化」為目前照顧模式之趨勢,而大多數的老人亦選擇在家中接受照顧,居家服務成為照顧中十分重要之一環,而老人居家服務方案在全國推行已有一段時間,本文希望藉由對雲林縣老人居家服務方案之評估研究,深入瞭解該方案之成效,並進一步提出對未來推行之建議。

在第二章中分別從社區照顧的概念、定義、英國對於社區照顧的內涵,及台灣社區照顧政策發展,整理出社區照顧理論與實踐。居家服務方案實施之背景與發展現況方面,定義居家服務及其服務對象與內容,並整理居家服務的發展歷史與趨勢。目前照顧服務產業之發展與現況上,先論述照顧服務產業的緣起與內涵及其試辦計畫之內容。

而研究方法及設計則呈現於第三章,分別以量化及質化之研究方法作為本研究之方法。第四章先以量化方法將老人生活需求調查作一整理,在雲林縣老人生活需求調查中,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受訪者之基本資料、起居生活狀況、經濟狀況及福利服務與醫療照顧需求,並呈現出各項老人福利服務目前的使用情況與實際需求間之差異。第五章則為以承辦單位與使用服務的案家為研究對象,訪談並歸納出訪談結果,呈現目前自費型居家服務之情況,最後則在第六章提出對於雲林縣居家服務方案評估之結論與建議。
「在地老化」為目前照顧模式之趨勢,而大多數的老人亦選擇在家中接受照顧,居家服務成為照顧中十分重要之一環,而老人居家服務方案在全國推行已有一段時間,本文希望藉由對雲林縣老人居家服務方案之評估研究,深入瞭解該方案之成效,並進一步提出對未來推行之建議。

在第二章中分別從社區照顧的概念、定義、英國對於社區照顧的內涵,及台灣社區照顧政策發展,整理出社區照顧理論與實踐。居家服務方案實施之背景與發展現況方面,定義居家服務及其服務對象與內容,並整理居家服務的發展歷史與趨勢。目前照顧服務產業之發展與現況上,先論述照顧服務產業的緣起與內涵及其試辦計畫之內容。

而研究方法及設計則呈現於第三章,分別以量化及質化之研究方法作為本研究之方法。第四章先以量化方法將老人生活需求調查作一整理,在雲林縣老人生活需求調查中,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受訪者之基本資料、起居生活狀況、經濟狀況及福利服務與醫療照顧需求,並呈現出各項老人福利服務目前的使用情況與實際需求間之差異。第五章則為以承辦單位與使用服務的案家為研究對象,訪談並歸納出訪談結果,呈現目前自費型居家服務之情況,最後則在第六章提出對於雲林縣居家服務方案評估之結論與建議。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章節介紹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社區照顧理論與實踐 ……………………………………………6
第二節 居家服務方案實施之背景與發展現況 ………………………..16
第三節 照顧服務產業之發展與現況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3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5
第四節 分析方法 ………………………………………………………..39
第四章 老人福利服務與需求 …………………………………………………..40
第一節 雲林縣人口現況 ………………………………………………..40
第二節 雲林縣老人生活需求調查結果 ………………………………..42
第三節 本章小結 ………………………………………………………..54
第五章 目前居家服務之評估 ………………………………………………..56
第一節 歷年自費使用居家服務之評估 ………………………………..56
第二節 訪談結果分析 …………………………………………………..5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5
第一節 結論 ……………………………………………………………..65
第二節 建議 ……………………………………………………………..6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71
參考書目 …………………………………………………………………………..72

附錄一:雲林縣老人生活需求調查表
附錄二: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服務試辦計畫
附錄三:各承辦單位服務員評鑑表





圖表目錄

表2-1:台灣社區照顧政策發展……………………………………………………10
表2-2:2001-2046ADLs失能者長期照護需要人數 …………………………….. 25
表2-3:2001-2046ADLs失能者長期照護需要人數—按照年齡區分……………25
表2-4:2001-2046ADLs失能者長期照護需要之比重—按照年齡區分…………26
表3-1:雲林縣65歲以上人口之鄉鎮分佈表 …………………………………..35
表3-2:雲林縣各鄉鎮之抽樣數….…………………………………………………36
表3-3:承辦單位之代號及基本資料………………………………………………37
表3-4:受訪案家之代號及基本資料………………………………………………37
表4-1:雲林縣歷年老人人口數……………………………………………………40
表4-1-1:雲林縣老人生活需求調查受訪者身份別………………………………42
表4-1-2:雲林縣老人生活需求調查受訪者………………………………………42
表4-1-3:老年人之居住狀況………………………………………………………43
表4-2-1:老年人日常生活弁鄋洩p………………………………………………44
表4-2-2:老年人日常生活工具性弁鄋洩p………………………………………45
表4-2-3:老年人生活起居主要照顧者……………………………………………46
表4-2-4:對於目前居家照顧服務與未來照顧機構的需求……………………....46
表4-3-1:經濟來源 ………………………………………………………………..47
表4-3-2:領取補助狀況…………………………………………………………....47
表4-3-3:平均一個月生活費………………………………………………………48
表4-3-4:收支餘絀狀況 …………………………………………………………. 48
表4-4-1:定期就醫需求 …………………………………………………………. 49
表4-4-2:無法獨立就醫之困擾……………………………………………………49
表4-4-3:交通問題…………………………………………………………………50
表4-5:雲林縣各福利服務使用情況…………………………………………….. 51
表4-6:得知福利資訊管道………………………………………………………...53
表4-7:各項福利措施之需求性 ………………………………………………….53
圖2-1:官方照顧服務產業範圍…………………………………………………...24
圖3-1:本研究示意圖……………………………………………………………...32
圖3-2:研究流程圖…………………………………………………………………33
圖4-1: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趨勢圖……………………………………………41
圖5-1:各單位自費型居家服務占總服務之比例………………………………....57
一、中文部分

王俊文(1999)。問卷與量表的編製及分析方法,http://websrv5.ncpes.edu.tw/~physical/data/night/night-002.doc。
內政部統計處(1999)。八十八年台閩地區老人福利機構需求概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2000)。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內政部統計處(2000)。八十九年台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內政部統計處(2000)。主要國家老化指數。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內政部(2004)。居家服務操作手冊。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社會司(2005)。非中低收入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服務試辦計畫。http://volnet.moi.gov.tw/sowf/12/04/05.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5)。非中低收入失能老人申請書及評估表。http://volnet.moi.gov.tw/sowf/12/02/05.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6)。加強推展居家服務實施方案。http://volnet.moi.gov.tw/sowf/03/02/06.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2)。九十一年社會指標統計。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編(2002)。非營利組織培力指南。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照顧福利及服務產業發展方案92年執行情形檢討報告(初稿)
行政院主計處(2004)。專題分析-近十年家庭組織型態概況。http://www.dgbas.gov.tw/ dgbas03/bs3/analyse/new93032.htm。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執行情形檢討報告1~6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http://www.cepd.gov.tw/ manpower/CareServindus/main.htm。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推動執行資源手冊。http://wwwcepd.gov.tw/manpower/CareServIndus/main.htm。
周佳如(1998),Caregiver burde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護理研究,6-5,p358-371。
李開敏譯(1996)。老人福利服務。台北:心理。
李慧玲(2002)。高雄市失能老人自費使用居家服務品質之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幸子(2003)。照顧服務產業之本土性案例~非營利組織觀點的分析。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沙依仁(1996)。高齡學。台北:五南。
阮玉梅(2000)。長期照護。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阮玉梅(2002)。長期照護概論。台北:華杏。
李瑞金(2001)。老人社區照顧服務理論與實務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呂寶靜(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林茹嵐(2001)。嘉義市老人居家服務供需觀點之探討 。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林嘉駿(2004)。澎湖縣老人居家服務方案執行之評估 。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辛榕芝(2005)。老人社區照顧支持網絡之探討:以台南縣佳里鎮嘉福村里關懷中心為例 。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吳淑瓊、莊坤洋(2001)。在地老化-台灣二十一世紀長期照護之政策方向。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0:3:192-201。
邱啟潤、陴Q敏及吳瓊滿(2002)。主要照顧者負荷、壓力與因應之國內研究文獻回顧。醫護科技學刊,4-4,p273-289。
邱皓政(200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高強、黃旭男與Toshiyuki Sueyoshi編著(2003)。管理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台北:華泰。
陳向明(199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徐慧娟、吳淑瓊(1998)。提供社區式家庭支持方案能否減少機構式長期照護服務之使用意願?。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7-4,p326-336。
吳明隆(1998)。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黃源協(2000)。社會照護 - 台灣與英國經驗的檢視。台北:揚智。
黃光國(1975)。因素分析,戴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
楊培珊(2000)。女性居家照顧服務員中遭受性騷擾之經驗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2:p 97-149。
蔡美華(1994)。台灣地區老年人社會福利需求之綜合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蔡宏照(1989)。老人福利政策。台北:桂冠。
劉素芬(2001)。老人居家照顧服務方案評估-紅心字會為例。南投: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碩士論文。
謝美娥(1993)。老人長期照護的相關論題。台北:桂冠。
謝美娥(1995)。建立台北市社區老人照顧網絡之研究-失能老人社區照顧需求之調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專題報告。
簡春安與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趙碧華與朱美珍編譯(2000)。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台北:雙葉。
樊綱(1993)。市場機制與經濟效率 。台北:遠流。

二、英文部分

Ables P., & M. Murphy (1981) Administration in the human services.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2001).“AARP Research in Brief: Personal Care Services: A Four State Comparison” ,http://www.aarp.org/ research/
Applebaum R., & P. Philips (1990). Assuring the quality of in-home care: the “other” challenge for long-term care, The Gerontologist, 30(4), pp.444-450.
Balinsky W. (1994). Home care: current problem and future solu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Carol H. W. (1998) Evaluation-Methods for Studying Programs and Policies (second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Clark L.(1995).Family care and changing family structure: bad news for the elderly. In I. Allen & E.Perkins(Eds.). The future of family care for older people, pp.19-49. London: HMSO.
Emil J. P. & G. Raymond (1996) Progra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are Studies (fifth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Kane R. A. (1995). Expanding the home care concept: blurring distinctions among home care, institutional care, and other long-term-care services. The Milbank Quarterly, 73(2):161-186.
Pastalan, A. Leon(ed.)(1989).Aging in Place: The Role of Housing and Scoial Support.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
Rutman L. & George M.(1983) Prentice Hall Understanding Program Evaluation, A Sage Human Services Guide (31).
Rosenberg M. & R. Brody (1974) System serving people. Cleveland: Case Western Reserve School of Applied Social Scienc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84).The Uses of Epidemiology in the Study of the Elderly. Report of a WHO Scientific Group on the Epidemiology of Aging,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706.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紫財,2002,「美國海外出兵準則檢證之研究-以1995-1996年台海危機為例」,《戰略與國際研究》,Vol.4(2),pp.97-115。
2. 莫大華,2001,「千禧年後的臺海安全—批判性安全觀的看法」,《遠景季刊》Vol.2(1),pp.35-65。
3. 陳勁甫,2003,「國防政策制定與文人角色」,《國防政策評論》,Vol.4(2),pp.182-209。
4. 莫大華,1998,「安全研究論戰之評析」,《問題與研究》,Vol.37(8),pp.19-33。
5. 莫大華,1996,「安全研究之趨勢」,《問題與研究》,Vol.35(9),pp.61-78。
6. 朱傳枝,2004,「從國家安全論中華民國安全發展」,《國防雜誌》,Vol.19(11),pp.99-110。
7. 徐慧娟、吳淑瓊(1998)。提供社區式家庭支持方案能否減少機構式長期照護服務之使用意願?。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7-4,p326-336。
8. 張亞中,2002,「全球化的臺灣安全:大戰略的思維」,《遠景季刊》Vol.3(1),pp.27-66。
9. 張亞中,2003,「論兩岸治理」,《問題與研究》,Vol.42(6),pp.29-66。
10. 楊開銘,2000,《中共國防費估測模式之研究》,「中共研究」,Vol.34(7),pp.100-106。
11. 楊志誠,2003,「兩岸新情勢下我國內部國家安全之探討」,《逢甲人文社會學報》No.6,pp.243-278。
12. 葉定國,2004b,「文化、認同與國家安全」,《遠景基金會季刊》,Vol.5(1),pp.125-156。
13. 劉復國,1999,「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Vol.38(2),pp.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