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有仁,1991,《人事行政學彙編》,台北:高點。
王克先,1987,《學習心裡學》,台北:桂冠。
王德馨,1982,《現代人事管理》,台北:三民。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朱浤源,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正中。
朱敬先,1986, 《學習心裡學》,台北:千華。
行政院衛生署員工消費合作社,1999,《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教材》。
何永福、楊國安著,1993,《人力資源策略管理》,三民書局。
吳思達撰,1994,《職業學校設置技藝教育中心之規劃研究》。
吳美連, 林俊毅著,2001,《人力資源管理 : 理論與實務 : theory and practice》,智勝文化出版 : 知識達圖書總經銷。
吳復新,199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空中大學。
吳復新,2003,《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分析與實務應用》,華泰文化。
李璋偉譯,1998,《人力資源管理》,台灣西書出版社。
林能敬編譯,1992,《績效考核與輔導實務》,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邱華君,1989,《人事行政詞彙》,台北:五南。
姚高橋、劉念夏,2000,《從八掌溪事件看現行警消防災救援體系》,國科會。
施順仁,2005,《談消防教育訓練成效評估》,消防月刊十月號。洪榮昭計畫主持,1991,《我國勞工教育現況及需求之研究》,行政院勞委會。
商業周刊譯,1992,《教育訓練手冊》,商周文化。
張火燦,199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張火燦出版,揚智總經銷。
張春興,1975,《教育心理學》,台北:文景。
張潤書,1989,《行政學》,台北:三民。
張緯良,199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莊財安,1991,《企業人力發展實務》,中華民國管理科學會。
郭芳煜,1986,《怎樣做好員工訓練》,現代管理月刊雜誌。
郭芳煜,1986,《員工訓練的理論與實務》,現代管理。
陳志明等譯,1997,《組織訓練》,心理出版社。
陳建銘/張火燦,1994,《全面品質管理方法在人力資源發展部門應用之研究》。
傅肅良,1988,《員工訓練學》,三民書局。
黃英忠,1993,《產業訓練論》,三民書局。
黃臺生、任可怡,〈中央政府機關訓練績效評估之調查分析〉,《空大行政學報》,第3 期,1995年5月。楊平吾譯,1999,《部門別績效評估實務》,臺華工商圖書出版公司。
趙其文,1996,《人事行政學-兼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華泰。
簡建忠,1995,《人力資源發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論文部分
王朝成,2002,國立成奶j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國內消防機關顧客滿意度經營之研究》。
朱信憲,2005,國立中正大學,《我國警察人員常年訓練-術科訓練之調查分析》。
江婉瑜,1998,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
余品嫺,1996,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公務人員訓練班薦任人事人員專業訓練課程績效評估之研究》。
吳秉恩,1984,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管理才能發展方案實施與成效關係之研究》。
李清秀,2003,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消防人員繼續學習需求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狄家葳,1999,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台灣跨國企業為例》。
林世明,2001,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我國消防組織體制下基層人員工作滿意度之評估-以彰化縣為例》。
林崇志,2002,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警察局訓練業務再設計之研究—以派出所員警在職訓練為例》。
林詩音,2001,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四健青年訓練移轉之研究—領袖營個案分析》。邱宏益,1996,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員工培訓成效評估之研究》。
宣介慈,2002,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平衡計分卡應用於公部門訓練績效評估之研究-以我國警察機關為例》。張秋元,1997,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我國人事人員訓練體系之研究:一個發展的觀點》。
張漢昌,1994,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與訓練成效之相關性研究--以中國生產力中心所辦之流通業管理師班、流通業顧問師班受訓學員為對象》。
莫懷祖,2003,《消防機關行政績效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陳姿妤,1997,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本國銀行業為例》。
陳思均,2001,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地方公務員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陳素貞,1999,中興大學/企管所,《企業訓練績效評估研究-國內外標竿企業之比較》。
陳博文,2002,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消防機關組織文化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國際化組織學習觀點》。
曾靜如,1999,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中華電信國際分公司訓練評估之研究》。
童寶榮,2005,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中華電信第二職層主管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黃佑安,1992,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學習動機取向、自重感及個人變因與教育訓練自評成效之研究-以企管顧問公司為學員為例》。
黃志榮,2001,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消防機關組織文化、領導風格與工作態度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南縣消防局為例》。
黃曉芳,2003,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影響民眾對消防人員社會形象因素之研究》。
楊家誠,2002,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刑事警察在職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刑事人員講習班第五十四期為例》。葉少基,1975,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管理訓練與評估之研究》。
葉鈴鮮,1990,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民營機構員工參加教育訓練之動機、滿意程度及受訓後自我評估之研究》。
劉泳倫,2002,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基層消防人員休閒參與、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鄭本竹,2003,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中油公司在職訓練評估之研究》。
謝依殷,2000,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公務人員終身學習體制之探討-以北高兩市政府為例》。謝忠武,1997,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公務人員生涯發展、工作滿意與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
龔永宏,2003,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消防機關緊急救護人員知識管理、專業能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
(三)報紙
中國時報,2000,7,27,第2版。
中央日報,2000,7,26,第3版。
二、英文部分
Blanchard, P.N. & Thacker, J.W., 2004, Effective Training:Systems,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Upper Saddle River, N.J.:Person Prentice-Hall.
Brinkerhoff, R.O., 1988,“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Model for HRD ”, Journal of Training & Development.
Bohlander, G. & Snell,S., 2004,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ition,U.S.A.:Thomson South-Western Corp.
Baldwin, T.T. ,and J.K. Ford, 1994,“Transfer of training: 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Peter Cappelli, e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n Public and Private Policy. England Brookfield, VT:Dartmouth .
Phillips, Jack J,1990,Handbook of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London:Kogan page.
Dixon, N.M.,1990, Evaluation—a tool for improving HRD quality. San Diego,
Calif:University Associates .
Goldstein, Irwin L,1993,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 : Needs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Pacific Galif, Calif : Brooks/Cole Pub.Co.
Grove, D.A. & Ostroff, C., 1991,“Program Evaluation”.In K. N.Wexley (Ed.),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PP.5-158 to 5-220) ,Washington, D.C.: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Hamblin, A.C.1974, Evaluation and Control of Training. London:McGraw-Hill.
Dessler, Gary,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Inc.
Kirkpatrick, Donald L.1994,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 the four levels. Emeryville, CA:Publishers Group West.
O''Connor, B. N.,Bronner, M. and Delaney, C.1996, Training for Organizations. Cincinnati, Ohio.:South-Western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ubbard, Peter. 1983, A Training course for TEF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ates, J. Dennis, 1992, A training intervention for control of SBA loan defaults. Garland Pub.
Brinkerhoff, Robert O,1987, Achieving results from training : how to evaluat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programs and increase impact /Jossey-Bass Publishers.
Silberman, Melvin L.,1990, Active training :a handbook of techniques, designs, case examples, and tips /Auerbach, Carol./Lexington Books.
Heaps, Cristine Lynn.,1999, Adaptations of coronary smooth muscle to chronic occlusion and exercise training. /University of Missouri - Columbia.
Gadbow, Nancy F.,Du Bois, David A. ,1998, Adult learners with special needs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for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nd workplace training Krieger Pub. Co.
Seidel, Robert J.,1993,Chatelier, Paul R ,Advanced technologies applied to training design, Plenum Press.
Ralls, Robert Scott.1997, Age and computer training performance: A test of training enhancement through cognitive practic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