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2 12: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保祿
研究生(外文):Pau-Lo Liou
論文名稱:嘉義市教育局推動外籍配偶識字班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immigrant brides' literacy classes propelled by chiayi city education bureau
指導教授:蔡清田蔡清田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96
中文關鍵詞:外籍配偶識字教育
外文關鍵詞:immigrant bridesliteracy class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10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2
本研究旨在探討嘉義市教育局推動外籍配偶識字班的歷程,所遭遇的問題,透過行動方案解決問題;並將研究結果與建議,提供相關單位參考。
研究者是嘉義市教育局社教課長,採用行動研究,以信義國小(化名)等六所學校辦理之外籍配偶識字班學員為研究夥伴。採用觀察、訪談、蒐集文件資料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並整理與分析資料。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發現的問題包括:招生困難、師資專業知能有待提升、補充教材有待編撰、幼兒影響學習、各單位資源並未整合等五項。
二、擬定行動方案包括:招生宣傳、師資研習、編輯補充教材、幼兒托育、各單位資源整合等五項。
三、行動研究協同合作夥伴包括兩位校長、一位主任。以雙向互動的方式,平等的立場,表達意見,彼此尊重,以問題解決為取向。
四、實施的行動方案包括:多樣化的招生宣傳、辦理理論與實務兼顧的師資研習、編輯補充教材、志工協助幼兒托育、整合各單位的資源等五項。
五、評鑑與回饋方面:方案一有很好的效果,因為報名人數增多;方案二可提升教師對多元文化、成人教學技巧的認識;方案三可讓學員對居住的環境有更深的認識;方案四幫助教師專心教學,學員專心學習;方案五增加外籍配偶交流及展現才藝的機會,也能了解各單位的資源現況,有利資源整合。
六、研究者自編問卷,以六所辦理外籍配偶識字班的校長、教務主任、教學組長、任課教師共24人為對象,以了解教育局推動外籍配偶識字班的成效。認為非常滿意的有29.6%,認為滿意的有59.5%,認為不滿意的有5.9%,認為非常不滿意的有0.9%,未作答的有4.1%。最後,根據本研究的結論,針對行政機關、學校機關及未來研究等方面,分別提出建議。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immigrant brides’ literacy classes, propelled by Chiayi City Education Bureau, and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The result and suggestion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the government or related organizations as future policy and activity plans.
The researcher, who is the division head of Social Education Section of Chiayi City Education Bureau, adopted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The students of the immigrant brides’ literacy classes in six elementary schools(including Xin-yi (pseudonym),…etc.)are the partners of this research. This research reorganized and analyzed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which colleted by documents analysis, field observation, interview…etc.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Difficulties during process:
a. It was hard to recruit new students.
b. It wa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of the teachers.
c. Extensive reading materials need compiling.
d. Students had to take care of their young children.
e. Resources of each unit can’t be reorganized.
2. Drawing up ac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advertisements for recruiting new students, seminars for teachers, editions of extensive reading materials, child-care centers established, and integration various resources.
3. The action research collaborative partners (two principals and one director) offered suggestions in the ways of two-way interaction, an equal standpoint, mutual respect, and problem-solving direction.
4. The action programs which were carried out included diverse advertisements for recruiting new students, handling seminars (both theories and practices) for teachers, gathering extensive reading materials, providing volunteers for taking care of young children, integrating the resources of each unit.
5.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Program 1 had a great effect because of more recruits enrolled; Program 2 enhanced the understanding of diverse culture and adult teaching skills for the teachers; Program 3 made the students realize the environment we live in more deeply; Program 4 helped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concentrate on their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gram 5 increased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communication and the talent demonstration for the immigrant brides and helped the sponsor integrate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6. This research designed questionnaire for the principals, the directors of studies, the chiefs of teaching, and teachers of the six schools (24persons in all) to realize the effects of the classes. The result was : satisfy very much 29.6%, satisfy 59.5%, dissatisfy 5.9%, dissatisfy very much 0.9%, non-answer 4.1%.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四節 名詞界定…………………………………………………………….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台灣外籍配偶成因之探討………………………………………...10
第二節 外籍配偶生活適應問題分析……………………………………...13
第三節 識字教育之探討…………………………………………………...16
第四節 外籍配偶識字教育的相關研究…………………………………...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42
第一節 研究對象…………………………………………………………..42
第二節 研究方法…………………………………………………………..42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步驟…………………………………………………..48
第四節 研究場域的情境分析……………………………………………..52
第五節 研究人員的背景與角色…………………………………………..66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70
第四章 行動方案實施歷程與省思……………………………………..80
第一節 發現的問題與省思………………………………………………..80
第二節 規劃行動方案與省思……………………………………………..88
第三節 尋求合作夥伴進行行動研究與省思…………………………….101
第四節 實施行動方案與省思…………………………………………….107
第五節 評鑑回饋與省思…………………………………………….……1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202
第一節 結論………………………………………………………….……202
第二節 建議……………………………………………………………….211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玉麟(2004)。研究倫理與相關議題。載於教育資料與研究。56,82-88。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振昇等人著(1999)。教育行政。高雄:麗文。
王淑俐(2005)。溝通其實不簡單(2版)。台北:五南。
內政部、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2002)。志願服務基礎訓練教材。南投:內政部。
內政部(2003)。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專案報告。
內政部(2004)。輔導外籍配偶補習教育、籌組民間團體及成立照顧輔導基金專案報告。
內政部(2005a)。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作業要點。http://www.ris.gov.tw/ch9/f9a-0941216b.html
內政部、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2005b)。社會福利類志工領導訓練教材。南投:內政部
內政部(2006a)。95年第3週內政統計通報。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2006b)。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之申請案件介紹及審核作業說明。http://www.ris.gov.tw/ch9/0950119-1.doc。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編印(1995)。成人教育辭典。台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卯靜儒、吳宗雄、吳淑娟、李奉儒、李昭華、林麗菊、洪志成、侯幸雨、徐清美、頂x庭、陳沛嵐、曾玉村、黃柏叡、蔡邦居、蔡清田、鄭文芳、謝卓君等譯(2004)。Jack R. Fraenkel & Norman E.Wallen原著。教育研究法:規劃與評鑑。台北:麗文。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玉玲(2004)。南洋媳婦在澎湖-家庭教育方案暨經驗成果紀實。澎湖:澎湖縣文化局。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適應之研究。載於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研討會,179-206。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
江美滿、黃維譯(2003)。火線領導。台北:天下雜誌。
伍振鷟、高強華(1999)。新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李萍、李瑞金(2004)。台北市外籍配偶社會適應之研究-以越南籍配偶為例。社教雙月刊,2,4-22。
李振男(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學習障礙。成人及終身教育,4,19-26。
吳美雲(2001)。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台北:五南。
吳中立(1998)。向不可能的任務挑戰。台北:元氣齋出版社。
吳若權(1994)。行銷金配方。台北:商周文化事業。
吳清山、林天祐(1998)。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料與研究,21,69。
吳清山(2003)。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何青蓉(1994)。解析識字內涵、省視國成人識字教育。載於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7-225。
何青蓉(1997)。國民補習教育、成人基本教育與成人識字教育的異同。成人教育,40,32-36。
何青蓉(2003a)。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雙月刊,75,2-10。
何青蓉(2003b)。從多元與差異到相互的理解與認同:一項本地婦女與跨國婚姻婦女相互學習課程的初步省思。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4,106-114。
汪敏棻(1999)。成人識字教育中女性非參與者參與障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福田、郭玉婷(2005)。外籍配偶的現況。載於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上冊)。7-25。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宋秋儀譯(2006)。Gary Yukl原著。組織領導學(5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君諭(2003)。東南亞外籍新娘識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玲、王麗芹、東育如、袁翠蘋、郭倩妏、陳欣潔、陳靜慧、蔡嫈娟(2004)。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推展手冊:入門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中心編撰。
林振春(1994)。台灣地區成人基本教育需求內涵之分析。載於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7-123。
林振春(2003)。外籍配偶成人教育的新思維。載於北縣成教。22,5-8。台北縣終身教育輔導團、台北縣終身教育資源中心。
林桂枝(2003)。新移民女性之教育輔導:「外籍與大陸籍配偶面臨的問題」座談會,載於社教雙月刊,12,5-21。
林素卿(2001)。學校行動研究在九年一貫課程統整與實施上之運用。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51-74。台北:揚智。
林明地(2000)。質的研究實例舉隅:校長領導的參與觀察。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武文瑛(2003)。澳洲識字教育政策與實施。成人教育,76,32-41。
亞磊絲(1994)。從識字教育談成人教育。師友,330,10-12。
邱琡雯(2000)。在台東南亞外籍新娘的識字/生活教育:同化?還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學刊,29,197-219。
邱琡雯(2003)。從多元文化主義觀點談嘉義縣外籍配偶的識字教育。成人教育,2003,75,11-19。
邱世明(2004)。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與外籍配偶教育實務的激盪。載於北縣成教。23,4-13。台北縣終身教育輔導團、台北縣終身教育資源中心。
洪榮正(2003)。展臂迎接新台灣之子。師友,438,72-74。
洪秋玲(2003)。經營管理也是一種藝術-《總裁獅子心》的啟發。師友,430,56-60。
胡夢鯨(2001)。成人教育現代化與專業化。台北:師大書苑。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段、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季刊,4,10-21。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孫邦正(1992)。教育概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陳源湖(2002)。外籍新娘識字教育實施之探析。成人教育雙月刊,68,25-34。
陳源湖(2003)。從多元文化觀點論述外籍配偶教育之實踐。成人教育雙月刊,20-30。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和,郭靜芳(2005)。外籍配偶婦女教育之探究與省思。研習資訊,2005,22,2,89-94。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松平(2004)。台灣好媳婦加油。載於北縣成教。24,8-10。台北縣終身教育輔導團、台北縣終身教育資源中心。
國立編譯館(1998)。國民中學歷史第一冊第四章:分裂與再統一。台北:國立編譯館。
教育部(1991)。我國成人識字教育之研究。委託專題研究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部(1995)。從學習者特性論析我國成人識字教育之規劃。委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教育部(2004)。教育部推展外籍配偶終身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載於人口結構變化-外籍配偶增加對社會教育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研討會,21-27。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黃富順(1999)。終身教育的意義、源起與實施。載於教育資料集刊24輯-終身教育專輯。1-20。
黃富順(2000)。成人教育導論。台北:五南。
黃富順、王錦玲、李雅慧、林勤敏、林麗惠、陳明蕾、黃月純、隋復華等著(2002)。成人學習。台北:五南。
黃富順(2003)。新移民女性之教育輔導:「外籍與大陸籍配偶面臨的問題」座談會,載於社教雙月刊,12,5-21。
黃富順(2006)。新住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輔導。成人及終身教育,13,29-35。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2001)。課程行動研究的問題與展望。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225-239。台北:揚智。
黃光雄、王培光、曾火城、楊自強等著(1991)。教育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光雄、李奉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蔡清田等譯(2001)。Robert C. Bogdan & Sari Knopp Biklen原著。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正治(2003)。當前外籍配偶識字教育的省思。載於北縣成教。22,16-26。臺北縣終身教育輔導團、臺北縣終身教育資源中心。
黃正治(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辦理外籍配偶識字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陸宛蘋(2006)。政府與民間資源的協力合作。載於95年度全國社會教育行政工作研討會手冊。38-47。
曾秀珠(2003a)。台北縣外籍配偶及其子女教育總體規劃專案簡介。北縣成教,22,43-46。
曾秀珠(2003b)。台北縣國小補校人員對外籍新娘基本教育課程規劃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維琴(2004)。外籍新娘識字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台北:台灣書店。
張明輝(1991)。巴納德組織理論與教育行政。台北:五南。
張明輝(2003)。卓越校長的關鍵能力。載於社教雙月刊,4,15-18。
張春興、林清山(1992)。教育心理學(22版)。台北:東華書局。
楊國德(1994)。終生教育體系中成人識字教育方案的規劃模式與趨勢。載於1994年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71-191。
楊國德(1999)。終身教育的學習環境。載於教育資料集刊24輯-終身教育專輯。61-79。
楊承達、劉興漢(2005a)。外籍配偶教育問題面面觀。載於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上冊)。59-70。台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楊承達、劉興漢(2005b)。面對外籍配偶人口成長的因應之道。載於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上冊)。71-96。台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楊惟曾(1995)。台灣地區成人教育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志禹、蔡金火(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教師行動研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77-99。台北:揚智。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師大書苑。
廖雅婷(2003)。以多元文化觀進行外籍新娘識字方案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外籍新娘識字專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嘉義市政府(2004a)。嘉義市政府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聯繫會報實施計畫(草案)。
嘉義市政府(2004b)。志願服務法規彙編。
嘉義市政府(2006)。嘉義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簡介。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制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金山(2004)。淺談外籍配偶教育學習體系政策之規劃。http://fcu.org.tw/~cblee/foreignpartner/article/jsliu.html
蔡雅玉(2001)。台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國立成奶j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
蔡秀美(1996)。需求調查在社區學習中心的運用-以新港為例。載於社區成人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13。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鄭雅雯(2000)。南洋到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
鄧運林(1995)。成人教育專題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鄧中階(2005)。外籍配偶的成人教育需求之探索性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
歐用生(2000)。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載於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研習參考資料,140-147。
潘麗琪(2002)。文化資本、學習障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南區技專校院二技在職專班學生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賴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金河(2003)。外籍新配偶教育問題之研究。載於北縣成教。22,9-15。台北縣終身教育輔導團、台北縣終身教育資源中心。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薛淑今(2003)。嘉義縣外籍新娘現行使用之識字教材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鍾和安(1994)。美國成人識字教育的實施與趨勢。載於1994年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5-62。
戴國禎(2004)。從「默默領導」理論評析精緻教育的學校領導。載於教師天地,130,70-75。
謝文全(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8版)。台北:文景出版社。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惠娟(1997)。成人教育方案發展的系統分析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二、英文部分
Bassey, M(1995).Creating education through research. New York:
Kirklington press.
Cairns, J.C.(1977).Adult Functional Literacy in Canada. Convergence, 10,43-52.
Carr, W.& Kemmis, S (1986).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Philadeiphia,PA:The Falmer Press,Taylor&Francis Inc.
Elliott, J(1998).The curriculum experiment: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social change.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Hunter, C.& Harman, D.(1979).Adult illite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a report to the Ford Foundation. New York:McGraw-Hill.
Knowles, M.S.(1990).The adult learner:A neglected species.
Houston:Gulf Publishing Company,118-139.
Levine,K.(1986). The social context of literacy. 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
Scribner, S.(1984).Literacy in three metaphors.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93,6-21.
Sleeter, C.E.(1996).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social activism.
USA:Albany.
Winter, R.(1995).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ction research. London:Falmer.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楊國德(1999)。終身教育的學習環境。載於教育資料集刊24輯-終身教育專輯。61-79。
2. 張明輝(2003)。卓越校長的關鍵能力。載於社教雙月刊,4,15-18。
3. 曾秀珠(2003a)。台北縣外籍配偶及其子女教育總體規劃專案簡介。北縣成教,22,43-46。
4. 黃正治(2003)。當前外籍配偶識字教育的省思。載於北縣成教。22,16-26。臺北縣終身教育輔導團、臺北縣終身教育資源中心。
5. 黃富順(2006)。新住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輔導。成人及終身教育,13,29-35。
6. 黃富順(1999)。終身教育的意義、源起與實施。載於教育資料集刊24輯-終身教育專輯。1-20。
7. 陳松平(2004)。台灣好媳婦加油。載於北縣成教。24,8-10。台北縣終身教育輔導團、台北縣終身教育資源中心。
8. 陳明和,郭靜芳(2005)。外籍配偶婦女教育之探究與省思。研習資訊,2005,22,2,89-94。
9. 陳源湖(2003)。從多元文化觀點論述外籍配偶教育之實踐。成人教育雙月刊,20-30。
10. 陳源湖(2002)。外籍新娘識字教育實施之探析。成人教育雙月刊,68,25-34。
11.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段、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季刊,4,10-21。
12. 邱世明(2004)。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與外籍配偶教育實務的激盪。載於北縣成教。23,4-13。台北縣終身教育輔導團、台北縣終身教育資源中心。
13. 邱琡雯(2003)。從多元文化主義觀點談嘉義縣外籍配偶的識字教育。成人教育,2003,75,11-19。
14. 邱琡雯(2000)。在台東南亞外籍新娘的識字/生活教育:同化?還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學刊,29,197-219。
15. 武文瑛(2003)。澳洲識字教育政策與實施。成人教育,76,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