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方德隆(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課程與教學季刊,4(2),1-24。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第七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雲五、龍冠海主編(1971)。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一冊):社會學。台北:臺灣商
務印書館。
王瑞輝(2003)。學校本位的生活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雲林縣誠正國小一年級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嘉陵 (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影響因素之評析。教育研究,10期,219-227。
李坤崇、劉文夫、黃順忠(2002)。國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之歷程、實例分析
-以台南市後甲國中、安平國中為例。台南:南一書局。
吳百祿(2003)。願景意義的釐清與學校願景的建構之研究。九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
學術論文發表會。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發表。
江連君(2003)。偏遠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大湖國小為例。國立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江、蔡清田 (1997)。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共同原則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教育學程
中心。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委託專案。
林佩璇 (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研習參考
資料,76-93。台北: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林佩璇(2001)。台灣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背景與理念。兩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高新建(1998)。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多樣性。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
課程與教學創新,61-79。台北:揚智。
高新建(1999)。營造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有利情境。教師天地,101,25-31。高新建(2000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發表於「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
坊」,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論文,臺北。
高新建(2000b)。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參與人員的準備度。課程與教學通訊,2,13-16。
高新建(2004.5.31)。學校課程發展條件分析─敷衍搪塞或精確釐清。國語日報。第十三
版。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海平(2001)。社會研究法概要。檢索日期:2006.05.11。取自
http:// www.get.com.tw/goldensun/answer/93kp/P03.pdf。
張嘉育(1998)。認識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中華民國課程與教育學會。台北:揚智。
張嘉育(1999a)。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
士論文,未出版。
張嘉育(1999b)。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教育部(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與實施策略。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郭玉霞(1997)。教師的實務知識:一位國小初任教師的個案研究。高雄:復文。
郭生玉(1983)。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店。
釵傍薄]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個案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臺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李綢(1995)。個案研究。臺北:心理出版社。
陳向明(2004)。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洪業文化。
陳光煌 (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規畫、實施與分享。高雄:高昇出版社。
陳芳儀 (2001)。家長會會務運作研習—家長如何參與學校行政事務。高雄市家
長聯盟促進會。
陳伯璋 (198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圖書。
陳伯璋(1999)。「邁向新世紀的課程」--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內涵與評析。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
陳雪玉(1987)。個案法之研究。臺北: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陳麗莉(2001)。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仕絨國小為例。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莉 (2002)。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應用研究--一位國小實習教師教學成長歷程。台北市
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慧芬(1997)。國民小學組織文化之研究—一所台中市國民小學的個案分析。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台北:漢文出版社。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出版社。
黃政傑(1995)。學校課程的自主與彈性。師友,342,32-37。
黃政傑(1998)。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臺北:漢文出版社。
黃政傑(1999)。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師天地,103,6-12。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嘉雄(1999)。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政領導策略。國民教育雙月刊,40(1),29-34。
曾振興 (2002)。走過校本課程的時光隧道-高雄市太平國小課程發展的行動研究。高雄:
復文出版社。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詹見平(2002)。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臺中縣「自然與生活科技」。國
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9)。落實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國民教育,39(4),2-7。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2)。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3)。課程改革與學校整體課程發展。研習資訊,20(2),17-25。蔡清田(2005)。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五南。
鄭呈因 (1994) 。國中理化科實習教師教學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甄曉蘭(2001)。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困難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85,42-53盧美貴、陳勤妹、方慧琴(2000)。卓越.前瞻.團隊-臺北市立師院實小學校本位課程發
展。教育資料與研究,33(3),1-11。
謝譯瑩(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下之統整課程設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良平、甄曉蘭(2001)。學校自主發展課程之相關因素分析。教育研究集刊,1(46),53-80。
顏曉湘(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調查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
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清水(1998)。九年一貫課程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研習資訊,15(5),1-8頁。羅清水(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檢索日期:2006.06.16。取自
http://web.chinganes.mlc.edu.tw/banwei.htm。
英文部分
Brady, L.(1987).Explain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9(4),375-378.
Gay, L. R.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4th Ed.).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N.Y.
Sabar, N (1991),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ewy, A.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ergamon Press, New York, NY,
pp.367-71.
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