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1.24.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0 17: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元俊
研究生(外文):Yuan-chun Chang
論文名稱:透過乙太網路傳遞與錄製數位電視節目
論文名稱(外文):Digital TV Broadcating and Recording through Ethernet
指導教授:陳自強陳自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Oscal T.–C.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電機工程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2
中文關鍵詞:數位電視 乙太網路
外文關鍵詞:Verilog DVB_T Etherne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近幾年數位家電的產品備受矚目,其中數位電視的發展極具潛力,無論是有線或是無線電視都積極的朝數位化的腳步邁進,其市場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本研究的主題為利用乙太網路播放數位電視,我們透過目前已經相當成熟的區域網路技術(乙太網路),結合數位電視接收盒來建構出數位電視錄製平台。我們將數位電視接收盒的訊號透過所設計的FPGA(現場可程式化陣列)板轉換成標準的乙太網路封包,利用RTL8201 BL網路實體層晶片把資料正確的傳輸到個人電腦的網路卡上,再使用Ethereal軟體將網路封包下載至電腦裡,最後用播放程式來收看數位電視節目。此外,我們也設計FPGA將回傳訊號轉換成I²C介面,來實現節目選取、聲音調整和頻道掃瞄…等弁遄A讓此數位電視錄製平台更趨於完整。
目錄
摘要 I
目錄 II
圖表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1.1 論文架構 1
第二章 數位電視相關研究 2
2.1 數位電視系統 2
2.2 電信網路電視(IPTV) 4
2.3 數位電視接收盒 7
第三章 乙太網路架構 16
3.1 媒體存取控制(MAC) 17
3.1.1 乙太網路封包格式 19
3.1.2 半雙工乙太網路 20
3.1.3 全雙工乙太網路 20
3.2 實體層(PHY) 22
第四章 I²C介面架構 24
4.1 I²C的傳輸模式 24
4.2 I²C的控制訊號 26
第五章 硬體實作 29
5.1 STV0361晶片介紹 30
5.2 TSP轉Ethernet封包 31
5.2.1 TSP封包格式 32
5.2.2 MII介面 33
5.3 網路晶片硬體實作 35
5.4 網路線上波形 37
5.5 下載封包資訊 39
5.6 節目選單的資訊回傳 41
5.7 數位電視影像播放 41
5.8 格式轉換晶片下線 42
第六章 結論 45
參考文獻 46
[1] 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
[2]Chunglae Cho, Intak Han, Yongil Jun and Hyeongho Lee,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c.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vol. 2, pp. 971 – 975, June 2004.
[3]Chung-Ming Huang and Hsu-Yang Kung, “A synchronization infrastructure for multicast multimedia at the presentation layer,”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vol. 43, iss. 3, pp. 370 – 380, August 1997.
[4] http://www.eettaiwan.com
[5] http://www.ibt.com.tw/money/910107.pdf
[6]F. Kamperman and B. Rijnsoever,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interoperability through software download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vol. 47, iss. 1, pp. 47 – 54, Feb. 2001.
[7]謝志峰,李茂河與李彥慶,深入剖析超高速乙太網路,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Jan. 2001.
[8]張本杰,區域網路與高速區域網路,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April 1997.
[9]“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 on (CSMA/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LAN MAN Standard Committee of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 pp. 1-1515, 2000.
[10] http://www.philips.com.tw/index.html
[11]T. V. Ramabadran and S. S. Gaitonde, "A tutorial on CRC computaions," IEEE Micro. vol. 8 no. 4. Aug. 1988. pp. 62-7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江季璇(1999)受虐兒童專業倫理保密的兩難。社區發展季刊,86,131-142。
2. 余漢儀(2005b)親屬寄養之迷思:家族責任抑或國家分擔。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2),131-142。
3. 余漢儀(2005b)親屬寄養之迷思:家族責任抑或國家分擔。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2),131-142。
4. 江季璇(1999)受虐兒童專業倫理保密的兩難。社區發展季刊,86,131-142。
5. 方雅麗、鄭麗珍(1999)社會工作專業「案主自決」之實踐--以臺北市公娼事件為例。社區發展季刊,86,208-215。
6. 方雅麗、鄭麗珍(1999)社會工作專業「案主自決」之實踐--以臺北市公娼事件為例。社區發展季刊,86,208-215。
7. 李自強(2004)從安置輔導少年需求論資源網絡建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7,165-180。
8. 李自強(2004)從安置輔導少年需求論資源網絡建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7,165-180。
9. 許如悅,鄭麗珍(2003)兒保工作人員對兒虐案件之風險研判與處遇決策。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7(1),163-213。
10. 許如悅,鄭麗珍(2003)兒保工作人員對兒虐案件之風險研判與處遇決策。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7(1),163-213。
11. 郭靜晃(2001)家庭寄養服務之另類思考--家庭維繫服務及家庭重聚服務模式之探討。兒童福利期刊,1,209-219。
12. 郭靜晃(2001)家庭寄養服務之另類思考--家庭維繫服務及家庭重聚服務模式之探討。兒童福利期刊,1,209-219。
13. 彭淑華(2005)以家庭處遇為基礎的兒童保護工作之檢視。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9,31-55。
14. 彭淑華(2005)以家庭處遇為基礎的兒童保護工作之檢視。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9,31-55。
15. 曾華源(1991)青少年庇護機構類型之探討。社會福利,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