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4: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耀如
研究生(外文):TSAI, YAO-JU
論文名稱:銀髮族安養住宅顧客入住意願之探討-以長庚養生文化村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CUSTOMER INTENTION OF IN-RESIDENCE TO COUNTINUING CARE OF RETIREMENT COMMUNITY:A CASE STUDY ON CHANG GUNG SILVER VILLAGE
指導教授:許光宏許光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ang-hung Hs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長庚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中文關鍵詞: 行銷 4P組合 長庚養生文化村 銀髮族安養住宅 財務優惠方案
外文關鍵詞:marketing4P mixChang Gung Silver Villageaged-population residence communityfinancial-aid projec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54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79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5
台灣由於國民平均餘命延長及人口出生率下降,導致老年人口快速成長。此外,由於家庭結構改變及少子化現象,造成家庭對老年人口照護能力不足,亦凸顯老人安養機構存在之重要性。
長庚醫療體系體察高齡者對於長期照護需求之日益殷切,提出「長庚養生文化村」的照護方案,期以台塑企業之管理經驗與長庚之醫療資源,營造高品質的高齡社區,本方案預計推出4,000個住戶單元,第一期工程完成706戶,於2005年1月開放進住,但截至2006年3月止,僅139戶166人進住,入住率不高,引發研究者興趣。
本研究以行銷管理之4P組合,藉由對現住戶及參訪者之問卷調查,探討長庚養生文化村之4P行銷策略與客戶期待之間有何落差。調查樣本現住戶44份參訪者41份,以SAS9.1版進行分析,統計分析包括描述性之平均數、標準差、百分比,分析性之卡方檢定、費雪精確檢定及邏輯斯迴歸等。
研究結果顯示:一、受訪者對長庚養生文化村之產品構面有高度認同。二、在長庚養生文化村能提供財務優惠方案之情形下,受訪者均同意會長住或推薦親友入住。三、現住戶之入住意願與行銷4P構面並無顯著相關,但財務優惠方案之有無,參訪者入住意願所重視之行銷4P構面會有不同,在有財務優惠方案下會考慮地點構面,在無財務優惠方案下會考慮產品構面與訂價構面。
研究者對長庚養生文化村4P行銷策略提出以下建議:一、產品面,建議設置幼稚園以慰住戶寂聊;仿照日本「七彩之街」,將部分住戶單元開放出租予年輕族群,以活潑生氣,使其成為「社區中的老人住宅」而非「老人住宅社區」。二、訂價面,實施財務優惠方案,由銀行為住戶之入住保證金做保證,並開放住戶得依各人經濟能力參加財務優惠方案。三、地點面,建議限縮目標市場為台北縣市、桃園縣及新竹縣之老人,並以優惠條件吸引台塑關係企業退休員工與員工眷屬入住。四、推廣面,多利用公關行銷、折扣行銷及關係企業內部行銷。
Aged population in Taiwan grows rapidly due to the extension of life expectancy and the decrease of birth rate. In addition, the changes of family structure and decreases of new birth triggered the issue of caring aged people. Therefore, the importance of aged nursing home and aged population institution became vivid nowaday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e well-known Chang Gung
Medical Group proposed a project of “Chang Gung Silver Village” to tackle the immediate needs. This project plans to build 4,000 units of nursing home and its first 706 units of nursing home of this project launched in January 2005, but only 166 persons moved into 139 units at the end of March 2006. Why of the result? It drives the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puzzle.
This study intends to explore the gap between 4P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ang Gung and the expectation of customers with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by residents and visitors of Chang Gung Silver Village. This study received agreement from 44 residents and 41 visitors to complete the questionnaire with statistical analyses by SAS 9.1.
The analys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1. both residents and visitors are highly appreciated to the “product” per se; 2. they have high intention of being in-residence and recommend their friends to be in-residence of Chang Gung Silver Village if the incentive of “Financial-aid project” is available; 3. the residents’ intention of in-residenc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ang Gung. The visitors’ concern with intention of in-residence is subject to the “Financial-aid project ”, that is, the visitors will concern “place” if “Financial-aid project ” available, however they will concern both “product” and “pricing” if “Financial-aid project ” is not available.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suggests Chang Gung to make new strategic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4P mix. 1. for “product” issue, to set up kindergarten to sooth residents’ lonesome, and to lease out some units of nursing home to young group like “seven-color community” in Japan. It makes sense to form a nursing home in the community instead of just a nursing home community. 2. for “pricing” issue, “Financial-aid project ” is essential, and Chang Gung may guarantee residents’ benefit by applying the banker to avouch residents’ “in-residence deposit”. 3. as to the “place” issue, a geographic segmentation is necessary, and Chang Gung may open some units for retired staffs of Chang Gung Group and Formosa Plastic Group to move in. 4. for “promotion” issue, public relationship marketing, discount strategy, and FPG-group employee’s promotion are recommended.
指導教授推薦書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國家圖書館授權書……………………………………………………iii
長庚大學授權書……………………………………………………… iv
誌謝…………………………………………………………………… v
中文摘要……………………………………………………………… vi
英文摘要………………………………………………………………vii
目錄………………………………………………………………… viii
圖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老化所衍生之老人問題與老人需求………………… 5
第二節 影響老人進住老人安養住宅之相關因素…………… 7
第三節 行銷管理4P組合之意涵……………………………… 9
第四節 長庚養生文化村之4P行銷組合………………………20
第五節 以4P行銷組合探討企業行銷策略之相關文獻………24
第三章 研究材料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25
第二節 研究假設………………………………………………26
第三節 問卷設計………………………………………………26
第四節 抽樣方法………………………………………………28
第五節 問卷調查………………………………………………28
第六節 分析工具與方法………………………………………2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人口學特性分析………………………………………30
第二節 受訪者對4P之認同與相關程度分析…………………33
第三節 受訪者之入住意願分析………………………………56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人口學特性部分………………………………………82
第二節 有關4P行銷策略部分…………………………………84
第三節 未來策略論……………………………………………8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94
第二節 研究限制………………………………………………96
第三節 研究建議………………………………………………96
參考文獻…………………………………………………………… 99
附錄
附錄一 長庚養生文化村訪問紀要……………………………105
附錄二 長庚養生文化村住民基本資料統計…………………108
附錄三 致長庚養生文化村申請進入該村進行問卷調查專函109
附錄四 問卷……………………………………………………110
圖表目錄
圖目錄:
圖2-1 行銷組合及行銷環境之關係…………………………………………… 10
圖2-2 影響定價的決策因素…………………………………………………… 13
圖3-1 研究架構圖……………………………………………………………… 25
圖5-1 「保證」之操作模式…………………………………………………… 92

表目錄:
表2-1 4P與4C之對應關係………………………………………………… 11
表2-2 臺北市近郊老人安養住宅收費標準比較表……………………… 15
表4-1 受訪者特性頻次之分析…………………………………………… 31
表4-3-1-1 受訪者對室內設施之認同程度頻次分析(產品product面向)… 34
表4-3-1-2 受訪者對戶外設施之認同程度頻次分析(產品product面向)… 35
表4-3-1-3 受訪者對醫療保健服務之認同程度頻次分析(產品product面向)36
表4-3-1-4 受訪者對休閒活動安排之認同程度頻次分析(產品product面向)37
表4-3-1-5 受訪者對三餐調理之認同程度頻次分析(產品product面向)……38
表4-2-1 受訪者對產品(product)面向認同程度頻次分析…………………38
表4-3-2-1 受訪者對收費標準合理程度之認同頻次分析(價格pricing面向)39
表4-3-2-2 受訪者對經濟安全關心之認同頻次分析(價格pricing面向)……40
表4-3-2-3 受訪者對以保證金孳息抵繳管理費之認同頻次分析(價格pricing
面向)…………………………………………………………………42
表4-3-2-4 受訪者對現以按月收取管理費等之認同頻次分析(價格pricing
面向)…………………………………………………………………43
表4-3-2-5 受訪者對財務優惠方案之認同頻次分析(價格pricing面向)……44
表4-2-2 受訪者對訂價(pricing)面向認同程度頻次分析…………………45
表4-3-3-1 受訪者對「長庚養生文化村所在地氣候條件不適合老人居住」
之認同程度頻次分析(通路place面向)……………………………46
表4-3-3-2 受訪者對「長庚養生文化村對外交通不便意」之認同程度頻次 分析(通路 place 面向)……………………………………………47
表4-3-3-3 受訪者對養生村所在與家人住處相近之認同程度頻次分析 (通路 place 面向)…………………………………………………48
表4-3-3-4受訪者對養生村所在與家人住處相距車程之認同頻次分析
(通路place面向)………………………………………………… 50
表4-2-3 受訪者對通路(place)面向認同程度頻次分析………………… 50
表4-2-4 受訪者對長庚養生文化村資訊來源管道之頻次分析
(促銷promotion面向)………………………………………………52
表4-3-5-1受訪者對長庚養生文化村總結印象(產品)之認同頻次分析…… 53
表4-3-5-2受訪者對長庚養生文化村總結印象(訂價)之認同頻次分析…… 53
表4-3-5-3受訪者對長庚養生文化村總結印象(訂價)之認同頻次分析…… 54
表4-3-5-4受訪者對長庚養生文化村總結印象(訂價)之認同頻次分析…… 54
表4-3-5-5受訪者對長庚養生文化村總結印象之認同頻次分析…………… 55
表4-2-5 受訪者對長庚養生文化村之整體印象及入住意願之頻次分析… 55
表4-5-1A 現住戶人口學變項與產品構面之相關…………………………… 57
表4-5-1B 參訪者人口學變項與產品構面之相關…………………………… 59
表4-5-2A 現住戶人口學變項與定價構面之相關…………………………… 61
表4-5-2B 參訪者人口學變項與定價構面之相關…………………………… 63
表4-5-3A 現住戶人口學變項與通路構面之相關…………………………… 65
表4-5-3B 參訪者人口學變項與通路構面之相關…………………………… 67
表4-5-4A 現住戶人口學變項與促銷構面之相關…………………………… 69
表4-5-4B 參訪者人口學變項與促銷構面之相關………………………… 71
表5-1-1 現住戶綜合推薦親友入住意願…………………………………… 73
表5-2-1 參訪者綜合入住意願……………………………………………… 74
表5-2-2 參訪者綜合推薦親友意願………………………………………… 75
表5-3-1 現住戶財優之下推薦親友入住意願……………………………… 76
表5-3-2 現住戶無財優之下推薦親友入住意願…………………………… 77
表5-4-1 參訪者財優之下入住意願………………………………………… 78
表5-4-2 參訪者財優之下推薦親友入住意願……………………………… 79
表5-4-3 參訪者無財優之下入住意願……………………………………… 80
表5-4-4 參訪者無財優之下推薦親友入住意願…………………………… 8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碧霞(1990年)。老人心理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志剛等人( 王志剛) (1987年)。行銷學(初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方瓊惠(2002年)。高齡者理想住宅行銷訊息之探索研究-以台灣北部民眾為例。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內政部(2003年),老人住宅基本設施及設備規劃設計規範。台北市。
內政部(2003年)。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台北市
內政部(2004年)。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季刊。台北市
內政部(2004年)。促進民間參與老人住宅建設推動方案(核定本)。台北市
內政部(2005年)。中華民國台閩人口統計季刊。台北市
內政部(2005年)。老人住宅綜合管理要點。台北市
內政部(2006年)。民國94年臺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結果摘要分析。台北市
石成(1990年)。老人角色失落感、社會網絡疏離感及經濟不安全感對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主計處(2004年)。中華民國統計年鑑。台北市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2004年)。中華民國台灣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簡報。台北市
吳老德(2003年)。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初版,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
吳玲娟(2006年)。美國持續性照顧的退休社區之文獻探討,生命與生活國際研討會系列論文發表之五。
呂榮海等人(1996年)。信託法實用(初版)。台北市:蔚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林建山(1992年)。現代服務業行銷學(初版)。台北:商略。
林政賢(2004年)。高齡者進住長期照護機構意願之探討。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學宜(2003年)。老人住宅環境偏好相關因素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聖峰(1993年)。台北地區老人對自費安養機構居住意願之影響因素分析。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長庚養生文化村網站(http://www.cgmh.org.tw/cgv),2006年9月8
日。
邱慧寧(2002年)。影響台灣地區民眾選擇銀髮社區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文乾(2006年)。銀髮族行銷-長庚養生文化村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台北實踐大學。
徐麗君、蔡文輝(1991年)。老年社會學(二版)。台北:巨流出版社。
陳定(1985年)。現代行銷學。台北:華泰。
陳聰興(2004年)。老人諮商需求與諮商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月珍(1996年)。信託業的經營與管理(初版)。台北: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
陳銘樹(2001年)。台灣地區退伍軍人「自費健康檢查」之消費行為行銷研究。陽明大學,碩士論文。
黃俊英(2005年)。行銷學的世界(第三版)。台北:下遠見。
黃曉芬(2003年)。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三所私立國小為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秀菊(1996年)。信託法之實用權益(初版)。台北市: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傅家雄(1991年),老年與老年調適,初版,台北,正中書局。
劉燕瑩(2005年)。中齡者對於連貫性照顧退休社區之態度研究,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醫務管理組,碩士論文。
劉志文(1998年)。安養機構老人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雅琴(2001年)。台灣地區老年人遷居安養、養護機構生活適應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鄭麗珍、黃泓智(2006年)。高齡社會之老人經濟安全。林萬億主持人) 2005~2006年高齡社會研究規劃成果發表會。國立台灣大學護研所。
賴文彬(2004年)。台北都會區銀髮族住宅的市場區隔與定位分析。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鍾朱炎2000年。為老人設計的福祉設施-以老人生活簇群及空間需求之設計規劃研究。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戴興業(2006年)。住-台灣的高齡者用住方面的現況與發展。台日共用品交流研討會。文化大學推廣部大新館。
龔文華(2004年)。高齡者進住養生文化村意願之影響因素,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Herbert F.Holtje(1990年)。行銷原理與案例(第五版)。(林隆儀、陳允文譯)。台北:超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部分

Atsushi Seike (2005).Employment Reform towards an Aged Society.
Dan G. Blazer, et al(2005). Perception of Unmet Basic Needs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95(2).
Philip Kotler(1982)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2nd ed. Prentice Hall, Inc.,.
Peter F. Drucker(1973).Managing the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 The Public Interest 3, pp.43-60.
McCarthy & Perreault (1994). Basic Marketing: a Managerial Approach. Homewood, III:Irwi.
Lauterborn, R. (1990). New marketing litany: Four P’s passé; C-words take over. Advertising Age.
Philip Kotler, Gary Armstrong (2004).Principles of Marketing version 2.0,10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Marketing Mix 4P’s Mode, Value Based Management.net. from http://www.valuebasedmanagement.net, 2006/12/5
John Bond (1993). Living arrangements of elderly people. In John Bond, Peter Coleman and Sheila Peace(2nd edition), AGEING IN SOCIETY-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Gerontolog(pp.200-225).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Muir Gray (1988). Living Environments for the Elderly.1: Living at Home. In Nicholas Wells and Charles Freer, The Ageing Population Burden or Challenge? (pp.203-215).Stockton Press.
Sheila Peace (1988). Living Environments for the Elderly.2: Promoting the “Right”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n Nicholas Wells and Charles Freer, The Ageing Population Burden or Challenge? (pp.217-233).Stockton Press.
William Laing (1988). Living Environments for the Elderly.3: The Mixed Economy in Long-term Care. In Nicholas Wells and Charles Freer, The Ageing Population Burden or Challenge? (pp.235-248).Stockton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