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壹、中文部分(依本文出現之順序)
1.大前研一(2005)。M型社會。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高登第、李明軒(2001)。競爭論(上、下)。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
3.楊瑪利(2002)。迎接New Life Style-為未來做準備等系列。天下雜誌第249期(2002年2月)。
4.晉麗明(2000)。傳統產業的十大危機。管理雜誌,307,30-33。5.曹興誠(2003)。全球華人知識管理推動實務推薦序。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6.傅偉勳(1965)。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7.王霆譯(2003)。杜拉克談知識管理。台北,水星文化事業出版社。
8.李昆林(2001)。關鍵與整合之知識管理。台北,中衛發展中心。
9. 蔡宜秀(2006)。透過知識管理機制,為跨國型製造業帶來致勝先機。電子時報
http://www.digitimes.com.tw
10. 劉京偉(2000)。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原著。「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出版社。
11. 吳思華(1998)。知識流通對產業知識創新的影響。「產業科技研討會論文集」,P2~42。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12.陳永隆〈2001〉。知識管理系列。資策會教育訓練處數位教材。
13.楊政學〈2004〉。知識管理學理與實證。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4.方世杰、方世榮(2000)。知識管理-觀念架構的建立。商管科技期刊,第一卷,第三期,P355~374。
15.林震岩(2005)。資訊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學貫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16.王銘宗(2002)。知識管理與企業競爭力。桃園,華歌爾公司員工在職訓練教材。
17.林東清(2003)。知識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8.蔡振昌(2003)。全球華人知識管理推動實務。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19.湯凱喻(2003)。高科技企業推行知識管理實務之關鍵成功因素。立德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王弓(1990)。高科技事業引進策與園區條例之修正方向計畫報告。中央
大學。
21.台灣經濟研究院(1998)。1998年產業技術白皮書。經濟部技術處出版。
22.陳偉智(2000)。高科技產業補貼競爭之研究。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3.李宜真(1998)。知識密集產業的知識管理架構。台灣大學國企所碩士論文。24.謝依珊(2001)。淺談台灣傳統產業的轉型。生活科技教育,34(8),20-24。25.蔡宏明(2000)。提振傳統產業競爭力之策略與政策建議。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h3-a1.htm
26.徐文復,廖明芳(2000)。傳統產業的新春天。管理雜誌,124,124-126。27.謝純立(2002)。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知識管理活動與程度之初探。東華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28.張紹勳(2002)。知識管理。台中,滄海書局。
29.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0.楊國安(2001)。組織學習能力。楊國安等著,劉復苓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1.蕭瑞麟(2006)。不用數字的研究。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2.姜添輝(2003)。英國教師組織的政治特性。(台北,行政院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NSC89-2413-H-024-033-FC)
33.樂浩然(2006)。高等教育機構組織教師工會之研究。中原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34.胡幼慧、姚美華(1996)。質性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5.歐用生(民78)。質的研究。師苑教育叢書,師大書苑發行。
36.王德玲譯(2003)。Beazley et al原著。延續管理-留住員工的腦袋。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37.蘇學恭(2006)。全民共通核心職能課程-「作業標準化課程」教材。中華民國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
38.劉士豪(2003)。ERP策略規劃。中原大學ERP研究中心www.erp.org.tw
39.李茂興譯(2001)。組織行為,Stephen P. Robbins原著。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0.林尚平(2006)。打造女性內衣第一品牌。工商時報,企業個案研究(民95年8月19日)。
41.施振榮(2004)。再造宏�痋G開創、成長與挑戰(全新增訂版)。施振榮著,林文玲採訪整理。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貳、英文部分
1.Alice(1997)。Embedded Firms, Embedded knowledge:Probiems of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in Global Cooperative Ventures,Alliances.Boston,MA;Harvard Bussiness School Press。
2.Beazley et al(2003)。COTINUITY MANAGEMENT。Common wealth magazine Co.Ltd.
3.Davenport、Prusak (1999)。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Broader Firm:Stratge,Advantage,and Performance,“in J.Liebowitz(ed). Knowledge Management Handbook,Boca Raton,Fla:CRC Press,c1999。
4.Davenport & Prusak(1998)。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g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Harvar College Press。
5.Dell & Grayson(1998)。“If only we know what we know: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er of internal best practices”, CaliforniaManagement Review, 40(3):155-173.
6.Dixon,N.M;(2000)。Common Knowledge:How Companies Thrive by Sharing What Know,Boston:;Harvard Bussiness School Press,2000.
7.Hannabuss,S.〈1987〉。Knowledge Management,Library Management,8(5),1-50。
8. IBM, portals & knowledge and content management, IBM Business Consulting Services, http://www-1.ibm.com/services/kcm/know_mngt_con.html
9. Kerssens-Van Drongelen ,I.C.;Weerd-Nederhof,P.C.de & Fisscher,O.A.M(1996)。Describing the issu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R&D。Toward a communication and analysis tool,R&D Mangement,26(3),pp.213-230。
10.Kirk,J. & Miller,M.(1986)。Reliability and Validix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Newbury Park:Sage.
11. Lotus, Inc.(1999)。Lotus 知識管理應用方案。台北:美商蓮花公司。
12. Laberis,B.〈1998〉。One big Pile of Knowledge.Computerworld,32(5),97.。
13. Liebowitz,J.〈2000〉。Building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A Knowledge Management Primer,London:CRC Press。
14. Maglitta,H.(1996)。Know-How,Inc;Computerworld,30(4),74-76。
15. Marc Rosenberg(2006)。Context。home.kimo.com.tw/a51200/EMBA2.htm
16. Nonaka & Takeuchi(1995)。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 O’Dell,C. & Grayson,C.J;(1998)。If Only We Knew What We Know,New York:The Free Press。
18. Polanyi,M;(1967)。The Tracit Dimension,New York:Anchor Day Books,1967。
19. Probst et al(2000)。Managing Knowledge-Building Block for Success,John wiley & Sons Ltd;England.
20. Quintas(1997)。Knowedge management:A strategic agenda,Long Range Plann-ing,30(3),pp385-391。
21. Sarvary.M.(1999)。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on in the consulting industr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41(2),pp95-107。
22. Stewart,T.A;(1997)。Intellectual Capital: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New York: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Inc;1997。
23. Sveiby,K;(1997)。The New Organization Wealth:Managing and Measuring Knowledge-Based Assets,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24. Wiig,K.M;(1993)。Knowledge Management Foundation,Schema Press。
25. Watson,S.(1998)。Getting to‘aha!.Computer World,32(4),51-52。
26. Zack,M,H;(1999)。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41:3),Spring 1999,pp12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