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一)布迪厄著作(英文翻譯)
1.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華康德(Wacquant,L.D),《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李猛、李康譯(北京:中央編輯出版社,2004)。
2.布迪厄,《國家精英》,楊亞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布迪厄,《實踐感》,蔣梓驊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
4.布迪厄,《布赫迪厄論電視》,林志明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
5.布迪厄,《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孫智綺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
6.布迪厄,《以火攻火-為一個歐洲社會運動催生》,孫智綺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
7.布迪厄,《當代思想家訪談錄 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布爾迪厄訪談錄》,包亞明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8.布迪厄,《防火牆-抵擋新自由主義的入侵》,孫智綺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
(二)其他書籍(英文翻譯,按姓氏字母排序)
9.杰夫瑞•C•亞歷山大(Alexander,J.C),《新功能主義及其後》彭牧等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
10.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我愛身份地位》,陳信宏譯(台北:先覺出版社,2005)。
11.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批判的社會學導論》,廖仁義譯(台北:唐山出版社,1995)。
12.C•萊特•米爾斯,《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周曉虹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3.大衛•雷•格里芬(David Ray Griffin),《後現代宗教》,孫慕天譯,(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
14.戴維•斯沃茨(David Swartz),《文化與權力-布爾迪厄的社會學》,陶東風譯 (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2006)。
15.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美國的民主》,秦修明等譯 (香港:明日世界出版社,1996)。
16.唐艾蒙(Elmer Towns),《創新與增長-美國十大創新增長教會》(台北:天恩出版社,1993)。
17.涂爾幹(Emile Durkheim)、莫斯(Marcel Mauss),《原始分類》,汲�簂間A(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8.涂爾幹(Emile Durkheim),《社會分工論》,渠東譯(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06)。
19.涂爾幹(Emile Durkheim),《社會學方法論》,許德珩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20.涂爾幹(Emile Durkheim),《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芮傳明、趙學元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21.E•P湯普森(E•P•Thompson),《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賈士蘅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
22.特洛爾奇(Ernst Troeltsch),《基督教理論與現代》,朱雁冰等譯 (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8)。
23.法蘭西斯•福山(Fukuyama, Francis),《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李永熾譯(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
24.藍思基(G. E. Lenski ),《權力與特權1》,王慶力譯 (台北:遠流出版社,1990)。
25.喬治•盧卡奇(Georg Luk'acs) ,《歷史與階級意識》,黃丘隆譯 (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9)。
26.海莫威�� (Hymowitz, Carol),《美國婦女史話》,彭婉如譯(台北:揚陞文化出版社,1993)。
27.伊安•克萊伯(Ian Craib) ,《當代社會理論-從派深思到哈伯瑪斯》,廖立文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
28.Jeffery C. Alexander,Steven Seidman,吳潛誠編校《文化與社會》,(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
29.傑若米•希布魯克(Jeremy Seabrook),《階級-揭穿社會標籤的迷思》,譚天譯(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2)。
30.溫約翰(John Wimber)、施凱文(Kevin Springer),《權能醫治》,(台北:財團法人基督教以琳書房,1991)。
31.約書亞哈里斯(Joshua Harris),《當男孩遇到女孩》,(台北:中國學園傳道會出版部,2002)。
32.約翰•斯梅爾(J. Smail),《中產階級文化的起源:1660~1780年約克郡的哈利法克斯》,陳勇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3.傑達•馬特拉斯(Judah Matras),《社會不平等》,李明譯,(台北市:桂冠圖書,1990)。
34.莫特曼( Jurgen Moltman),《俗世中的上帝》,曾念粵譯,(台北市:雅歌出版社,1999)。
35.洛克(John Locke),《政府論次講》,葉啟芳等譯 (台北:唐山出版社,1986)。
36.哈利斯(Kevin Harris),《教師與階級-馬克思主義分析》,唐宗清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
37.馬克思(Karl Marx)、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共產黨宣言》,管中琪等譯(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
38.馬克思(Karl Marx),《資本論》卷三,吳家駟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0)。
39.馬克思(Karl Marx),《哲學的貧困》,谷風編輯部譯(台北:谷風出版版,1988)。.
40.馬克思(Karl Marx),《剩餘價值學說史》,郭大力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1.馬克思(Karl Marx),《資本論》卷二,吳家駟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版社,1990)。
42.馬克思(Karl Marx),《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伊海宇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版社,1990)。
43.馬克思(Karl Marx),〈路易•波拿八的霧月十八〉,《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十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4.曼海姆(Karl Mannheim),《意識型態與烏托邦》,張明貴譯(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2005)。
45.凱蘿賴特(Karol Ladd),《才德賢妻百分百》,劉如菁譯(台北:雅歌出版社,2006)。
46.Leon Mayhew,〈凝聚性”公眾”的分立成形〉,收錄於《國家與市民社會》,鄧正來等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7.Laura L. Nash,《商場聖徒》,張國棟譯(香港:基道出版社,1999)。
48.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啟蒙辨證法》,洪佩郁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49.馬克斯•謝勒(Max Scheler),《資本主義的未來》,羅悌倫等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
50.韋伯(Max Weber),《經濟行動與社會團體》,康樂等譯(香港:遠流出版社,1994)。
51.韋伯(Max Weber),《社會經濟史》,鄭太�D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
52.韋伯(Max Weber),《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于曉等譯 (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
53.韋伯(Max Weber),《經濟、諸社會領域及權力》,甘陽編選,李強譯 (台北: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
54.梅茨 (Metz, Johann Baptist),《歷史與社會中的信仰》,朱雁冰譯(香港:三聯書店,1994)。
55.盧曼(Niklas Luhmanns),《宗教教義與社會演化》,劉鋒/李秋零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8)。
56.盧曼(Niklas Luhmanns),《盧曼社會系統理論導引》,魯貴顯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8)。
57.朋尼維茲(Patruce Bonnewitz),《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孫智綺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
58.派特季辛格(Pat Gelsinger),《平衡你的家庭信仰和工作》(台北:中國學園傳道會出版部,2006)。
59.彼得•蓋伊(Peter Gay),《施尼茲勒的世紀:中產階級文化的形成,1815~1914》,梁永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60.彼得•柏格(Peter L. Berger)《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的要素》,蕭羨一譯,(台北:商周出版,2003)。
61.彼得•柏格(Peter L. Berger),《天使的傳言-現代社會與超自然的再發現》,高師寧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6)。
62.田立克(Paul Tillich),《信仰的能力》,羅鶴年譯,(台南:東亞神學院,1998)。
63.雷蒙•阿隆(Raymond Aron),《階級鬥爭-工業社會新講》,周以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
64.布特曼((Rudolf Bultmann),《新約聖經與神話學》,陳俊輝譯,(台北:永望出版社,1989)。
65.羅勃特•貝拉(Robert N. Bellah),《新世界啟示錄》,孟汶靜譯,(台北:正中出版社,1994)。
66.羅伯舒勒(Robert Schuller),《八福之訓》,齊大非譯(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
67.羅德尼•斯達克(Rodney Stark)、羅杰爾•芬克(Roger Finke),楊風崗譯,《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68.戴科文(Stan Dekoven),《我的全家必蒙福》(台北:基督教橄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2)。
69.盧克曼(Thomas Luckmann),《無形的宗教-現代社會宗教問題》,賈方明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5)。
70.托瑪斯,索維爾(Thomas Sowell),《馬克思學說導論》,蔡伸章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71.杰克斯(T. D. Jakes),《享受工作的十個態度》,晴天譯,(台北:啟示出版社,2005)。
72.帕累托(Vilfredo Pareto),《菁英的興衰》,劉北城、許虹等譯(台北:桂冠出版社,1993)。
73.渥夫根辛森(Wolfgang Simson),《改變世界的家-邁向廿一世紀的教會架構》(台北:財團法人基督教以琳書坊,2002)。
(三)、中文書籍(按姓氏筆畫排序)
74.朱國華,《權力的文化邏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
75.吳恩溥,《吳恩溥評論集》(台北:校園出版社,1993)。
76.林傳生,《教育社會學》,(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
77.沈君山,《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東華書局,1989)。
78.李英明,《社會衝突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2002)。
79.邱天助,《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圖書,2002)。
80.周新富,《布爾迪厄論學校教育與文化再製》(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
81.洪鐮德,《馬克思社會學說之析評》,(台北:揚智文化出版,1998)。
82.高宣陽,《布爾迪厄》(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83.許嘉猶,《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三民書局,1986)。
84.黃毅志,《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99)。
85.姜添輝,《資本社會的社會流動與學校體系》(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86.陳玄介、翟本端、張維安,《韋伯論西方社會的合理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9)。
87.張華葆,《社會階層》,(台北:三民書局,1987)。
88.張國棟,《經濟商業生活與基督教倫理》(香港: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2006)。
89.曾慶豹,〈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消費宗教的神學批判〉,《上帝、關係與言說》(台北:五南,2000)。
90.劉小楓,《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5)。
91.劉志雄,《不一樣的人生-糊口?樂業?從聖經看工作》(桃園:提比哩亞出版社,2001)。
92.趙鏞基,《第四度空間》(台北:中國學園傳道會,1998)。
93.蘇文隆,《精彩的基督化家庭》(台北:台福傳播中心,1993)。
94.蘇峰山,《意識、權力與教育》,(嘉義:南華教社所,2002)。
二、期刊論文
1.布迪厄,〈區隔:趣味判斷的社會批判〉引言,載於《文化研究》第四輯(北京:中央編輯出版社,2003年)。
2.布迪厄,〈區分:鑑賞判斷的社會批判〉,黃偉、郭于華譯,收錄於蘇國勛編,《國外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4年 第五期)。
3.華康德,〈解讀皮埃爾.布迪厄的資本:《國家精英》英譯本引言〉引言,載於《文化研 究》第四輯(北京:中央編輯出版社,2003年)。
4.瓦特.賴瑞模(Walt Larimore),〈活得久,活得好〉,蕭寧馨譯,收錄於《宇宙光》第391期。(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6)。
5.王彬彬,〈中產階級批判:關於當代中國知識者精神狀態的一份扎記〉,載於《文藝評論》第九期(黑龍江:黑龍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1994年)。
6.朱國華,〈當代文論語境中的布迪厄〉,收錄於,《社會科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雜誌社,2005年 第十二期)。
7.朱國華,〈繼承與斷裂〉,載於《現代哲學》卷六(上海:2003.4)。
8.江佩君,〈我選擇在家教育〉,收錄於《宇宙光》第375期,(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5)。
9.周玲霞,〈文化資本與書籍消費的關係〉,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0.林梅芬,〈賺多,捐更多-美國大企業家的理財哲學〉載於《宇宙光》394期 2007二月號。
11.柯志惠,〈宇宙光社會關懷系列講座-幸福加分〉,收錄於《宇宙光》第394期。
12.高宣陽,〈再論布爾迪厄的習性概念〉,收錄於中華編輯部,《思與言》(台北:思與言雜誌社,1991年 第二十九卷第四期)。
13.徐豔蕊,〈日常生活的烏托邦-流星花園的解獨〉,載於《文化研究》,第四輯(北京:中央編輯出版社,2003年)。
14.馮志梅,〈先成為合適的人〉載於《宇宙光》387期 ,(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6)。
15.紹正宏,〈幸福家庭〉,收錄於《宇宙光》第393期,(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7)。
16.曹國新,〈社會區隔:旅遊活動的文話社會學本質-一種基於布迪厄文化資本的解讀〉收錄於,《思想戰線》(雲南:雲南大學思想戰線雜誌社,2005年 第二期第三十一卷)。
17.區曼玲,〈夏娃原則-挽救節節下滑的生育率〉,收錄於《宇宙光》第395期,(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7)。
18.黃明鎮,〈愛,別輕言放棄〉,收錄於《宇宙光》第397期。
19.黃傳,〈布迪厄美學命題的經典例證)收錄於,《讀書月刊》(中國期刊網,2000第一期)。
20.黃敏,〈生活形式與場域遊戲-從維特根斯坦到布迪厄〉收錄於楊海文,《中山大學學報論叢》(中國期刊網,2000第一期)。
21.曾心悌,〈湯蘭花-淬練生命的芬芳〉載於《好消息雜誌》132期 2005十二月號。
22.游美惠,〈浪漫愛的意識型態〉載於《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0期 2002十月號。
23.鄒川雄,〈從現代社會的反身性論當代基督宗教的靈恩現象〉,載於《世界宗教學刊》第四期(南投: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2004年)。24.詹怡宜,〈立志早睡早起〉,收錄於《宇宙光》第393期(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6)。
25.劉欣,〈階級慣習與品味〉,載於《社會學研究》第六期(北京:2003)。
26.賴嘉麒,〈與童心同行座談會〉,收錄於《宇宙光》第372期,(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5)。
27.簡惠碧,〈家庭教育誰來做?-側記家庭教育專業化與倫理研討會〉,收錄於《宇宙光》第394期,(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