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1.24.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3 07: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英瑋
研究生(外文):Ying-wei Lee
論文名稱:文化政策發展之地方性制度建構-以台中舊酒廠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Institution Of Cultural Policy Development-Case Study Of Taichung Old Winery
指導教授:楊敏芝楊敏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Chih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7
中文關鍵詞:文化政策地方性制度社群台中舊酒廠
外文關鍵詞:Cultural policyLocal institutionTaichung old wineryCommun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10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1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本研究引用社會學「制度學派」理念,輔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uglass C. North,1990的「制度」概念,以社群為基礎,對文化政策發展於地方之課題做探討,觀察社群間之運作與地域永續發展的相互關係;並透過「地方性制度」之建構,瞭解社群內部、社群之間應發展何項條件及運作狀態,才足以支持地域長遠發展。經歸納後,地方性制度應由「制度化組織」、「組織聯盟互動」、「經營管理精神」等三項特色組成。
進一步,研究者以文建會目前正操作中的台中舊酒廠為實證地點,將地方性制度之特色面向及因子,以訪談的方式做進一步驗證,並得致如下結論:
一、制度化組織特色
(一)社群認知與社群參與者之認同。社群的認知本質將影響其所發展出的集體力量強弱程度,它依循著:「組織認同à參與度à承載能量à目標達成率à組織認同」的邏輯在運行。
(二)社群動員及執行能力。在文化政策推行上,社群的動員與執行能力高低呈現出第三部門>(高於)私部門=地方社群>公部門的序次;而私部門與地方社群之間的績效優劣,則以該單位對於地域民情的熟悉度為主要影響因子。
二、組織聯盟互動特色
除卻行銷廣告能力的討論,在政策活動的推展過程中,若有地方社群的加入,該活動都將獲致一定程度以上的績效成果(特別是由公部門主導者);地方社群的加入可以幫助達到一定活動參與規模。而以私部門及第三部門所主辦活動,在本研究的數據呈現中,則沒有顯著的相對加分效果。
三、經營管理精神特色
本項特色之運作與觀察對象,以公部門及地方社群為主。這部份的討論,已是社會大眾的共識,但實際上,除了私部門或大型第三部門之外,在公部門及地方社群都是相對不佳的。
Based on 〝community〞, this study discuss 〝the cultural policy development in locality〞 issue, by institutional branch and the Nobel prized Dauglass C. North(1990) theory-institution concept,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proces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it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intsitution〞, to know what is essential condition to support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side,and between community. Generalized, it composed by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alliances network〞、〝management essence〞.
This research applies the local institution signature and factor, and use the Taichung old winery to be a case of study. Here is the conclution:
1.About the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 signature
The identify of community cognize and the participant:the power of community will strongly effected by the origin of the community identify, and it runs as the logic:organizational identify >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 community capacity > the target achievement rate > organizational identify.
The mobilize and execute ability:in cultural policy, from high to low, it shows :the third party > private sector = local community > public service sector.
2.About the alliances network signature
In the process of activity, local community will make the performance better, it help gained the participational scale.
3.About the management essence signature
Aim on public service sector and local community, management essence signature has already a common sence. In fact, it’s not so well in public service sector and local community.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謝誌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現象觀察與課題 1
第二節 研究方向與內容 4
第三節 研究範疇 5
第四節 研究設計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評析 9
第一節 台灣文化政策發展歷程 9
第二節 地方性理論 12
第三節 制度理論 15
第四節 企業主義理論 23
第五節 小結 27
第三章 文化政策之地方性制度面向探討 30
第一節 基礎討論思維闡述 30
第二節 制度化組織 33
第三節 聯盟互動 39
第四節 經營管理精神 44
第五節 小結 49
第四章 台中舊酒廠之地方性制度實踐 53
第一節 台中舊酒廠發展歷程 58
第二節 課題觀察 61
第三節 小結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4
第一節 研究成果 97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01
參考書目 104
附件資料 109
附件資料一:活動記錄表(2004年~2006年) 110
附件資料二:訪談資料整理 114
一、專書類
1.Amin, A. and N. Thrift ,1994, 《Living in the Global》, Globalisation, 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Europ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Stephen Syrett(1995), 《Between Utopia and Reality》, Local Development. Avebury.
3.文建會,1987,《文化傳播叢書(一)》。文建會,台北
4.文建會,1998/2004,《文化白皮書》。文建會,台北
5.楊敏芝,2004,《台中創意文化園區整體規劃報告書》。文建會,台中
6.文建會,2004,《台中創意文化園區•歷史建築「原公賣局第五酒廠」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規劃結案報告書》。文建會,台中
7.楊敏芝,2004,《邁向國際-台中創意文化園區發展論壇會議記錄》。文建會,台北
8.王志弘等 譯/Mike Crang著,2003,《文化地理學(Cultural Geography) 》。巨流出版,台灣
9.王壽男,1981,《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紀要》。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台北
10.台中市政府,2005/12/21,《台中車站特定專用區整體發展計畫研討會》。台中市政府,台中
11.申學庸、陳其南,2000,《文化建設與國家發展》。中國國民黨,台北
12.立法院圖書資料室,1995,《文化建設》。立法院出版,台北
13.江明修 編,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智勝出版,台北
14.李英明,2002,《社會衝突論》。揚智出版,台灣
15.李惠斌 主編,2003,《全球化與公民社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中國
16.沈清松,2001,《台灣精神與文化發展》。台灣商務,台北
17.孟祥森 譯/Robert Theobald著,2000,《社群時代》。方智出版,台灣
18.林信華,2002,《文化政策新論》。揚智文化,台北
19.林美容,1992,《人類學與台灣》。稻鄉出版,台北,p134
20.俞智敏 等譯/Chris Jenks著,1998,《文化》。巨流出版,台北
21.徐宗國 譯/Strauss.Anselm and Juliet Corbin著,1997,《質性研究概論》。巨流出版,台灣
22.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文化發展與民間力量座談會文集》。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
23.張茂芸 譯/Herzlinger, R.E.等著,2000,《非營利組織》。天下文化出版,台北
24.張燦鍙,2003,《文化:台灣問題的根源》。前衛出版,台北
25.陳奇祿,1982,《民族與文化》。黎明文化,台北
26.楊翠,1993,《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 》。時報文化,台北,p.320
27.葉光毅 編,1995,《空間政治經濟學》。人間出版,台北
28.葉啟政,1991,《制度化的社會邏輯》。東大出版,台北
29.劉瑞華 譯/ North, Dauglass C.著,199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時報文化出版,台北
30.劉還月,1999,《台灣民俗田野行動入門》。常民文化出版,台灣
31.談谷錚 譯/Barbalet J.M.著,1991,《公民資格》。桂冠出版,台灣
32.謝康 譯/N.S.Timasheff著,1967,《社會學理論-其本質與成長》。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台北
33.羅秀芝 譯/Ruth Rentschler編,2003,《文化新形象-藝術與娛樂管理》。五觀藝術管理出版,臺北
34.龔鵬程,1968,《思想與文化》。業強出版,台北
二、論文期刊類
35.Bassett K. et al,2002, 〝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clusters and the city: the example of natural history film-making in Bristol〞,Geoforum Elsevier,v.33:165-177
36.Bassett K.,1993, 〝Urban Cultural Strategies and Urban Regeneration—a case study and critiqu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v.25:1773-1788.
37.Chris Gibson,1998, 〝We sing our home, We dance our land: indigenous self-determination and contemporary geopolitics in Australian popular music〞, Environmental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v.16:163-184.
38.Docherty I. et al,2001,〝Civic Culture, Communit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ontrasting neighbourhoods〞, Urban studies. Carfax publishing, v.38(12):2225-2250
39.Imrie R. et al,1995, 〝business organizations,local dependence and the politics of urban renewal in Britain〞, Urban studies. Carfax publishing, v.32(1):31-47
40.John McCarthy,1998, 〝Reconstruction, Regeneration and Re-imaging—the case of Rotterdam〞, Cities, v.15(5):337-344.
41.Kevin Meethan,1997, 〝York managing the tourist city〞, Cities. v.14(6):333-342.
42.成志剛 等,2005,〝我國非營利組織所面臨的機遇及發展思路〞,文史博覽。
43.江明修、劉祥孚,2000,〝志願組織運作型態初探〞,台灣志願服務的現況與展望研討會。慈濟大學,花蓮
44.李允堯,2005,〝不同理論視角下的中介組織〞,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五邑大學出版,廣東,第七卷第一期
45.周明建,2005,〝組織中的社會交換:由直接到間接〞,心理學報。科學出版社,北京
46.官有恆,2002,〝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台北,第三期
47.徐曉鋒,2005,〝組織支持理論及其研究〞,心理科學。科學出版社,北京
48.馬可一,2004,〝組織信任的最新研究發展和未來研究展望〞,心理科學。科學出版社,北京
49.梁賢文,2000,〝英國文化政策與行政作為我國學習對象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50.曾梓峰,2005,〝空間再結構、地方活化與第三部門〞,2005中台灣人力資源研習會。台中
51.曾暉,2005,〝積極組織學術研究-當代組織管理學的新運動〞,心理科學。科學出版社,北京
52.程立濤,2005,〝社群主義與集體主義之比較〞,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河北師範大學出版,河北,第28卷第五期
53.黃琇玫,2003,〝地方文化活動與地方認同〞。台南師範學苑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54.黃麗玲,1995,〝新國家建構中社區角色的轉變––社區共同體的論述分析〞。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55.楊友仁,2004,〝經濟地理學的制度轉向:一個理論性回顧與研究取向的建議〞,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2)。國立臺灣大學,台北
56.廖淑容,2003,〝地方發展調節與制度形式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57.鄭淑芬,2003,〝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高苑學報。高苑技術學院出版,高雄
58.蘇昭英,2001,〝文化論述與文化政策:戰後台灣文化政策轉型的邏輯〞。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三、報章雜誌類
59.蘇孟娟,2001/3/18,《台中舊酒廠再造 民眾盼別只藝套》。自由時報,台中
60.黃毓基,2000/11/12,《藝文界提建言 台中酒廠開放多目標使用》。中國時報,台中
61.張菁雅,2000/11/12,《酒廠原址再利用 各方意見不一》。自由時報,台中
62.吳晨,2005,《文化競爭:歐洲城市復興的核心》,瞭望新聞周刊。瞭望周刊社,北京,1097期,pp.26-28
63.李健鴻,1994,《新社區運動的意義》。新潮流雜誌,台北,第九期
64.丁榮生, 2006/03/24,《邱坤良:表演補助 不能淪為公家供養》。中國時報,台北
65.文建會,2005/05/23,《衛武營綻放藝術彩虹,迎向南方新文化之星》。文建會新聞稿,台北
66.施曉光、彭顯鈞,2005/06/01,《在野黨︰加營業稅 全民埋單》。自由時報,台北
四、網路資料
67.http://www.thefreedictionary.com
68.http://www.biology-online.org/dictionary/institution
69.http://www.frontier.org.tw/,開拓文教基金會
70.http://www.cesroc.org.tw/,歐陽穎華 編,2006,〝社會事業的開創與商業操作〞。政治大學社會與文化事業育成中心,台北
71.
72.http://www.rad.gov.tw/home.htm,陳錦煌,2003,〝新故鄉新社區新風貌-文化講座講稿〞。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73.台灣經濟研究院,2003,〝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系統服務規劃研究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