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王思峰(1994),動態複雜案例之處方性實驗研究-管理學習實驗室、系統思考、績效與學習不對稱,中山管理評論。2.王思峰,陳加屏(2000),本土學習型組織的導入模式與效果之學習歷史與行動研究:學習循環、學習滯延與學習焦慮,2000 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東吳大學企管系。
3.王登立(2002),學習型組織的建構與阻礙因素之探索性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4.王精文及蕭婉鎔(2004),建構學習型組織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
5.方世杰及鄭仲興(2001),織間學習機制與合作研發之組織學習績效的實證研究,管理學報。
6.朱宜宏(1992),統一、味全兩家公司通路發展之個案研究-組織學習觀點,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縣。7.吳克瑩(2004),以組織學習觀點評估知識管理實務應用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8.吳長法(2003),應用學習型組織理念在國小校長領導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9.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5)(6),1-7。10.吳智宇(2004),學習型組織成效評量系統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11.吳萬益,林文寶(2005),以組織學習觀點探討知識整合及運作特性對核心能力影響之研究,臺大管理論叢。12.李玉蓮(2001),導向學習型組織之心智模式探索性研究-以S公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13.李金澄(2005),黨工團組織對中國企業推行學習型組織之影響研究─以H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14.李欣穎(2002),線上學習、知識管理與學習型組織間關係之探討,逢甲大學企業管理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15.李佳霓(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個人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16.李雅慧(1999),全面品質管理與學習型組織,收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pp. 155-186),台北:師大書苑。
17.杜強國(1995),以系統觀點探討管理教育未來發展方向,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18.林沐弘(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於警察行政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19.林建安(1996),組織學習能力對企業引進全面品質管理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20.林益昌,周談輝(2004),知識管理-學習型組織建構與案例,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21.林博文(2003),學習型組織的建立與運作─台北市雙連國小的個案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22.林鈺欽(1997),個人創越、組織氛圍與學習型組織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23.林麗惠(1999),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收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pp. 117-153),台北:師大書苑。
24.周芳銘(1998),全面品質知識學習型社會微世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25.周芸薇(2000),「學習型組織」評鑑量表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26.洪啟昌(2005),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台北市。27.洪榮紹(2000),學習型組織運作成效的評量,社會教育學刊,29,275-289。
28.洪榮紹(2004),知識創新與學習型組織,台北:五南文化事業機構。
29.孫本初(1995),學習型組織的內涵與應用,空大行政學報,3,1-17。30.倪士峰(2001),國民小學團隊學習之個案研究-以花師實小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市。31.段世龍(1999),組織學習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32.高淑慧(1995),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33.高寒梅(2001),學習型企業衡量架構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34.徐曉珍(2003),以情境規畫術促進組織學習之探索性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縣。35.荊玉珊(2003),導入學習型組織所發展促動元件有效性之探討,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36. Senge, Peter, M. (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郭進隆譯),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原文於1990年出版)。
37.陳世哲,李昇敦,林修威,洪世章,張錦特,葉仕國,盧瑞芬,謝依靜,曹瓊文,吳淑鈴(2004),國內管理學專業期刊評論評比排序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13(1),15-48。
38.陳志宏(2004),學習型組織導入之訓練,學習與改變的關係,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39.陳忠仁,蔡淑茹(2005),知識創造來源、知識管理能力及知識屬性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組織學習理論觀點,中山管理評論。40.陳建宏(1995),組織學習理論應用於行政革新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41.陳蜂灝(2002),組織學習經驗對策略聯盟價值創造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市。42.康哲綸(2004),學習型組織中知識社群的建置與管理,淡江大學碩資訊工程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縣。43. David A. Garvin (2000),知識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建立學習型組織,哈佛商業評論(張玉文譯),50-85。
44.張芳榮(2004),榮民醫療體系學習型組織評量量表之研究-以灣橋榮民醫院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45.張嘉琪(2002),以認知、自我效能及學習型組識理論探討知識創新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縣。46.梁定澎(1997),「資訊管理研究方法總論」,資訊管理學報,4(1),1-6。
47.黃哲宏(2004),高科技公司組織學習之實證研究-以研華科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48.黃詩娟(2001),知識輔助系統各組成要素對組織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49.黃照澄(2002),組織學習能力對知識創造之影響,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50.莊世傑(2004),深度匯談促進團隊學習與團隊決策效能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
51.許國泰(2003),全面品質管理整合學習型組織策略在醫院組織管理上應用之個案研究,國立陽明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52.曾朝聖(2003),員工對學習型組織特徵的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53.褚式鈞(2001),多國籍台灣傳統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之探討-以學習型組織的共同願景思考公司未來的方向,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市。54.楊仁壽(1999),飲鴆止渴的典型動態決策行為,管理評論。55.楊孝榮(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56.楊國德(1999),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57.楊碩英(2005),第五項修練-從心出發,國立中山大學,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研究室,STOLL-WP2005-02。
58. Senge, Peter, M. (1995),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思考、演練與超越(齊若蘭譯),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文於1994年出版)。
59.管長青(2001),影響學習型組織形成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工程顧問業為例,台科大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60.管長青,蔡維奇(2003),影響學習型組織形成之相關因素研究,管理研究學報。
61.劉念琪,龐寶璽,林俊安(2005),人力資源管理研究在台灣-十年(1993-2002)回顧與展望,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3),107-137。
62.廖錦文(2002),職業學校學習型組織指標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63.鄧美玲(1995),組織學習與TQM實施成效關係之研究:以T公司為例,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64.蔡孟哲(2004),組織學習分類架構與量表發展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縣。65.蔡靜萍(2001),組織學習的導入-個案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66.鄭秋煌(2004),行政機關再造與導入學習型組織之研究-以稅捐稽徵處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縣。67.盧偉斯(1992),論行政機關知識管理的策略與行動:組織學習的觀點,公共行政學報,7,221-248。
68.盧偉斯(1996a),組織學習的理論性探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台北市。69.盧偉斯(1996b),組織學習的干預理論:行動理論之觀點,空大行政學報,6,303-322。70.戴世杰(2004),以系統思考分析危機管理:以印度波帕毒氣外洩事件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71.鍾欣怡(2002),學習型組織推動方式及教育訓練流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72.魏惠娟(2002),建構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架構及其在學校的實踐,商管科技季刊。73.羅憶如(2003),企業夥伴之管理控制機制對於組織學習及管理績效之影響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市。74.龔湘蘭(1999),高科技產業組織學習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二、英文部分
1.Argyis, C.&Schon, D. A.(197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Reading, MA:Addison Wesley.
2.Argyis, C.&Schon,(1996).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I:Theory, Method, and Parctice, Second Edition.
3.Alavi, M. &Carlson,P.(1992). A review of MIS research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8(4), 45-62.
4.Braki, H.S.,&Rivard,S.(1988). An information system keyword classification scheme. MIS Quarterly, 299-322.
5.Bennett, J. K. & O'Brine, M. J., (1994), The Building Blocks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raining, 31(6), 41-49.
6.Charles Kiefer & Robin Charbit(2004). Insight and Wisdom:New Horizons for Leaders. The SoL Journal, 5(9), 1-9
7.Daft R.L.&Weick k.E.(1984). Toward a model of organizations as interpretation syste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2), 284-95
8.Garvin, D. A.(1993).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ow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 78-91.
9.Galer,G.&Kees, H.,(1992).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How Planners Creat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arketing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 10(6), 5-12.
10.Huber, G.P., (1991).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 and The Literatures. Organization Science, 2(February), 88-115.
11.Hoston, H C., Paul H C., & Robert, I. M.(1986). An analysis of MIS doctoral dissertations .Data Base, Summer, 29-34.
12.Hedberg, B (1981). How organizations learn and unlearn, in P. Nystrom and W. STARBUCK(ed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Desig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Hunter, J.E. & Schmidt, F.L. (1990). Methods of Meta-Analysis : Correcting Error and Bias in Research Findings.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14.Levitt, B. & March, J. G. (198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4, 319-340.
15.Lessem, R. (1990). Developmental management- principles of holistic business. New York: Commonwealth .
16.Marquardt, Marcheal J.(1996). Buil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A System Approach to Quantum Improvement and Global Suc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17.Phelan, S. E. Ferrira, M., & Salvador. R.(2002). The first twenty years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3, 1161-1168.
18.Peters, T.J. & R.H. Waterman (1982).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New York: Harper & Raw.
19.Senge, P.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Y.: Doubleday.
20.Senge, P. M., (1999). The dance of change: The challenges of sustaining momentum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 A fifth discipline resource. N.Y.: Currency Doubleday.
21.Senge, P. M., et al. (Eds.). (1994). 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N.Y.: The Spieler Agency.
22.Sterman,J.D.(1988). People Express Management Flight Simulator. Solan School of Mamagement ,MIT,Cambridge,MA,USA..
23.Wright, P.M., & Boswell, W. R.(2002). Desegregation HRM: 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micro and macr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8(3). 247-276.
24.Watkins,K.E.,&Marsick, V.J.(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Lessons 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ystemic change.San Francisco:Jossey 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