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4 23: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紋碩
研究生(外文):Wen-shuo Ho
論文名稱:廠商進駐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成因與對策之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Factors and Strategies of Firms Entering and Being Stationed in Chang Hwa Regional Manufacture Communication Center
指導教授:張梅英張梅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ei-ying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土地管理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政策評估地方產業交流中心對策
外文關鍵詞:Regional Manufacture Communication Centerpolicy evaluationstrateg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地方產業交流中心計畫是政府挑戰2008新故鄉營造計畫下的一項實驗性計畫,目的在為台灣當前眾多遭受全球化衝擊以及區域不均衡發展下,受困的結構發展弱勢地區,提出一種地方活化發展的解決方案。然而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辦理三次招商後卻無廠商進駐。故本研究旨在藉政策評估概念探討招商失敗成因與對策。
文獻回顧部分則蒐集政策評估、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與政府業務委外相關文獻。研究設計以質性研究為基礎,採用深度訪談方式,以曾參加招商說明會人士為訪談對象。實證分析部分則針對訪談獲得資訊歸納分析成因與可行對策。
結論部份,發現重要成因為「公益因素」與「交流中心本身營利誘因不足」,最終探討出可行對策分別為「分割招標」、「進駐廠商成立基金會從事公益項目」、「政府透過公辦展覽活動與廠商行銷活動結合」。
The production of Regional Manufacture Communication Center from the government is to solute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 development out of balance. Why do no any firms want to enter and be stationed in Chang Hwa Regional Manufacture Communication Center? The researcher of the study wants to find the factors and strategies.
The researcher collects information of “Policy Evaluation”, ”Chang Hwa Regional Manufacture Communication Center” and “Outsourcing of Government”. The researcher generalizes some questions from the information and interviews the people who even attended to marketing meeting of Chang Hwa Regional Manufacture Communication Center, and tries to generalize factors and strategies from these interviews.
The researcher finds the important factors are “Weal” and “Lacking Incentive” finally. And the strategies are “Division Tender”, ”Setting Foundation ” and “Conducting Displa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陳述.............................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範圍.................................9
第三節 研究假說......................................11
第四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圖..............................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14
第一節 政策評估相關文獻.............................14
第二節 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相關文獻回顧...........21
第三節 政府業務委外相關文獻.........................26
第四節 吸引企業投資事業之提供優惠相關法令...........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35
第一節 個案研究.....................................37
第二節   深度訪談.....................................39
第三節  訪談問項內容與訪談對象.......................42
第四節 信度與效度...................................46
第五節  研究限制.....................................48
第四章 實證分析........................................49
第一節 廠商不願進駐成因歸納.........................49
第二節 受訪者建議方案可行性之分析...................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6
第一節 結論........................................76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78

參考文獻.................................................79
附錄一 「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招商說明會廠商訪談問卷.85附錄二 第一次招商說明會會後意見彙整....................88附錄三 第二次招商說明會後廠商意見追蹤調查..............89附錄四 第三次招商說明會會後意見彙整....................90附錄五 受訪者深度訪談意見摘要..........................91附錄六 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發展策略.................101
附錄七 論文口試委員修正意見回覆表.....................106

表目錄
表1-1 國內地方產業交流中心五示範點營運現況...............2
表1-2 中央政府補助地方政府經費(民國92年).................3
表1-3 台灣與日本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異同.....................5
表1-4 我國之經濟成長─按產業來源分(按九十年價格計算).....7
表1-5 臺灣地區區域別失業率...............................8
表2-1 政策的意義........................................15
表2-2 公共政策的意涵....................................16
表2-3 政府委託外包方式..................................28
表4-1 不同受訪者對「公益因素」重要性之看法..............52
表4-2 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第一年營運支出試算表........56
表4-3 受訪者挑選重要因素之比重..........................57
表4-4 受訪者認定重要因素程度高低排序....................58
表4-5 受訪者認為重要之其他影響因素......................59
表4-6 彰化縣政府九十五年度總預算歲入歲出簡明比較分析表..73
表4-7 受訪者建議分析歸納結果............................75

圖目錄

圖1-1 本研究流程圖.......................................13
圖2-1 福興穀倉未來展望模型:邱文傑建築師設計.............24
圖2-2 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整體空間配置圖...............25
圖4-1 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福興穀倉)位置圖.............60
圖4-2 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主要空間架構圖...............64
圖4-3 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經營項目空間配置圖...........65
人事月刊,2001,重要法規及釋義,人事月刊,189期,pp.71-74。
王惠君,2000,各縣市可成為藝文資源之公有閒置空間土地初步調查與評估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王章凱,2005,國域型文化設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計畫與委外經營政策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巿政暨環境規劃學系研究所論文。
王其文,2004,我國推動轉帳納稅政策之影響評估─花蓮縣個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論文。
王明德等,2003,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國際案例分析成果報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方國定、許欽嘉,1999,資訊系統外包績效評估指標之建構-以台灣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10卷4期,pp.131-166。
丘昌泰,2001,公共政策基礎篇,巨流圖書公司。
朱志宏,2005,公共政策,三民書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2,推動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實例暨契約參考手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0。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作業手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李允傑、丘昌泰,2004,政策執行與評估,國立空中大學。
李慈光,2001,地方政府資訊業務委外策略研擬,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論文。
李宗勳,1999,再造「政府再造」的立基:簽約外包的理論與策略,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3期,pp.83-120。
吳錦源,2003,九二一震災組合屋政策評估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吳定,2003,公共政策,國立空中大學。
吳定,2003,政策管理,聯經出版。
吳興蘭,2002,國際展覽行銷策略分析--以交易成本為架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論文。
林水波、張世賢合著,2002,公共政策,五南書局。
林博文,2001,建構政府再造的優質行政文化-新公共管理的治理模式,人事月刊,195期,pp.14-23。
林世華、陳柏熹、黃寶園、傅瓊儀、趙如錦譯,Keith F. Punch 著,2005,社會科學研究法—量化與質化取向,心理出版社。
邱振中,2002,國際書展角色與功能之研究--以台北國際書展為例,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凃瑞德,2002,基金會與政府、企業的關係,輯於官有垣主編,2003,台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財團法人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范祥偉,2001,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探討,人事月刊,189期,pp.47-55。
施啟揚,1994,民法總則,三民書局。
翁興利、施能傑、官有垣、鄭麗嬌合著,1999,公共政策,國立空中大學。
夏學理、凌公山、陳媛編著,1998,文化行政,國立空中大學。
黃光男,1997,美術館行政,藝術家出版社。
黃世輝,1998,談日本區域文化產業振興政策,空間雜誌,106、107期,pp.58-65。
曹俊漢,1992,公共政策,三民書局。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書局。
陳財福,2004,國立高中職學校游泳池委外整建及營運招商成功關鍵因素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論文。
陳郁雯,2000,外包-再造競爭優勢,人力發展月刊,75期,pp.39-42。
湯咰章,1993,公共政策,華泰書局。
曾梓峰,2003,學習型區域作為新故鄉地方營造的一種模式─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的發展策略,地區活力與新故鄉發展研討會,國立臺北大學。
張邵勳,1998,研究方法,滄海書局。
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1997,台灣基金會現況概述,台北市: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程文郁,2002,以質性研究方法探討消費者選擇行動電話服務業者之行為,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彩鈺,2002,公共政策規劃之民眾參與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中酒廠舊址保存與整體再發展」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
詹中原,1993,民營化政策-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分析,五南書局。
鹿港文教基金會,2004,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營運輔導暨產品開發規劃案結案報告,彰化縣政府。
趙淑惠,2002,兩稅合一制度實施後之執行效果評估,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靜宜,2002,展示規劃與評估模式之研究─以工研院電子所之展示為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出版社。
謝臥龍、王雅各等合著,2004,質性研究,心理出版社。
羅壬均,2005,政府研發補助對企業營運績效之評估—以「鼓勵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推動計畫」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Austin Ranney, 1968, The Study of Policy Content: A Framework for Choice,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Carol A. B. Warren, 1988, Gender Issues in Field
Research , Newbury Park, CA: Sage.
Carol H. Weiss, 1972, Evaluation Research: Methods of Assessing Program Effectiveness,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
Catherine Marshall and Gretchen B. Rossman, 1995,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Charles O. Jones, 1984,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Manterey, California: Brook/Cole Publishing Co.
David Easton, 1953,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Knopf.
D. Nachmias, 1979,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Approaches and Methods, N.Y.: St. Martins Press.
E. S. Quade, 1982, 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 New York: Elsevier Science.
Egon G. Guba and Y. S. Lincoln,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England: Beverly Hills.
Egon G. Guba and Y. S. Lincoln,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Grover Starling, 1988, Strategies for Policy-Making, Chicago, Illinois: The Dorsey Press.
Herbert A. Simon, 1958, Administration Behavior, Free Press.
Harold Lasswell and Kaplan, 1950, Power and Socie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oward M. Leichter, 1979,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Policy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ra Sharkansky, 1973,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licy Making in Government Agencies, Markham.
Karla A. Henderson, 1991, Dimensions of Choice: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Recreation, Parks, and Leisure Research. 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Lee E. Preston, 1981, “Corporate Power and Social Performance: Approaches to Positive Analysis.” In Lee E. Preston, Green(ed), Research i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Policy, vol. 3, Greenwich: JAI Press.
Marshall Edward Dimock and Gladyr Ogden Dimock, 1969,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Michael Quinn. Patton,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CA: Sage.
R. E. Stake, 1988, Case study method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seeking sweet water, in R. M. Jaeger (ed.), Complementary Methods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R.K. Yin, 198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Sharon R. Kaufman, 1994, In-Depth Interviewing, In Gubrium Jaber F. and Andrea Sankar(eds.), Qualitative Methods in Aging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Thomas R. Dye, 1978,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William N. Dun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Prentice Hall.
Williams S. Bainbridge, 1989, Survey Research: A Computer-Assistant Introduction, Belmont, CA: Sage.

中國展覽總網(2002),<如何到國外辦展覽?>,http://www.2t2.net/einfo/study/detail.asp?id=403,2002/11/26。
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
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網站,http://www2.nuk.edu.tw/iuda/local2003/
吳欣潔(2001),<臺北國際書展的經營與發展─從法蘭克福書展談起>,行政院新聞局90年度研究報告彙編,http://info.gio.gov.tw/fp.asp?xItem=25657&ctNode=3444&mp=1
林貴貞、林怡萍、林秀宜、蕭孟玟,2004,淺談委託民間參與經營公共建設之執行經驗,中華技術季刋,64期,http://www.ceci.com.tw/book/64/64bk1.htm
財政部國庫署網站,http://www.nta.gov.tw/event/94年度國庫署中英年報(有封面).pdf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npf.org.tw/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http://www.moeasmea.gov.tw
經濟部商業司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網站 http://www.giuda.nuk.edu.tw/local2003/main.htm
彰化縣政府主計室 http://www.chcg.gov.tw/accounting/07budget/budget01_con.asp?bull_id=2341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范祥偉,2001,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探討,人事月刊,189期,pp.47-55。
2. 林博文,2001,建構政府再造的優質行政文化-新公共管理的治理模式,人事月刊,195期,pp.14-23。
3. 方國定、許欽嘉,1999,資訊系統外包績效評估指標之建構-以台灣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10卷4期,pp.131-166。
4. 黃世輝,1998,談日本區域文化產業振興政策,空間雜誌,106、107期,pp.58-65。
5. 陳郁雯,2000,外包-再造競爭優勢,人力發展月刊,75期,pp.39-42。
6. 王士樵(2005)。大學生的創意學習發展。美育,143,67-77。
7. 王士樵(2006)。藝術教與學的積極面:兩個荷蘭的案例。美育,151,42–
8. 吳佳蓉(2006)。一位美術資優者生涯發展之影響因素。美育,152,90-95。
9. 吳慎慎(2006)。藝術人的終身學習:生命故事敘說的教學實踐。藝術教育研究,12,1-38。
10. 洪上翔(2003)。浪漫和藝術的國度古典和現代的交會:談馬德里大學美術教育與西班牙藝術觀點。美育,135,4-11。
11. 洪懿妍(2001)。世界向美走。天下雜誌2001年教育專刊,24-31。
12. 倪再沁〈1991〉。「經濟的」美術教育---台灣美術教育的批判。雄獅美術,243,178-186。
13. 徐素霞(1998)。從「傳統繪畫精神」與「筆墨」談水墨畫的創新。美育,98,16-17。
14. 高震峰(2001)。我國大學美術類科相關科系學生入學學術科考試與大學學業成就之相關性: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為例。藝術教育研究,2,1–35。
15. 張德文(1986)。近年來我國大學院校之美術教育。教育資料集刊,11,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