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振軒(2005),《非政府組織議題與發展》,台北:鼎茂。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江大樹等譯(2001),Nonald E.Klinger and john nalbandian著,《人事行政新論上、下冊》(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Contexts and Strategies),台北:韋伯。
江岷欽、林鍾沂著(2003),《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江明修(2002),《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
江明修(2003),《志工管理》,台北:智勝。
江明修主編(2003),《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
江明修審訂,蔡軒等譯(2003),Burton A. Weisbrod著,《非營利產業》(To Profit or not to Profit: the Commer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台北:智勝。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著(199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心理。
吳瓊恩(1999),《行政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五南。
李田樹譯(2000),Amar Nhide等著,《創業》(Harvard Brsiness Reviw
on Entrepreneurship),台北:天下遠見。
汪芸譯(2006),David Bornstein著,《志工企業家》(How to Change the World:Social Entrepreneurs and the Power of New Ideas),台北:天下遠見。
林吉郎(2003),《非營利組織資源開發與整合-理論與實踐》,嘉義:中華非營利組織管理學會。
林鍾沂等譯(1999),Owen E. Hughes著,《公共管理新論》(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ion),台北:韋伯。
孫本初(2006),《公共管理》,台北:智勝。
孫碧霞等譯(2001),Sharon M. Oster著,《非營利組織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台北:紅葉。
徐立忠(1983),《高齡化社會與老人福利》,台北:台灣商務。
徐有守(2007),《考銓制度》,台北:台灣商務。
張茂芸譯(2000),Regina E. Hevzlinger著,《非營利組織》(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Nonprofits),台北:天下遠見。
張潤書(2001),《行政學》,台北:三民。
許南雄(2000),《行政學概論》,台北:齊鼎。
許瑞妤等譯(2004),Peter C. Brinckerhoff著,《非營利組織行銷:以使命為導向》,(Misson-Based Marketing :Position in your Not-profit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World )台北:揚智。
傅篤誠(2002),《非營利事業管理》,台北:新文京。
傅篤誠(2003),《非營利事業行銷管理》,嘉義:中華非營利組織管理學會。
斯衍等著(2004),《快樂領導》,台北:香梅。
曾華源、曾騰光著(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
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利服務》,台北:雙葉。
潘明宏等譯(2003)C.Frankfort-Nachmias Daved Nachmias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台北:風雲論譠。
蕭全政等譯(2001),Nicholas Henry著,《行政學新論》(Public Adminst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7th ed),台北:韋伯。
蕭新煌(2004),《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蘇瑞琴譯(1998),Emily Kittle Morrison著,《志工領導》(Leadership Skills:Developing Volunteers for Organizational Success),台北:稻田。
內政部(2005),打造跨界平台,社區照顧一起來研討會《會議實錄》。
台灣省政府(1998),參加公務人員研習發展計畫「老人福利制度組」報告。
貳、英文部分:
Appleby, P.B.(1949),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Ala: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Blau, P.M.& Scott, W.R.(1962)Formal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Chandler Publishing co.
Haddow, S&Jones, M.A.(1981).Sources of Voluntary Agency in come 1979-1980. New York:Child Welfare Jeague of America. Inc.
Goodnow, F.J.(1900),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N.Y. Macmillan.
Mulford, C.L.&Rogers, D.L,(1982). Approaches to training In D.L. Rogers,&D.A. Whetten(Eds)Inter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 Ames, IA:Iowa Statt University Press.
叁、學位論文
朱成倩(2006),《我國現行身心障礙政策之研究-兼論與美國、加拿大、日本之比較》,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何志成(2004),《非營利組織的議題倡導與價值維護-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明儒(2005),《老人社區照顧支持網路之探討-以台南縣佳里鎮嘉福村里關懷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國龍(2004),《財團法人老人福利機構組織變革之研究-以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菩提仁愛之家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蔡麗華(2003),《老人福利機構治理機制及其績效之研究-以老人養護機構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